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君與臣(上)

罪己詔,通俗地說來就是檢討書,是身爲人主的皇帝向自己的臣民承認自己錯誤,求得原諒的書面文章。

一般來說,皇帝會在國家遭遇重大的天災,比如地震、連年的乾旱等可能導致國家動盪的災難時下罪己詔,向上天承認是自己失德,懇求老天只降罪自己而不要再危害自己的子民。當然,這種罪己詔的真實用意只是爲了穩定民心,表示出皇帝是關心天下黎民的。

而另一種很常見的罪己詔就出現在皇帝駕崩之後。在這份既可稱爲遺詔,也可稱爲罪己詔的文章裡,皇帝往往會將自己繼位後的種種過錯全部一一羅列,以表明自己在臨死之前已知道了昨日之非。但實際上,這份罪己詔多半並非出自死去的皇帝的真正意圖,多由底下的顧命大臣炮製出來,用以安撫民心的。

雖然這兩種罪己詔都算了打了皇帝的臉,但爲了大局或是後繼之人考慮,他們往往是能夠接受的。但萬曆這一回所下的罪己詔就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可是實打實地在自己打自己的臉,而且因爲這麼點小事就下詔罪己就更是有傷天子的威嚴了。

雖然萬曆年紀尚小,事實上也沒掌握多少實權,但卻也很清楚如此一來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大,會有多少臣民將以異樣的目光來看待自己。

原先,因爲自覺與被廢立相比,下這麼一道罪己詔已算是最輕的處罰了,他還能勉強接受這樣一個結果。但現在,在聽了楊震的一番分析,確信自己的皇位根本不可能因爲這麼一點小事而受到威脅後,他對一力促成這道罪己詔,讓自己丟盡臉面的張居正自然是恨得牙根發癢。

可即便如此,萬曆所能做的,也就是咬牙切齒地在心裡咒罵幾句而已,就是在楊震面前,一時也是不敢多說什麼的。因爲張居正給他的壓力實在是太強了些,自他登基以來,張居正就以首輔的身份主理着朝政,還教導着他的一切,這是個如師如父的存在,讓他即便剛一生出反抗之心,也會因爲長久以來積壓的畏懼之心而很快又打消掉了。

楊震看着皇帝在上頭先是沉默,而後一副咬牙切齒的憤恨模樣,最終卻又顯得無奈而平靜了下來,心裡便依稀猜到了什麼。但他身爲臣子,卻不好明着挑唆皇帝去與首輔爭鬥,便只能旁敲側擊般地問道:“陛下可是還有什麼心事嗎?其實這次的事情已然過去,只要陛下今後能謹言慎行,就不可能再有這等爲難的情況了。”

“謹言慎行?哼哼……”此刻的萬曆很是敏感,一聽到這個詞彙,就感到有些不舒服。他明明是一國之君,卻什麼都做不了主,就連自己想稍微過得舒坦隨意些都會有人立刻出來制止,這算是什麼事嘛。

萬曆記得很清楚,就在去年過年的時候,他想在後宮多備上些花燈裝飾一番,卻也被人報到了張居正那兒。結果,張居正不但沒有批准他這個要求,反而還藉機

好好地教育了他一番關於君王當勤儉的德行。

當時他就覺得很不以爲然,朕是一國之君,只是讓人多備些花燈又怎麼了,又花不了多少銀子,怎麼張師傅就會將之提升到治國乃至亡國的高度呢?

還有一次,他因年少貪玩,就沒有照着規定的時間去聽張師傅的課。結果這便惹來了張居正的勃然大怒,在請來太后後,更是讓他跪着聽講。當時年幼的萬曆只覺得害怕,但現在想來,卻又是一次恥辱!

凡此種種,萬曆在楊震這一句話的提醒下竟記起了諸多往事,每一件讓他想起都會感到憤怒,只想着能有朝一日徹底擺脫張居正的束縛。但再一想如今整個大明帝國都是靠着張師傅在管理,他不但是自己的太傅,更是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那剛生出的惡念就又消散了,他實在沒這個膽子和能力真個與張居正爲敵哪。

在有些矛盾地思忖了良久後,換來的只是一聲長嘆,萬曆以與他這個年紀極不相稱的語氣有些蕭索地道:“楊卿,你說朕這個天子爲何就如此難當?無論大事小情都做不了主,而張師傅又……朕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感受到皇帝的心有餘而力不足,楊震心下反而篤定了不少。他最怕的是皇帝因爲長期被張居正壓制着,最後連反抗的念頭都生不出來。但現在看來,他只是因爲不知從何入手而畏縮不前而已,這就還有說服的機會。

於是在略作沉吟後,楊震突然開口道:“陛下處境確實不易,但恕臣斗膽問上一句,陛下自以爲眼下的處境與世宗剛即位時相比又如何?”

“嗯?”萬曆聞言就是一怔。

楊震口中的世宗便是萬曆的祖父嘉靖帝朱厚熜了,身爲他的孫子,萬曆自然是知道這位祖父的過往戰績的。

嘉靖是因爲正德帝死後未曾留下子嗣,同時也沒有嫡親兄弟能繼承皇位而以藩王的身份進京入宮爲帝的。他那時也不過十五歲而已,但所面對的環境可要比萬曆兇險得多了。

因爲他能繼承皇位是大臣們推選出來的,故而羣臣對這個少年天子自然沒有任何的敬意可言。尤其是當時的首輔楊廷和,更是不把嘉靖放在眼中,只將他視爲一個提線木偶而已,能被自己隨意操縱。

但這個十五歲的小皇帝卻憑藉着自己的聰明與堅忍在繼位之初就與羣臣展開了連番爭鬥。而這一番爭鬥,不但讓他能名正言順地以自己父親興獻王兒子的身份走進皇宮,而且還徹底打響了自己的名頭。

隨後便是長達數年的大禮議之爭,嘉靖憑此不但將自己的父親給擡進了太廟,還將楊廷和這樣的三朝重臣,內閣首輔給徹底鬥得辭官歸鄉,由此拉開了他長達四十多年的獨裁統治。

雖然當時與後世的許多人都對嘉靖的如此做法大有異議,認爲他這麼做完全是自私的表現,但在萬曆眼中,自己皇祖所爲都

是讓他頂禮膜拜的壯舉,有時他甚至都幻想着自己也能如世宗皇帝一般將羣臣玩弄於股掌之間。

而就目前來看,他所處的環境倒是有些像嘉靖——一樣的少年天子,一樣有個權傾天下的內閣首輔壓制着自己——但他明顯做不到祖父那般能把朝政大權從張居正手裡奪回來。

現在,楊震如此直接地問他這話,在略作思考之後,萬曆無奈地說道:“真論起來,朕的處境是要好於皇祖的。”

事實也正是如此,那時的嘉靖來京只是個藩王身份,在朝中完全沒有根底。若是楊廷和他們一旦狠心敢冒天下之大不違,把他打發回安陸老家也是有可能的。而現在的萬曆,顯然就沒這方面的顧慮了,有父祖兩代人打底,他這個皇位可穩當得很。

見他如此作答,楊震便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陛下又有什麼好怕的呢?您乃是天子,是天下臣民之主,難道連自己的大權都拿不回來嗎?想世宗皇帝能從楊廷和手裡奪回大權,秦皇漢武也能從權臣或是外戚手中把皇權搶回來,還有康……”說到這兒,他突然想到康熙鬥鰲拜什麼的是以後的事情,便趕緊住了口,一頓後才道:“那陛下也能效仿古之先賢,重振帝王之威嚴!”

楊震所提到的幾人,都是身爲皇帝的萬曆所熟知的,也是他心中所崇拜嚮往成爲的對象。現在聽在耳中,也不覺讓他心潮澎湃:“不錯,朕既然身爲天子,難道就不能像他們一般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勢嗎?到那時,就再沒有人敢隨意教訓我,讓我寫那勞什子的罪己詔從而丟盡臉面了!”

不過這種豪情卻只能維持短短的一小會兒,很快地,萬曆卻又苦起臉來:“這話說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朕實在是想不出任何能從張師傅手裡將大權奪回來的辦法。想着皇祖那時還有張驄等人爲奧援,而朕……雖然楊卿之忠勇朕已深知,但你終究不是朝臣哪。”雖然楊震之前沒有提到要萬曆去與張居正爲敵,但他所舉的例子已經很明顯了,萬曆便隨口把真實意圖給說了出來。

既然皇帝都把話挑明瞭,楊震也就沒再繼續隱晦地說話:“其實陛下也不必太過擔心。雖然目前看來朝中皆爲張閣老黨羽,幾乎沒有可用之人。但臣相信,只要陛下肯下定決心,就有的是人會站出來與張閣老一斗。別看他現在風光得很,其實早已處處樹敵,他所頒佈的那些新法法令,已觸動了太多人的利益,那些官員和士紳是不可能無動於衷坐以待斃的。”

說着,楊震又略一眯眼睛,篤定地道:“而且有一點,或許就是張閣老自己也不知道,其實他早已犯下了大錯。只要時機一到,陛下以此爲突破口,就不信不能奪回大權!”

“楊卿所指卻是什麼?”萬曆有些詫異地問道,心裡也是一陣激動。

多謝書友拉風哥的打賞及月票支持!!!!!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章 東廠來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陰謀與陷阱(中)第三百九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上)第四百八十章 破東廠,擒人犯(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楊震的選擇(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一網打盡(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別有內情(上)第一百九十章 臨別前夕(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把柄(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變(上)第七百十八章 師生(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逃離播州城(上)第二百六十章 後宮風雲(上)第一千一十章 閣老與都督(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漫長一日之午時(上)第九百零三章 漫長一日之寅時(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起波瀾第四百四十二章 謀位(下)第一百零一章 隱患第七百五十二章 夜謀第三百一十章 西行路上之糾結第六百七十二章 會試風波(七)後記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息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第八百五十九章 歸去第九百五十一章 雙管齊下(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開殺戒(下)第五百八十章 反擊正當時(上)第八百九十章 漫長一日之酉時(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投羅網(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闖禍(下)三更求訂第八百九十二章 漫長一日之戌時(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份疑惑(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塵埃落定(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明察暗訪(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以牙還牙(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賀禮玄機第八百七十三章 變數(上)第九百五十一章 雙管齊下(上)第九百六十二章 破敵(一)第九百十一章 進宮陛見第五百八十八章 有旨意第九百二十九章 故人再相會第二百一十章 林天德(上)第九百八十四章 拂曉突襲(下)第七百零二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三百九十三章 威脅第三百八十一章 自投羅網(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又是年節至(上)第四十六章 運河遇道第八百五十九章 歸去第七百三十章 發難(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漫長一日之午時(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辭而別(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論功行賞(中)已改第二百六十七章 去留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章 華亭徐家(上)第六百零六章 瘋子縣令(上)第八百五十四章 叛軍內亂(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蔣充的不安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雲密佈第八百九十六章 漫長一日之亥時(下)第八百四十二章 入播州第七十三章 威脅與妥協(上)第九百四十三章 故地故人(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論功行賞(上)遲來的感謝與其他第九百七十九章 何以報怨仇(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詔獄風雲(上)第二百十五章 各自反應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離播州城(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王蓋地虎(上)第九百六十六章 破敵(五)第六百九十八章 真實目的(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江南之冬(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三百十九章 西行路上之夜殺(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原李家第五百九十一章 走投無路(中)第八百七十九章 逼近的陰謀第六十六章 兩個消息(繼續三更九千求支持!)第五百六十一章 暗戰(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再生毒計第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六章 運河遇道第五百二十九章 窮途末路馮雙林(下)第五十七章 蔡鷹揚(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少年天子的煩惱第九百二十六章 積重難返第八百六十章 返程餘波(上)第八百九十章 漫長一日之酉時(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能勝天第八百八十五章 漫長一日之未時(上)第一千零四章 商稅的影響第二百五十五章 達成目的第三百三十四章 飲宴得勝樓第六百七十七章 求助上門(下)第二十三章 驚聞第七百十九章 雷霆(上)
第二百二十章 東廠來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陰謀與陷阱(中)第三百九十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上)第四百八十章 破東廠,擒人犯(上)第八百六十九章 楊震的選擇(下)第七百六十九章 一網打盡(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別有內情(上)第一百九十章 臨別前夕(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大把柄(下)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變(上)第七百十八章 師生(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逃離播州城(上)第二百六十章 後宮風雲(上)第一千一十章 閣老與都督(上)第八百八十三章 漫長一日之午時(上)第九百零三章 漫長一日之寅時(中)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起波瀾第四百四十二章 謀位(下)第一百零一章 隱患第七百五十二章 夜謀第三百一十章 西行路上之糾結第六百七十二章 會試風波(七)後記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息第九百三十五章 顛倒黑白第八百五十九章 歸去第九百五十一章 雙管齊下(上)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開殺戒(下)第五百八十章 反擊正當時(上)第八百九十章 漫長一日之酉時(上)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投羅網(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闖禍(下)三更求訂第八百九十二章 漫長一日之戌時(上)第四百二十三章 身份疑惑(中)第四百二十六章 塵埃落定(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明察暗訪(下)第七百四十九章 以牙還牙(中)第五百七十九章 賀禮玄機第八百七十三章 變數(上)第九百五十一章 雙管齊下(上)第九百六十二章 破敵(一)第九百十一章 進宮陛見第五百八十八章 有旨意第九百二十九章 故人再相會第二百一十章 林天德(上)第九百八十四章 拂曉突襲(下)第七百零二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三百九十三章 威脅第三百八十一章 自投羅網(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又是年節至(上)第四十六章 運河遇道第八百五十九章 歸去第七百三十章 發難(中)第八百八十三章 漫長一日之午時(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辭而別(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論功行賞(中)已改第二百六十七章 去留問題第五百七十三章 華亭徐家(上)第六百零六章 瘋子縣令(上)第八百五十四章 叛軍內亂(上)第一百四十八章 蔣充的不安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雲密佈第八百九十六章 漫長一日之亥時(下)第八百四十二章 入播州第七十三章 威脅與妥協(上)第九百四十三章 故地故人(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論功行賞(上)遲來的感謝與其他第九百七十九章 何以報怨仇(下)第四百六十六章 詔獄風雲(上)第二百十五章 各自反應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離播州城(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王蓋地虎(上)第九百六十六章 破敵(五)第六百九十八章 真實目的(上)第六百五十五章 江南之冬(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毛腳女婿上門第三百十九章 西行路上之夜殺(下)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原李家第五百九十一章 走投無路(中)第八百七十九章 逼近的陰謀第六十六章 兩個消息(繼續三更九千求支持!)第五百六十一章 暗戰(下)第六百六十五章 再生毒計第十七章 抄家第四十六章 運河遇道第五百二十九章 窮途末路馮雙林(下)第五十七章 蔡鷹揚(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少年天子的煩惱第九百二十六章 積重難返第八百六十章 返程餘波(上)第八百九十章 漫長一日之酉時(上)第一百六十七章 人能勝天第八百八十五章 漫長一日之未時(上)第一千零四章 商稅的影響第二百五十五章 達成目的第三百三十四章 飲宴得勝樓第六百七十七章 求助上門(下)第二十三章 驚聞第七百十九章 雷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