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三章 錦繡大明

“明天”確實變得更好了。

太子的確立可不單是了卻了萬曆的一樁心事,也讓他的皇權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連幾乎滿朝臣子一致反對的事情都被他給辦成了,這自然大大增強了他的信心,接下來根據朝中情況,萬曆更是推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實,這些措施早在張居正當權時就已開始實施,但因爲各方勢力的抵制而只開了個頭。現在由皇帝親自頒佈和督促下去,情況便又有所不同,居然在短短時日裡得到了不錯的推行。

但這,卻只是個開始。在真正嚐到權力的誘人滋味後,萬曆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使用手段不斷壓制內閣的權力,居然就在幾年之內做到了大權獨攬,即便他依然只三五日才上一次早朝,但卻能深居宮中而操控朝局。

如此高明的權謀手段,卻是一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天子所施展出來的,頓時叫滿朝官員既驚且畏,一時間,“小世宗”之稱便在朝野之間迅速而廣泛地流傳了起來。

所謂的世宗,正是本朝嘉靖帝了,也就是萬曆的爺爺朱厚熜。這位天子一心修道,不但常年不早朝,而且還離開了皇宮,避居專爲修行而建的玉熙宮,更是隻見寥寥可數的幾名外臣而已。

但就是在這等情況下,嘉靖靠着聰明到了極點的頭腦硬是憑手段控制住了所有臣子,做到了最徹底的大權獨攬。而今日的萬曆,居然就繼承了自己祖父的過人本事,也靠着權謀將滿朝官員控制在手,十足是嘉靖的翻版。

當然,這其中楊震這個錦衣衛都督兼天子心腹也起到了很是關鍵的作用。正是因爲有他轄下的錦衣衛能及時將各種關鍵情報送入皇宮,萬曆才能迅速而準確地做出各種決定,從而操控全局。

而除了這些,楊震卻把更多的心力放到了民間。錦衣衛無孔不入的力量被他派去尋找足夠高產的糧食,並在幾月之後順利找到了番薯、玉米等尚未被廣泛推廣,卻已被人帶入中原的新鮮作物。

楊震隨後便把這些作物放到了自己的封地裡試種起來,並努力推廣。作爲天子欽封的常平侯,他在直隸一帶可有數百頃的肥田,這時正好利用了起來。

同時,在楊震出高價租用了周圍的田地後,這些全新的作物更是在周圍幾個州縣裡得到了廣泛的種植和推廣。

本來,對此新鮮玩意兒並不是太有信心,只是不敢違抗楊都督之命的農民在到了收穫季節,看到那滿田滿壟的番薯和玉米後,他們的態度就徹底變了。若只是種小麥或水稻等傳統作物,他們是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巨大收穫,最多隻能讓一家人勉強吃飽而已。可現在,這些作物不但能讓全家吃得飽飽的,而且還能在集市裡出售一部分換取銀錢,這對農民的吸引力可就太大了。

於是短短几年時間裡,這兩大作物就得以迅速鋪開,不單北方,就是南方也流行種植起來。而後不久,番薯的另一大特性也被農民所發掘,它居然不佔最肥沃的土地,而且在照料上也沒有稻麥那麼講究,這就更讓農民對此趨之若鶩了。

而直到幾十年後,當那驚人的小冰川期

徹底降臨時,天下人才知道這兩件作物是有多麼的可貴。

倘若沒有這兩件足可抗嚴寒的農作物,只怕天下將無數百姓因飢寒而亡。但現在,雖然農田裡的產出依然減少了許多,但至少靠着番薯和玉米,大家卻是可以維持生計了。

這兩件作物的提早散播起到的作用還不止於此,更關鍵的,是阻止了一場本來應該存在的天下大亂。

中原百姓一向安於現狀,除非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們纔會爲了生存而起兵造反。可現在,因爲尚可混個溫飽,而且官府的稅收也還算穩定,百姓自然不會提了腦袋去冒險作亂了。

雖然隨着土地兼併的不斷嚴重,依然有不少人被逼上了造反的道路,但響應他們的,卻只是極少部分走投無路的百姓而已。

而且,他們一旦起兵,所遇到的平叛大軍也再不是歷史上那些戰鬥力低下的官兵了。因爲隨着後膛槍炮的不斷完善與推廣,大明各地衛所官兵已大量裝配這些先進的兵器。

當那些拿着叉耙鋤頭,最多扛幾把長槍大刀的亂軍襲擊某處縣城時,迎接他們的,往往是隆隆作響的火炮和火槍,雙方几乎都沒怎麼近身,反軍已死傷無數。

如此情況不過出現了幾次,那些反軍便徹底崩潰。既然造反真的連半點成功的可能也沒有,那就只有放棄這條走不通的道路了。

而且這時候,無地可種的流民也不是完全沒有養活自己的出路——出海,便是朝廷和地方上的士紳們給他們的一條不錯的路。

隨着萬曆的皇權不斷增長,他再要打破一些規矩便不再如以往般吃力了。比如海禁這一條,便在萬曆二十年時就被徹底廢除。

當他知道大海之外尚有無數可以征服的土地和人民,那兒能爲大明提供數之不盡的財富後,生性貪婪的皇帝陛下便再忍耐不住了。

而江浙一帶的官僚階層雖然對此有所不滿,但在錦衣衛的威脅下,卻也只好從命支持天子的決定。於是,本來只有他們這些地方勢力纔敢乾的走私之舉成了沿海各地每一個有野心的人的狂歡。

只兩年工夫,便有不小五十支船隊下海,前往完全陌生的海外尋找新的財源。

雖然大明的大航海腳步比之歐洲各國稍微慢了些,但靠着強大的國力作爲支撐,再加上不斷進步的槍炮輔助下,出現在周圍一帶的西方各國便都面臨了滅頂之災。

或許這些所謂的冒險家,實際上的殖民者也是心狠手辣之輩,能靠着強大的武力將一個個小國徹底顛覆。但當他們遇到無論船隻還是兵力,又或者武器都遠勝自己的大明軍隊時,他們能做的也只有束手待斃而已了。

隨着不斷得以從海外得到大量的金銀,朝廷中反對開海的聲音不斷減少,最終徹底消失。而朝廷也開始把更多的重心移到了海事之上。

如此一來,兩個地方就被朝中有見識之人看在了眼中。一是本來屬於大明,之後卻被佛朗吉人用極低廉的價格租去的澳門,另一個便是倭國了。

沒有過多的爭論,天子一聲令下,大明的戰船就開到了澳門港口。在黑洞

洞的火炮威脅之下,霸佔此地多年的葡萄牙人只能灰溜溜地逃回海中。他們的船隊早和大明交過手,死傷無數。此時即便再不滿,也是不敢違逆大明之意的。

至於倭國,本來因爲其一直都和大明關係緊密,朝中還有聲音認爲不該用武力征服。但在楊震和已經成爲內閣成員的楊晨兄弟二人的極力堅持下,朝廷也終於做出了出兵攻討的決定。

而攻擊倭國的出兵藉口卻也頗叫人汗顏,居然拿出了前些年北京大火之事作爲理由,再加上更早之前倭寇對大明東南沿海的騷擾。

對此,倭國中人自然很是不滿。奈何在強權面前,他們說得再有道理也無濟於事,最終結果,便是大明軍隊徹底攻進了倭國本土,將本就尚處於半分裂狀態的國家給徹底顛覆了。

除了繼續保留他們所謂的天皇外,其他什麼大名、將軍通通都被宰殺殆盡。這一個島國就此徹底淪爲了大明的第一個殖民地,直到幾百年後,其島上依然有大量的明軍駐紮。

有了這兩處出海的跳板,大明的船隊便能更順利地出海,去往了更加遙遠的所在,直接與西方那些海上國家做爭奪世界的戰鬥。

多少年,當大明的歷史課程裡提起這一段時光時,人們都會充滿了自豪地說出這麼一段話——

大明朝之中興,起於萬曆朝,準確來說是在萬曆十五年。

雖然這一年裡,朝野中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真要論大,也就立了太子而已。

但這一點卻確立了皇帝的絕對權威,從而使得大明國中上下一心,並迅速打破成規,將大航海、商業等等原來禁絕的事情放到了重中之重……

而若要論這一切的起始點又在哪兒,那卻不得不提一個在歷史上總被人所忽視,但其實卻無比重要的人物,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常平侯楊震!

幾百年後,自己是否被人所遺忘,楊震並不放在心裡。此時的他更看重的是與家人在一起,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不斷成長,同時也不斷收到大明國力蒸蒸日上的消息。

當看到那一份份從海上傳回來的關於大明船隊在歐洲如入無人之境,不斷把一個個小國征服變作自己殖民地的消息時,已過六旬,卻依然精神矍鑠的楊侯爺不覺一陣暢然大笑。

這一刻,他不覺想起了幾十年前,那一個初夏,自己剛來到這個時代時,那間小小的院落,和那對無權無勢,無依無靠的楊家兄弟……

誰能想到,就是這一對兄弟,徹底改變了整個大明的歷史,織成了一片錦繡大明!

(全書完)

本書到此終結,晚上或是明天發個後記,希望各位書友可以來看一看。。。。。。

(本章完)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火焚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試風波(六)第七百七十七章 攻與防(中)第八百七十八章 新仇舊恨第四百八十章 破東廠,擒人犯(上)第一千十五章 早朝激辯(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棘手的差事(下)第四十五章 各向南北(下)第九百六十二章 破敵(一)第四十四章 各向南北(上)後記第六百六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七十三章 陰雲西南(上)第二百零六章 山雨將至第八十五章 人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破局(中)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離播州城(下)第二百十二章 三名公子兩處麻煩第三百零一章 人心惶惶(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正式上任第十三章 事後餘波(下)第九百十四章 關鍵線索(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幫手第九百十六章 大有蹊蹺第六百五十四章 江南之冬(中)第七百十二章 後招不斷(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內外聯手(上)第六百零一章 青天老爺(下)第九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下)第八百四十章 逝去第二百零四章 立威(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棘手的案子(五)第八百零七章 剿賊白家村(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三司會審(上)第五十二章 到達第五百五十三章 芳蹤杳杳(二)第八百六十一章 返程餘波(下)第九百五十八章 季孫之憂(上)第九百零五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一)第十八章 白蓮第五十八章 蔡鷹揚(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棘手的案子(四)第四百四十章 謀位(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回京(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洞房花燭夜(下)第九百二十章 借刀殺人(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審案(上) 第三更第七百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中)第七百零二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七百九十八章 暗夜殺機(上)第七百四十章 西南之行第八百七十五章 拿人香雲閣第四百二十一章 誠意第二百一十章 林天德(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于謙祠中明心志(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機會難得第二百八十七章 圍捕(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京營軍演(中)第七百三十二章 唯一的選擇(上)第七十一章 西湖船孃第九百七十七章 聲討楊震第四百二十二章 身份疑惑(上)第七百三十章 發難(中)第五百十五章 勢同水火(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雲密佈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化奪權(上)第九百十八章 驚悉陰謀(下)第五百二十章 弄巧成拙(中)第八百三十八章 阮通的自述(上)第五十二章 到達第八百零九章 剿賊白家村(下)第二百零三章 立威(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別前夕(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離播州城(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逃離播州城(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又是年節至(上)第八百九十二章 漫長一日之戌時(上)第一百一十章 打成一片(上)第六百十二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反攻倒算(上)第六百七十章 會試風波(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三道難題之河中除樹(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邊患依舊第二百二十四章 闖禍(上)求首訂啊啊!!第五百五十七章 陰謀與陷阱(中)第二十七章 雨夜荒廟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破敵(六)第八百九十四章 漫長一日之戌時(下)第六百十九章 原來是個坑(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張居正第二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下)第九百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生意上門(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審案(上) 第三更第三百七十六章 秋之噩耗第六百二十六章 夜剿倭人(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決意第三百十二章 西行路上之巧斷案(中)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火焚街第六百七十一章 會試風波(六)第七百七十七章 攻與防(中)第八百七十八章 新仇舊恨第四百八十章 破東廠,擒人犯(上)第一千十五章 早朝激辯(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棘手的差事(下)第四十五章 各向南北(下)第九百六十二章 破敵(一)第四十四章 各向南北(上)後記第六百六十三章 未雨綢繆第七百七十三章 陰雲西南(上)第二百零六章 山雨將至第八十五章 人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破局(中)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離播州城(下)第二百十二章 三名公子兩處麻煩第三百零一章 人心惶惶(下)第六百九十一章 正式上任第十三章 事後餘波(下)第九百十四章 關鍵線索(下)第一百六十四章 幫手第九百十六章 大有蹊蹺第六百五十四章 江南之冬(中)第七百十二章 後招不斷(上)第五百二十三章 內外聯手(上)第六百零一章 青天老爺(下)第九百八十九章 宿命之戰(下)第八百四十章 逝去第二百零四章 立威(下)第四百五十二章 棘手的案子(五)第八百零七章 剿賊白家村(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三司會審(上)第五十二章 到達第五百五十三章 芳蹤杳杳(二)第八百六十一章 返程餘波(下)第九百五十八章 季孫之憂(上)第九百零五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一)第十八章 白蓮第五十八章 蔡鷹揚(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棘手的案子(四)第四百四十章 謀位(上)第八百六十三章 回京(下)第五百七十八章 洞房花燭夜(下)第九百二十章 借刀殺人(下)第二百三十八章 審案(上) 第三更第七百九十四章 冤家路窄(中)第七百零二章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第七百九十八章 暗夜殺機(上)第七百四十章 西南之行第八百七十五章 拿人香雲閣第四百二十一章 誠意第二百一十章 林天德(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于謙祠中明心志(下)第六百九十五章 機會難得第二百八十七章 圍捕(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京營軍演(中)第七百三十二章 唯一的選擇(上)第七十一章 西湖船孃第九百七十七章 聲討楊震第四百二十二章 身份疑惑(上)第七百三十章 發難(中)第五百十五章 勢同水火(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雲密佈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化奪權(上)第九百十八章 驚悉陰謀(下)第五百二十章 弄巧成拙(中)第八百三十八章 阮通的自述(上)第五十二章 到達第八百零九章 剿賊白家村(下)第二百零三章 立威(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臨別前夕(四)第八百五十三章 逃離播州城(下)第八百五十二章 逃離播州城(上)第六百五十九章 又是年節至(上)第八百九十二章 漫長一日之戌時(上)第一百一十章 打成一片(上)第六百十二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反攻倒算(上)第六百七十章 會試風波(五)第五百四十六章 三道難題之河中除樹(下)第八百六十六章 邊患依舊第二百二十四章 闖禍(上)求首訂啊啊!!第五百五十七章 陰謀與陷阱(中)第二十七章 雨夜荒廟第二百八十三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破敵(六)第八百九十四章 漫長一日之戌時(下)第六百十九章 原來是個坑(上)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可奈何張居正第二百零一章 新官上任(下)第九百九十一章 天意如此(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生意上門(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審案(上) 第三更第三百七十六章 秋之噩耗第六百二十六章 夜剿倭人(下)第九百二十八章 決意第三百十二章 西行路上之巧斷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