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太原李家

山西,太原城。

若說整個太原城中哪一處最被人所熟知,就跟江陵之人必知張府一樣,這兒自然就數李宅最是有名了。

作爲有着上千年淵源,並在太原已根深葉茂的龐大世家,李家幾乎已成爲西北一帶人所共知共認的第一家族。舉凡士農工商各行各業,李家都有極其出類拔萃的子弟身處其中,尤其是在商這一道上,他們更是把控着諸多賺錢的營生,使許多山西百姓都要仰其鼻息而生存。

不過你要是個外地遊客,想來此見識一下這個古老而富有的家族的宅邸到底是個什麼模樣,那麼在見到李宅後,就很可能失望了。

與一般世家大戶那些雕樑畫棟,氣派非凡的大宅子莊園完全不同,李宅從外面看着就和尋常村落沒有什麼兩樣,白牆黑瓦,屋子也不甚高大,除了那座遠看着就很是肅穆恢弘的李氏宗祠之外,整片李宅都看不出半點富貴模樣來。

不過李家也有和其他世家一樣的做派,一般的家族成員都會聚集在一起,所以即便這裡的房舍看着不是太過氣派,可幾百座院落屋子連綿成一片,叫人看着還是有些感觸的。而且,不像一般村落那樣,建築都是雜亂無章的,李宅房舍的佈置卻很是講究,給人一種秩序井然的觀感。

很多人在看到李宅的佈局後都會有些不解,爲何這個龐大的家族竟會安於住在如此樸素的宅院之中?對此,李家人給出的答案是,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爲人處事能不張揚還是不張揚的好。

而這一思想還體現在那些走上仕途的李家子弟身上。在許多人想來,以李家的名聲和勢力,一旦有子弟走上官途,那必然是仕途暢順,即便入不了閣,也必然能在六部之中謀得幾個要緊位置。可事實卻正好相反,太原李氏一族確實出過不少考中進士的官員,但卻沒有一個能做到布政使以上的,這對於一個以耕讀傳家的世家來說,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李家卻偏偏保持了這一點,並看樣子還將繼續保持下去。只因李氏一族一直奉行着慎獨這一家訓,在官場上只守成而不銳意進取,更鮮有參與到一些敏感的政爭中去的表現。

如果要深究其原因,卻還得從他們的祖上說起。李家的祖上,便開了大唐一朝的李家一脈,甚至可以說李淵、李世民這一支也不過是李家的其中一脈而已。

雖然李家開了大唐一朝爲李氏帶來了無盡榮耀,但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尤其是武氏一族當朝時,李家可是遭了大難的,險些全族被滅。正是受到了這個教訓,深明傳承才最爲重要的李氏一族纔會變得保守起來,最終連朝廷高官都不去爭,只努力經營好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只在山西境內稱王而已。

但這麼做放到如今這個年代倒也是個明智之舉。自嘉靖朝以來,朝廷裡爭鬥不休,多少高官大族因爲牽涉到內閣、天子之間的爭鬥而落馬消亡,夏言、嚴

嵩、高拱……每一個權臣的落幕都伴隨着他整個家族的消失。而李家,卻因爲從不牽涉在這些紛爭之中,所以反倒過得逍遙自在。

所以李家將慎獨作爲自家最看重的家訓,代代相傳,子弟也深以此爲念,並將之刻爲照壁、牌匾,懸於中堂,立在李宅的第一進院落之中,讓每個李家子弟天天都能看到,並深記在心。

當日頭升起,照射在那塊閃閃發光的“慎獨”牌匾上時,李宅左手邊的家族學堂裡已響起了朗朗書聲,那是李家最小的一代人正在開蒙進學。他們中的許多人,將來都會成爲李家的棟樑。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李宅之中都會顯得很是安靜,就是那些下人們幹活,也往往輕手輕腳的,更沒有人會大跑大叫了。

但偏偏今天情況卻有些不同,一個相貌堂堂,衣着得體的中年男子卻完全不顧一貫以來的規矩,大步流星地疾步朝着裡面奔去,他那張標準的國字臉上,還帶着一絲急切和不安。

周圍正灑掃庭院的下人們見到這位一向穩重的爺今日竟如此模樣,頓時就好奇起來,只是任他們怎麼互相打聽,也無法得知這到底是出了什麼事。

那中年人在穿過數進院落,直達倒數第二進院子後,才略略放慢了腳步,但比起以往來此地時的規矩,卻已大有不同。

他那急切的腳步聲打擾到了一個正坐在院子裡,進行着吐納的灰白頭髮老者。此老看着六旬上下年紀,臉上已有不少皺紋,但卻又紅光滿面,不顯半點老態。見到中年人這副模樣,老者的眉頭就是輕輕一皺,說道:“李琮,何故如此驚慌?都多大人了,還如此不穩重?”

中年人李琮被老者一說,臉上便是一紅,趕緊低頭道:“伯父說的是,是侄兒太過孟浪了。不過,事關重大,我緊張之下這才……”

“哦?到底出了什麼事?”老者此時已收了功,從蒲團上站起身來,看着李琮正色問道。其實他心裡也隱隱有了些不安,李琮爲人老成穩重,是家族裡公認的,說不定自己百年之後他就是接替自己當上族長的那個人,這事竟能叫他也亂了分寸,顯然很嚴重了。

李琮稍稍嚥了口唾沫,這才道:“這是大同的李常連夜派人送來的急信,伯父你先看看吧。”說着便把一封信遞了過去。

老者接過信,眯着眼睛就看了起來。這一看,他那張古井不波的老臉上也迅速蒙上了一層陰霾:“竟有這事?此事當真?”

其實他這話也不是問的李琮,而只是自言自語。但李琮身爲晚輩,既然伯父這麼問了,就得接着:“李常這麼急着將信送來,說明事情假不了。伯父,事關重大,我們必須有所應對才行哪。”

“唔,茲事體大,不得不慎。”在穩了穩心神後,老者終於有了決定。

片刻之後,李琮又一次疾步走出了這處院落。而後不久,數名僕役就也匆匆地趕向了李宅的數

處院落,將身處其中的李家才幹子弟都給叫了出去。

大概半個時辰後,李氏祠堂之內已坐着十來人,他們都是李家現在在家裡的得力之輩,李珏和李琮自然身在其列。

待衆人傳閱了那一封急送過來的信後,李家之主,老太爺李牧纔開口道:“對此,你們有何看法哪?”

隨着他這一問,多數人的目光就都落向了李珏身上,直看得他有些坐立不安起來。他當然知道大家爲何會看自己,因爲大同之事是由他去處置的,本以爲已把一切都控制住了,可沒想到卻有如此變故,可說他的責任甚重哪。

既然大家都看着自己,李珏只得硬着頭皮第一個開口道:“這事確實挺嚴重的,但我總覺着那楊震是在虛張聲勢,他未必真有那個本事拿住腦毛大,更別提拿捏住我們其他的把柄了。”

“我卻不這麼看。”李琮一臉凝重地道:“這個楊震既能從韃子手裡脫身,就必有其過人之處。而且,他身爲朝廷官員豈會不知道將旁人冒充韃子酋首有多嚴重嗎?而且腦毛大到底是還在草原或是真被他捉住了,咱們要查也不是太難,他憑的什麼用個假貨來騙我們?”

“這……”李珏聞言面色便是一紅,既羞且惱,這分明就是在落自己面子了。但事實就是自己辦事不周,才叫人拿住了痛腳,也無可辯駁。

李琮、李珏兩個因爲都很出色,又都有可能接任下一任的家主之位,所以一直都在明爭暗鬥。對此,在場衆人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們有這麼一番說話也不令人意外。

但事都這個時候了,兩人還在那兒爭論,就不是李牧希望看到的了。於是他不再問這兩人,而是將目光落到另一個侄子身上:“李珩,對此你有何看法?”

李珩年紀和他們也差不多,但看着卻比那兩位要老實得多了。被家主點名,才緩慢地開口:“此事我們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然會很棘手。所以我以爲我們該派人去和他先談談,看他到底想從我們這兒得到些什麼。但我們也不能只聽那楊震的一面之詞,所以派人去草原查明真相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這纔是正經主意哪。”李牧欣然地點了點頭:“此事就這麼辦,就由李珩你去大同吧。”

“是,我一定不會辜負各位的期望的。”李珩趕緊起身抱拳道。

“不過除此之外,我還有一事感到不安哪。”李牧說着眉宇間就多了數分憂慮來:“那楊震說他還掌握着更要命的證據,思來想去,只有姜浩這一點是可能落在他手裡的。如果他真能把腦毛大給生擒了來,姜浩極可能就已在他手裡了。所以當務之急,我們必須要先查明這兩點,你們儘快去辦吧。”

“是!”其他幾人聞言心裡更是一凜,這姜浩可知道自家太多事情了,若被楊震給拿捏在手裡,可實在太危險了,希望這都只是一場虛驚吧……

(本章完)

第五百二十一章 弄巧成拙(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西南隱患(下)第四百五十章 棘手的案子(三)第九百六十八章 猝然發難(上)第八百九十七章 漫長一日之子時(上)第九百二十三章 風暴前夕第八百八十七章 漫長一日之未時(下)第九百零八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驚悉陰謀(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賀禮玄機第八百四十二章 入播州第六百二十五章 夜剿倭人(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年節至第七百八十四章 坐困愁城第九百六十七章 破敵(六)第五百九十一章 走投無路(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上)第四十三章 還未結束剛剛開始第九百九十三章 捷報傳來(下)第八百五十八章 大局將定第七百七十九章 內部矛盾第九百一十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六)第五百九十章 走投無路(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做賊心虛第七百二十四章 棘手的差事(中)第七百五十九章 夜亂靖王府(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操練(上)第九百六十七章 破敵(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面君交旨(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變(上)第七百八十九章 五日後(上)第八百二十七章 泗城內訌(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窮途末路馮雙林(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闖禍(上)求首訂啊啊!!第五百二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七十章 公然爲敵(上)第九百零五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一)第二十七章 雨夜荒廟第二十四章 蹊蹺難爲第七百零二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三十八章 我是錦衣衛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一千零三章 獻槍第七十八章 意外收穫(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倒黴的刑部和天牢第二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進京(下)第七百零六章 張文明之死(終)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路上之追究(中)第三百零七章 點兵第五百十九章 弄巧成拙(上)第五百零一章 水患亦人患(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試風波(六)第二百六十三章 陛下錯了第七百零八章 艱難抉擇第四十八章 突襲(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反擊正當時(下)第八百四十一章 身處何方第六十二章 三道題(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分化之計(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故人來第六百六十七章 會試風波(二)第九百八十四章 拂曉突襲(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陰謀與陷阱(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君與臣(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公然爲敵(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對手第六百五十三章 江南之冬(上)第七十八章 意外收穫(上)第四百三十章 歸京(下)第三百三十章 有客來第八十一章 懸案未決第五十二章 到達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網打盡(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宮面君(下)第三百八十章 陷阱第七百五十一章 變數第六百三十六章 早朝風雲(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山芋(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曆的轉變(下)第四百七十章 公然爲敵(上)第八百四十五章 契機(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京營軍演(下)第六百零八章 瘋子縣令(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王蓋地虎(下)第五十八章 蔡鷹揚(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叛變緣由(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另有所圖(終)第一百五十九章 所圖爲何(上)第七百九十五章 冤家路窄(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雷雨不眠夜(五)第八百四十三章 敵明我暗第七百六十三章 借刀殺人(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會試風波(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重回大同(下)第二百零八章 揚威(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朝野震驚第九十四章 全面壓制(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漫長一日之未時(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新的楊震
第五百二十一章 弄巧成拙(下)第七百三十八章 西南隱患(下)第四百五十章 棘手的案子(三)第九百六十八章 猝然發難(上)第八百九十七章 漫長一日之子時(上)第九百二十三章 風暴前夕第八百八十七章 漫長一日之未時(下)第九百零八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四)第七百四十六章 驚悉陰謀(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賀禮玄機第八百四十二章 入播州第六百二十五章 夜剿倭人(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年節至第七百八十四章 坐困愁城第九百六十七章 破敵(六)第五百九十一章 走投無路(中)第五百七十七章 洞房花燭夜(上)第四十三章 還未結束剛剛開始第九百九十三章 捷報傳來(下)第八百五十八章 大局將定第七百七十九章 內部矛盾第九百一十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六)第五百九十章 走投無路(上)第六百七十九章 做賊心虛第七百二十四章 棘手的差事(中)第七百五十九章 夜亂靖王府(上)第四百五十三章 操練(上)第九百六十七章 破敵(六)第四百三十三章 面君交旨(上)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變(上)第七百八十九章 五日後(上)第八百二十七章 泗城內訌(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窮途末路馮雙林(上)第二百二十四章 闖禍(上)求首訂啊啊!!第五百二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四百七十章 公然爲敵(上)第九百零五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一)第二十七章 雨夜荒廟第二十四章 蹊蹺難爲第七百零二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三十八章 我是錦衣衛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一千零三章 獻槍第七十八章 意外收穫(上)第六百八十五章 倒黴的刑部和天牢第二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進京(下)第七百零六章 張文明之死(終)第三百二十一章 西行路上之追究(中)第三百零七章 點兵第五百十九章 弄巧成拙(上)第五百零一章 水患亦人患(三)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試風波(六)第二百六十三章 陛下錯了第七百零八章 艱難抉擇第四十八章 突襲(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反擊正當時(下)第八百四十一章 身處何方第六十二章 三道題(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分化之計(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故人來第六百六十七章 會試風波(二)第九百八十四章 拂曉突襲(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陰謀與陷阱(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君與臣(上)第四百七十一章 公然爲敵(中)第四百二十五章 老對手第六百五十三章 江南之冬(上)第七十八章 意外收穫(上)第四百三十章 歸京(下)第三百三十章 有客來第八十一章 懸案未決第五十二章 到達第二百九十一章 一網打盡(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進宮面君(下)第三百八十章 陷阱第七百五十一章 變數第六百三十六章 早朝風雲(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燙手山芋(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曆的轉變(下)第四百七十章 公然爲敵(上)第八百四十五章 契機(上)第四百九十四章 京營軍演(下)第六百零八章 瘋子縣令(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王蓋地虎(下)第五十八章 蔡鷹揚(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叛變緣由(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另有所圖(終)第一百五十九章 所圖爲何(上)第七百九十五章 冤家路窄(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雷雨不眠夜(五)第八百四十三章 敵明我暗第七百六十三章 借刀殺人(下)第六百六十七章 會試風波(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重回大同(下)第二百零八章 揚威(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朝野震驚第九十四章 全面壓制(下)第八百八十七章 漫長一日之未時(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新的楊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