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不是避重就輕

楊震的這番話,讓主席微微點了點頭,但在沉思良久之後,主席道:“你說的很對,南滿這一戰不僅僅要算軍事賬,更要算政治賬和經濟賬。以你們看,如果今年打不下來,或是無法發起收復南滿戰役,那麼時候解放南滿比較合適?”

“你是抗聯的最高軍事指揮員,所以今天問你,不問別人。這次中央在關於東北方向戰略上下決心,你的意見很重要。所以今天我沒有找別人過來,就是想要聽聽你在這件事情的全部看法。”

“楊震同志,我要聽取你的全部看法。你要竹筒倒豆子,把你心中的所有想法統統都倒出來。你的意見對中央關於在東北方面的決定相當的重要,你不要有什麼顧忌,有什麼就說什麼。”

主席的這番話說完,楊震卻是沉吟了很長時間後才道:“主席,如果按照我的思路,至少今年南滿不能打。因爲眼下與關東軍,進行戰略總決戰的時機還沒有到。現在下決心打,不是不能打,但是這後果就很難預料了。”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雖說連連失敗,但是其陸海軍的實力還尚存,還沒有徹底的走向頹勢。美國人在四三的攻勢,主要集中在西南太平洋。而且主要是以海空對抗爲主,日本人在太平洋上的陸軍並未受到致命的損失。”

“而且即便眼下是日本人已經連續遭到失敗,整個戰局頹勢已經很明顯。但眼下整個戰場,依舊距離日本人的核心區域,乃至本土還相當的遠。美國人現在正在進行的馬里亞納羣島爭奪戰,最多也就算是在撞日本人的大門。”

“也就是說日本人在戰場上,雖然遭遇到連續的失敗,可美軍尚未能直接威脅到日本整個統治的核心區域。所以關東軍在日軍大本營,暫時還無太大顧及的全力補充之下,現在還保持着相當強大的實力。”

“在加上需要時候,在其背後朝鮮軍的支援,實力還遠遠的超過紙面上的實際兵力。南滿與朝鮮不僅山水相連,還有便捷的鐵路線。一旦形勢需要,朝鮮軍隨時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完成機動。”

“朝鮮軍與關東軍,又一向是脣齒相依的關係。關東軍每次行動的背後,都有朝鮮軍的影子。從九一八事變到張鼓峰、諾門罕事件,背後都有朝鮮軍的小動作。眼下南滿的工業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很重要,但是對於日本維持這場戰爭更加的重要。如果我們與關東軍進行總決戰,不管日本大本營願不願意,朝鮮軍都會捲進來。”

“日本人之所以當初敢於蛇吞象,以一個小國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依靠的就是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後,獲得的大量工業和資源。僅僅一個奉天兵工廠,就幾乎負擔了侵華日軍作戰所需的大部分武器,以及絕大部分的彈藥。”

“也正是依靠南滿的工業,日本人極大的減輕了其本土,對侵華日軍的供應壓力。再加上東北的糧食、礦產資源,讓地狹民貧的日本,有能力去打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並將這場戰爭維持下來底氣。不用再像當年甲午戰爭以及日俄戰爭那樣,差點沒有將日本這個國家打的破產。”

“可以說沒有當年的九一八事變,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日軍全面侵華。也正是依靠從東北掠奪的廉價資源,以及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支撐,才讓日本人有了可以全面侵華的底氣。所以我認爲南滿對我們未來發展重要,那麼對於日本人維持眼下的戰局就更重要。”

“沒有了東北撫順、阜新,近似乎無償的煤炭。沒有了鞍山和本溪湖,佔日本人總產量三成的鋼鐵。沒有了瀋陽和撫順的化學、冶金工業支撐,尤其是撫順的人造石油支撐,這場戰爭資源匱乏的日本人,根本就打不下去。”

“戰爭打了這麼長的時間,日本人本身就很薄弱的經濟還沒有最後崩潰,還能在繼續堅持。主要就是依靠東北近似乎白得的資源,在給他們源源不斷的輸血。只要戰局沒有惡化到無法挽回的局面,那麼日軍就輕易不會削弱關東軍的實力,這是他們能將戰爭打下去的根本。”

“我們不管那個田中奏摺是真是假,但是有一點日本人卻說的沒有錯,東北的確是日本人發動戰爭的生命線。沒有了東北的資源,日本人是打不起一場長期消耗戰的。正是因爲東北,尤其是南滿對日本整個戰略格局如此的重要。一旦南滿進入總決戰,朝鮮軍肯定要出手的。”

“眼下雖說其他戰場連連受挫,但作爲最重要的戰略區。南滿關東軍的實力,並未得到明顯的削弱,在重武器方面甚至堪稱日軍所有戰略方向之中最強的一個。這纔是我對發起南滿作戰,最擔心的地方。”

“打,我們不會有任何的害怕。但南滿的那些罈罈罐罐,萬一全砸爛了,可就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影響太大了。而眼下關東軍雖說被我軍壓縮到南滿一隅,但是在整體上其兵力密度,卻隨着地盤的縮小而大大的增加了。”

“此次會戰,我軍在華北發動攻勢的同時,爲了牽制關東軍無法增援華北戰場,我軍也在東北戰場發動了攻勢。但是一個半月的苦戰下來,雖說牽制住了幾十萬關東軍無法南下,但攻勢取得的進展並不大。”

“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固然有我軍兵力投入不足的原因。但其中更大的原因是,關東軍的戰鬥力和兵力,都未有明顯的下降。甚至因爲控制區的縮小,兵力密度還大大的加強了。這種情況之下我軍強行進攻南滿,在加上朝鮮軍的全力增援,恐怕這進展並不會太快。”

“日本人是一個瘋狂的民族,他們那股子二桿子勁上來,什麼事情是都能做的出的。如果他們在垂死掙扎,本着我要滅亡了,但你也別得到的心態,對南滿工業實施大破壞,那樣我們的損失就大了。”

“眼下美國人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開始全線的反擊。今年三月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開始對馬里亞納羣島進行爭奪。馬里亞納羣島正扼中太平洋航線咽喉,馬里亞納羣島失守,不僅南太平洋上所有航線全部中斷,就連臺灣與菲律賓,都將在美軍的轟炸機作戰範圍之內。”

“而一旦馬里亞納羣島一線被美軍突破,就相當於美軍打開了通向日本本土的大門,所以被日軍譽爲太平洋上的防波堤。因爲馬里亞納羣島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日軍勢必會大舉投入有生力量爭奪。”

“我的想法是等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眼下正在進行的馬里亞納羣島爭奪戰落幕後,視戰場結果在做下一步打算。美國人如果取勝,絕對防禦圈大門被打開的日本人,勢必要增加本土、臺灣、菲律賓,以及沖繩一線的防禦。”

“到時候不管南滿工業區對日本戰略上有多重要,但也永遠沒有日本本土重要的情況之下,日軍不管願不願意都會抽調,或是部分抽調眼下集中在關東軍的精銳,或是調往本土,或是調往臺灣、沖繩乃至菲律賓,甚至是小笠原羣島以及硫磺列島等,日本所謂絕對防禦圈佈防。”

“主席,我的意見就是等美國人,眼下正在進行的馬里亞納羣島戰役結束之後,視形勢發展在決定是否奪取南滿。不過就眼下,甚至包括整個四四年,我都不贊同爭奪南滿。我不是避重就輕,實在是打南滿有些投鼠忌器。”

“咱們不是蘇聯人,本身工業基礎雄厚。即便打爛了一部分,手中依舊還有強大的底子。南滿工業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可以說至關重要。而且日本人的垂死瘋狂程度,也遠非德國人可以相比的。要是將南滿都打爛了,那麼在重新建設可就太難了。”

說到這裡,楊震微微苦笑道:“主席,最關鍵的是這次會戰,我們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是部隊的損失過大,多少有些傷了元氣。東北戰場參戰各部隊,普遍減員三到四成,就這還是傷亡輕的。”

“華北戰場參戰各部,眼下各師人數多的還有百分之六十,普遍則傷亡過半。傷亡最重的一個師,除去傷員只剩下三成的兵力。各師的營以下幹部,普遍都換了一輪,甚至有的師換了兩輪。”

“除了步兵傷亡不輕之外,重裝備的損失也很大。此次會戰在華北戰場投入的坦克部隊,不算作戰期間補充與後調上去的預備隊,全軍損失坦克七百餘輛。戰前囤積的彈藥,消耗近九成。”

“在此次會戰後期,主要是華北戰場上的參戰部隊,完全是靠着頑強的作戰意志,以及一貫的韌性在堅持作戰。在完成對一百師團的圍殲之後,無論是從部隊的傷亡數字,還是從物資的消耗和儲備,我們實際上都已經是打不下去了。”

“日軍最後的全面撤退與其說是徹底被打敗了,還不如說是被我的兩個坦克集羣給嚇跑了。如果岡村寧次和內山英太郎,能在抽調兩到三個師團參戰,在堅持哪怕是七天的時間。這一戰恐怕究竟會鹿死誰手,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此次會戰抗聯的部隊,是結結實實的傷了元氣。主席,沒有至少大半年的休整,短時間之內我們是真的沒有能力,在發起進此次會戰這麼大規模的作戰了。而南滿這樣的硬骨頭,兵力投入少了,很難達成我們所要的作戰效果。”

楊震的話音落下,主席也微微的吃了一驚。抗聯此次會戰傷亡數字還未得及上報,儘管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主席依舊沒有料到抗聯此次會戰,損失會如此的大。這一場大戰下來的傷筋動骨,按照眼下他們控制區的人力資源,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補充完畢。

自打通與關內的地面聯繫後,抗聯連續的兩次會戰之後,都是靠着關內部隊給輸血,才能勉強恢復元氣。每次會戰結束,楊震一次次又一次的拜託關內各部隊,爲抗聯動員後備力量的事情,主席到現在還歷歷在目。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二百四十章 離別贈言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第五十五章 不應該被埋第一百六十七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4)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一百五十六章 熱情高漲的炮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二百七十六章 時間緊迫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四百二十四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處於關鍵位置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崎登的自以爲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三章 史上最黴的穿越(3)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面子的大本營第一百六十八章 釜底抽薪的毒計第七十二章 內山英太郎的嗅覺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役結束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妥協第四百五十七章 這是抗聯的報復第二百九十三章 錯打錯着第三百一十七章 外強中乾的關東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潰的日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裝甲兵的擴編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錯誤第三百二十八章 楊震的希望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光宇的黑虎掏心第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想法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後隱藏着什麼?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們同意我就認賬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強勁的對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奇襲(一)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第七十六章 決斷第224章 總部的回覆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第五百二十三章 關東軍的真實意圖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無意中的默契第三百七十章 有沒有你們都是一樣的第三百零三章 軟柿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先做小人、後做君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處於關鍵位置第五百六十四章 絕不會賴賬第十章 幸虧有了你第一百五十二章 摸清對手的心理第二百零八章 各懷鬼胎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一百八十三章 血肉雙城(四)i第七章 兩頭冒尖的刺頭部隊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四百四十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二百二十二章 採取一切手段第251章 坦克劈入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麼好消息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新的進剿計劃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四百一十章 並非最佳時機第二百四十章 離別贈言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第五十五章 不應該被埋第一百六十七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4)第四百章 激情後的尷尬第五十八章 翻身仗第四章史上最黴的穿越(4)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掃屋子好請客第一百五十六章 熱情高漲的炮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王光宇的盛宴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氣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關係第二百七十六章 時間緊迫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醒第五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四百二十四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處於關鍵位置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三百八十九章 千里眼第一百零五章 斬草除根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崎登的自以爲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線轉入防禦第三章 史上最黴的穿越(3)第一百九十七章 死要面子的大本營第一百六十八章 釜底抽薪的毒計第七十二章 內山英太郎的嗅覺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三百二十七章 戰役結束第三百八十六章 楊震的遠見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第一百六十九章 妥協第四百五十七章 這是抗聯的報復第二百九十三章 錯打錯着第三百一十七章 外強中乾的關東軍第二百一十九章 毒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毒狼第三百四十章 解了燃眉之急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潰的日軍第一百一十一章 裝甲兵的擴編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四十八章 蹊蹺的事情第一百六十六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戰湯原(4)第二百四十四章致命的錯誤第三百二十八章 楊震的希望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定要穩住第三百一十九章 王光宇的黑虎掏心第五十二章 英國人的想法第四百零三章 底氣第一百六十五章 背後隱藏着什麼?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三百八十七章 你們同意我就認賬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沉住氣第二百四十五章 強勁的對手第一百七十三章 奇襲(一)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二十二章 穩 準 狠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第七十六章 決斷第224章 總部的回覆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第五百二十三章 關東軍的真實意圖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總的拍板第一百一十五 才女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三百八十六章 參謀們的野心第四百七十四章 無意中的默契第三百七十章 有沒有你們都是一樣的第三百零三章 軟柿子?第三百三十三章 先做小人、後做君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正處於關鍵位置第五百六十四章 絕不會賴賬第十章 幸虧有了你第一百五十二章 摸清對手的心理第二百零八章 各懷鬼胎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一百八十三章 血肉雙城(四)i第七章 兩頭冒尖的刺頭部隊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三百二十八章楊震真正的需要第四百四十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二百二十二章 採取一切手段第251章 坦克劈入戰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三百八十章 不是什麼好消息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二百八十二章 新的進剿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