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5章 君王義

司馬藉回到小院已經是夜深人靜時,即便他覺得出來的時候認清楚了路,可回來的時候路還是很不好找。趁着一些酒意,加上風吹實在太寒冷,他有些想早些回去休息,可光是在路途上就花了太多的時間。

他這一路上儘量不去想事情,可李山野說的南朝跟北朝之間要開戰的事還是讓他覺得有些踟躇,這幾個月他沒有考慮過是去是留的問題,他還沒想好要走的理由,在北朝他僅僅是皇帝的朋友,可在南朝,他卻是惠王甚至是女皇倚重的大臣,孰輕孰重他能分得清,從感情來說,他也不想回去,因爲在他心中始終有根刺,就是他在南朝最初那一年多如同囚籠一般的生活。

可有些問題是他迴避不了的,如同李山野所言,到他必須要作出抉擇的時候。

回到小院,他有些筋疲力竭,乾脆坐在門口休息起來,原本就是一個人的生活,沒什麼人來打擾,甚至可以安安靜靜不考慮自己以外的任何事情。就在他坐下來想醒醒酒再進去休息時,突然聽到院子裡好像有什麼動靜,他馬上警覺起來,因爲他知道平常這時候院子裡是不會有人的。

他仔細從門縫看進去,裡面是迴廊遮着,看不到人影。他輕輕推了一下門,門卻是虛掩的,他記得很清楚自己出門前是將門關好的,但他知道之後會有人來給他做晚飯所以是不用鎖門的,其實這門從來也沒有鎖頭。

等他推開門進去,卻有很輕微的腳步聲傳來,司馬藉下意識去摸腰間,卻發覺是沒有帶佩劍出門的,就在他準備轉過身避開時,燈籠的光亮也傳來,司馬藉心稍微定了一些,若是刺客前來刺殺的話怎麼也不會舉着燈籠過來。

“先生……”熟悉的聲音傳來,司馬藉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畢竟喝了些酒,腦子雖然還算清醒但好像很健忘。等他藉着燈籠微弱的光亮看清楚來人,他才釋然,正是李方唯在徐定送給他的女人。這一路上相伴他過來照顧他起居,卻在遇到刺殺事件後被送往別出安置的煥兒。

司馬藉打量着煥兒,他很清楚現在李方唯不在南朝,煥兒不可能通過自己的力量找到這裡來。他對煥兒的出現有些警惕,但煥兒此時已經走上前來想攙扶他。

“你……爲何在此?”司馬藉有些驚訝問道。

煥兒一臉的驚喜和悲。突然好像要流下眼淚來,近乎是哭訴着說道:“先生,奴婢可找到您了。”

說着靠上前來,婷婷給司馬藉施禮,司馬藉腦子也有些複雜,卻在此時,院子裡好像又有什麼人靠近,司馬藉打量着腳步聲傳來的方向。聲音卻比腳步聲先至:“司馬先生,人給你送來了。”

這次不用司馬藉去想,這聲音對他來說卻是再熟悉不過。正是這小院原本的主人,也是安置他在這裡的人,南朝的女皇蕭旃。

蕭旃旁邊有一名宮女,舉着燈籠,但宮女跟蕭旃一樣都是身着男裝,大冬天的蕭旃手上還拿着一把扇子,走出來便笑盈盈看着司馬藉,司馬藉卻不知該如何施禮,有煥兒在旁邊,而蕭旃又是如此的裝扮。他也不知該怎麼稱呼這位女皇帝。

沒等司馬藉打招呼,蕭旃先道:“等了先生半晌,知道先生出去與舊友飲酒,原本也想同去。但……地方總歸有些不雅,在下只好在這裡等候。至於煥兒姑娘,原本就是先生的貼身侍婢,知道先生在這裡獨身一人無人照顧,便自作主張把人給先生帶來了。”

煥兒也有些羞赧道:“是何先生將奴婢帶來的。”

既然蕭旃沒有以真實身份來面對司馬藉,司馬藉自然也識趣。行禮道:“見過何公子。”

“先生客氣了,不請自來,沒經過先生的同意便登堂入室,實在是太過唐突,不知可否到裡面說話?”

司馬藉心想這人來的可真勤密,之前纔有李山野,現在蕭旃居然親自來了,不用說也是商談他去留的問題,或者是商談韓健送來的那封無字之信。女皇有話,作爲臣子的自然不敢有什麼違背,只好作出請的手勢示意到裡面說話,煥兒則是跟在司馬藉身後顯得有些怕生。

快進門時,司馬藉正想對煥兒交待一下不用她進去侍奉,蕭旃卻先開口道:“煥兒姑娘可真是大方體貼人意,若非李太守先將人送給了先生,在下倒也想討得這貼心的佳人……先生莫見怪,在下口無遮攔。煥兒姑娘,不知可否讓在下與你家先生單獨說話?”

煥兒馬上施禮,什麼話都不說便退到一邊去,司馬藉回頭一眼,這才與蕭旃進到裡面。

燈籠是點起的,棋盤還擺在那,棋盤上還落着棋子,司馬藉在出門之前也曾放了幾枚棋子上去,卻覺得沒有頭緒,但回來的時候棋子明顯也多了,說明蕭旃在打發無聊的時候自己在跟自己下棋。

蕭旃先在軟墊上坐下,笑道:“先生請坐。”

“不敢。”司馬藉並未就坐。

蕭旃道:“還是先生太拘謹了,在下前來只是以朋友的身份與先生交談,若先生覺得在下來的太唐突的話,換到明日再言也可。”

司馬藉拱拱手道:“有些話,還是早些說清楚爲好。”

蕭旃微微點頭,並未勉強司馬藉坐下,她也知道自己是來者不善,李山野之前見司馬藉也是出自她的授意,現在她自己又出動前來,有些咄咄相逼的意思,可她心中也的確是放不下這件事,只能是親自來相問。

蕭旃道:“有些話在下也不避諱,雖然不知李先生是如何對你所言,但有些事必須要說,在我朝使節抵達洛陽之前,北朝的帝王……就是曾經的東王,親自手書一封信函秘密送到了金陵皇宮,在下看過,初時十分不解,但仔細想來,想必是北朝的帝王覺得無話可言,在跟李先生商談後。他明言這是北朝要出兵之相。原本兩朝交兵是大勢所趨,就算阻攔也阻攔不住,北朝兵鋒強勁卻也是強弩之末,誰都知道北朝如今兵精將廣卻是糧草不濟。這一戰孰勝孰負難料。”

蕭旃說的很複雜,複雜的有些讓司馬藉聽不下去,他在等最後蕭旃的相問,最後蕭旃卻沒有問關於他是去是留的問題,反而問道:“不知先生如何看待?”

司馬藉搖頭道:“在下不敢妄自議論。有些事……尚且不能坐實吧。”

蕭旃嘆道:“在下原本也以爲是如此,光憑一封信便說要動刀兵,的確是武斷了一些。但有些事還要要做及早的防備,若不然的話等北朝大兵壓境再倉促應戰,恐怕要陷於被動之中。可如今朝廷的局勢,兵馬大權都在皇叔手中,此事在下又沒有與他做過商談,卻不知他立場如何。”

司馬藉想了想,難道蕭旃是想借着他的口去通知惠王蕭翎關於即將開戰之事?可他回到金陵之後,甚至連生死都隱瞞了惠王。這麼去的話光是他這幾個月在哪裡都不好解釋。

司馬藉道:“若國難當前,出兵應戰乃是惠王爲人臣子的本份,陛下過慮了。”

“話是如此說,可在下還是有擔心啊。先生也知道皇叔這人,做事有些太散漫了,之前曾趁着朝會時跟他商議過關於兩朝交兵之事,他對此並不上心,只是那時還沒有今日這般緊迫,可如今我朝內患未除,臨江王陳兵江左時刻都會對金陵有所威脅。若然以皇叔的人馬去抵禦北朝大軍壓境,恐怕護爲臨江王人馬所趁。”

司馬藉聽到這裡有些糊塗了,他覺得自己好像喝了幾杯酒,腦子遲鈍到想不明白蕭旃話裡的弦外之音。蕭旃說到這裡。一句都沒提關於他立場的問題。司馬藉想了想,只能是順着話頭的意思說道:“陛下所憂在理,但若戰事一起,陛下以皇命下詔令臨江王出兵北上,臨江王或也不敢推諉。”

蕭旃笑着搖搖頭道:“臨江王定然會拒不奉詔,至於理由……很多。他會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推諉,到時候只能靠皇叔的人馬來抵禦啊。這戰事纔剛起,因爲內部的矛盾,就已經輸了一半,這仗恐怕也沒的打了。”

司馬藉再仔細一想,拱手道:“若陛下有何差遣的話,不妨對在下說,在下會盡量幫陛下做到。”

蕭旃嘆道:“不是想勞煩先生做什麼事,只是心中覺得苦惱,所以夜不能寐啊。這金陵城纔剛安生了幾天,在下也剛從北朝回來,對於北朝的事情所知也不少,北朝的皇帝是極爲有野心之人,雖然年輕,但卻有宏圖偉略,非在下這等資質平庸的女流之輩可比,若這天下爲他所得,或者也在情理之中。”

司馬藉一聽就知道這並非是蕭旃的肺腑之言,別人可以輕易自謙,當帝王的豈有自謙的道理,還是在家國大事上,說的好像她不準備一戰而準備納降。

蕭旃續道:“只是有些事,在下還是不甘心啊。既然身居高位,就想把事情做的很好,不辜負列祖列宗的交託,可的確是力不能及,若祖宗基業便斷送在在下手上,如何有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先生歷來有遠見卓識,可是能爲在下想一條更好的計策?”

司馬藉面色犯難,這是個無解的答案。現在看似是對兩國交兵發表議論,但其實連事情都沒發生,而蕭旃說了這麼多,也無非是表明南朝國力弱而北朝的國力強,也沒就具體的事來問他,他要說的話,最多是說一些空泛而無實際意義的計策,對兩國的戰事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司馬藉道:“在下愚鈍,不能爲陛下分憂。”

蕭旃起身道:“也罷,其實也是朕想找個人說說心中的苦悶,其實世事豈是那麼容易有解決的良方?先生飲了幾杯酒,不妨早些休息吧,在下也要先告辭回宮了。”

說着蕭旃起身要回宮,來的有些匪夷所思,要走也是如此風風火火,司馬藉甚至都無言去挽留。等送蕭旃走出門口,司馬藉突然意識到,莫非蕭旃說這些不過是想試探他是去是留,而他不肯提實際的建議,而被蕭旃當作他去意已決?

“陛下,有些事……”

司馬藉想解釋什麼,卻被蕭旃伸手打斷。

蕭旃笑道:“一些話先生不用明言,在下知道先生的心意。其實李先生應該轉達了在下的意思,無論先生走也好,留也罷,在下都會遵照先生的意思,先生乃是有大才之人,只是這世道無常,令先生夾在中間,在下設身處地也能感覺到先生的爲難,所以從來不敢做強求。”

司馬藉只能是住口不言,蕭旃把話說到這份上,其實他說去留的問題已經無關緊要了。

蕭旃在宮女的作陪下離去,司馬藉甚至不知道蕭旃的轎子停在何處。等人走遠了,煥兒才重新出現在司馬藉的背後,她跟司馬藉的相識到相守日子太過短暫,她將司馬藉當作是一生的倚靠,卻連最後那一步的關係都沒有,在分開之後也甚爲遺憾。

“先生,夜深了,奴婢服侍您進去休息。”煥兒聲音很嬌弱,也帶着對司馬藉的一股癡纏。

司馬藉卻是一直看着蕭旃離去的方向,他心情突然很複雜,他對蕭旃並不單單隻有公事上的感情,還有私人上的感情,這是他無法迴避的,可惜他跟蕭旃之間終究是不能走到一起,可面對這麼一個心中記掛的女人,在遇到難題的時候身邊甚至無人可爲她分憂,他感覺很自責。

但有些事無法勉強,就好像蕭旃沒有勉強他留在南朝一樣,他心知對蕭旃的這段感情也不能勉強,無論是君臣,還是蕭旃口中所謂的朋友之義,都是生分而非相知相守的男女感情。

“回去罷。”司馬藉說了一句,煥兒以爲司馬藉是要回屋去休息,可她終究是聽不懂司馬藉話中另外蘊藏的意思。。

地八百九十六章 真真假假第759章 攘外安內第540章 叛徒(下)第845章 視察地方第8章 單挑和打羣架的區別(下)第637章 強搶民女第831章 君臣之隙(下)第494章 特別任務第766章 皇廷更迭(上)第847章 磨人的妖精第120章 提賬第708章 徹悟第482章 合巹(下)第242章 洛陽變故第521章 軍變(二)第673章 太子選妃(下)第261章 河岸對峙第221章 自成一派第325章 心有旁騖第8章 單挑和打羣架的區別(下)第136章 惴惴赴宴第837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上)第415章 變亂第195章 大義與私情第278章 技驚四座第526章 軍變(七)第153章 師徒重逢第111章 都是來要人的第563章 順得哥情失嫂意第459章 病來如山倒第111章 都是來要人的第771章 籌備大典第248章 保釋第283章 皎潔之心第747章 暗中相爭第333章 尋花問柳(上)第632章 本該有的反應第75章 敵我矛盾第375章 無期第681章 軟的不行來硬的第718章 家恨第498章 玉人多情(上)第384章 癡男怨女第18章 不請自去第420章 蛇鼠一窩第285章 兵臨城下(上)第295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下)第499章 與人多情(下)第429章 身邊只有你第247章 洛陽亂(四)第544章 作戰決策第317章 上師來見第637章 強搶民女第412章 綁票案第19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上)第340章 戰局惡化第617章 失火與失竊第760章 暗謀第450章 演技過人第529章 一家子女人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480章 合巹(上)第800章 初聞噩耗(下)第551章 敏感的女人第622章 不歡之宴第806章 相見時難第474章 等待君王幸(二)第538章 飲食不調第494章 特別任務第190章 黃雀在後第334章 尋花問柳(下)第280章 豫州之亂(中)第354章 主動權第178章 一夜(一)地八百九十六章 真真假假第875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七)第743章 亂事將起第757章 雞肋第668章 宮變(五)第892章 再添公主第542章 新兵新將第293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上)第512章 當家難第719章 南使到來第536章 南北外交第902章 征服第771章 籌備大典第842章 嬌俏可人第635章 戰敗(下)第916章 立太子第502章 兩代人第2章 偷雞賊第910章 背後一掌第56章 突破口第712章 大婚無喜第340章 戰局惡化第585章 母子爲奸第241章 繼續北上第871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三)第140章 太子之議
地八百九十六章 真真假假第759章 攘外安內第540章 叛徒(下)第845章 視察地方第8章 單挑和打羣架的區別(下)第637章 強搶民女第831章 君臣之隙(下)第494章 特別任務第766章 皇廷更迭(上)第847章 磨人的妖精第120章 提賬第708章 徹悟第482章 合巹(下)第242章 洛陽變故第521章 軍變(二)第673章 太子選妃(下)第261章 河岸對峙第221章 自成一派第325章 心有旁騖第8章 單挑和打羣架的區別(下)第136章 惴惴赴宴第837章 強龍不壓地頭蛇(上)第415章 變亂第195章 大義與私情第278章 技驚四座第526章 軍變(七)第153章 師徒重逢第111章 都是來要人的第563章 順得哥情失嫂意第459章 病來如山倒第111章 都是來要人的第771章 籌備大典第248章 保釋第283章 皎潔之心第747章 暗中相爭第333章 尋花問柳(上)第632章 本該有的反應第75章 敵我矛盾第375章 無期第681章 軟的不行來硬的第718章 家恨第498章 玉人多情(上)第384章 癡男怨女第18章 不請自去第420章 蛇鼠一窩第285章 兵臨城下(上)第295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下)第499章 與人多情(下)第429章 身邊只有你第247章 洛陽亂(四)第544章 作戰決策第317章 上師來見第637章 強搶民女第412章 綁票案第19章 天下遍尋有緣人(上)第340章 戰局惡化第617章 失火與失竊第760章 暗謀第450章 演技過人第529章 一家子女人第184章 意外收穫第480章 合巹(上)第800章 初聞噩耗(下)第551章 敏感的女人第622章 不歡之宴第806章 相見時難第474章 等待君王幸(二)第538章 飲食不調第494章 特別任務第190章 黃雀在後第334章 尋花問柳(下)第280章 豫州之亂(中)第354章 主動權第178章 一夜(一)地八百九十六章 真真假假第875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七)第743章 亂事將起第757章 雞肋第668章 宮變(五)第892章 再添公主第542章 新兵新將第293章 夫妻雙雙把家還(上)第512章 當家難第719章 南使到來第536章 南北外交第902章 征服第771章 籌備大典第842章 嬌俏可人第635章 戰敗(下)第916章 立太子第502章 兩代人第2章 偷雞賊第910章 背後一掌第56章 突破口第712章 大婚無喜第340章 戰局惡化第585章 母子爲奸第241章 繼續北上第871章 一去烽煙望五洲(三)第140章 太子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