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退而求次的韋維爾

作爲一名資深的英國現役陸軍上將,韋維爾很清楚。一旦戰爭爆發,與中國內地日佔區山水相連,整體防禦遠不如英國苦心經營多年的新加坡堅固。甚至本島連淡水都無法滿足自身需要,又在日本海軍駐中國艦隊直接炮口之下的香港,是根本就不可能守住的。

在他看來,向那裡調集多少軍隊都是白費事。他堅持不僅不能繼續增加駐香港的兵力,甚至現在英軍在香港的那點可憐的軍隊,他也想要調出。將香港這個根本無防禦希望的港口,宣佈爲不設防城市。

對於他來說,認爲大英帝國在東方最應該做的,就是集中有限的兵力,特別是他認爲受過全部嚴格軍事訓練,目前極爲寶貴的白人軍隊,集中保衛新加坡和印度,這兩個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根本之地。

當然如果與重慶政府關係只是維持表面,實際上並不歸屬重慶政府管轄,維持着事實上獨立狀態的抗聯同意出兵,那自然是最好的。在英國人看來,這不單單是戰略上有着極大的益處,就是在其他的某些方面也好處多多。

讓中國人替他們在馬來亞半島以及緬甸,替他們擋住日軍的攻勢。而英軍則可以收縮在東南亞以及南亞次大陸有限的精銳兵力,集中保衛新加坡與印度,這自然是上上大吉。這樣英軍在馬來半島連牽制性防禦的兵力,都可以節省下來,用到最關鍵的地方去。

在考察完畢抗聯的真實戰鬥力之後韋維爾上將認爲,這支抗聯的戰鬥力這麼強,如果再加上英軍提供的坦克,以及空中和海上支援,未必不能真正的守住馬來半島。畢竟那裡雖說到處都可以被日本海軍利用爲登陸基地,但是地形狹窄,到處都是難以穿行的熱帶雨林,也有利於防守。

海軍部已經決定調集英國最新式,也是最強大的兩艘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和反擊號,以及無敵號航空母艦來東南亞增援。這幾艘強大的新式戰艦,雖然無法在已經成爲日本海軍內海的中國沿海活動。但是完全可以在未來馬來半島防禦戰,以及保衛新加坡的時候,發揮巨大的作用。

面對着這幾艘英國海軍最強大軍艦的威脅,日本海軍即便是想要實施登陸作戰,也勢必要顧忌再三,完全放棄登陸馬來半島的企圖也不是不可能。有着強大海軍的支援,再加上抗聯的戰鬥力,那麼守住馬來半島,也並不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實嘴上雖然一直在宣傳放棄馬來半島,但是在內心之中,韋維爾上將並不希望真正的放棄馬來半島。畢竟作爲一個海島的新加坡,無任何的戰略縱深。如果能守住馬來半島,對於他來說自然是首選。只是這個前提,是抗聯同意出兵東南亞。

所以對於手中精銳力量並不多的韋維爾上將來說,對抗聯同意這個英國這個要求還是很希望的。但是在莫斯科接到皮爾遜轉告,抗聯無法按照他們要求出兵東南亞的答覆之後,韋維爾上將便考慮到了英國應該做的後續動作。

他在莫斯科便已經與首相,以及當時在莫斯科的外交大臣商議過。韋維爾上將還是希望能夠只在香港和馬來亞半島做象徵性的抵抗,在馬來亞做延遲性的抵抗,集中有限兵力守衛新加坡和印度。

只是對於他的這個建議,首相卻堅持自己的觀點。那位性格固執的首相,堅持認爲比他們缺乏裝備的政府軍,更加缺乏現代化裝備北方中國人,是抵禦不住大英帝國提供他們渴望的現代化裝備誘惑的。

如果大英帝國能夠以提供一批坦克和飛機作爲誘餌,這些窮的連步槍都配不齊的中國人,肯定會按照大英帝國意志行事的。只要抗聯答應英國的條件,在不大幅度增加援軍的情況之下,守住馬來半島並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情。

當然這位曾經在北非戰場上與韋維爾上將,因爲在地中海戰區戰略問題上有過嚴重分歧的首相。也沒有將話說的太死,還是給了韋維爾上將一個緩衝的餘地。畢竟他也得給人家一個談判的底線。

至於這個底線就是如果北方的中國人,堅持拒絕派出部隊去東南亞協助英軍作戰。但是他們又想獲得大英帝國提供裝備的情況之下,那麼一旦日軍在東南亞發起攻勢,他們必須要在中國北方發起一場相對應的攻勢。以減輕東南亞戰場上英軍可能承受的巨大壓力。

不過雖然留有一定的緩衝餘地,但是首相的態度,還是明確的表示出,希望韋維爾上將此行,儘可能的達到第一個目的。第二個建議,是在第一個目的實在無法達到的情況之下再提出來。

在瞭解到美國代表團的組成後,首相建議他要也美國人協商,儘可能的拉上美國人一同對抗聯施加壓力。畢竟對抗聯的援助,還是以美國人爲主。只要美國人再施加一部分壓力,這件事情未必沒有一點成功的希望。

首相還是認爲將這支軍隊弄到東南亞,要比本身在東南亞有着巨大影響力的重慶方面,對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整體戰略和防禦,要有利的多。至少這支遠離自己控制區,同時與重慶方面實際關係很僵化的軍隊,是無法得到重慶方面補給的。這樣這支軍隊一旦到了東南亞,會牢牢的被控制在英國人的手中。

事實上,那位大腹便便的首相,對中國人插手東南亞的防範之深,並不在對日本人之下。東南亞遍佈着中國人的僑民,甚至一些僑民在這裡已經定居了幾百年。而且因爲民族的勤勞天性所致,東南亞的華人和華僑,普遍相當的富裕。

他認爲一旦中國人藉機插手期間,再加上東南亞華僑手中掌握的經濟資源,英屬東南亞殖民地將會陷入混亂之中。這也是爲何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之下,倫敦對重慶頻頻搖晃的橄欖枝視而不見。轉而要求地處中國最北端的抗聯,出兵協防東南亞的原因。

其實對於那位首相的要求,韋維爾上將也想做到。這幾天的參觀下來,雖然只是在演習場上看過抗聯的表現。但是作爲一名老兵,韋維爾上將還是能準確的判斷出這支軍隊真實的戰鬥力。

這支軍隊之中那些戰場上下來的老兵,眼中透露出的殺氣,甚至連北非戰場上的英軍也遠遠不如。至於那些英緬軍、英屬東南亞軍隊,與之相比更是遠遠的不如。同時他們的訓練標準,比英國最精銳的部隊還要強的多。

其所屬各部隊的真正戰鬥力,以及下級軍官的指揮能力,也至少不比英國人要差。在步兵與坦克、航空兵與地面裝甲兵的配合上,以及對坦克部隊的運用上。雖然還略顯稚嫩,但是也已經初具成型。最關鍵的是他在這支軍隊身上,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

在韋維爾上將看來,抗聯所部不僅僅是訓練有素,而且戰鬥力強悍,在加上大英帝國提供的部分裝備。如果抗聯抽調幾個師到東南亞作戰,那麼英軍在東南亞的兵力使用餘地將會大很多。至少不用從北非戰場上抽調兵力,加強東南亞的防禦。

只是今天楊震的態度,已經清晰的表明抗聯絕對不會在自身兵力不足,以及在日軍給他們的威脅並未完全解決的情況之下出兵東南亞的。而且在談話之中清晰的表達,他們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任何的商談餘地。

雖說不見得對楊震的性格,像霍普金斯那樣摸的那麼透。但是作爲軍人,也當過戰區最高指揮官的韋維爾上將。從軍人的角度來看,卻是清楚的知道,對於楊震這種人來說,一旦下定決心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因爲作爲這樣一支軍隊,在那麼艱苦情況之下走出來的最高軍事指揮官,不是意志異常堅定,是走不到今天的。沒有這份決心,他們那裡能夠在這當初那種幾乎沒有任何翻盤可能的情況之下,還在堅持繼續戰鬥而不是投降。

直到這次考察,美英代表團之中的絕大部分軍官,才知道這支軍隊的來歷和發展過程。韋維爾上將曾經捫心自問過,如果當初在他們遇到的那種情況之下,一點換了英國軍隊,恐怕再精銳的部隊也早就潰散了,更別說一步步的走到今天。

正是有了這個認識,韋維爾上將眼下已經徹底的放棄了爭取的念頭。因爲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在原來還有可能進行這種交換。但是現在,美國人已經決定對抗聯提供援助。這份協議的簽署,也就意味着英國方面想要拉攏美國方面,一同通過採取這種手段去壓迫抗聯同意英國方面的要求,實際上已經是不可能。

而且在莫斯科會議上,美國人雖說答應協調英國人與抗聯之間的關係。不過眼前這位掌握着全球需要美國戰略物資的霍普金斯,對於這事情明顯並不熱心。其表現出來的熱情度,遠遠的低於原來的哈里曼先生。

同時在戰略利益上,美國人也不會對眼前的這位年輕統帥逼迫太過。相對於在遠東,只有菲律賓一塊殖民地的美國人來說。他們更重視在中國的幾百萬日軍,能不能在必要的時候,被牽制在中國大陸,而不是單單是南方軍那幾個師團的兵力。

在遠東只有菲律賓一個殖民地的美國人心中很清楚,他們與日本人的較量更多是在海洋上,而不會是在東南亞的那片熱帶雨林之中。他們答應出面,只是出於維持與英國人現在的戰略同盟關係而已。他們會出面,但是不會過於逼迫抗聯按照英國的利益行事的。

也正是短短的時間之內,在腦海之中轉過了這麼多的念頭,韋維爾上將最終還是決定喝下杯中這些酒。儘管無法實現說服抗聯出兵,協防英屬東南亞的目的。但是對於韋維爾上將來說,他不能不爲第二個目標努力。

在滿洲境內還有日軍大量重兵的情況之下,已經徹底喪失了繼續勸說楊震答應英國方面要求的韋維爾上將。已經將希望退而求次的轉爲要求這些拒絕了大英帝國要求的中國人,能牽制住這裡的日軍最精銳師團無法南下增兵東南亞戰場。

第二百八十二章 做好打的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被炸垮的七十聯隊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二百零五章 杜開山的思路第五百零五章 對楊震又愛又恨的德國人第三百零九章 對手外加最好的學生第二百七十四章 調整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軍之應對策略第四百零一章 被嚇住的一木清直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肉雙城(六)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九十五章 他們纔是真正的功臣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七十八章 重中之重第二百五十四章 僞鈔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學習的東西太多第三十一章 用好第二梯隊第九十一章 爲誰而戰(2)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五百五十七章 嚴重的損失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不正常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其昌的要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第一百零三章 我勢在必得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咬牙階段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場如棋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外強中乾的關東軍第七十五章 總攻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一)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四百一十六章 興奮的袁父第二百九十二章 摟草打兔子中的意外第一百零一章 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爲戰後做準備第九章 日軍無弱旅第三百一十章 改變路線第三百四十二章 因爲我們都是軍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遼西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砸鍋賣鐵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三百六十三章 急於雪恥的日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一百九十七章 挺進軍面臨的五無第七十五章 我還真沒有放在眼裡第三百二十二章 溫鳴劍的勸說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五百二十二章要從兩面來看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一百二十六章東進(5)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四十六章 極有創造力的襲擊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勝於無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五十章 關心則亂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三百一十三章 第四軍要跑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見與馬屁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楊震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鎖網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一百三十一章 家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三百一十五章 海上游擊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玉碎準備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來找我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三百六十二章 需要的是耐心與堅韌第四十四章 殺紅了眼
第二百八十二章 做好打的準備第二百五十七章 被炸垮的七十聯隊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二百零五章 杜開山的思路第五百零五章 對楊震又愛又恨的德國人第三百零九章 對手外加最好的學生第二百七十四章 調整第一百三十五章 日軍之應對策略第四百零一章 被嚇住的一木清直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肉雙城(六)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八章 吉本貞一的觀點第九十五章 他們纔是真正的功臣第二百一十四章 雷厲風行第七十八章 重中之重第二百五十四章 僞鈔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學習的東西太多第三十一章 用好第二梯隊第九十一章 爲誰而戰(2)第一百六十八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5)第五百五十七章 嚴重的損失第十三章 爲了活下去第二百八十一章 平靜的不正常第一百九十八章 馬其昌的要求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第一百零三章 我勢在必得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一百七十一章 是人才,但可惜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後的咬牙階段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梅津大將的危機意識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一戰?第一百一十五章 戰場如棋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外強中乾的關東軍第七十五章 總攻擊第一百八十九章 七十二師團的覆滅(一)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鄉義夫第三百零八章 魚也要、熊掌也要第一百六十七章 軍人一諾重千斤第四百一十六章 興奮的袁父第二百九十二章 摟草打兔子中的意外第一百零一章 不是一個好的選擇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爲戰後做準備第九章 日軍無弱旅第三百一十章 改變路線第三百四十二章 因爲我們都是軍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遼西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六章 架勢一定要拉足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砸鍋賣鐵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三百六十三章 急於雪恥的日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部署第二百七十三章 應變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三百一十一章 關鍵在於速度第一百九十七章 挺進軍面臨的五無第七十五章 我還真沒有放在眼裡第三百二十二章 溫鳴劍的勸說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五百二十二章要從兩面來看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一百二十六章東進(5)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四十六章 極有創造力的襲擊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四十九章 只是聊勝於無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一年的寒冬第五十章 關心則亂第二百九十章 只能內線作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三百六十章 戰後影響(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三百一十三章 第四軍要跑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見與馬屁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三百四十一章 李延平眼中的楊震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鎖網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一百三十一章 家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三百一十五章 海上游擊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玉碎準備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來找我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三百六十二章 需要的是耐心與堅韌第四十四章 殺紅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