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完夫婦呆呆地聽着劉辯的描繪,在不停地眼神交流中也明白自己一家算是綁在了劉辯的戰車之上……
“令女伏壽貌美如花,性情溫婉,我欲請母妃作媒,向兩位提親,不知可否?”
劉辯提出要娶伏壽,主要想救她一命,以伏家的名聲配得上自己,伏壽和唐鈺關係良好,以後管理起後宮來可以相互合作。
兩女都是從小學習宮庭禮儀長大的世家之女,對後宮熟悉無比,到時一定能珠聯璧合,要不然一旦伏壽被選進了掖庭,這輩子註定是無比淒涼!
劉辯現在需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這是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洛陽的美人雖然多,但對劉辯都不合適。
難道讓貂嬋來當皇后或貴人?要知道呂布就是愛死了貂嬋,也只敢給她一個妾的名份,妾是商品類的東西,沒有人權的,呂布有二妻一妾,就貂嬋地位最低,這就是由雙方的身份和地位決定的。
洛陽還有一位美人——蔡琰,不過也可以忽略掉,他老父和董卓的親密關係就已經讓劉辯望而卻步了。
何太后知道皇兒智謀遠遠勝過自己,見狀很自然的拉着長公主的手,開始展開女人攻勢,劉辯見伏完依然猶豫不決,不禁暗歎這三國時代好謀無斷的人真多,怪不得當年看三國曆史,劉辯最喜歡的是小霸王孫策。
于吉又如何,殺就殺了,大丈夫一劍橫行,快意人生!
看到伏完這種態度,劉辯伸出兩根手指,“兩年,兩年後我來接伏壽,到時我便有了自己的地盤,董卓?冢中枯骨耳!”
“好。”伏完還沒來得及表態,長公主劉華站了起來,“劉辯你果真不凡,如果兩年後你安全了,不會讓壽兒受苦,我便答應將壽兒嫁與你爲妃,我們伏家從現在開始全力支持你!”
輕拍雙手,劉辯笑道:“長公主果然非常人,此事就這樣定下來,此地不宜久留,我便不再挽留你們了。”
……
送走了伏完一家,到了夜裡,劉辯和張遼便又去了伍府,將伏完之事細細一說,果然衆人一致認爲行動必須提前,免得夜長夢多。
王越招來了八名自己的弟子,都是忠貞之輩,本來王越怕連累他們,準備雲遊天下,現在拜劉辯爲主公,自然要將他們喚來,爲主公的大事助上一臂之力。
一衆人在地圖上將行動路線安排完畢之後,不由都興奮異常,想着在董賊的眼皮底下做出這等驚天大事,每個男性的霍爾蒙分泌都加快了許多。
“主公。”劉辯將行動佈置完畢之後,張遼心細,出聲問道:“不知主公和大師要去做什麼?”
經張遼提醒,衆人這才發現這次永安宮的撤離行動並無劉辯和王越參加,不由都將好奇的眼光看向了自家主公。
“自己現在奇缺一位謀士。”劉辯心中暗自忖道:“賈文和不錯,可惜這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自己這副現狀還是不能去逼他,不然會適得其反。”
“玉璽!”
劉辯也不瞞大家,“我與大師將潛入洛陽北宮去盜取玉璽。”
玉璽對劉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就是天子的身份,只是被董卓所廢,不管以後世事如何,誰有玉璽誰纔是真命天子!
“我知道你們在想什麼,你們想的都不對,我並不是要和劉協爭這個帝位。”劉辯要在部下面前樹立起高尚的情操,自然不能說去拿玉璽是爲了自己。
凡事要以天下爲已任,才能贏得更多豪傑的支持,這是爲帝者的基本素質,作爲歷史教授如何會不懂這一點。
劉辯將挾天子而令諸侯這種情況提前講了出來,“我們的實力不足以留守洛陽,所以無論將來誰得到洛陽或者長安,劉協都只可能是一個傀儡,這就是諸侯們挾天子的好處,如果玉璽在洛陽,那麼對我們以後的行動會產生極大的不便。”
劉辯成功了,衆人的目光都帶着一份狂熱。
是啊!少帝加上玉璽,一旦實力到達一定程度,那就是真實的皇帝,在座的自然都是從龍之臣,前途豈可限量!
玉璽巨大的向心力讓諸人的眼睛都發出亮光,張遼一拍胸口,“不勞主公親涉險地,遼願與大師一起前去,必將玉璽盜出宮來。”
“文遠知道北宮的構造嗎?”劉辯一盆冷水便將張遼的熱情澆滅了大半。
“不知。”
“文遠知道玉璽在何處嗎?”
“不知。”
“文遠知道洛陽北宮中哪裡可以藏身嗎?”
“不知。”
張遼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便沒了聲音。
其實劉辯也不知道玉璽到底在哪裡,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玉璽就在洛陽北宮中的甄宮。
宦官之亂時,自己與劉協出宮避難,董卓救駕返宮後遍尋傳國玉璽而不得,這個沒文化的人並不知道玉璽的重要性,所以天天醉生夢死,並沒有全力尋找玉璽。
不久,十八鎮諸侯征討董卓,虎牢關之戰後攻入洛陽,長沙太守孫堅部下自甄宮投井而死的宮人身上搜得傳國玉璽。自此傳國玉璽便歸了孫堅。
劉辯有了這條線索,反正現在也不出洛陽,自己離開永安宮後董卓肯定要大索洛陽城,與其呆在伍府哪裡都不能去,還不如趁這段風聲緊的空閒時間去尋找玉璽。
燈下黑,董卓那個死胖子肯定料不到自己就在他身邊。
劉辯的眼光在屋內掃視一圈後說道:“所以,只有我去纔是最適合的,有大師在,無憂矣!”
……
中平六年還有一天就要過去,漢獻帝已經決定將新年的年號改爲初平,也就是說初平元年就要來了,劉辯頭上的屠刀將要落下。
董卓於明日回京的消息已經確認,劉辯便將行動的日期定在了明天晚上,按照這死胖子的習慣,回京後肯定要大宴羣臣,以突出他的光輝功績,而劉辯準備用自己的方式,讓董太師好好的樂呵樂呵。
所有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永安宮需要撤離的人並不多,除了何太后與唐妃,還有四個宮女,一頂小轎塞進去,再由四位力氣大的死士就能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