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

這場爆發在三月中旬至四月初,其實雙方真正全力投入的只是師級規模部隊的激戰,是整個朝鮮戰場自六月份之前最激烈的一場戰鬥。這場爲了爭奪鐵原、金化,這兩個日軍在朝鮮中部防禦體系的兩個點,將鐵原周邊的山地變成了一個血腥的戰場。

在這場持續了二十天的鐵原爭奪戰之中,抗聯以地面炮火的支持爲主。出動的部分航空兵,則主要對縱深日軍的補給線和交通線實施火力壓制,並未參與一線作戰支援。而此刻的日本朝鮮軍所屬航空兵,也已經無力提供任何的支援。也就是說此次鐵原爭奪戰,雙方是以地面作戰爲主。

之前戰事雖說不斷,但是在雙方都有意識的剋制之下,戰鬥規模始終控制在戰術規模。更多的作戰,甚至在營連一級拔點作戰的朝鮮半島。此次鐵原爭奪戰,可算的上是規模空前的一場大戰。

而原本此次鐵原爭奪戰,杜開山上報的日期是二月上旬,預定展開的攻擊時間是二月中旬。而以杜開山的性格,肯定是邊上報邊做準備。搞不好上報的時候,甚至已經基本上完成戰前準備。只是杜開山的報告雖說獲得楊震的批准,但楊震卻將攻擊時間改爲了三月上旬。

同時楊震在批覆報告之中,將杜開山原定的鐵原、金化同時展開攻擊的作戰計劃,改爲以鐵原爲重點攻擊,金化爲輔助攻擊方向。將投入兵力的規模,也從兩個師改爲一個師。在兩翼也分別從兩個師以及朝鮮獨立軍一個軍團的規模,壓縮到了一個師與一部。

對於楊震將攻擊時間向後推遲,杜開山還可以理解。因爲安奉鐵路還在搶修,剛剛開化的鴨綠江上的浮橋還沒有完成修建。但是對於楊震將攻擊規模由集團軍,一下子壓縮到實際上師一級的攻勢,杜開山就多少有些不理解。

以杜開山的心氣,那裡會只滿足於奪取鐵原和金化?他的真正目標放在了距離漢城,不過六十多公里的漣川,甚至可以說更南一些汶川、抱川。如果戰事進展按照自己設想來,他不介意直插的議政府。

可一號壓縮了投入的兵力,將此次戰役規模從預訂的集團軍規模,一直壓縮的師一級,這多少有些讓他泄氣。按照一號規定投入的兵力數量,根本就不足以保證他將戰線,南推至汶川、抱川一線。

在金化與鐵原方向當面的日軍,爲朝鮮軍所屬之第五十八軍下屬第一三七師團與獨立第一三三旅團。而在這些日軍身後的縱深,汶川至抱川一線還有日軍第一五零師團、獨立一二七旅團。沒有足夠的兵力,他無法達成自己的目標。

但除了一個眼下東北所有的精力,要全力保證關內戰場下一步作戰計劃之外,楊震卻沒有給杜開山更多的解釋。只是告訴杜開山還有一線指揮的馬春生,這兩個好戰分子如果不接受的話,這個作戰計劃直接取消。

儘管無論是一線指揮的馬春生,還是眼下接替王效明,負責指揮整個朝鮮半島作戰杜開山,都知道一號這個理由不過是藉口。但兩個人外加隨後調到朝鮮,擔任朝鮮集羣政委的黃玉清,誰也沒有敢在追問下去。

在華北戰場被楊震敲打之後,杜開山的性格改變了許多。以往那種一到了戰場上,便膽大包天的性格,也逐漸的沉穩了許多。這次楊震壓縮戰役規模,他還是老實的按照楊震的要求部署,沒有在搞什麼幺蛾子。

實際上楊震並非是不同意,在朝鮮境內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攻勢,將戰線儘可能的向南推。眼下的他也正在暗中全力準備下一步,在朝鮮境內的總攻擊。但他認爲至少在眼下,對朝鮮軍全面攻擊還不到時機。

相對於只看朝鮮局勢的杜開山來說,他的視線要看向更多的方向。不僅是此時關內正在全力準備的江淮戰役,還有更遠的太平洋戰場。杜開山只看到了朝鮮方向的形勢,但是他的目光不能如此的狹窄。

無論是從國內還是國際形勢來看,眼下在朝鮮戰場發動大規模的攻勢,時機還不是很成熟。最起碼眼下朝鮮軍雖說重裝備不算多,但是所轄兩個軍九個師團外加三個獨立混成旅團的朝鮮軍,在兵力數量上還是充足的。

在關東軍大部被殲,小部僥倖撤入朝鮮,朝鮮軍南撤至朝鮮中部後。爲了增加朝鮮半島的防禦,日軍大本營以撤入朝鮮的關東軍殘餘部隊爲基礎,緊急爲朝鮮軍組建了一三七、一五零、三二零三個師團。

爲了給這幾個新成立的師團補足兵員,日軍大本營不僅從國內調集了新編成的一六零師團,以及爲朝鮮軍調撥四個野戰補充隊。還在朝鮮南部徵集了十餘萬的朝鮮人,除了編入各個師團之外,還組建了龐大的後備兵力。

這幾個師團雖說在重武器上,因爲日軍在各個方面失利,本土遭受到連續的轟炸略有不足。但是在輕武器上,卻因爲得到朝鮮日軍兵工廠的大力支援,還是相當的充足。清一色的九九式步槍,一式重機槍和輕機槍。擲彈筒和步兵炮的數量,尤其是迫擊炮的數量還是相當的充足。

海運路線被切斷,本土生產的武器運不出去。相對於基本上已經混到自給自足的南方軍來說。此刻的朝鮮軍因爲緊靠本土的優勢,反倒是獲得了大批新式武器補充。儘管重武器的數量不足,但是輕武器的性能卻大幅度的增加。

爲了增加朝鮮軍的火力,在重武器產量一再下降,有限的產能還要保證本土防禦的情況之下。日軍大本營還苦心從海軍的倉庫裡面,抽調了一批老式輕便一些的艦炮,經過改裝後配發給朝鮮軍。

這其中除了十餘門一百二十毫米艦炮之外,還有大量的老式阿姆斯特朗七十六毫米、五十七毫米艦炮,甚至是中日甲午戰爭時期的老古董,哈奇開斯四十七毫米、三十七毫米的速射艦炮,被加裝上牽引裝置配備給朝鮮軍使用。

這些老式艦炮改成的架退式火炮,雖說歲數大了一些。有一些甚至是中日甲午戰爭時期的,比操縱他們的日軍士兵年齡還要大。但是對於眼下已經開始缺乏重武器的日軍來說,有總比沒有要強的多。

反正這些中小口徑老式艦炮,已經對付不了美軍的艦艇。而留在海軍的倉庫之中,也早晚要被可惡的米畜和支那人的轟炸機炸光,還不如拉出來發揮餘熱。至少作爲對地支援火力來說,還是應該可以的。

當年英國人在布爾戰爭期間,俄國人在旅順口戰役期間,不都是這麼做的嗎?拆卸下來艦炮加入地面作戰,以彌補地面火力的不足。現在帝國大口徑火炮缺乏,就連山野炮也不富裕。這些老式火炮發揮餘熱,也算是用到地方。就算全都丟了,也沒有什麼可心疼的。

而相對於眼下規模龐大,大口徑的火炮以及日軍制式山野炮數量不足,但是中小口徑雜牌火炮數量卻不少的朝鮮軍。抗聯能用於朝鮮戰場上的,只有先期出關的晉察冀部隊一部,以及留守的部隊中五個師。

除了這五個師的其餘留守部隊除了還在整補,暫時無法入朝參戰之外。按照中央的要求,還有三個師編爲一個縱隊,由王效明指揮部署在北寧鐵路錦西至山海關沿線,以便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入關參戰。正因爲中央的這個要求,楊震在整補的時候只能優先這三個師。

而原來已經整訓完成的幾萬後備兵員,此刻早就已經編入入關參戰的主力部隊。留守部隊現在除了朝鮮戰場的五個師,以及山地步兵一師之外,其餘的幾乎全部不滿編,而坦克部隊的滿編率甚至還不到五成。

美國人最後轉來的一批德制坦克,以及四四年從蘇聯人手中搞到的最後一批德制坦克,已經全部補充給了入關的裝甲部隊。抗聯自己製造的蘇式T三四坦克,也大部分轉交給了山東軍區,組建山東軍區坦克部隊。

甚至就連美援坦克的相當一部分,也幾乎全部補充給了入關部隊。眼下留守東北的坦克部隊,補充速度極其緩慢。這種情況之下楊震認爲,至少留守東北的主力師全部整補完成之前,抗聯在朝鮮戰場還是應該以守勢爲主。

最關鍵的是楊震壓縮戰役規模的原因,是他認爲眼下在朝鮮戰場上發動大規模進攻,還沒有到最有利的時機。至少從眼下的太平洋戰場上來看,在美軍未結束硫磺島作戰之前,在朝鮮發動大規模的攻勢,還是有些時機不成熟。

所以楊震的主要態度還是,眼下除了關內戰場之外,在整個東北軍區目前的作戰範圍之內,還是以坐山觀虎鬥爲好。朝鮮戰場上的戰鬥規模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上,因爲一旦規模擴大,最終需要多少部隊填進去,那可就沒有一個準了。

而眼下東北留守部隊,根本就沒有那個實力去發起一場大規模的攻堅作戰。尤其還是朝鮮北部交通系統,還遠未恢復的情況之下。而最起碼在某些事情達到楊震期待的範圍之前,楊震並不想將戰役規模搞的過大。

至少在與日本本土只有一道海峽之隔,可以短時間之內得到本土快速增援的朝鮮軍,無法在獲得外援之前,就還沒有到最後的時機。當然這其中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楊震不說別人也無從得知。

對於楊震控制節奏和度的這個思路,作爲參謀長郭炳勳還是很贊同的。實際上郭炳勳認爲戰爭已經打到這個地步,在朝鮮戰場上還是應該以目前的拔點作戰,以及團一級的蠶食戰術爲主。

至於針對已經到達日本本土邊上,恐怕會面臨日本人越來越強烈抵抗的大規模攻堅作戰。還是應該讓雖說兩面作戰,但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實力,還是相當充足美國人去承擔。尤其是日本是一個四周瀕海的島國,這種相對於是對於日本本土的進攻,應該讓美國人去做。

眼下整個東北根據地,已經到了該修養生息的時候。控制好作戰規模,儘可能的不將戰事擴大,也有利東北根據地修養生息、恢復元氣。郭炳勳認爲對於眼下的東北來說,沒有比修養生息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種歷練第三百二十章 意志崩潰的日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襲機場第二百三十五章 談話與厚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四十五章 日軍炮兵的戰鬥力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決斷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優良的效果第八十九章 毒計(2)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二百二十章 按時起爆第四百零一章 被嚇住的一木清直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驢的楊震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二百零五章 丟卒保車第三百八十八章 全國人民在關注着我們第二百二十八章 救援(二)第二百章 楊震的擔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談話之決不允許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三百三十章 不約而同的對手第五百六十六章 沒有後退過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第三百一十七章神似舊人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原貫治不一樣的感覺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一百零四章 消滅在萌芽之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求第八十九章 都有發洋財的毛病第五章 盲目樂觀的日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力迴天的日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頭疼的事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來找我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計時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十一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6)第四百零七章 一次全部解決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十六章 你前面打的太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部日軍內部的紛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軍之認識第三百五十二章走,現在不是時候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二百零三章 低頭認輸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裝備調整第一百九十五章 楊震的感覺第四百三十二章 壯大聲勢的打第二百二十章 決定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國利劍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綏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力迴天的日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細節決定命運第六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統統給他們退回去第十一章 該死的情報部門第二百六十八章 永遠都是一家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要有心理準備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舊事重演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五十一章 空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
第十九章 絕對不能戀戰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種歷練第三百二十章 意志崩潰的日軍第二百九十四章 突襲機場第二百三十五章 談話與厚望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二百八十章 最好的反坦克武器第三十六章 最徹底的計劃經濟第四十五章 日軍炮兵的戰鬥力第一百九十六章 王效明的決斷第九十四章 選擇第四百零五章 優良的效果第八十九章 毒計(2)第三百一十三章 突圍的方向第二百二十章 按時起爆第四百零一章 被嚇住的一木清直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覺靈敏的陶淨非第一百三十二章 調整部署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驢的楊震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二百零五章 丟卒保車第三百八十八章 全國人民在關注着我們第二百二十八章 救援(二)第二百章 楊震的擔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血肉雙城(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談話之決不允許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懾第三百三十章 不約而同的對手第五百六十六章 沒有後退過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一百零八章 不能殺雞取卵第三百一十七章神似舊人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原貫治不一樣的感覺第八十一章 一條肥魚?第一百零四章 消滅在萌芽之中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求第八十九章 都有發洋財的毛病第五章 盲目樂觀的日軍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力迴天的日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頭疼的事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編筐窩簍全在收口第二十章 楊震的態度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來找我第一百五十八章 倒計時第一百三十章 血戰天津(三)第十一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6)第四百零七章 一次全部解決第二百三十三章 形勢惡化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渡辺洋的判斷第十六章 你前面打的太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兩部日軍內部的紛爭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軍之認識第三百五十二章走,現在不是時候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二百零三章 低頭認輸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五十二章 還算靈敏的直覺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裝備調整第一百九十五章 楊震的感覺第四百三十二章 壯大聲勢的打第二百二十章 決定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國利劍第一百八十二章 歸綏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第二百五十四章 無力迴天的日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細節決定命運第六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二百八十六章違令調兵第三百五十三章 統統給他們退回去第十一章 該死的情報部門第二百六十八章 永遠都是一家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要有心理準備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師團部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三百一十一章 舊事重演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一十二章 這個任務我接了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麼撐下來的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羣策山(8)第五十一章 空戰第三百九十一章 選址的問題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