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代鑄

陳沐找海瑞問這個問題算是找錯人了,海瑞只關心百姓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些已經衣食無憂的人們,海瑞選擇性地並不關注。

不過即便如此,陳沐還是問到了一丁點兒消息。

比方說,南北幾個省棉布價平均低了一成半,這個平均是很粗獷的估計,畢竟海瑞也不是吏部尚書王國光,沒那精力與職責去編撰《萬曆會計錄》。

海瑞的比較方法是廣東棉布價比較往年賤了兩成、北直賤了半成,然後就這麼得出來了,跟玩一樣。

但很有參考意義,在陳沐看來,這是生產力進步與商業競爭的結果,同時懷疑殷正茂的工作做得不好,就這樣讓市場飽和了?

市場不飽和廣東棉布怎麼會內銷,又如何會使布價降低這麼多?

非常不合常理。

其實大明的海外市場遠未飽和,棉布遠銷南洋、印度、日本,但布價變低也非常符合常理,因爲有官員。

病榻上的南洋大臣高拱認爲要填補海外市場的空缺必須依靠各省生產,而非僅依靠廣東一地,如果各省紡織廠不增加,單靠廣東諸衛七個軍餘紡織廠與鄉野幾十個小紡織廠根本連殷正茂每年運回的棉花的織不完。

不在那一點兒半點。

所以他在萬曆五年聯合地方各級官府及各指揮使司頒佈了涵蓋各行各業的命令,命商賈與軍餘廠的生產物資在海貿時必須留至少兩成在國內銷售,並定價最高爲各類貨物的原市價九成。

北直隸的棉布價纔是正常的,因爲那邊出產的棉布一般都售於國內,生產力使產量增加,朝鮮、日本產麻布質量不算差在相對經濟水平上更容易被本國百姓接受,因此一般棉布是面向口外關外,走陸路的渠道,所以物價低。

“廷達,你該啓程了。”

九月十四日,陳沐召邵廷達與閒居已久的沈思孝前來,拿着一冊雙語書寫的羊皮卷遞給他,道:“阿瓦爾公爵已簽署關於南亞西海岸土地爲大明所有的條約,你可以去接收土地了。”

陳沐手上拿着的條約像明西南京一樣有四份,分別爲萬曆皇帝、菲利普國王、陳沐、阿爾瓦所有,當下只是一份草稿,上面有陳沐與阿爾瓦的簽名、印章、指紋,同樣在明西兩國也有兩個不同的名字。

在大明這邊叫《明西亞洲貿易條約》、在西班牙叫做《關於大明代行鑄幣法案》,不論它叫什麼,裡面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陳沐將條約遞給邵廷達,擡手兩名親兵一人拉下輿圖、一人遞上竹杖,他拿着在地圖上比劃道:“先去西班牙秘魯總督區的利馬,阿爾瓦已經派人去傳遞這個消息了,後面的事要兩國共同丈量。”

“據說利馬城南有一座望樓,從望樓腳下向南沿海岸丈量一千六百六十六裡,在那紮下界碑。界碑向東一千里、向南近六千四百里,都是大明的。”

“沿途有幾座西人建立的城市,阿里卡、聖地亞哥、康塞普西翁、阿勞科、瓦爾迪維亞,他們會等待你們依次交接。”

陳沐說着目光轉向沈思孝,道:“沈純父,你也看見常勝縣是如何治理的了,那邊治政使命繁重,百姓衆多,尤其言語不通多荒地沙漠,土域又甚爲遼闊,你要拿出你身爲進士的本事啊。”

其實陳沐說荒地、沙漠,不單單沈思孝,誰都沒這個概念。

縱千里橫六千餘里的土地什麼概念?

從濠鏡開船到天津也就這個距離了。

荒漠再多,沈思孝心裡也沒底,他是真沒底,對陳沐問道:“大帥能否改任海公,思孝去打個下手就知足了,這數千裡之土……在下實在擔憂耽誤朝廷大事。”

陳沐看沈思孝一上來就打了退堂鼓便笑道:“若能派海公去,又何必叫你去打下手?你的職責不單單治理,還有其他要事。”

“首先,儘管阿爾瓦已經下令當地西人退走,但沿海諸多種植園主未必願意退走,如果他們想留下,就由邵總兵一個接一個地攆走,切記要全面出擊、各個擊破、誅殺惡首放走旁人,別給他們聯合起來的機會。”

這下輪到邵廷達面上犯難了,他說道:“軍府前番剛派遣四千旗軍去往邊境,如今還能撥給屬下多少人?”

邵廷達覺得這事需要很多兵力,面對長達六千六百里的海岸線,就算填上整個東洋軍府的旗軍都不夠,他心裡和沈思孝一樣直打鼓。

這同樣也是陳沐眼前比較棘手的問題,他束手無策地苦笑,道:“我只能給你一千北洋步兵與各類軍匠四百,不過不必着急,後續會從金城調撥五百女真兵與兩千倭兵助你彈壓各地,倭兵可能去的晚一點,要等他們學會說話。”

“除阿里卡外,餘下幾城皆爲大城,附近西人較多,在合約中他們會分批離開,需要很長時間,你們當下是先交接阿里卡,然後丈量土地即可,一年之內,會有西人爲大明繼續治理其他地方。”

聽到只有一個地方,文武二人都長長地出了口氣,若一上來就六千六百里海岸線能嚇死人,人手不夠拿頭治理?

陳沐看倆人如釋重負的模樣笑了起來,道:“不逗你們了,治理諸地只是長遠目標,一時半會主要是在阿里卡駐守,修起炮廟、縣衙、鑄炮廠,那裡向東有直通波託西的官道,駐軍押運白銀,以及從秘魯購入鐵礦,給西國鑄幣罷了。”

“不過這也就是個苦力氣活,一年幫他們鑄二百萬兩白銀,能把咱們在亞州的軍餉賺回來,再多也沒有。”

“倒是當地有不少銅礦,還有些小的銀礦鉛礦,你們要儘快開挖,遇到不願意放手的西國礦主,就把他們盡數趕走,最重要的還不是這些。”

“有一大任關係到國運,你們務必將此事做好。”陳沐神秘兮兮地湊近二人,小聲道:“等安穩地方,你們要借丈量之利,將火藥匠編出幾十個小隊,由軍兵護送,從各個方向深入大漠,去找硝石。”

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六十六章 夾擊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五章 白鹿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七十九章 會議第八十五章 畫圖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頭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八十章 野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給第五十五章 仁義第十四章 重炮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二章 南洋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二十章 讓路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六十七章 枯骨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二章 山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八十二章 仰光第十七章 標準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十二章 挖坑第六十七章 包圍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十六章 主教第一百章 黑娃第三百一十九章 霹靂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七十九章 不必第一百四十一章 莊園第三十章 問詢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三十八章 勉強第十章 遺產第一百四十章 封鎖第三十三章 火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四章 關銃第二百三十五章 攜手第一百五十一章 擔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倒爺第二十五章 賬目第十八章 紫杉第二十七章 教堂第二百八十四章 妥了第四章 伏擊第三章 好吃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五十七章 銀城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駐帳第二十章 趁虛第三十三章 新年第二百零四章 希望第十八章 渡海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五章 朝議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二十八章 金扇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十八章 渡海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三十七章 總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三十二章 倭寇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五十八章 紅果第十四章 大事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十三章 錯船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二百六十九章 發愁第六章 大米第二百一十章 順差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十一章 岱善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七十六章 活該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剌第十五章 大海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二十七章 指揮第八十七章 功績
第三百零七章 明白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六十六章 夾擊第三百七十二章 右翼第五章 白鹿第三十五章 總旗第二百一十五章 失落第三十五章 汽輪第七十九章 會議第八十五章 畫圖第一百一十六章 到頭第六十五章 來換第八十章 野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自給第五十五章 仁義第十四章 重炮第一百三十二章 拯救第二章 南洋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二十章 讓路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六十七章 枯骨第三百零六章 馳騁第二章 山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信念第八十二章 仰光第十七章 標準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十二章 挖坑第六十七章 包圍第一百八十二章 手稿第二百二十三章 賺城第十六章 主教第一百章 黑娃第三百一十九章 霹靂第三百零一章 迴應第七十九章 不必第一百四十一章 莊園第三十章 問詢第九十一章 情報第三十八章 勉強第十章 遺產第一百四十章 封鎖第三十三章 火力第三百二十七章 接管第四章 關銃第二百三十五章 攜手第一百五十一章 擔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倒爺第二十五章 賬目第十八章 紫杉第二十七章 教堂第二百八十四章 妥了第四章 伏擊第三章 好吃第九十五章 使犬第五十七章 銀城第七十三章 舉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駐帳第二十章 趁虛第三十三章 新年第二百零四章 希望第十八章 渡海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五章 朝議第六十一章 醫典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八十六章 長壽第二百七十七章 鐵路第二十八章 金扇第三百一十四章 牧野第二百四十章 願景第十八章 渡海第一百零九章 內閣第五十五章 測試第七十八章 滾滾第三十七章 總章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三十二章 倭寇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五十八章 紅果第十四章 大事第一百三十章 修道第六十七章 包裹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十三章 錯船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二百六十九章 發愁第六章 大米第二百一十章 順差第一百八十三章 工具第十一章 岱善第四十三章 異途第七十六章 活該第一百三十七章 瓦剌第十五章 大海第四百八十一章 撬動第三十三章 貴族第二十七章 指揮第八十七章 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