第一百十三章 撫理

邵勳在六月下旬經萊蕪谷抵達了廣固。

六月二十八日,銀槍三營在廣固城北列陣閱兵。

一時間,旌旗蔽日、盔甲閃亮,肅殺之氣鋪天蓋地,震懾之威達於四野。

和上一次牽羊出降不同,被軟禁在家的曹嶷讓人找來了繩子,自縛出城,頓首請罪。

邵勳親自上前,爲曹嶷解開了繩索,溫言道:“君何至於此?”

“僕不識大體,抗拒天威。罪孽深重之人,不敢多有奢望。今只願罪止一身,其餘脅從之輩,一無所問。”曹嶷拜倒在地,說道。

“速速請起。”邵勳將曹嶷扶起,道:“君鎮青州數年,凡事鎮之以靜,並無殘民之舉。今後還多有借力之處,萬勿自暴自棄。”

至此,曹嶷終於鬆了口氣。

當着這麼多人的面,樑公親口許諾還要再用他,應該不至於秋後算賬吧?

麻利起身之後,亦步亦趨跟在邵勳後面,爲他介紹歸降的青州將佐。

待走到逢闢面前時,邵勳停頓了一下,讚道:“逢祭酒有機辯之才,我實愛之。唔,龍驤幕府西閣祭酒方回家居喪,不知逢君可願來幫我?”

“明公英睿明敏,天下何人不願效命?固所願也。”逢闢心下暗喜,拜倒在地。

邵勳又將他扶起,笑道:“我不喜得青州,喜得逢君也。”

雖然知道是場面話,但逢闢依然感到了極大的滿足,哽咽道:“明公風度,見之教人心折。從今往後,縱肝腦塗地,亦願爲明公效死。”

“什麼死不死的?”邵勳不悅道,隨後拉起逢闢的手,道:“我還要與逢君共富貴,何言死耶?”

逢闢用袍袖擦了擦眼淚,昂首挺胸跟在邵勳身後。

歸降的青州將佐、諸郡士人見了,心下大定。

赦免曹嶷,甚至可能還會給他個官做,這代表了青州幕府將佐無事。

對逢闢讚譽有加,任用他爲龍驤將軍西閣祭酒,代表樑公看重青州士人,今後大家都有上進之途。

從一個註定失敗的割據政權治下的官員、士族,搖身一變成爲天下權勢最顯赫的樑公麾下的官員,如此轉變,讓所有人都振奮莫名。

聯想到之前王玄召見衆人時的暗示之語,再聯想到樑公徐州人的身份,妥了!

青徐士人,也該崛起了。

樑公就是青徐士人的天,今後爲他好生做事,未必不能從兗豫士人那裡搶得機會。

“此兵如何?”一一接見完歸降之人後,邵勳領着衆人上了高臺,笑問道。

“不同凡響。”曹嶷凝神看了會,嘆道:“昔日府中有人規勸,言青州上下不習戰,難擋河南勁兵。吾本不以爲然,今日方知乃徒然相抗耳。”

“令行禁止、軍威整肅,縱炎日霜雪,亦不動分毫,此爲天下有數之強軍。”逢闢讚道:“有此軍,便可號令四方,征討不從,霸業可成也。”

“不見天兵,不識天威。偏居東萊數年,眼界都淺了。”前東萊太守劉巴感慨道:“幸有此強兵收拾舊山河。僕等愚昧,只願爲明公牽馬執蹬,縱死不悔。”

“昔年在長廣鄉里簡卒練兵,以爲天下之軍大多如此。今見銀槍軍容,知我淺昧矣。”長廣豪強呂披低頭俯首道:“我本武人,今願率家將部曲投身明公帳下,摧鋒破銳,百死而不旋踵。”

站在點將臺上的邵續、高絳、劉泌、劉遐、段匹磾、段文鴦等人見了,亦震懾不已。

他們中有的人見過銀槍軍,但從來沒見過左中右三營一齊披甲列陣的。

兵一上萬,無邊無際。如此多的銀槍強兵陣列於野,視覺衝擊力是非常強的。

不知不覺間,樑公已有這麼多身被三仗、甲具精良的兵士了,誰還要造反?誰還敢造反?

諸王混戰之前,洛陽中軍有兵十萬餘。但這些兵絕大部分不是身被三仗、精通諸般技藝之人,弓兵是弓兵、槍兵是槍兵、刀盾手是刀盾手,技能單一,也就那樣。

但最近二三十年,天下局勢風雲變幻。

齊萬年之亂時,胡人騎兵還是單邊馬鐙呢,現在早已是雙邊馬鐙。

趙王倫僭位時,鮮卑人還沒多少具裝甲騎,現在段部就能湊出兩千。

司馬越秉政時,胡騎還是騎射爲主,肉搏爲輔,現在對衝也開始有模有樣。

胡人騎兵一直在進步,戰鬥力日漸增強,哪怕十幾年前的洛陽中軍復生,這會也要抵擋得非常吃力了。

樑公練出來的銀槍精兵,全員會射箭,全員能近戰,士氣高昂,勇猛無匹,戰力之強橫,遠超兩漢以來的精銳步卒,正好對上較之兩漢三國以來戰力暴增的胡人騎兵。

非常之時,就該有非常之人做出非常之變革。

至少從軍制改革這方面來說,樑公可謂果決,合該爲天下之主。

wωw ▪тTkan ▪c o

今見改革成果,服了。

******

閱兵結束之後,邵勳便入住了廣固城。

旬日之間,一直在接見青州地方官員、士人,甚至連徐州那邊都有人過來拜見。

七月初八,他帶人至廣固周邊的鄉里巡視。

大戰結束,一度被曹嶷徵集起來的兵士盡數返鄉,歸家務農,整個青州大地再度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傍晚時分,夕陽西下,茂盛陰翳的桑樹之下十分涼爽,邵勳與陪同而來的青州士人席地而坐,小憩一番。

“青州雖平,猶有大事。”親兵們煮好茶後,邵勳一一分給諸人,說道。

“明公日理萬機,諸事繁雜,勞心勞力。青州乃小州也,些許事體,吾等願爲明公分憂。”逢闢接過茶碗之後,立刻表起了忠心。

邵勳聞言一笑,目光落在逢闢身後的王裒身上,道:“王公乃齊地大德,可有教我?”

王裒拱了拱手,道:“明公所願,無外乎闢田畝、均戶版、納賦役三事。”

“王公知我。”邵勳讚道。

王裒出身城陽王氏,居於營陵——此縣原屬城陽,後入東莞,再入北海。

祖父王脩(王修)乃曹魏名士,父親王儀曾爲司馬昭司馬,被殺之後,終身不出仕晉國,在營陵鄉里治學,教授門生,名氣極大。

當然,王裒並非那種死讀書之人,事實上很有機變。

他曾有個學生被縣裡抓役,苦不堪言,請他代爲說情。

王裒嘴上說你的學問還沒到可以免役的水平,不願寫信走後門,但到了服役之期,他親自擔着飯食,兒子帶着鹽、豉、草鞋,隨從門徒千餘人,爲這個學生送行。

縣令見了,頗爲“慚愧”,全縣上下以爲“羞恥”,於是免去了這個門生的勞役。

名士做事的手段,嘖嘖,甚至還能引爲一段佳話。

人家可不是讀書讀傻了的人!

邵勳瞭解了王裒的名氣地位後,表其爲城陽太守。

王裒立志不爲晉臣,婉拒之。

於是闢其爲樑國監察御史,巡視城陽、北海二郡,王裒思慮再三,在門徒們的勸說下,有些傾向於答應了。

邵勳對此心知肚明,他也很願意用王裒。

這個人和燕國劉翰一樣,都是在一州之內名望很高的士人,門徒衆多,影響力很大。得到他們的認可,對穩固地方局勢至關重要。

而且,王裒對大晉朝的觀感極差。

祖父是曹魏名士、忠臣,父親在東關之戰後爲司馬昭無端殺死,他一生曾被大晉朝三徵七辟,都拒絕了,誓不爲晉臣。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是個非常樂意看到晉朝滅亡的地方名士。

這種人怎能不用?

“曹嶷鎮青州數年,版籍多有錯漏。王公門生遍佈諸郡國,可願爲我清理版籍?”邵勳舊事重提,再問道。

王裒沉默了一會,拜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邵勳大喜,起身將王裒扶起,道:“王公可以監察御史之身,巡視城陽、北海二郡。此二郡之後,復巡長廣、東萊、齊國三郡。諸般事了,樑國御史中丞虛位以待。”

樑國本有御史中丞一員(崔遇),邵勳準備增設一員,謂之“左丞”、“右丞”,併爲御史大夫的副手。

青州是小州,武帝時期人口普查,只有五萬戶,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曹嶷說自己“兵衆十餘萬”,這話對,也不對。

不對之處是這十幾萬兵多爲臨時徵發的農人,對的是他確實能徵發到十幾萬丁壯。

戶籍上就五萬戶的話,什麼逆天本事能變出十幾萬丁壯?

如果邵勳放任不管,讓青州官員、士人自己編戶口,多半隻能給編出三萬戶,其中大多數還掛靠在士族豪強名下。

所以他需要重新清查戶口,但又沒這個資源、人手,畢竟事情是靠人去做的。

思來想去,只能拉攏一些青州地頭蛇,許以好處,讓他們在編纂戶口時不至於太過傾向於地方,隱瞞太多戶口。

他的底線是十萬戶。

如果你們報上來的數字還是武帝時的五萬戶的話,別怪他下狠手。

當然,青州的真實戶口也不會超過二十萬戶。

這畢竟是個小州,而且不知道爲什麼,有些地方開發力度很小,荒蕪之地甚多。

比如東萊、長廣二郡,漢時就戶口殷盛,但此時卻人煙稀少,遠不及當初。甚至到了盛唐天寶年間,膠東地區的人口還不及東漢時的一半,奇哉怪也。

當然,天寶年間南陽同樣人煙稀少,以至於大量安置突厥人,那些胡人還能在南陽弋獵爲生,可見地廣人稀的程度,但南陽在東漢時期可是全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了。

滄海桑田,世事變幻,確實很難述說。

但邵勳想把東萊、長廣二郡直接拿下來。

多歷戰事,被反覆抄掠的濟南、樂安二郡他也想直接攥在手中。

今年年底畢業的武學生,註定要大批量前往此四郡之地。先從安置流民做起,一步步建立在本鄉本土的人脈、威望,時機成熟之後,就可慢慢往上爬了,最終爲他徹底掌控此四郡之地打好基礎。

來一趟青州,總要拿點好處的。

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九十九章 巡視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十五章 幕府第八章 擔了干係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二十章 浚儀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十三章 無題第十七章 鬼話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一百七十六章 憶苦思甜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十七章 變化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一百十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內裡坐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八十五章 說動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五十四章 凌犯紀綱!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八十章 “滾”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七十章 應用題草原、中原兵制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九十二章 入京述職第二十章 密詔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八十七章 歸使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一百十三章 撫理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中的戰鬥(下)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十五章 授旗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八十七章 歸使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二百零八章 客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
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九十九章 巡視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十五章 幕府第八章 擔了干係第一百零四章 後方(爲盟主漢明帝加更)第二十章 浚儀第一百十一章 耕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高朋滿座第一百二十四章 核心區域第四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一百八十一章 我意已決第十三章 無題第十七章 鬼話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一百七十六章 憶苦思甜第六十一章 “負面新聞”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一百九十三章 贖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八十四章 掀桌子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八十一章 今昔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一百六十五章 驚險第十一章 西州士人第一百十三章 送糧第十七章 變化第六十五章 微妙的態度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一百七十九章 草橋第一百十章 夜襲第一百四十九章 糊弄過去了?第三十二章 盤賬與應對第五十一章 大王但內裡坐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八十五章 說動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第三十八章 有人走,有人留第一百七十三章 種地大軍第一百三十六章 封國第一百三十章 策略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二十二章 重臣們第一百二十六章 突入第四十六章 價值第七十八章 汴梁第五十四章 凌犯紀綱!第三十章 塑造第一百七十章 “民”心所向第一章 行路(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低頭第三十九章 還有人來第一百二十四章 賞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八十章 “滾”第九十三章 汝南行(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援軍四發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有人給出的安陽之戰方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居家與工作(上)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七十章 應用題草原、中原兵制第一百九十四章 寧朔宮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九十二章 入京述職第二十章 密詔第一百七十四章 籌集第八十七章 歸使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一百十三章 撫理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一百八十三章 歸正(下)第一百十三章 捉生第三十六章 客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風中的戰鬥(下)第七十八章 體系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十五章 授旗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一百四十四章 震懾第八十七章 歸使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一百六十章 穩定與返回第七十一章 名不見經傳之地第二十九章 規劃第三十五章 君目前*第九十七章 商路第二百零八章 客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作亂第一百八十九章 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