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仁義

bookmark

打仗,從未如此簡單。

陳沐旗軍開始打掃戰場時,潘公績那邊與北朝襲擊的軍陣戰事還未結束,北朝兵將確實比南朝兵將能打得多,縱然身處潰勢,依然能用少兵與南朝軍陣互相搏殺。

直至城中南朝將領見阮倦已被殺退,派出大軍圍剿纔在乂安城西將之擊潰。

等潘公績親自帶人來向陳沐表達謝意時,陳沐的旗軍已經押運着大批輜重、戰利撤進北山小穀道,準備打道回府了。

潘公績年歲四十上下,這在年齡明顯偏小的北朝將領中已實屬老將,膚色偏黑,遍身着甲也顯得彬彬有禮有很盛的文氣,面對陳沐時並不自信,好像沒做什麼就矮了一頭。

可能他們初次見面都騎在馬上的原因,陳沐確實高一頭,不過後來下馬,在山谷穿行,倆人就差不多高了。

“多謝天軍助戰解圍,否則定叫阮賊得手。”

潘公績在與陳沐並肩前行時總是落後一點,眼睛左右看着那些參與戰事後警戒在旁的旗軍,未嘗沒有打探軍情的意思。

走過陳沐立在山谷的大纛,陳氏旗軍正將大纛收起,潘公績念出纛上書文,道:“天朝無疆,我朝疲敝之時,外朝小臣願爲將軍補給銀二百斤、帛三百匹,以謝將軍之勇。”

“財物甚少,還望將軍勿怪,這已是順化、廣南兩地,半年的貢賦。”

陳沐聞言詫異,雖然面上並未表現出來,他知道安南窮,過去朝廷收了安南又從版圖裡踢出去只有兩個原因,一是這邊總反叛,二則是這邊太窮收不上稅,但陳沐沒想到這麼窮。

順化廣南兩地,在乂安以南,地域狹長,是安南窮困之地。這邊的政體與日本幕府有些相似,當地首領給朝廷每年繳納部分貢賦,享有地方全部權利。

合着順化廣南兩地,一年貢賦才四百斤銀、帛六百匹?

潘公績按斤說,銀顯得是挺多的,其實一年才六千四百兩,這可真是窮得厲害了。

“嗨!沒事,潘將軍不必爲此介懷。”可能潘公績只是說個漂亮話,卻見陳沐擺擺手笑道:“二百斤也不少,陳某會心滿意足地收下的。”

“對了,布帛,能換成糧草吧。我部兵馬甚多糧草不濟,此時正欲北上解清化之圍。”

潘公績明顯楞了一下,他沒想到陳沐真會要——臥槽,你不天朝麼,怎麼這點蚊子肉也好意思要?

他被陳沐一點都不客氣打了個措手不及,但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他抱拳道:“請將軍稍待半日,小臣回乂安準備妥當便將白銀與糧草給將軍送來。”

其實陳沐一點兒都不缺糧草,他又不是劉顯和俞大猷,那兩位都是輕則動兵數萬,多則動兵十萬的狠角色,他跟人家比差遠了。

南洋軍府總共才動員兵力不過一萬三千,他本部才區區四千人而已,瓊州府屯的糧夠他們吃兩年。

他只是單純地覺得沒必要爲南朝省錢,給他們留着錢糧有什麼用啊,讓他們募兵練兵,再去打仗?

“那便多謝潘將軍了。唉,此次登陸乂安,眼見土地荒蕪生靈塗炭,安南遭逢如此禍難,天朝對此卻並不知曉,眼見此戰亂之景,陳某甚是痛心。”

其實潘公績及南北朝官吏百姓在私底下都稱明朝爲吳朝,朱元璋稱吳王一統域內,消息傳至安南,上下都極爲佩服。

即使後來定名爲明,他們叫慣了也不願意改,再到後來明與安南戰事一起,經歷統治與反叛,吳國便成了吳賊,南朝爲後黎,後黎就是起義反叛明朝的黎利建立。

雙方本就有很深的仇恨。

但是顯然,此時此刻,明軍站在潘公績這邊,他當然不會不知趣地提起這段往事,不論言語還是舉動都很尊敬。

“解清化之圍?將軍仁德在下欽佩,然此際我部傷亡甚多,不休養生息再提征伐……”潘公績面上爲難,環顧左右對陳沐反問道:“天軍此戰攻破敵軍,不知傷亡幾何?”

陳沐對潘公績部出戰傷亡巨大是心知肚明,前面直面阮倦,腹背又遭受敵襲,至少兩個軍陣傷亡近半,後半場都是在潰散狀態中打下來的仗,傷亡低不了。

而且他還猜測,乂安城內別的將領與潘公績也不是一條心,否則早在其腹背受襲時就該率軍自府城衝殺而出,又哪會任由潘公績部落得如此下場。

“我部傷亡不足百人,尚有力再戰。”陳沐說的是實話,他對潘公績道:“假使潘將軍發精兵八千出乂安過演州直走清化,陳某將兵亦趨,則清化之圍可解。”

“陳某並非單打獨鬥,我大明另有兩部大帥將兵十萬,自鎮南關、雲南入北朝腹地,勢要滅莫氏於升龍,將軍忠於朝廷陳某很是欽佩,如此忠君之人,陳某自當報於陛下。”

“將軍今日之功,可授世鎮乂安,如清化克復,陳某也願舉薦將軍於陛下,世代鎮守乂安、演州、清化之地。”

潘公績張張口,抱拳在前的手心出了一層細汗,還沉浸在陳沐所言傷亡僅不足百人的戰果中,緊跟着又聽到另有兩部明軍殺入莫氏腹地,令他表情變了又變。

至於什麼世鎮乂安、演州、清化三地,此時已不能令他動心了。

他的心顫得厲害,己國蒙難之時,處處分裂,內患尚不能解,若明軍大舉入寇欲侵奪其地,就如陳沐軍之戰力,國中誰能阻擋?

潘公績有些擔心陳沐突然翻臉,他斟酌地問道:“天軍此來興大軍入莫,這,還望將軍實情告知,究竟所爲何事?”

陳沐見他後退一步,看到其慎重與擔憂,正色道:“將軍不必憂慮,此次過境原本僅是小事,陳某需借河道及兩岸漕運,向雲南疏通貨物而已,成與不成皆在兩可。”

“但莫氏殺我使者一人,才讓陳某慎重探查安南之地,見閣下國中正值興兵之時,故有興仁義以討不仁之意。”

陳沐說着擡起手掌道:“陳某可對天立誓,大明此次只欲攻滅莫氏,助安南國中重新平定,絕無侵吞安南之意。”

“待亂世以畢,陛下重新冊封安南黎氏王,授各地忠義將軍世代鎮守,各不相攻,兩國交萬世之好互通有無,教化民生安樂,雖百代亦不必興兵,以布我天朝仁義。”

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一百零二章 國門第四百九十三章 鎧甲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五章 生長第三十五章 混血第二百二十七章 引弓第四十一章 亂戰第四十五章 爺們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第九十四章 衙門第七十六章 活該第五十二章 絲綢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十一章 漕運第五十六章 木炮第二百五十六章 正直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七十七章 貨車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三百章 鄉約第五十二章 尚方第一章 三司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二十三章 倒戈第三十九章 木津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一百二十七章 腦補第八章 山吹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八十五章 無愧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九十章 醫服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降第九十八章 日上第一百六十章 陰謀第十二章 消息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八十二章 仰光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二十三章 順天第八十四章 暑疫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三百三十八章 改名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七十一章 等人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三百八十九章 算數第一章 播州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一百零九章 鐵律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六十九章 旅途第十八章 盧侯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八十五章 書信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七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一章 計劃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七十三章 藩禁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四百九十八章 龍旗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三百二十九章 鄰國第一百零七章 承惠第五十二章 尚方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十章 遇戰第二十二章 老幺第一百零五章 箭車第四百章 正義第三百五十三章 差不多第四百九十七章 動靜第三百五十九章 草原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五十五章 仁義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
第七章 麻煩【爲艦隊提督文若加更】第三百一十四章 復仇第一百零二章 國門第四百九十三章 鎧甲第二十四章 狠毒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五章 生長第三十五章 混血第二百二十七章 引弓第四十一章 亂戰第四十五章 爺們第四百四十七章 登陸第九十四章 衙門第七十六章 活該第五十二章 絲綢第三百四十八章 頭銜第十一章 漕運第五十六章 木炮第二百五十六章 正直第四百零四章 計算第七十七章 貨車第一百三十五章 巨龜第四百八十七章 天坑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三百章 鄉約第五十二章 尚方第一章 三司第二百九十九章 裝飾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二十三章 倒戈第三十九章 木津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六十一章 水陸第一百二十七章 腦補第八章 山吹第四百零九章 寶庫第六十二章 引火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八十五章 無愧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三百七十一章 熱血第九十章 醫服第三十九章 民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請降第九十八章 日上第一百六十章 陰謀第十二章 消息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八十二章 仰光第三百三十七章 格老二第二十三章 順天第八十四章 暑疫第六十五章 墨縣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三百三十八章 改名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師第七十一章 等人第九十三章 普利第三百八十九章 算數第一章 播州第七十四章 不時第一百零九章 鐵律第一百九十八章 飯鍋與勺子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六十九章 旅途第十八章 盧侯第二百二十七章 耀眼第八十二章 蘭花第四百七十一章 錯覺第八十五章 書信第九十一章 咫尺第五十九章 圖文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四百六十章 雄心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一百零六章 攻取第七十四章 重賞第二十一章 計劃第四十四章 備戰第七十三章 藩禁第三百八十章 殺陣第四百九十八章 龍旗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三百二十六章 接應第三百二十九章 鄰國第一百零七章 承惠第五十二章 尚方第二百七十五章 意外來客第十章 遇戰第二十二章 老幺第一百零五章 箭車第四百章 正義第三百五十三章 差不多第四百九十七章 動靜第三百五十九章 草原第三百九十六章 日月第三十七章 銀山第五十五章 仁義第五十一章 不敢第二百三十六章 女公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