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朝鮮獨立師

見到楊震終於點了頭,表示同意了自己的意見。李延平微微的鬆了一口氣後,不由的有些疑惑的道:“司令員,你怎麼想起這件事情了?不會是因爲昨天晚上提起我家庭的事情,你纔想起的吧?”

楊震微微點了點頭道:“有一部分原因,但不全是。我們在二次攻佔佳木斯後,我見到報名入伍的僞滿佳木斯師範學校的學生時候,纔想起來這件事。至於辦保育院和軍屬子弟學校的事情,是陳泊早就與我說過的。關內各根據地都是這樣做的。”

“將部隊幹部子女集中到一起,統一管理、教育,即有效的避免了孩子牽扯到父母的精力,也可以讓父母安心的作戰。另外,集中撫育,也可以利用組織關係,儘量的滿足孩子們的營養所需。”

“政委,等下午的會議結束你去找一下張鎮華,讓他儘快的交待下去,這個集中寄宿制學校和保育院,一定要儘快的成立。還有讓他專門挑選一名可靠的醫生,作爲孩子們的保健醫生。我讓陳泊配合他,對所有的教師和保育員要嚴格的審查,一定要保障招收的教師與保育員絕對可靠。”

“等學校建立後,所需的物資要優先調撥,所有孩子全部享受中竈待遇。即要保證一定的細糧,也要參雜一部分粗糧。細糧是保證孩子們的營養,粗糧是讓他們在補充部分微量元素的同時別忘了本。想辦法搞上幾頭奶牛,一定要保證孩子們每天能喝上一杯牛奶,一個雞蛋。”

“現在孩子的數量應該不會太多,我想這個成本我們應該能擔負的起。這不僅僅是爲了你的孩子,更是爲了我們那些在戰場上流血犧牲的戰士不寒心。這件事情,你跟一下。一定要將能找到的幹部、戰士的子女以及烈士的子女全部都找到。只要在根據地內的,一個都不許拉下。”

“另外,派人去根據地內的幾個縣境內仔細查找一下,所有失去雙親的孤兒也要全部都收起來。尤其是女孩子,不能作爲主要勞動力,在家裡不被重視,被遺棄和賣掉的很多。咱們要是不收起來,她們的結局除了餓死之外,就只能是淪落風塵。”

李延平點點了頭道:“這個你放心,我馬上就安排人去進行。我們的幹部、戰士,基本上都是關內的勞工和戰俘出身,本地的只有此次戰役之前在根據地內徵集的。對於這些兵員我們有詳細的資料。尤其是犧牲的戰士,每一個人的籍貫都登記的清清楚楚。只要按圖索驥,應該不會難找。”

“奶牛倒是有,我們這次攻佔佳木斯繳獲了一個日本人開辦的,專門爲日本移民提供牛奶的牛奶場,繳獲了二三十頭奶牛。這些奶牛現在已經全部送到了蘿北,等保育院與學校組建完畢,調撥過去幾頭就足夠了。”

說到這裡,李延平看了看說完之後,沒有了下文的楊震,有些疑惑的道:“司令員,你找我就爲了這一件事情?”

楊震搖搖頭道:“那倒不是,還有一件事情我想你和商量一下。一分區在部隊擴編後,位置相當的重要。他們那個副政委李泰兼政治部主任的性格我不太喜歡,做事太畏手畏腳,和稀泥倒是一把好手。根本起不到政委應有的作用,和廟裡的泥菩薩沒有什麼區別。”

“劉長順擔任一分區兼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身上責任重大。他也沒有王光宇那兩下子,本身政工經驗也不足,不能軍政一肩挑。必須得給他配備一個得力的政委和他搭班子,擔任一分區政委、生產建設兵團政委。”

“原來一分區的政委是王效明,他在王效明調離後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代政委。我當初沒有將他扶正,而調陳翰章任司令員兼政委,除了陳翰章本人能力的確出色之外,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我看是不是讓陶淨非調任一分區政委,將一分區參謀長王汝起調二分區先任代司令員。另外二分區政治部主任王克仁我看才幹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調任四分區擔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將原總部政治部宣教處長,關內調配來的幹部劉一民調任二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這個幹部雖然調過來的時間不長,但工作很出色。前次徵兵,表現的很搶眼。本來我是想將他調到三分區任政委的。但他的性格太倔強,和趙副司令湊到一起,合不來的可能性極大。先將他放到副政委的位置上磨練一下後,在做打算。”

對於楊震提出將原定已經定了的二分區司令員的位置重新進行調整的打算,尤其是對一分區政委人選不太滿意一事後,李延平腦海中快速的琢磨了一下,便點頭同意了。一分區按照楊震的計劃,的確需要一個強力的政委。李泰是有些不能勝任。

而且,他也覺得楊震沒有說錯,李泰的風格有些偏軟。在抗聯三軍擔任過師長的他,也是軍事幹部出身。也許是受自己出身的三路軍路線鬥爭之苦,也許是從三路軍調到二路軍有些畏縮。作風卻不像一般軍事幹部那般殺伐果斷,倒是與劉長順總是過於瞻前顧後有些類似。

只是與劉長順不同的是,劉長順在事前的確有些瞻前顧後,但一旦下定決心卻是果斷的很,一點也不手軟。他卻是凡是都不出頭,甚至很多的時候都抱着但求無過,不求有功的思想。

如果王效明在一分區擔任政委的時候,他這個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凡能夠起到他應盡的責任,一分區也不至糜爛到如此地步。那可是在東滿地區堅持數年艱苦鬥爭的老骨頭部隊,在進城不過短暫的時間之內,墮落成那個樣子,他這個在王效明調離後擔任分區代政委分區政治部主任要說沒有責任不可能的。

如果要不是陳翰章上任後,軍政一肩挑下決心大力整頓,在自己的支持下撤換了一批不稱職的幹部,短時間之內讓元氣大傷的一分區基幹武裝重新煥發了戰鬥力。在第二階段,一分區的基幹武裝也打不了那麼出色。

一個擔負了重要職責的軍分區,要是攤上這麼一個政委,絕對不是一個什麼好事。這也正是昨天在討論幹部人選時,李延平只同意讓他擔任代政委,而始終未給他扶正的主要原因。性格決定命運,不是上級不考慮你,但你的性格這樣,誰也幫不了你。

見到李延平點頭同意自己的調整,楊震笑道:“政委,朝鮮獨立師的問題,你要與一路軍總指揮他們商議一下,儘快的拿出一個編制與幹部配置名單。中央調過來的第三批,也主要是朝鮮族幹部就要到了。這批幹部一到,這個師就要馬上着手組建。中央催促的很急,我們也該着手了。”

李延平卻是搖了搖頭道:“這件事情,還是等中央調過來的人到了再說吧。咱們部隊的朝鮮人比重並不高,除了七軍之外,五軍有一部分但是不多。相反一路軍的比例還是很高的。二軍六師師長兼政委、幾個團長,五師參謀長,都是朝鮮籍。此次一路軍北上幾乎將朝鮮籍的部隊大部分都帶了過來。”

“中央調來的人員名單我看了,除了部分在蘇聯學習的人物之外,很多都是在關內參加革命的朝鮮同志。其中有一個人是東北講武堂畢業,又在蘇聯學習過炮兵專業,經歷過長征考驗的老幹部。還有一個是黃埔軍校畢業的。資歷都很高,是不是等他們來後再統一安排。”

李延平說的這兩個人,在後世可謂是大名鼎鼎,甚至那個名單上的很多人,只要看過描寫朝鮮戰爭書籍的人都不會陌生。對於這些人物,楊震自然也是久聞大名、

當然在後世這些被稱爲延安派的人,大部分沒有犧牲在那場到現在還爭論不休的戰爭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死在自己的同胞,也就是現在一路軍那位師長兼政委,後世的朝鮮太陽之手。

猶豫了一下,楊震道:“中央調來的人中,武亭我要留下。此人是炮兵專家,炮兵經驗極爲豐富。我要調他接替分身乏術的馬其昌,擔任炮兵副司令兼任炮兵教導團團長。至於其他人,你和一路軍商量之後再行分配。”

“不過那位二軍六師的師長兼政委不行,我看這個獨立師由關內調過來的金雄同志任師長,二分區那位司令員崔石泉任副師長。金策同志兼任政委,樸一禹同志任副政委。金光俠同志政治部主任,姜建同志任政治部副主任。崔仁同志任參謀長,樸德範同志任副參謀長。”

“金雄同志畢業於黃埔軍校原在新四軍任團參謀長,軍事經驗豐富。尤其擅長游擊戰,我看足以擔任朝鮮獨立師師長的職務。樸一禹在關內敵後戰場擔任過縣長,擅長遊擊作戰,擔任這個副政委,並在金策同志還要擔任東北局宣傳部長期間任代政委也是恰當的。”

“你去和楊總指揮、魏政委商量的時候,就說這是我的意見。既然中央不同意這個朝鮮獨立師繼續留在一路軍編制內,有意納入吉東軍區建制,我是東北局主管軍事的書記,有提名這個朝鮮獨立師指揮班子的權力。”

楊震嘴上說是商量,實際上不容拒絕的語氣,讓李延平在驚愕之餘也不禁苦笑。這個口氣叫商量嗎?再說有你這麼安排的嗎?這個要組建的朝鮮獨立師,可是一路軍出身的幹部、戰士佔了絕大部分。

可你這指揮機構中,師長金雄、副政委樸一禹、參謀長崔仁是關內調來的。甚至沒有連一個從抗聯派去蘇聯學習後,調到關內工作的都沒有。能力怎麼樣先不說了,他們甚至連部隊都不熟悉。

金策就不說了,雖然是原三路軍調過來的,但是北滿的省委書記,現在更是東北局的宣傳部長擔任這個師政委倒也是資歷足夠了。可副師長崔石泉、政治部主任金光俠、副主任姜建可都是二路軍出來的。

崔石泉擔任過七軍參謀長、代理軍長、二路軍的參謀長,吉東軍區二分區司令員,這就不說了。原來的軍長任一個副師長,無論是能力和資歷也都夠了。政治部主任金光俠原來是二路軍警衛旅的政委,現在是司令部訓練部基礎部長。而副主任姜建是二路軍團政委出身。

原一路軍出身的幹部,只有一個樸德範任副參謀長這個不掌握兵權的虛職,這說的過去嗎?部隊的主體除了少數原二路軍的朝鮮籍同志之外,主要是人家一路軍抽調的,主要指揮員卻是一路軍的一個不用。你這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定了,有沒有想過一路軍的感受?

看着李延平聽完自己對這個連架子都沒有搭起來的朝鮮獨立師的人事安排後,一臉錯愕的表情,心裡搖頭:“李延平的眼光還是有限。還是沒有明白中央的調集大批朝鮮幹部返回東北工作的意圖,更沒有明白自己這番安排的苦心。”

看着一臉錯愕表情的李延平,楊震猶豫了一下後道:“這樣,在原二軍六師不是有一個叫做金成柱的師長兼政委嗎?讓他擔任這個獨立師的政治部副主任。至於姜建同志,不是原來的一旅政治部主任嗎,那就調到他一分區任政治部主任。將李泰調到二分區任參謀長。”

說到這裡,楊震沉默了一下對李延平道:“你與一路軍商議朝鮮獨立師的人選時候,轉告魏政委一句話。就說我請他多看一下中日兩國幾次戰爭的經過,以及多考慮一下戰後東北邊防的格局。我想他們會明白我的意思的。”

第251章 坦克劈入戰第九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4)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三百零九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一百三十五章 起筆難、破題更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決你的燃眉之急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二十章 計劃(5)第三百二十一章 餘波之掃蕩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四十四章 不要讓悲劇重新上演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二百二十三章 無奈的戰術調整第二百八十三章 專門人才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一百四十章 砸鍋賣鐵的何志山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四百八十七章 不是有利的時機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一百六十五章 博取最大利益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採取一切手段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煩解決、任務失敗第三百三十章 擴編與機械化之爭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來找我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五百零四章 後續發展的影響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臉第二百九十一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七十五章 血色殘陽(3)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二百七十四章 調整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正駕馭這羣鐵馬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六十二章 無賴戰術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四十六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零一章 餘波之兩利之請求第三百零二章 楊震很不滿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九十八章 徹底的摧毀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報德?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一百七十七章 摸一摸他的底牌第三十章 接二連三的打擊第二百二十七章救援(一)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三百零九章 必須打的準,打的狠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溫鳴劍的勸說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一百一十章 要的就是一盤亂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砸鍋賣鐵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四十八章 殘酷的冀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二百七十三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五十五章 不應該被埋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震的新要求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謀劃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麼時候能夠到位第三百零一章 山田乙三的決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六十章 我比你心裡有數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三十九章 總攻擊令第一百零九章 餘波之花絮第二百六十九章 調整戰術第八十九章 誘餌第二百四十六章 慎重對待第二百七十二章 打得贏、不變色第四百四十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震也有打怵的事第五十三章 酒井康的野望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
第251章 坦克劈入戰第九章 惡魔城堡七三一(4)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第三百九十章 讓人意外的保密原因第三百零九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一百三十五章 起筆難、破題更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牧達夫的感覺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決你的燃眉之急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二十章 計劃(5)第三百二十一章 餘波之掃蕩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還是敲詐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們全軍的恩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四十四章 不要讓悲劇重新上演第一百二十五章 問題出在自己這第二百二十三章 無奈的戰術調整第二百八十三章 專門人才第二百七十三章 最致命的弱點第五百零二章 德國戰俘的貢獻第二百八十六章 職責與使命第一百四十章 砸鍋賣鐵的何志山第四百二十三章 腦袋越要清醒第四百八十七章 不是有利的時機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一百六十五章 博取最大利益第三百六十九章 燕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採取一切手段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煩解決、任務失敗第三百三十章 擴編與機械化之爭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空中打擊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來找我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五百零四章 後續發展的影響第一百八十四章 打臉第二百九十一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第五十一章 狡猾的上村利道第七十五章 血色殘陽(3)第一百四十八章 戰鬥小結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二百七十四章 調整第一百三十七章 真正駕馭這羣鐵馬第三百六十章 誤解第六十二章 無賴戰術第一百四十九章 現代化空戰第四十六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一百零一章 餘波之兩利之請求第三百零二章 楊震很不滿意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戰第九十八章 徹底的摧毀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報德?第三百一十四章 穩重一點應該的第一百七十七章 摸一摸他的底牌第三十章 接二連三的打擊第二百二十七章救援(一)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二百零四章 關東軍的撤退計劃第三百零九章 必須打的準,打的狠第七十章 同志們殺鬼子第三百二十二章 溫鳴劍的勸說第二百三十四章 重任第一百一十章 要的就是一盤亂局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砸鍋賣鐵第229章 東寧要塞的秘密第三百九十八章 裝甲旅第四十八章 殘酷的冀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幹了第三十章不能說的秘密第二百七十三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五十五章 不應該被埋第三百八十四章 楊震的新要求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變計劃第三百五十三章 梅津美治郎的怒火第四百零一章 苦心謀劃第二百六十七章 這可都是老骨頭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麼時候能夠到位第三百零一章 山田乙三的決定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戰(一)第一百八十八章 航空兵提出的建議第六十章 我比你心裡有數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三十九章 總攻擊令第一百零九章 餘波之花絮第二百六十九章 調整戰術第八十九章 誘餌第二百四十六章 慎重對待第二百七十二章 打得贏、不變色第四百四十章 沒有辦法的辦法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一百一十三章 楊震也有打怵的事第五十三章 酒井康的野望第八十九章 是我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