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軍之認識

林志強說的沒有錯,早在抗聯迂迴部隊突破國境線,進入察北境內的時候,熱河的日僞軍便已經驚動。實際上也不可能不驚動。迂迴部隊又是坦克、又是重炮、又是汽車的,一行動驚天動地,幾十裡外的人都能察覺。沿線的日僞軍又不是死人,他們手中也有電臺的。

在熱河的日僞軍看來,抗聯這支裝備了坦克、汽車、大炮的部隊具體指向哪裡,那是關東軍司令部的問題,還輪不到自己操心。但有一點是他們必須要努力達成的,那就是絕對不能讓已經進入到熱河的土八路與興安西的抗聯會合。那對於他們來說,才真正是大的災難。

關內的土八路山地運動戰、敵後游擊戰都是長項,尤其擅長在日軍腹地開闢根據地。其生存與活動能力,都是極強的。以前儘管熱河日僞軍發動多次殘酷掃蕩,但依舊沒有能將這裡活動的那些該死的土八路消滅,甚至清除出去。

在熱河的日僞軍看來,那些曾經活動在熱南的那些土八路,就像一羣蝨子一樣,更像一叢雜草一樣頑強。無論他們一進入那裡,不管關東軍採取任何手段,採取任何的方法都無法趕走。就算是再強硬的手段,甚至是大屠殺,也無法將他們嚇走。

即便是身上六七月份還無法換上單衣,寒冬臘月還換不上棉衣,一身破棉衣很可能從冬穿到冬。幾天吃不到糧食,只能以那些牲口都不吃的飼料爲生。甚至連槍都沒有幾條,子彈更是奇缺無比,卻依舊還在戰鬥。

熱河日僞軍即使多次集中兵力對熱南山區進行反覆拉網清剿、掃蕩,並出動大批的軍警憲特人員,對熱南山區那些敢於幫助這些土八路的老百姓進行數次大屠殺。並採取東北對付抗聯的經驗,大舉的建設集團部落。但最多也只能限制住這些土八路的發展,卻無法將其根除掉。甚至連將其擠出熱南山區,趕回長城以南都沒有做到。

這些人的生存能力太強了,即便是在根本就沒有生存條件的環境之下,他們也能生存發展下來。今年年初好不容易,他們才撤回了關內,熱河的日僞軍總算鬆了一口氣。卻沒有想到這還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又殺回關內不說,而且一來就又來了這麼多的兵力。

不僅一下子來了幾萬大軍,更爲嚴重的裝備也是鳥槍換炮了。之前子彈都沒有幾發,現在卻是不僅輕重機槍數量充足,還有不少的炮兵。這不能不讓熱河的日僞軍心中多少生出一絲恐懼的感覺出來。他們知道,這次這些土八路在時隔半年之後,再來拜訪恐怕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無論是熱河的關東軍,還是察哈爾的蒙疆駐屯軍,包括在十八集團軍身上吃足了苦頭的華北方面軍眼下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如果不能在短時間的將其控制住,一旦讓他們落地生根,恐怕一向爲關東軍模範省的任熱河將在無寧日。

而對於熱河日僞軍更爲恐怖的是,此時來來到熱河的不僅僅是已經強大的數倍的土八路。那些曾經在北面打的關東軍落花流水的抗聯,此刻也打到了與熱河山水相連,甚至在僞滿洲國成立之前,原來就是熱河一部分的興安西省。

向東可以威脅關東軍在南滿的腹地,甚至是整個日本維持整個戰爭最重要的兵工基地之一的奉天省。向南隨時可以南下熱河,切斷關東軍、華北方面軍以及蒙疆駐屯軍日軍在華三大戰略集團之間的聯繫。

在關東軍看來,這些抗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戰鬥力極強。在北面的戰鬥,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如果兩者一旦會合並形成配合,優勢互補,熱河永無寧日倒是小事。甚至整個熱河猶如龍江、三江等省那樣,徹底的丟掉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而熱河丟了,對關東軍,甚至整個侵華日軍意味着什麼?他們閉着眼睛都能想出來。以熱河爲基地,向東可以威脅關東軍在南滿的腹地,甚至是整個日本維持整個戰爭最重要的兵工基地之一的奉天省。

向南則隨時可以南下關內,切斷整個關東軍、華北方面軍以及蒙疆駐屯軍日軍在華三大戰略集團之間的聯繫。與華北的共產軍所謂的敵後根據地連成一片,對日軍在華北的統治形成致命的威脅。

土八路原來裝備差,彈藥補充更差。雖然在農村勢力廣大,但因爲後勤補給的限制,始終無法堂堂正正與大日本皇軍打上一場真正的戰役。其本身的實力,對華北的日軍也形成不了真正的威脅。但一旦有着強大軍工實力的抗聯加入到華北戰場,那麼日軍還能像現在這樣控制着交通線和主要城鎮,以及華北主要戰略資源地嗎?

在發現抗聯部隊已經打到興安西省境內的時候,熱河日僞軍高層已經形成了一個共同的思路,就是哪怕付出再大的代價,也絕對不能讓抗聯與那些土八路會合。集中兵力,向西切斷克什克騰旗到圍場之間的聯繫,就已經成了他們的共識。

實際上讓先頭旅戰鬥失利的那次戰鬥之中日僞軍的主動退卻,固然是因爲側翼被擊潰,而擔心全軍被分割而主動撤退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次偷襲成功,固然是給先頭旅帶來了嚴重的傷亡。但日僞軍自身也在先頭旅參戰部隊的頑強抵抗之下,傷亡不輕。

尤其是後調上來的三團反覆衝擊之下,擔任此次掃蕩主力的僞滿軍傷亡慘重。擔任側翼的僞滿軍一個團被擊潰之後,日軍指揮官因爲擔心手頭兵力不足,而周圍出現的土八路越來越多,自己被合圍才主動撤退。

這一戰雖然日僞軍沒有給挺進軍帶來什麼決定性的損失,但是日僞軍也正是通過這一戰摸清了挺進軍目前所處的困境。根據現在挺進軍的狀況來說,在南部外長城一線已經被封鎖的情況之下,不惜一切封鎖北線,切斷挺進軍與抗聯的聯繫,已經成爲日僞軍在戰略上的首選。

只要日僞軍還控制着赤峰與承德,就隨時可以切斷挺進軍一切補給的來源。單靠糧食自身產量都不足,需要大量外進的熱西山區,甚至不用打,餓也將這些土八路餓垮了。只要不讓這些土八路與抗聯聯繫上,在自己沒有軍工產業和穩定補給渠道的情況之下,他們就算再能折騰,又能折騰成什麼樣?

眼下的挺進軍雖然已經不是當年第一批出關的老八路。那時候的挺進軍只有幾百人,雖然缺槍少彈,但補給的問題總算還是比較好解決的。人數少雖然力量也小,但是部隊也很精幹,籌集補給也比較好搞。

可現在的挺進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數萬人,日常所需的補給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這些補給,只依靠原本就地瘠民貧,這幾年又被他們強制種植鴉片,而搞得已經成了純糧食輸入地區的熱西山區本地籌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

林志強在總部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曾經就這種情況與總部首長多次在地圖上推敲。經過反覆的討論,尤其在考慮到冀東本地糧食產量,以及運輸手段和日僞軍封鎖的嚴密性等一些情況之後,還是決定採取放棄南線,儘可能的集中手中機動力量,優先保證北線與抗聯的聯繫。

而先頭旅因爲目前所在位置的原因,將是保證與抗聯聯繫的一個重要屏障。一旦先頭旅垮掉,整個交通生命線將會徹底的暴露。在日僞軍更加熟悉地形的不利情況之下,即便是將挺進軍目前所有的騎兵都集中到一起,也很難保證這條几百公里的運輸線安全。

所以林志強纔再三向總部首長建議,在其他各個部隊已經向東展開的情況之下,先頭旅推遲東進。至少在三天之內,暫時不行動。等判斷出日僞軍下一步的行動之後,視情況在決定是否東進。

那位資歷、能力皆在全軍都數的上的老帥,對於林志強的這個思路也很是贊同。對於他的這個着眼點,也相當的認同。糧食問題,已經成爲全軍上下頭等問題。在全軍展開之後,彈藥的補充也會一樣成爲全軍急需補充物資。

單靠有限的空運,想要解決近十萬大軍的所有補給,只能是杯水車薪。如果想在這除了鴉片,壓根幾乎不產糧食的熱西地區真正打開局面,保證與抗聯的交通線聯繫,還是極爲重要的。除非挺進軍想要付出重大代價,掉頭南下重新打通與長城以南的交通線。

但關內既沒有兵工廠,冀東地區也同樣地瘠民貧,在歷史上就從來不是中國的產糧區。向南重新打通與關內的交通線,只能是徒勞無功。即便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恐怕也會得不償失。因爲彈藥,還需要從北面抗聯那裡運過來。

根據形勢變化的複雜性,那位老帥還是同意了林志強的建議。不過出於慎重考慮,他還是與北面的楊震、王光宇兩人就眼下的整個戰局,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楊震那邊的回電很快,而在電報上,楊震對於挺進軍的一切部署並沒有太大的意見。

不過楊震在電報上,也在一定程度提醒挺進軍。在北上的時候,不要過於與日僞軍爭奪主要城市,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鄉村。對於城鎮內的大股日僞軍,應該採取擠、困的手段,將其幾擠走。而且無論部隊怎麼分散,但是總部的手中至少都要掌握一到兩個旅的機動兵力。

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四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賭注第八十七章 人怎麼可如此的無恥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三百九十六章 你絕對不能被俘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軍的新戰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第三百五十九章一聲輕嘆第二百二十一章 頑強的日本海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清剿與反擊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場難啃的戰鬥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號一零一第四百零三章 不單單是城市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場上的兩個意外第三百七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五十五章 發了狠的李守信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六章 楊震的障眼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靖宇的疑惑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強的評價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一百九十八章 以恐怖對恐怖第七十二章 猶豫的不僅僅是他們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塊石頭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四百二十七章 有些尷尬的設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主攻、助攻之爭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九十七章 調整編制第二百章 楊震的送客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寨一切可以殺鬼子的武器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論飛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網大魚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八十八章 毒計(1)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完成徹底分割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勢第五百六十七章 夠分量的對手第二百八十八章終於上鉤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急需喘口氣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關東軍情報之殤第四百零四章 搜救戰術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登陸作戰準備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四十四章 向西疾進第三百七十三章 女飛行員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們與日本人拼命第五十章 突然襲擊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九十一章 槍桿子裡面出強權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四百四十五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羣策山(4)第二十三章 東北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
第一百一十章 貼近實戰的新兵訓練第二百六十九章 別無選擇第三百四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賭注第八十七章 人怎麼可如此的無恥第三百七十二章 南太平洋上的漣漪第三百九十六章 你絕對不能被俘第一百三十五章 交待第十九章不退則進的日軍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第二百二十章 戰場的選擇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軍的新戰法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時候發起總攻了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三百三十一章 談話之超常待遇第四十四章 血戰的序幕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第三百五十九章一聲輕嘆第二百二十一章 頑強的日本海軍第五百七十八章 清剿與反擊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場難啃的戰鬥第三百五十五章 代號一零一第四百零三章 不單單是城市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場上的兩個意外第三百七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一百五十五章 發了狠的李守信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五十八章 印象的改變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戰略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六章 楊震的障眼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楊靖宇的疑惑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強的評價第263章準備迎接最困難的時候第一百九十八章 以恐怖對恐怖第七十二章 猶豫的不僅僅是他們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塊石頭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二百一十七章 雷厲風行第七十一章 炸橋還是不炸?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慮的詳細一些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零七章 餘波中的餘波第四百二十七章 有些尷尬的設計第二百六十六章 主攻、助攻之爭第一百九十九章 沉不住氣的第九師團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九十七章 調整編制第二百章 楊震的送客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山寨一切可以殺鬼子的武器第三百八十五章 煮酒論飛機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網大魚第一百五十七章 楊震的評價第一百七十四章 戰局的走向第一百六十三章 馬春生第二百六十八章 打蛇不能打五寸第八十八章 毒計(1)第四十三章 冀中之戰(三)第二百一十五章 完成徹底分割第二十八章 借道第九十六章 楊震不滿意的原因第三百五十七章 心思與調整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雙眼睛第五十七章 脫困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四章 攻擊發起時間第三百二十四章 新的攻勢第五百六十七章 夠分量的對手第二百八十八章終於上鉤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急需喘口氣第三百二十七章 亡羊補牢的關東軍第六十一章 有些杞人憂天了第一百七十九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一百四十七章 關東軍情報之殤第四百零四章 搜救戰術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一百二十二章 反登陸作戰準備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四十四章 向西疾進第三百七十三章 女飛行員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是我們與日本人拼命第五十章 突然襲擊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九十一章 槍桿子裡面出強權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四百四十五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羣策山(4)第二十三章 東北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