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辯送給劉、鮑二人每人二千石糧食,兩人對劉辯的好感度直線上升,痛快地在劉辯早已經擬好的過關文書上蓋上了自己的印信。
劉辯有了這些印信,在兗州便可以暢通無阻,以後無論要做什麼都非常便利。
中山國並不缺糧,還有不少的存糧,想到這裡劉辯眼中浮現出一道絕美的身影,嘴角自然而然的揚起了笑容,自己穿越後想到的第一個女人竟然不是號稱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嬋,而是她!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外是他鄉,劉、鮑二人一直喝的醉眼迷離,這才相攜着離開了劉辯的軍營。
繼鮑、劉兩人之後,陸續有諸侯來訪,整天劉辯都在喝酒聊天中渡過。
這並非是劉辯面子大到十八路諸侯都敬畏自己,而是鮑、劉二人將免費糧食的信息向外一傳,重利之下,有些諸侯便坐不住了。
……
冀州牧韓馥的到來讓劉辯非常吃驚,這個有名的膽小鬼不是呆在鄴城供應大軍糧草嗎?怎麼也跑到前線來了!
看來都是因爲自己這隻可愛的蝴蝶翅膀!
冀州富足,韓馥是除袁術外第二個金主,看到面容清秀毫無殺伐之氣的韓馥,劉辯只能在心中不停地嘆息,亂世之中還是槍桿子纔好說話。
“文節兄此來,峰真是欣喜異常。”劉辯請韓馥上座,看着自己倒穿着的木屐,連聲賠罪。
韓馥受寵若驚,連稱不敢,劉辯是自己曾經恩主何進的侄子,大將軍雖然不在了,但餘威猶存,韓馥並不敢怠慢。
見劉辯對自己竟然倒履相迎,韓馥不禁心中感慨良多,自袁紹受封爲渤海太守之後,自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袁氏盛名之下,冀州人心浮動,雖然袁紹的糧草受制於自己,暫時不敢輕動,但這種情況絕非長久之計。
當得知劉辯只是暫時委身在袁術手下,戰後準備前往中山國,韓馥的眼睛亮了起來。
“這把便是七星寶刀吧?聽聞是王司徒珍愛之物,如何會在漢興手中?”
見韓馥提到王司徒,劉辯很自然的將話題從王允轉到了張溫身上,說明自己是因爲太尉與後將軍良好的關係纔會投奔到袁術帳下。
閒聊中劉辯突然一聲長嘆,“文節兄,後將軍手下專橫跋扈,實難相處,峰正準備找個機會便離開這裡,去往中山國。”
劉辯說起陳蘭興師問罪的事情,韓馥聽完後試探着問道:“現今中山國國主己經去世,並無後人,朝廷已改中山國爲中山郡,而中山相一職,復左思右想還未確定,不知漢興有無合適人選舉薦?”
此話剛出口,韓馥就見劉辯的眼神亮了起來,端起酒杯的右手竟然微微發抖,心中便有了一些底。
“文節兄,峰之好友都在洛陽,並沒有合適人選,不過……”
韓馥心中暗笑,嘴上卻問道:“不過什麼?”
“不過峰對中山郡很有感情,如果文節兄所舉薦的中山相是一位寬仁愛民的好官,峰便準備呆在中山郡不走了。”
“如此不如漢興來當這中山相如何?”韓馥撫着自己珍愛的鬍鬚,臉上盡顯成竹在胸的笑意。
“如此甚好!”
劉辯喜不自禁地大聲應道,馬上省悟了過來,聲音便小了許多,“不知文節兄是否玩笑之言?”
韓馥見劉辯那患得患失的目光,怡然自得地說道:“當真。”
“當真!”劉辯的喜悅又從聲音裡毫不掩飾的飄了出來。
“只要漢興能保中山郡平安,這個中山相便是漢興你的,某即刻便上奏章稟告朝廷。”
韓馥心中也很歡喜,有這樣一員大將在冀州,對自己多少是一個助力,中山郡靠着代郡和雁門郡,正好防備胡族和黑山軍,有事又能照應安平和矩鹿郡。
“韓州牧所託,峰必盡心竭力,如果中山郡有失,願提頭來見。”
劉辯稱呼韓馥的官職,而不再稱他的字,以示尊重之意。
果然韓馥聞言大喜,伸手拍了拍劉辯,“漢興的糧食就留着自己用吧,如果有什麼困難,儘管向馥開口。”
作出一副感激狀的劉辯覺得韓馥在盛世應該能成爲一個好州牧,可惜時逢亂世,前有公孫瓚,後有袁紹,以他這樣平和的性子,遇上兩隻猛虎,哪裡能能倖免呢。
……
韓馥走後,劉辯想到自己這樣輕鬆就拿到中山相之職,很是感嘆一番。
韓馥此舉也許是無意插柳,但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劉辯卻記在了心中。
孔融的到訪非常出乎劉辯的意料,自家舅舅當年升任大將軍,司徒楊賜派孔融拿着貼子來祝賀舅舅,因門人未及時通報,孔融便生氣大鬧了一場,惹得何家大怒,要不是百官勸阻,只怕這孔北海早就被砍頭了。
看到這位剛直不阿,以孝道和禮義聞名天下的大儒,劉辯一時間竟然不知道如何挑起話題,氣氛略顯沉悶,幸好靈機一動將孔家那次轟轟烈烈一門爭義的事情拿出來大讚了一番,總算讓孔融臉上浮出了笑意。
這人不能得罪啊,當代大儒,還是一個大嘴巴,出去一說,對天下士子的影響很大,劉辯對這個時代的幾個大儒抱定了爭取的態度,這對以後自己的方略很有幫助。
“當日舅舅所爲,峰在此向文舉兄道歉,事後舅舅也頗爲後悔,認爲應該將文舉兄留在京師。”
感受到劉辯真誠的歉意,孔融的嘴巴終於動了起來,“往事便不用再提了,就算留在京師,董賊入洛陽後也無融容身之地,北海雖然不太平,融在那裡開水利,辦學堂,自認爲利在百姓,功在千秋。”
這孔北海還真是毫不客氣的讚美自己,曹阿瞞要是喜歡你纔是怪事一件,劉辯並不去爭論這些毫無營養的話題,就學堂的建立和管理虛心向孔融請教起來。
與長者和文人交談,就要談他們引以爲豪的事,果然,說到學堂,孔融便來了興趣,舉杯的頻率明顯快了起來,劉辯在他的講述中着實學到了不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