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報德?

楊震的話音落下,王光宇沉默了下來。作爲海拉爾大屠殺的見證人之一,以及第一個達到海拉爾的抗聯高級指揮員,王光宇心中也堵着一口氣。而且從林西戰鬥之中,俘獲的日軍戰俘身上搜出的東西,更讓在場的所有人無不恨這幫畜生恨的咬牙切齒。

那些被用鹽醃過的女人**,一看就是活着從女人身上割下來的。上面還帶着斑斑血跡的首飾,還有那些在屠殺的時候拍攝的照片,更加清晰的將日軍在海拉爾的大屠殺罪惡行徑清晰的展現出來。

原本按照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要求,是不許搜查俘虜腰包的。但是這些日軍士兵,不把他們搜的精光,那裡會讓人放心?抗聯曾經不止一次出現過因爲搜身時候大意,俘虜用藏起來的手榴彈拉上看守一起陪葬的事情。有了這個前車之鑑,按照現在抗聯的規定,在俘獲日軍的第一時間必要讓他們脫光接受檢查。

而且在楊震看來,這些來到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士兵,身上每一個錢幣,都滲透着中國人的鮮血。殺俘雖說不詳,也是中央不允許的,但是將這些人搜的一個底朝天還是必須的。從中國人身上搶奪的財富,讓他們留下將來帶回國纔是犯罪。

抗聯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搜查俘虜腰包這一條,對日作戰的時候基本是無效的,這一點雖然沒有公開,但是在部隊之中應經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過這些搜查,並不是由普通幹部、戰士進行的。而是由政治部敵工部指定專人進行搜查,所有繳獲的財物一律都是要上繳的。

這些罪證,原本是這些野獸帶在身上,沒事相互炫耀、欣賞的。卻沒有想到,在這個時候被王光宇的部下當場就搜了出來。這些罪證,當時就讓戰士們眼睛都紅了。如果不是有着嚴格的紀律要求,這些俘虜根本就得到後送的機會,當場就能被義憤填膺的戰士給活活打死。

對於楊震的這番話,王光宇沒有回答,也沒有辦法回答,更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在他看來,這麼做的確也是解恨。但是從內心之中,他還是不太認同楊震的這種做法。人死賬消,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無論他生前做了多少惡,人死了也就一切都瞭解了。

挫骨揚灰,那是過去封建社會帝王才做的事情。雖說只是哈爾濱省立一中畢業,但眼下國內對國文與歷史教育的重視程度,要遠遠超過後世。儘管沒有讀過大學,但是王光宇對於中國歷史還是很瞭解的。

挫骨揚灰,這是對某個人恨到極點纔會做出來的事情。當年王僧辯之子王頒,因父親死在陳武帝手中。在隋滅陳後,掘開陳武帝之萬安陵,將其屍骨挫骨揚灰灑入池塘,命陳軍戰俘喝掉。千百年來,多爲後世史書所詬病。

眼下如果抗聯也這麼做,豈不是顯得有些胸襟過於狹窄?這和中國幾千年一向講究寬大爲懷的思想,有些不太符合。按照一號的做法,這豈不是和過去的那種昏君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嗎?只是這些話,打死王光宇都不會說出口的。

見到王光宇默不作聲,楊震又豈能不知道自己這位最得力的部下之一心中再想着什麼。只是這種事情,楊震一時也無法解釋的太透徹。以德報怨這是很多國人的想法,但又有幾個人懂得以德報怨的真正還以?對於日本這樣的虎狼成性的國家和民族。以德報怨、何以抱德?

中華幾千年來,詩書、文字、禮儀、農經,甚至飲食、服飾對周邊國家無不傾囊相授。可以說無論是日本、朝鮮還是其他周邊的國家,都是吸取着中華五千年泱泱文明歷史,成長起來的。

卻不成想到這些靠在中華肩膀上的國家,待自己養的膘肥體壯之後,便反過來吞噬曾經哺育過他們的中華血肉。日本能走到今天,靠的是什麼?是吸取中華五千年來文化的精華,是靠着中華民族的血肉餵養起來的,是靠掠奪我中華無數財富發展起來的。

對於這種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民族,還和他們講什麼以德報怨?唯一應該做的就是狠狠的揍他們,揍的他們見到再見到中華二字就渾身哆嗦,再也不敢生出窺視我中華之心。對於一隻吃飽了就要咬人的狼,還和他們講什麼禮義廉恥?

只是這些話,現在還不是說的時候。優待俘虜,無論是重慶方面,還是延安方面,都是一樣的要求和待遇。說是瓦解日軍鬥志,真是可笑。你優待幾個被俘的日軍士兵,就能瓦解敵軍的鬥志了?

在日本軍隊的傳統教育觀念之中,投降被俘被視爲最可恥的事情。不僅自己擡不起頭來,就連家屬也要受到牽連。寧死不降,是這些日軍從入伍的那一刻起就接受的教育。這些俘虜除非戰爭結束、日本徹底的戰敗。否則即便是被放回去,也會被勒令切腹自盡,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武士道精神真正所在,寧死不降。

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到如今已經整整四年了,正面戰場上的中日大規模會戰,已經打了十多場。而敵後戰場上,關內部隊已經如水銀瀉地一般,滲透到了整個華北。與日軍大戰的次數雖然寥寥無幾,但是小規模的戰鬥卻是幾乎天天都有。

但是這些年下來,日軍戰俘一共抓到多少?即便是正面戰場上號稱大捷的臺兒莊、萬家嶺、上高、長沙幾大會戰,每一場會戰之中抓到的日軍俘虜又有多少?反倒是自己的軍隊,被俘都是數以萬計的。

優待俘虜,對於日軍這種自從軍便受到武士道教育的軍隊來說,根本就是什麼用都沒有。既然沒有什麼大用,那麼又何來瓦解敵軍鬥志一說?反倒是更能激發了日軍在戰鬥不利的情況之下,抵抗到底的決心,也更加助長了他們兇殘的本性。

反正打了敗仗被你們抓了,也沒有什麼生命之憂,還能受到你們自己軍人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到了戰場上,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便是殺了多少中國人,強姦了多少婦女,搶劫了多少金銀財寶,手上有多少血債,也不用擔心中國人的報復。

把敵國的戰俘打起板高高的供起來,對爲自己國家流血犧牲的士兵卻不屑一顧。給那些在自己國土上燒殺劫掠的野獸享受極高的待遇,自己國家的士兵卻是穿的破破爛爛,連肚子都吃不飽。

延安方面倒也罷了,敵後根據地窮的都快要當褲子了,這些日本戰俘就是享受特殊待遇也特殊不到哪裡去。部隊吃山藥蛋子、小米,這些日本戰俘也一樣吃山藥蛋子小米。部隊長期缺乏肉食,這些日軍戰俘也一樣吃不到肉。

但重慶方面,卻是做的有些過了。楊震到現在還記得在後世看過的兩張對比鮮明的照片。一張被俘的日軍在戰俘營內養的膘肥體壯,臉上冒着營養充足的油花。而另外一張,卻是瘦骨嶙峋,肋骨都一根根突出來的中國軍隊士兵。

兩相比較卻是讓看過這張照片的人,無不讓人感覺到心酸。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全世界恐怕就中國人能夠做出來。而中國軍隊落入日軍手中的戰俘結局,就更不用說了。包括自己,不是都經歷過地獄一般的戰俘營嗎?

自己是幸運的,利用特殊的時機,帶着兄弟們衝了出來。可那些在日軍戰俘營中被用來做靶子供日軍練習刺殺的中國戰俘呢?那些被日軍抽血抽成人乾的中國戰俘呢?那些累死、凍死,活活累死在各個礦井中,在要塞羣完工之後被屠殺被稱之所謂特殊工人的中國戰俘呢?

他們的遭遇會有人管嗎,會有人爲他們報仇嗎?以德報怨,去他的活見鬼去吧。自己軍隊被俘的人,在敵人的戰俘營中正在遭受非人的虐待。卻給予那些無惡不作的人,以超國民的待遇,這他媽的算什麼事情?

就算不像日本人那樣財狼成性,虐待和屠殺戰俘,但是讓他們吃的、住的、穿的比自己軍隊還要好,這就沒有道理了。作爲戰場上失敗者,什麼都不做天天白吃白喝那不是戰俘,那是養大爺。

就算指望着那些被俘的日軍士兵在戰爭結束被放回去之後,利用被優待的往事影響其國民心理。但是戰場上能被俘虜的日軍都是下層官兵,別說將官,就是佐官一級的都沒有。這些人脫下軍裝,就是一個老百姓,他們又豈能影響到日本本國的政治風向?

在日本無論是政壇,還是軍界都講究的是門閥派系。甚至大部分的政治世家,都是世代相傳的。人家的首相輪流做,這沒有錯。但是那些首相,有幾個不是政治世家出來的?即便是真正白手起家的人,也不過是那些政治世家擺在前面的玩偶罷了。他們所作出的所有決定,都要被身後的政治世家所左右,一旦超出身後人的底線,下臺是必然的。

這些人本就是下層人,你就算對待他們再好,也只能影響到他們身邊的人,對於日本國內的政治走向,屁用都沒有。一個國家無論標榜的再民主、再自由,決定國家走向的也是上層建築,下面的老百姓根本就參與不到。別說現在的日本,就是後世的日本,政治一樣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玩的着,玩的起的。

軍事是爲了政治服務的,無論在那個國家裡,政治說白了就是爲了經濟服務的。而對於日本這種國家來說,所謂的經濟就是那些大財閥、大財團,還有銀行家。這些人才是真正掌握日本命脈的所在,纔是日本真正的戰爭策源地。那個政治世家身後,沒有財閥或是財團撐腰和支持?

這些政治世家不過是這些大財團和財閥,在政壇上的代理人。他們在財閥那裡取得經濟上的支持,同時又在上臺後反過來採取一切政治和軍事的手段扶植身後的財團。兩者的利益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話又說過來,身後沒有財閥支撐的人,又有幾個能玩的起政治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歡迎的蘇制火炮第一百五十章日軍手中的英軍饋贈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的問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第二百零七章 臨陣易將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四百四十七章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第四百二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們都會打到底第二十五章 行動(5)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纔有得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四百零九章 太不地道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敲山震虎也是一種手段第一百五十八章 準備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一十五章 腐敗帶來的危害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二百三十一章 夜談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三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梅津大將第一百章 餘波之妥協第五百三十八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點點特權第二百零二章 是戰是撤第八十八章 我不是土包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京戰場上的絞肉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四百五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七十四章 血色殘陽 (2)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一百零五章 情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請慎重考慮之第二百九十八章 差距決定命運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口之戰(四)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這麼死守下去第三百五十六章 決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英雄惜英雄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都在保存實力第十一章 涇渭分明的兩派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發了狠的李守信第三百零九章 進攻、進攻、進攻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二人選第四百四十二章 至關重要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鮮戰場的終結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壓力第三百三十四章牆頭草的危害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二百四十九章 板子不能打在他們身上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第三百六十二章 影響之內部傾軋第三百五十四章 離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夠第一百四十五章 燈下黑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九十一章 儘可能挑軟柿子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三百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零四章 飯村穰的計劃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預防針第八十七章 英國人的雞肋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戰皖南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北戰場的態勢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一百零二章 總指揮(3)第三百七十章 堅持與反對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
第一百三十二章 這只是一個引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受歡迎的蘇制火炮第一百五十章日軍手中的英軍饋贈第三百一十章 心態的問題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第二百零七章 臨陣易將第二百八十四章 完不成任務殺我的頭第五百八十二章 就地轉入防禦第四百四十七章 終究還是慢了一步第四百二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三百六十九章 我們都會打到底第二十五章 行動(5)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纔有得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四百零九章 太不地道了第四百七十二章 作繭自縛的日軍第四百七十八章 敲山震虎也是一種手段第一百五十八章 準備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議第一十五章 腐敗帶來的危害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奈的交換物第二百一十一章 東寧要塞第二百三十一章 夜談第四十章 焦頭爛額的岡村寧次第三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梅津大將第一百章 餘波之妥協第五百三十八章 通遼外圍爭奪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點點特權第二百零二章 是戰是撤第八十八章 我不是土包子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京戰場上的絞肉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戰速決第四百五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七十四章 血色殘陽 (2)第四百四十八章 危害第一百零五章 情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請慎重考慮之第二百九十八章 差距決定命運第二百一十七章 祁口之戰(四)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這麼死守下去第三百五十六章 決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英雄惜英雄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是一點希望都沒有第二百四十三章 更深的層次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都在保存實力第十一章 涇渭分明的兩派第五十八章 個性與爭吵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發了狠的李守信第三百零九章 進攻、進攻、進攻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第一百五十六章 鏖戰湯原(3)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八十三章 突破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二人選第四百四十二章 至關重要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鮮戰場的終結第四百三十七章 老謀深算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產建設兵團第二百三十六章 沉重的壓力第三百三十四章牆頭草的危害第四十九章 日軍援軍的抵達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二百四十九章 板子不能打在他們身上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調整第三十一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第三百六十二章 影響之內部傾軋第三百五十四章 離去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營的判斷失誤第九十九章軍歌嘹亮(2)第三百四十三章 砸鍋賣鐵第二百四十九章 無法說出的原因第254章 一百分的努力不夠第一百四十五章 燈下黑第一十四章 陳泊的推斷第二百六十二章 讓四十聯隊好好放放血第九十一章 儘可能挑軟柿子第三十二章 總算可以勉強喘口氣第三百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零四章 飯村穰的計劃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預防針第八十七章 英國人的雞肋第四百零三章 命運的安排第四十三章 你們終於查清了一件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岡村寧次的直覺第二百七十九章 和平安寧第二百九十八章 鏖戰皖南第一百二十六章 東北戰場的態勢第二百九十四章 不一樣的坦克戰第一百零二章 總指揮(3)第三百七十章 堅持與反對第二百二十九章 中央代表團第二百一十二章 六月挫折第二百八十一章 悲催的關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