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君與臣(下)

“祖宗規矩!”楊震緩緩地吐出了這四個字來。自從他知道自己或許真有機會借萬曆這個皇帝之手來對付張居正後,就一直在暗自想法子如何借勢借力,並找出張居正的把柄破綻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叫楊震找到了張居正的一個致命弱點。只是這卻需要萬曆自身的強勢作爲配合才能產生效果,所以他一直都未曾表露。直到今日,當萬曆不斷感到無力反抗,楊震纔拿出來用以給天子打氣。

“祖宗規矩?”萬曆學着也念叨了一聲,他對這個說法自然是很熟悉的。朝臣但凡有什麼需要向皇帝進言讓他改正的,就往往會把這說法搬出來,讓皇帝不得不作出讓步。

祖宗規矩一向是個玄妙的存在,當你不需要它時,沒有人會將它當作回事,彷彿它從未出現過;可一旦當你需要它時,它就又無處不在了。皇帝想要提拔某位親近的臣子,官員不許時,就會祖宗規矩擡出來;皇帝想向戶部要錢已補內庫時,祖宗規矩又會被人提出來,藉以拒絕皇帝的要求……

在萬曆的理解中,祖宗規矩向來是用以約束皇權的存在,怎麼到了楊震口中這還成了能用來對付張居正的殺手鐗了?在任他如何琢磨都想不出個所以然來後,萬曆只得開口問道:“此話怎講?”

楊震心下一聲苦笑,這個時代的人就是跳不出眼前的框架,無法站在一個歷史的高度上看待事物哪。即便他是萬民之主的天子也是有目光的侷限性的。但既然萬曆這麼問了,他就必須給出解釋。不過在此之前,楊震還需要先問一點:“陛下可知道太祖曾做過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嗯?太祖皇帝英明神武,這一生做過太多了不得的事情,朕不知你所指的卻是什麼。”作爲朱家子孫,對自家開國老祖宗朱元璋的光輝事蹟自然是如數家珍的,所以他這麼表示倒也不錯。

“是臣忽略了這點……”楊震趕忙道了聲歉,這才繼續道:“臣要說的是胡惟庸案之後太祖所做下的決定。”

“你是指裁撤丞相嗎?”萬曆聞絃歌而知雅意,當即問道。

“正是。看來陛下是記得我朝是有這一規矩的,本朝自胡惟庸案後,就不再設宰相一職,至於太祖的目的……”楊震說着便是一頓:“恕臣斗膽說一句,乃是爲了大張皇帝之權威,畢竟宰相之存在,就是爲了分帝王之權而設。”

“不錯,朕也是這麼想的。”萬曆心裡依稀已有了些想法,但一時又抓不住重點,只好模棱兩可地說道。

楊震可沒有考校天子對歷史認知程度的意思,便繼續道:“不過這麼做也有它自身的弊病。太祖皇帝精力過人,能力拔羣或許還不是什麼問題,但對後世來說,一旦沒了丞相這個天子的附官,肩上的擔子可就太重了些。即便如成祖之神武過人,也感到力有未逮。於是,他便設了……”

“內閣!”這一點都不需要楊震提醒,萬曆便

脫口而出。

“正是。所以內閣自開設之始,就只是爲了幫天子處置一些日常公務的文秘型機構而已。”楊震說着,忍不住吸了一口氣,因爲接下來他要說的,可就是本次對話的重點了:“可百多年的傳承下來,內閣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機構,內閣首輔更早已成爲了不是宰相的宰相。只此一點,就足以表明他們就是壞了祖宗規矩之人,說他們是僭越都算是輕的!”

當楊震把話題徹底點開之後,萬曆頓時就驚住了,半晌都難以回過神來。身爲天子的他,壓根就沒有細想過這些,可現在一想,還真就是這麼回事。

當初成祖朱棣創建內閣時,它只是個小小的秘書機構,不但沒有多少權力,裡面的閣臣身份也甚是低微,不過在五六品間,就是他們辦公的地點,也是極其狹窄而逼仄的,已表現他們之卑微。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內閣閣臣的地位就火速飛昇,隨着時間的推移,幾乎都能和以往的宰相相提並論了。不,在有些時候,他們的地位甚至要遠遠高於以往的宰相,成爲帝國實際上的主宰者,比如嘉靖初年的楊廷和,比如眼下的張居正。

或許只有在嘉靖真正掌握實權的那些年裡,內閣的權力對皇權的制約纔是最小的。但即便如此,天下官員對嚴嵩、徐階之輩那也是極盡諂媚討好之能事,就是在面對天子時也沒這麼恭敬。

究其原因,還在於這個制度本身的問題。當官員的升降已不由天子決定而出自內閣,尤其是京察外察等一系列手段的充分利用,官員自然就會把掌握自己前程的內閣視爲真正的效忠對象,至於天子,在他們眼中只是一個擺設而已。

所以自大明中葉以來,人們所能見到的都是官員上疏天子之非,將似乎是天下第一人的皇帝罵個狗血淋頭。末了他們不但不曾受到任何的懲治,反而被人奉爲忠貞剛直的表率。而那些在京的言官們,更因爲職責所在,總會找天子的痛腳與錯處,將皇帝批得一無是處,讓人產生一個感覺,似乎明朝的皇帝都是些什麼都不會,還總是不斷犯錯的白癡、笨蛋一般。

而與此同時,帝國真正的主導者內閣輔臣卻幾乎不會受到來自底下官員的攻訐。最多也就被人戲稱一聲紙糊三閣老而已,或許唯一的例外只有那個當了數十年首輔的嚴嵩。但他也是政爭失敗之後才被人不斷攻訐的,在此之前,卻沒人敢對他稍有不滿的表示。

因爲官員們都很清楚,自己的命運只掌握在閣臣手裡,而皇帝壓根就沒法拿他們怎麼樣。除非你遇上的是像嘉靖這樣一意孤行,不把文人的褒貶當回事的皇帝,否則你就是直接斥責皇帝,也不會招來任何麻煩。

造成這種滿朝官員不懼天子反畏閣臣的,就是這個自創立之始就不斷跑偏了的內閣制度。但身處其中的明朝君臣並沒能看透這一切,直到它被闖王所滅,被滿清所取代,在看到明朝皇帝的“悲慘”遭遇之後,清朝的皇帝

便重新牢牢地抓住了一切財政人事大權,將文官制度狠狠地壓制住了。

而現在,當楊震以一個穿越客的身份向萬曆提出這一看法,確實讓萬曆吃驚不小。但越想之下,越覺得這其中確實大有問題,也大有文章可做。

既然太祖時就立下規矩,本朝自他之後再不得設宰相,那如今權力已然更在宰相之上的內閣,以及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的首輔又算什麼?只要抓住這一點進行攻擊,他萬曆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那些官員在批評勸諫天子時,往往都會將祖宗成法之類的掛在嘴邊。但就現在的萬曆來看,他們分明就是破壞祖宗規矩最爲徹底的人。只要點出此點,萬曆深信沒有一個官員能夠與自己抗衡。

這個認識讓他極之興奮,那張本來還顯得有些青白的胖臉這時已隱隱有激動的紅光了。只見他激動地在龍案後面挪動了幾下身子,這纔開口:“楊卿果然目光深遠,竟連這等完全被人所忽略的事情都能洞若觀火,實在是叫朕驚訝哪。”說着,又是一愣,想到了什麼,奇怪道:“但楊卿你只是一介武人,即便好讀書也不至於有此見識吧?”

對於這個疑問,楊震確實不好作答。因爲他所以能有此眼光,需要仰仗的還是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五百年的見識。可這一點,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透露的。好在他還有另一個合理的解釋,便有些尷尬地一笑:“陛下見諒,其實臣所說這些,並非出自臣之所思所想,而是家兄楊晨的一些看法。”

“哦?楊卿還有個兄長嗎?他現在何處,是做什麼的?”對於這麼個人物,萬曆當時就表露出了極大的興趣。

“家兄楊晨現在爲浙江布政使下紹興府諸暨縣令。”楊震恭敬地回答道:“而之前所言種種,多是家兄以往在閒暇之餘和臣提出的一些看法。他往往都說,如今的內閣就與當初的宰相一般無二,既然如此,當初又爲何要多此一舉,罷黜宰相呢。”

“真是個有見識的人才哪,朕真想見見這位楊卿家!”萬曆忍不住輕嘆一聲。

“既然家兄也是大明臣子,陛下總有一日能見到他的。”楊震忙順勢說道。同時在心中對自己兄長說道,兄弟我已經幫你在皇帝跟前露臉,就看你能不能從此飛黃了!

雖然這一番對話對於眼下的萬曆來說只能是心理安慰,畢竟現在的他還不具備與張居正正面對抗的勇氣與實力,但這已足以給了他極大的信心。而楊震要的也只是這麼一個結果,想必只要自己多出力,總有一日能讓兩君臣徹底反目。

當然,效果依然還是有的。至少在楊震這番話後,萬曆對張居正的恐懼之情已盡去,剛纔的消沉和落寞也徹底不見。當楊震出門,而孫海他們進去時,看到的,是一個明顯開朗了許多,還大聲讓他們去準備飯菜的皇帝,這讓孫海覺着自己把昨夜之事告訴楊震是一個極其明智的選擇。

(本章完)

第四百七十四章 正面相抗(二)第八百三十章 大兵壓境第五百九十五章 意外收穫(下)第七百二十章 雷霆(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四十七章 故人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趕盡殺絕(中)第七百十三章 後招不斷(下)第三百十四章 西行路上之懇談(上)第七百零一章 最大弱點第七百八十二章 西南大亂(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君臣對話(下)第九百四十三章 故地故人(上)第十二章 事後餘波(上)第二十五章 處心積慮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擊(下)第八百九十三章 漫長一日之戌時(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走投無路(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暗箭難防第四百八十三章 馮保喊冤(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最後的反擊(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訊問(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定計第九百四十三章 故地故人(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年節至第六百六十五章 再生毒計第九百一十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六)第四百零九章 趁勝追擊(下)第五百十九章 弄巧成拙(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中秋殺人夜(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試牛刀(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牢獄內外(下)第四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破東廠,擒人犯(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君臣論案 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遇襲(下)第八百十六章 逃不過(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會試風波(一)第六十一章 三道題(上)第六十五章 女人心思第六百三十九章 早朝風雲(終)第二百四十五章 世事總難料(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驚悉陰謀(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正面相抗(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罄竹難書第七百九十章 五日後(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訊問(上)第三百六十章 求援第三百零五章 節外生枝(下)第九百二十六章 積重難返第九百七十九章 何以報怨仇(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暗戰(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重任在身第四百十一章 主持大局(下)第六百二十章 原來是個坑(下)第八百章 暗夜殺機(下)第六百十三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突圍(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離去與重聚第二百二十章 東廠來人第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五百五十三章 芳蹤杳杳(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陰雲西南(下)第六百四十章 回家第六百九十章 嚴陣以待第九百零二章 漫長一日之寅時(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回杭州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九百十五章 證據確鑿第四十章 文藝太監第四百三十五章 新家(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東廠,擒人犯(下)第八十六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化之計(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圍捕(上)第九百九十章 天意如此(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一網打盡(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白登之圍(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漕幫驚變第九百十二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三十四章 飲宴得勝樓第四百零七章 變生肘腋(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紅樓風波(四)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四百九十四章 京營軍演(下)第七百五十章 以牙還牙(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內憂外患(上)第四百九十章 滿盤皆輸(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七百六十三章 借刀殺人(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財色動人心(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接頭第六百零一章 青天老爺(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一)第二百章 新官上任(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雨夜說客第六百四十章 回家第一百零二章 繼續向南第六百七十四章 會試風波(九)第四百八十九章 反攻倒算(下)
第四百七十四章 正面相抗(二)第八百三十章 大兵壓境第五百九十五章 意外收穫(下)第七百二十章 雷霆(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四十七章 故人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趕盡殺絕(中)第七百十三章 後招不斷(下)第三百十四章 西行路上之懇談(上)第七百零一章 最大弱點第七百八十二章 西南大亂(下)第二百五十七章 君臣對話(下)第九百四十三章 故地故人(上)第十二章 事後餘波(上)第二十五章 處心積慮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擊(下)第八百九十三章 漫長一日之戌時(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走投無路(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暗箭難防第四百八十三章 馮保喊冤(上)第一百八十六章 最後的反擊(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訊問(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定計第九百四十三章 故地故人(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又是一年年節至第六百六十五章 再生毒計第九百一十章 漫長一日之卯時(六)第四百零九章 趁勝追擊(下)第五百十九章 弄巧成拙(上)第三百七十四章 中秋殺人夜(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小試牛刀(中)第二百三十二章 牢獄內外(下)第四更第四百八十一章 破東廠,擒人犯(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君臣論案 第二更第八百三十六章 遇襲(下)第八百十六章 逃不過(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會試風波(一)第六十一章 三道題(上)第六十五章 女人心思第六百三十九章 早朝風雲(終)第二百四十五章 世事總難料(上)第七百四十七章 驚悉陰謀(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正面相抗(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罄竹難書第七百九十章 五日後(下)第七百二十七章 訊問(上)第三百六十章 求援第三百零五章 節外生枝(下)第九百二十六章 積重難返第九百七十九章 何以報怨仇(下)第五百五十九章 暗戰(上)第七百八十三章 重任在身第四百十一章 主持大局(下)第六百二十章 原來是個坑(下)第八百章 暗夜殺機(下)第六百十三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中)第三百五十八章 突圍(上)第四百三十八章 離去與重聚第二百二十章 東廠來人第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五百五十三章 芳蹤杳杳(二)第七百七十四章 陰雲西南(下)第六百四十章 回家第六百九十章 嚴陣以待第九百零二章 漫長一日之寅時(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再回杭州城第五百二十五章 釜底抽薪(上)第九百十五章 證據確鑿第四十章 文藝太監第四百三十五章 新家(上)第四百八十二章 破東廠,擒人犯(下)第八十六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七百六十一章 借刀殺人(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分化之計(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圍捕(上)第九百九十章 天意如此(上)第七百六十八章 一網打盡(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白登之圍(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漕幫驚變第九百十二章 千頭萬緒第三百三十四章 飲宴得勝樓第四百零七章 變生肘腋(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軟紅樓風波(四)第五十四章 千戶沈卓第四百九十四章 京營軍演(下)第七百五十章 以牙還牙(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內憂外患(上)第四百九十章 滿盤皆輸(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內憂外患第七百六十三章 借刀殺人(下)第三百三十六章 財色動人心(下)第八百四十四章 接頭第六百零一章 青天老爺(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速之客(一)第二百章 新官上任(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雨夜說客第六百四十章 回家第一百零二章 繼續向南第六百七十四章 會試風波(九)第四百八十九章 反攻倒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