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選擇

對郭炳勳的建議,楊震猶豫了一下。原本按照他的計劃是在自己駐地二十里範圍內對有可能滲透的特務進行清理。這樣,各個小分隊在通訊手段落後的情況之下,可以儘量不離開主力過遠,能做到收放自如。不僅隨時可以通報敵情,還可以隨時撤回休整、補充物資。

不過這樣一來,反倒是顯得有些欲蓋彌彰,甚至很容易幫助日僞軍確定部隊的具體位置。在清理範圍距離主力駐地過近的情況之下,很容易泄露部隊的駐地。

正像是郭炳勳說的那樣,日本人不是傻子。派出去的大批特務猶如斷了線的風箏一般消失,要是再感覺不出這其中的異常,那就真的奇怪了。

對於郭炳勳的想法,楊震實際在內心還是很贊同的。用小分隊將日僞特務的視線吸引到南線,不僅可以大大的減輕主力駐地暴露的危險,如果進行順利的話,甚至還能緩解日僞軍對自己所處山區的封鎖。

不過,贊同歸贊同,但對於這些小分隊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楊震卻是有些很不放心。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將十幾支六人小分隊撒到這莽莽羣山之中,根本就無法做到收發自如不說,甚至在遠離駐地,在寒冬將至的情況之下,在叢林中便是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在楊震看來,郭炳勳的想法的確不錯。但他得這個計劃成功的關鍵是建立在派出去的各個分隊都訓練有素,可以做到收放自如這個前提之下。

可在眼下部隊的實際情況,郭炳勳的這個計劃成功的希望並不是很大。弄不好,反倒是適得其反。沒有能將日僞軍的視線引走,自己反倒是損失幾十名戰鬥骨幹。

對於自己計劃中的漏洞,楊震心中很清楚。郭炳勳計劃中的優點,楊震心中也很明白。但要是在眼下這個時候讓楊震一下子拿出去幾十名戰鬥骨幹,尤其是實戰經驗豐富老兵去冒險,楊震還真的有些捨不得。只有經歷過戰爭的真正軍人,才知道老兵的珍貴。

看到楊震臉上略帶猶豫的神色,郭炳勳那裡不知道在之前戰鬥中一向殺伐果斷的他猶豫在什麼地方。說實在的,在眼下部隊戰鬥骨幹並不充足的情況之下,讓郭炳勳一下子拿出幾十名去冒險,他也捨不得。

而且作爲法國聖西爾軍校的高材生,郭炳勳也知道,讓這些甚至沒有受過叢林戰最基本的訓練,甚至那一帶詳細地圖都沒有的戰士在這荒蕪人跡的大山去完成這種相當於大海撈針的任務,實在有些勉強,甚至可以說是危險之極。這些人出去,很多人,甚至全部的人都有可能再也回不來。

但郭炳勳認爲,只要能保證主力的安全,尤其是保證主力在這即將要面對的滴水成冰,氣溫經常降到零下三四十度的北滿山區的冬季中唯一生存下來基礎的秘營的安全,做出一些犧牲還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只要主力在即將面對的酷寒之中能存活下來,再大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郭炳勳想到的這些,楊震也很清楚。儘管楊震捨不得,但楊震卻知道,郭炳勳的建議雖然有些殘忍,但是卻對眼下的情況最好的一個解決辦法。

自己困守在這裡,早晚會被日僞軍發覺。小鬼子不會老老實實的給足自己幾個月休整的時間的。與其被動的去迎戰,還不如主動出擊。搶在秘營還未暴露之前,利用小股部隊,趁着日僞軍派遣大批特務進山尋找自己的機會,不動聲色的將日僞軍的視線引向其他方向。

思慮良久,在嚴峻的現實面前,楊震終於還是點了點頭道:“老郭,就按照你的想法辦。用小分隊多路出擊的辦法將日僞軍派出的特務吸引到敦化北部。”

“至於你所擔心的鬼子南邊的封鎖線,我認爲不會設置的距離太近。張廣嶺寬度雖然並不算太大,無法與關內那些名山大川相比。但是長度卻是足夠。”

“尤其是南邊不像東、西、北三個方向,有河流與鐵路線可以作爲天然的封鎖線。南邊與這裡一樣,都是廣袤的原始森林。與這裡是山連山,林並林。鬼子在不確定我們肯定在他們合圍圈中的情況之下,他們南邊封鎖線不會放的太近。”

“而且正像你說的那樣,敦化北部的山地迴旋餘地要比我們現在處於兩條海浪河之間的位置大的多。那裡與我們現在所處寧安西南山區一樣,都是山高林密,而且河流阻斷較少。”

“張廣才嶺對於我們以及一切抗日隊伍來說,最大的方便不是在於它有多寬。張廣才嶺與南方關內的那些大山相比,長度足夠,但它的寬度卻是遠不及。但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地理位置。”

“張廣才嶺北接興安嶺,南抵長白山,與長白山北脈的老爺嶺相鄰。若不是有濱綏、新圖兩道鐵路線以及牡丹江等較大河流的分割,我們在這裡北可進入興安嶺。南可沿着山勢進入吉林。如果在補給充足的情況之下,我們甚至可以進入遼東。”

“這裡山連山、林並林,到處都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可謂算得上山高林密。就算日僞軍調集再多的兵力,若是想要構築一條封鎖線,也只能與他們在東、西、北三個方向一樣,依靠河流與鐵路線這種天然或是半天然的地形來設置。”

“而從地圖上看,最適合作爲封鎖線的除了新京至圖們的鐵路線之外,便是牡丹江上游至威虎河這一線。海浪河雖然發源於敦化以北的山地,但其上游的地形複雜。即便是我們手中這張一向以精確著稱的日軍地圖上,很多地方標示也不是很清晰。甚至很多山峰連標高都沒有。”

“這裡不僅地形複雜,難以構成一條完成的封鎖線。而且因爲地處交通極爲不便的深山老林之中,在這裡補給難度極大。這些情況我們知道,小鬼子與我們使用一樣的地圖不會不知道。”

“而牡丹江上游這一帶就不同了,得益於新京至圖們的鐵路線,小鬼子對這裡的地形很清楚。你看這裡所有的山峰標示清清楚楚。而且依靠牡丹江的河道作爲封鎖線,很有利於補給。”

“最關鍵的是牡丹江的流量遠大於上游的海浪河。其深度與寬度是上游的海浪河無法相比的。在那裡,在牡丹江完全冰封之前,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涉渡。”

“日僞軍若是把封鎖線設置在牡丹江沿岸,我想其可以藉助地利之便,節省下大量的兵力。所以我認爲日僞軍南部的封鎖線應該設置在牡丹江至威虎河一線。”

“如果我得猜測是正確的話,那麼按照你的計劃,小分隊的最終目標,並不需要越過日僞軍在南部的封鎖線。所以,老郭,你的計劃成功的希望還是有的。”

“只是這些小分隊遠離主力單獨作戰,一定要選擇一個能力強,有帶隊單獨活動經驗,性格堅韌、果斷,而又不能呆板的執行任務,腦子比較靈活,知道應變的指揮員和一名政治過硬,可以讓戰士們信賴的政工幹部統一指揮行動。只是這個指揮員讓誰去比較合適?”

楊震雖然已經下了決心按照郭炳勳的建議執行,但他內心還是希望這些小分隊不要損失太大。所以他在下定決心的時候,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爲這些遠離主力作戰的小分隊選定一個統一的指揮員。

“司令員,我想還是我去吧。這個計劃是我提出來的,我去比較合適。”楊震的話音落下,郭炳勳沒有絲毫猶豫的提出由自己親自指揮這次行動。

聽到郭炳勳的毛遂自薦,楊震想都沒有想到的便搖頭拒絕道:“老郭,你不能去。現在部隊的訓練正處在關鍵時刻,根本就離不開你。而我更離不開你這個參謀長。”

拒絕了郭炳勳,楊震卻爲了這個指揮員的人選不由顯得有些頭疼。手中的幾個連長扒拉來、扒拉去,琢磨了半天,楊震也還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自己的標準。

本來楊震在下決心接受郭炳勳的建議之後,第一個想到的人選便是王光宇。作爲抗聯的副軍長,無論是服從命令的堅決性,還是游擊戰的經驗,有過多年指揮分散部隊活動經驗的王光宇都是第一人選。只是現在王光宇還遠在他處,正在尋找隱蔽中的二路軍總部,根本就無法趕回。

而其他人,卻又不是沒有游擊戰的經驗,便是能力上存在一些問題。幾乎所有的幹部,都缺乏獨立作戰的經驗。在這種深山老林中,根本就無法指揮這些很有可能分散的很開的部隊。

琢磨良久,也沒有琢磨出一個合適的人選。想起犧牲在阿什河西岸的馬明,楊震不由的微微嘆了一口氣道:“若是馬明還活着,咱們也就不會這麼頭疼了。他若是活着,這次任務讓他去正好。”

聽到楊震提起馬明,郭炳勳心中突然一動,不由得想起一個人,。猶豫了一下,郭炳勳道:“司令員,你看李明瑞怎麼樣?李明瑞一直跟在我們身邊,這些日子中提高的很快。”

“而且他的身手、槍法都不錯,腦袋也很靈活。早年在行走江湖的時候,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這雙眼睛更是毒的很。”

“至於單獨帶隊作戰經驗。五常那一戰,他帶着一個連兜日僞軍屁股的任務完成的不是很好嗎。而且當初在五道嶺子鐵礦與您斷後的時候,在您昏迷時,他指揮的也是不錯的。讓他和黃大力配合,應該比較合適。”

對於郭炳勳提出由李明瑞擔任這次行動的指揮員,楊震卻感到有些意外。不過在仔細考慮了一下之後,楊震還真是覺得郭炳勳說的沒有錯。李明瑞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有些欠缺,但相對於其他人還算有一定優勢的。最關鍵的是這個傢伙的腦子夠活,就算佔不到大便宜,也不至於吃太大的虧。讓他與黃大力搭檔,到是眼下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

猶豫了一下,楊震最終還是點了頭道:“好,就讓他去。這小子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有些不足,但勝在腦子夠活。”

與軍事指揮員難產相比較,政工人員的選拔卻是省事的多了。對於楊震的要求,李延平想都沒有想的便提出了一個人選:“我看三連指導員董平就可以。”

“董平十六歲便參軍,可以說是一個老抗聯了。董平自參軍以來一直都在擔任政工幹部,在政治工作中上很是有一套。在任三連指導員之前,曾經擔任過團政委。人雖然年輕,但有文化,性格上也很穩重,甚至可以說有些老成持重。是各連指導員中,與連長配合最默契的一個。”

“而且,董平打過多年的遊擊。在五軍撤離寧安之前,他曾隨部隊在敦化北部山區與二軍聯合作戰過,對那裡的情況並不陌生。他多年的遊擊經驗,正好可以彌補李明瑞對游擊戰不熟悉的缺點。”

“這個董平可以稱得上是能文能武的人才。當初我從五軍將他要來的時候,總指揮還不捨得。我看這個政工人員的人選,就讓董平去吧。”

說到這裡,李延平卻是有些吞吐道:“司令員、參謀長,對於你們派出部分小分隊出擊,利用日僞特務將日僞軍的視線轉移的辦法我恨支持。但是,將日僞軍的視線轉移到敦化北部山區,這?”

見到一向爽快的李延平說話居然有些猶豫,楊震有些疑惑的道:“政委,你有什麼話你就直說。我們都是生死與共的戰友,有什麼不能直說的?”

李延平走到地圖前,指着地圖道:“司令員,敦化、蛟河、安圖北部的山區,像威虎嶺一帶山區,以及與我們隔海浪河、牡丹江相望的寧安東南山區都是抗聯二軍的游擊區。也曾經是我們五軍部分部隊的游擊區。”

“二軍活動在這一範圍內是承擔保障二路軍與南滿的一路軍之間聯繫的重要任務。敦化、汪清、安圖以及蛟河是其主要的游擊區。我們將鬼子的視線轉移到哪裡,會不會給二軍帶來危險?”

“你知道,抗聯各軍缺乏電臺,相互之間的聯絡並不是很通暢。我雖然知道二軍的大致活動範圍,但現在敦化北部究竟有沒有二軍活動,我也不清楚。但若是二軍此時正在敦化北部山區的話,我們這樣一來,倒是很可能將二軍推向滅頂之災。”

第三百零七章 以牙還牙、以眼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堅持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八十四章 萬鈞重擔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機會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五百章 交換的後續影響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二百零六章 要做到一錘定音第一百七十二章 悲催的艦載航空兵第五十八章 積蓄實力 (1)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十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5)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終究還是一場空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還是判斷失誤第六十九章 血戰金沙崗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五百零三章 使用德國戰俘帶來的麻煩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二十七章 判斷失誤第二百一十七章 這是什麼武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不過是一個過客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三百八十章 一個硬幣的兩面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零四章 餘波之楊震之膽氣的來源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二百八十二章 爲了今後的大發展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個人跑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只用火力和他們說話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四百二十一章 繼續你沒做完的事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費了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是拿未來做賭注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留在這裡堅持第五百二十三章 關東軍的真實意圖第一百六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永遠都是一家人第五百五十五章最不應該出現的麻煩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九十八章 軍歌嘹亮(1)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菌戰部隊的覆滅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六十章 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第一百七十四章 奇襲(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社會部的壓力第八十七章 內山英太郎的密令第四十九章 坪島支隊的覆滅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戰皖南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零五章 丟卒保車第一百三十三章 夯實的基礎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鐵錘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四十章 龍入大海 (7)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
第三百零七章 以牙還牙、以眼第二十六章 行動(6)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堅持第三百零三章 意外第四百一十六章 撞擊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第八十四章 萬鈞重擔第六十九章 按住脈搏的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最後機會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五百章 交換的後續影響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百七十七章 他們就隱蔽在哪裡第二百零六章 要做到一錘定音第一百七十二章 悲催的艦載航空兵第五十八章 積蓄實力 (1)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等待的就是這個機會第一百六十九章 鐵路輸送第十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5)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三百三十九章 終究還是一場空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三百零一章 不要再討論了第二百一十六章 還是判斷失誤第六十九章 血戰金沙崗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265章 那一片失去的國土第五百零三章 使用德國戰俘帶來的麻煩第八十四章 關內外的差別第四十一章 今非昔比的抗聯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們更需要錢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四百六十五章 機不可失第五百二十七章 判斷失誤第二百一十七章 這是什麼武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我只不過是一個過客第一百七十四章 儘量想到前邊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三百八十章 一個硬幣的兩面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四百五十九章 越快越好第一百零四章 餘波之楊震之膽氣的來源第二百三十二章殺雞駭猴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七十四章 開花結果第二百八十二章 爲了今後的大發展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個人跑了第一百五十四章 只用火力和他們說話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開刀第四百二十一章 繼續你沒做完的事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一百八十七章 苦心白費了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二百六十四章 這是拿未來做賭注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留在這裡堅持第五百二十三章 關東軍的真實意圖第一百六十五章 別無選擇第243章 今昔類似第二百九十九章 杜開山的及時雨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讓不能無底線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永遠都是一家人第五百五十五章最不應該出現的麻煩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響第九十八章 軍歌嘹亮(1)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四百三十四章 細菌戰部隊的覆滅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響第三百八十四章 一種武器存在的價值第一百零八章 考慮不足第二十五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三十章 苦怕了的關內部隊第一百二十九章 這可不是笑話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賢若渴第四百二十六章 一個父親的拜託第六十章 最不想看到的結果第一百七十四章 奇襲(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社會部的壓力第八十七章 內山英太郎的密令第四十九章 坪島支隊的覆滅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戰皖南第三百六十九章 戰略調整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開場白第二百三十五章最急需的物資第七十一章 不動如山第二百零五章 丟卒保車第一百三十三章 夯實的基礎第二百八十八章 斯大林鐵錘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四十章 龍入大海 (7)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與爲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