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四章 勢同水火(一)

這場因爲各方天時、人爲等因素而造成的水患對整個北京城的損害還是相當巨大的。即便是大水退去之後,城裡的情況也沒有太大的好轉。爲此,朝廷官府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修繕河堤,爲百姓重整家園,直到時間進入到臘月之後,這一切總算稍微好轉了些。

不過對朝廷來說,即便暫時安頓了那些受災百姓——不少人被安排住進了潭柘寺等京城周圍的寺廟之中,雖然河道已然重新整頓,河堤也重新立了起來,看似一切都恢復到了原來的模樣,但這次的水患的處置事宜卻並未就此結束。

待永定河終於重回正軌之後,以工部尚書郭朝賓爲首的一批責任官員的處置也就隨之而出。畢竟這次的災禍多半因郭朝賓他們的判斷而起,要不是他們錯判地形,將河閘定在那邊,永定河水也不至於倒灌京城,這罪名即便他們在災後全力補過,那也是無法彌補的。

於是乎,在臘月初九朝廷就發下明旨,奪去工部尚書郭朝賓的一切出身官職,將其發配邊疆以贖前罪。念其多年來爲朝廷也立下過不少功勞,其家眷妻兒可以免罪,直接發回老家,也不抄沒家產。另外,本來在此事上還有另一個主要責任人工部侍郎翁汝達也要嚴懲,但因爲他在開閘後便落水而死,便不再追究。

至於工部其他一些責任官員,也都受到了不小的懲戒,或罰俸或停職,直把整個工部衙門鬧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當然,有遭殃的自然也有得利的。這其中,楊晨便是整個工部衙門裡最終的獲利之人。在這次災難裡,他表現出了叫人驚訝的預判能力,更幾次向郭朝賓據理力爭,奈何上司一意孤行剛愎自用,這才釀成了如此慘劇。但這卻並不能掩蓋其在水利方面的見識和能力。

另外,在之後的善後以及安撫工作裡,被張居正欽點的楊晨也是盡心竭力,盡最大可能地把京城局面安穩下來,得到了百姓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同僚下屬的尊敬。於是在這場水患完結之後,楊晨便也得到了來自朝廷方面的重賞。雖然現在階段,他依然只是工部的小小主事,但據知情人所說,朝廷已有意在新年之後將楊晨破格提拔爲員外郎,主理大明的水利之事了。

除了這些明發天下,或已傳得到處皆知的消息外,在常人所看不到的暗地裡,因爲這場水災也發生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比如東廠方面,在此事後,就有十多名番子和兩名百戶、一名千戶失去了蹤跡。據說他們是被馮公公親自下令給除掉的,而且用的還是最叫人心寒的悶殺。而且經此一事後,東廠本就有些頹喪的氣焰就更是一落千丈,至少一段時日裡,就連街上都見不到灰衣白靴的番子們的蹤影了。

與之相對的,是錦衣衛在這段時日裡的存在感卻比過去更強。在東廠退縮的時候,他們迅速填補了這一空缺,身着紅色公服的錦衣衛已漸漸取代

了東廠在民間的勢力,成爲京城幾個幫會着力巴結的對象。

如此一來,錦衣衛的勢力那更是水漲船高,原來門庭冷落的楊震家門前,也總有滿當當的車馬停駐,那是希望與他搞好關係的官場中人和民間有頭有臉的人物的座駕。

對此,楊震的態度是既不得罪,也不過分接近,只是派出手下的幾名文職官員與這些人見見面說說話,至於他們送來的禮物他也是一概退回,這就讓楊震這個獨特的錦衣衛頭領的名聲更響。

而隨着工部的楊晨原來是楊震兄長這一消息傳出之後,無論百姓還是官員對這兩兄弟就更是高看幾眼,許多人都在說楊家兄弟將是大明少有的才德兼備之人了。

對於這樣的盛讚,楊晨倒是頗有些高興的,畢竟他身上已沾染上了這個時代的士大夫重名更甚於重利的價值觀。但楊震卻很有些不以爲然:“大哥爲官有些好名聲總是好事,可我這個錦衣衛鎮撫,搞的是監視與密探工作,居然也有這麼大名氣,可就未必是好事了。”

對此,沈言這個已成爲楊震心腹的幕僚也大表贊同:“是啊。咱們錦衣衛辦事講究個隱秘。若是大人你名聲太響,甚至鬧得滿城皆知,那今後咱們再想做什麼可就不那麼方便了。”

話雖然是這麼說的,但在這個錦衣衛與東廠完全處於對立狀態,甚至可以說是勢不兩立的情況下,一些事情卻還是得照着既定方案走的。

在幾次壓制東廠得手,這回更是重創東廠骨幹,甚至差點連馮保都被牽連進去後,楊震知道雙方已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別看最近東廠顯得很老實,讓出了大量地盤,但他很清楚,這只是對方在籌措最後反撲前的收縮而已,一旦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反過來被他們反擊得手。所以若要保持,甚至是擴大現在的戰果,就必須趁勝追擊。

至於怎麼追擊,就得照着沈言之前所給出的策略那般行事了——通過翻查過往東廠所犯下的罪行來繼續削減其羽翼。以東廠曾經隻手遮天的權勢,以及那些傢伙的惡劣品質,想必他們是沒少作奸犯科的。

可這事必須儘量做到隱蔽纔是,若是叫東廠方面提早就察覺到了錦衣衛的目的,只怕他們就會做出相應的準備與對策,楊震再想借機打擊他們可就太難了。而現在這個情況,就顯然很不利於錦衣衛做這些。

“想不到這虛名也有拖累人的時候,早知如此,當時我就該儘量低調行事的。”楊震在得知就連鎮撫司衙門外面都有些膽子大的傢伙來攪擾後,忍不住就苦笑着搖頭嘆息起來。

“其實大人你也不必太過擔心,雖然這事對我們眼下來說確實不是太好,但從長遠來看,卻是件好事。”到了這個時候,沈言也只能如此安慰楊震了:“畢竟咱們錦衣衛的名聲一向不怎麼樣,但大人你卻博得了個好名聲,對我們今後行事可就能帶來諸多便利了。”

“我這個人最是現實,在眼前的問題都還沒解決之前,又怎麼可能去在意那些看不到的將來呢?”楊震苦笑着道:“不過有一點好處倒是真的,至少我讓人去順天府等衙門查看與東廠相關的案子時,他們是不敢再作阻撓了。”

“大人,下官還有一個看法。”沈言突然又道。

“哦?你且說來聽聽。”

“咱們做這個必須儘量瞞着東廠那邊。雖然他們最近顯得很是老實低調,看似不理外間之事,但也難保他們不會在暗地裡監視咱們。”

“唔,你說的在理!”楊震眉毛一挑,很以爲然地連連點頭:“我會囑咐兄弟們小心行事的,儘量不露什麼破綻,免得叫他們有所察覺。”

“這只是其中一個辦法,但我以爲除此之外,咱們還可以再做點障眼法。”沈言突然一笑道。

“障眼法?”楊震眯起了眼睛來,若有所思地反問了一句。

“其實東廠那些人也知道咱們不會輕易收手,要是我們這段時間裡偃旗息鼓,反倒會被他們看出問題來。所以我的意思是,索性就做個樣子,擺明了車馬讓他們看到我們要繼續和他們爲難。比如,派出一些人手監視東廠那邊,以及像趙無傷這樣的東廠要人。如此,他們的注意力也就會落到這些兄弟身上,從而忽略了我們另一邊的動作。”沈言道出了自己的意思。

楊震略作思忖之後,便拍案叫好道:“好!這確實是個妙計,而且這路疑兵說不定也能查出什麼事情來。另外,我早有心練練現在那些密探了,正好拿他東廠做個目標!真可謂是一舉三得了,好!”

見楊震不但採納了自己的建議,而且還如此大加讚賞,沈言心下自然大爲高興,趕緊一抱拳謝過。

於是,就在萬曆五年的臘月,這個隨着水災過去,北京城裡的百姓們都開始着手準備過年——雖然許多人家都遭了災,但一年到頭忙碌吃苦下來,總得有個放鬆歡慶的日子,這個年總是要過的,而且大家都希望能過好,以衝去過去一年的晦氣——的時候,京城裡東廠和錦衣衛之間的明爭暗鬥已徹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不知是因爲錦衣衛那些探子眼線的僞裝藏匿功夫太差,還是東廠方面的人眼力太好,只是區區幾天,這些跟蹤、潛伏、窺探的錦衣衛人手就已被東廠的人給一一看破。

當得知這一情況下,東廠裡的許多人都有些坐不住了,紛紛跟趙無傷等璫頭請命,允許他們這些兄弟予以回擊。不然再這麼被錦衣衛欺負到頭上的話,大家的日子可就沒法過了。

當趙無傷把這一情況稟報到馮保那邊時,馮公公也終於忍耐不住了:“楊震,你實在是欺人太甚。不給你點厲害瞧瞧,你還真以爲我們東廠拿你沒辦法了!吩咐下去,找準機會,好好地教訓一下那些混賬東西!”

(本章完)

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張居正第五百八十一章 反擊正當時(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小皇帝的悲催一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試牛刀(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反客爲主(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反客爲主(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于謙祠中明心志(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困難與壓力(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雨不眠夜(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雷雨不眠夜(四)第六百七十章 會試風波(五)第八百二十五章 夜遊說(下)第四十七章 突襲(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辭而別(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攘外先安內(下)第九百二十章 借刀殺人(下)第七十五章 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上)第七十二章 救美拿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內外聯手(下)第八百二十六章 泗城內訌(上)第九百七十一章 絕戶計(上)遲來的感謝與其他第九百四十三章 故地故人(上)第五百六十章 暗戰(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西行路上之影響第一百八十六章 最後的反擊(下)第八章 鄭方伯第八百四十四章 接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蔣充的不安第四百三十章 歸京(下)第五百七十章 背後的靠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酈家困境(中)第四百一十章 主持大局(上)第七百零六章 張文明之死(終)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道難題之天地爲證(中)第九百一十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棘手的案子(上)第二十九章 夜殺(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塵埃落定(上)第八百三十四章 猿回頭(下)第九百六十三章 破敵(二)第九百八十五章 宿命之戰(上)第五百零一章 水患亦人患(三)第五百零二章 水患亦人患(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抄檢鎮撫司第五百九十五章 意外收穫(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阮通的自述(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將計就計(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明察暗訪(下)第五百四十章 物是人非第一百八十六章 最後的反擊(下)第八百十一章 出人意料(中)第二百十四章 揚威(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棘手的案子(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王蓋地虎(上)第八百三十六章 遇襲(下)第九百四十七章 慢人一步第五百零四章 水患亦人患(六)第八章 鄭方伯第一章 楊氏兄弟第七百九十二章 以血還血(下)第一千十三章 解鈴之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進大同第八百二十六章 泗城內訌(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中秋殺人夜(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暗夜殺機(中)第二百十三章 揚威(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雲密佈第三百十二章 西行路上之巧斷案(中)第三十四章 出獄(二更求下收藏)第一百八十六章 最後的反擊(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塵埃落定(上)第九百二十一章 落幕與開啓(上)第九百十三章 關鍵線索(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正式上任第五百九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年節至第九百四十二章 再回大同城第四百十二章 真實身份(上)第七百零二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七百九十六章 立竿見影第七百五十四章 靖王(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會試風波(七)第九百七十八章 何以報怨仇(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勘察第三百三十七章 困難與壓力(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雷雨不眠夜(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漫長一日之巳時(上)第五百零九章 打草驚蛇(上)第六百十一章 聯手(下)第六十六章 兩個消息(繼續三更九千求支持!)第三百八十一章 自投羅網(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公然爲敵(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內外聯手(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燙手山芋(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四百九十七章 曾經故人第八十四章 要求第七百十三章 後招不斷(下)
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張居正第五百八十一章 反擊正當時(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小皇帝的悲催一天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試牛刀(中)第七百六十五章 反客爲主(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反客爲主(下)第一百九十四章 于謙祠中明心志(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困難與壓力(上)第三百四十四章 雷雨不眠夜(六)第三百四十二章 雷雨不眠夜(四)第六百七十章 會試風波(五)第八百二十五章 夜遊說(下)第四十七章 突襲(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辭而別(下)第七百七十二章 攘外先安內(下)第九百二十章 借刀殺人(下)第七十五章 吃力不討好的差事(上)第七十二章 救美拿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內外聯手(下)第八百二十六章 泗城內訌(上)第九百七十一章 絕戶計(上)遲來的感謝與其他第九百四十三章 故地故人(上)第五百六十章 暗戰(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西行路上之影響第一百八十六章 最後的反擊(下)第八章 鄭方伯第八百四十四章 接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蔣充的不安第四百三十章 歸京(下)第五百七十章 背後的靠山第一百五十六章 酈家困境(中)第四百一十章 主持大局(上)第七百零六章 張文明之死(終)第五百四十八章 三道難題之天地爲證(中)第九百一十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棘手的案子(上)第二十九章 夜殺(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塵埃落定(上)第八百三十四章 猿回頭(下)第九百六十三章 破敵(二)第九百八十五章 宿命之戰(上)第五百零一章 水患亦人患(三)第五百零二章 水患亦人患(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抄檢鎮撫司第五百九十五章 意外收穫(下)第八百三十八章 阮通的自述(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將計就計(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明察暗訪(下)第五百四十章 物是人非第一百八十六章 最後的反擊(下)第八百十一章 出人意料(中)第二百十四章 揚威(五)第四百五十一章 棘手的案子(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栽贓嫁禍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王蓋地虎(上)第八百三十六章 遇襲(下)第九百四十七章 慢人一步第五百零四章 水患亦人患(六)第八章 鄭方伯第一章 楊氏兄弟第七百九十二章 以血還血(下)第一千十三章 解鈴之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步行進大同第八百二十六章 泗城內訌(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中秋殺人夜(三)第七百九十九章 暗夜殺機(中)第二百十三章 揚威(四)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雲密佈第三百十二章 西行路上之巧斷案(中)第三十四章 出獄(二更求下收藏)第一百八十六章 最後的反擊(下)第四百二十六章 塵埃落定(上)第九百二十一章 落幕與開啓(上)第九百十三章 關鍵線索(上)第六百九十一章 正式上任第五百九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二百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年節至第九百四十二章 再回大同城第四百十二章 真實身份(上)第七百零二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七百九十六章 立竿見影第七百五十四章 靖王(上)第六百七十二章 會試風波(七)第九百七十八章 何以報怨仇(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勘察第三百三十七章 困難與壓力(上)第三百四十二章 雷雨不眠夜(四)第八百八十一章 漫長一日之巳時(上)第五百零九章 打草驚蛇(上)第六百十一章 聯手(下)第六十六章 兩個消息(繼續三更九千求支持!)第三百八十一章 自投羅網(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公然爲敵(中)第五百二十四章 內外聯手(下)第二百七十四章 燙手山芋(上)第二百八十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四百九十七章 曾經故人第八十四章 要求第七百十三章 後招不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