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無力再戰

就在楊震琢磨西線日軍此舉究竟爲何意,難道真的是因爲兵力不足而不敢北進的時候,奉命返回楊震司令部的馬春生報告聲卻打斷了他的思路。

見到馬春生回來,心中想着事情的楊震也沒有絲毫的客氣。在親自給馬春生倒了一杯水,等他稍作休息之後,便直接開門見山的將自己心中疑慮說了出來。

郭邴勳現在不在,馬春生實際上等於是自己的參謀長。兩個人商議一下,總比自己一個人在這裡瞎琢磨好的多。

而且馬春生在九一八事變後,歷來爲日軍重兵集結地的佳木斯當過多年的僞警察,對整個三江地區的敵情還是很瞭解的。有他幫着參謀,應該能夠有效的幫助自己徹底的分析日軍下一步的動向。

馬春生聽完楊震關於敵情的介紹,盯着地圖沉思良久後道:“司令員,我感覺西線日軍不進反退,一個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兵力不足,至少他們自己認爲。前兩階段的作戰關東軍在我們手裡面吃了大虧,現在的頭腦已經徹底的冷靜了下來。”

“您看,西線的日軍現在只是查明瞭十四師團的一個加強聯隊,第八師團的一部分。其餘的僞滿軍兵力雖然有兩個旅,但實際上日軍自己心裡也清楚他們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從眼下的形勢看,至少日軍認爲這些兵力至少在目前爲止還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東線日軍看起來兵力雖然不少,但他們還要防備烏蘇里江東邊的蘇軍。不可能,也不敢在這個方向投入太多的兵力。只要我們攻勢停下來,我想東線的日軍不僅不能加強,甚至還會撤回原駐地。日軍不敢冒着滿蘇邊境兵力空虛的危險。要知道,東部邊境可是他們重點設防的地帶。”

說到這裡,馬春生沉吟了一下後道:“司令員,對於日軍來說,不單單是兵力不足的原因。情報上的混亂恐怕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我們的部隊自組建以來,雖說發展的速度過快,但可供其滲透的死角不是沒有,但屬實說並不多。”

“他們現在最撓頭的不是我們的戰鬥力,也不單單是我們的裝備,是他們到現在也沒有摸清我們究竟有多少的兵力。也就是說戰鬥打到現在,他們仍舊對我們的確切實力摸不到頭腦。”

“我們表現上的實力也就是三個野戰旅,以及在日軍看來也就是所謂的警衛性質的分區基幹團。這種明面上的兵力總數有多少,按照日軍的一貫的情報收集能力,應該很清楚。日軍對自己的戰鬥力一貫自信,而且他們這種自信也是極有底氣的。”

“司令員您的練兵方式說實在的我在老東北軍也好,直軍也好,國民政府的中央軍也好,就是日軍我也從未見過。雖說有時稍顯鋪張浪費,訓練的強度也過大了些。但很適合我們眼下的情況。”

“但就這樣,我們的素質與日軍相比還是差上一節,甚至可以說很大的一節。能屢次取勝,固然是戰術運動對頭。但有一點卻是日軍沒有想到的,那就是我們的那些補充兵員。他們的戰術設想不是按照我們實際兵力來的,而是針對那些只暴露在表面上的兵力來的。”

“當初幾個補充團、獨立團組建完畢後,我還一直納悶在日軍大軍壓境之際,將這些後備部隊爲何秘密集結於羣策山、興山要塞,這兩處我軍戒備最森嚴的地方訓練。”

“等打起來我才知道,這正是其中的妙處所在。第一階段戰事結束,日軍以爲自己傷亡極大,恐怕我們也打的差不多了,因爲他對自己部隊的戰鬥力太自信了。實際上他們也沒有估算錯,第一階段作戰,我們戰果雖然不小,但也的確可以說的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這也是爲何他們在第二階段,敢以一個師團主力,便在西線受到重創,實際上整體戰局已經起不到多大的配合作用情況之下還敢孤軍北上。”

“日軍認爲我軍兵力有限,這並不意外。因爲拜日本人做事一向嚴謹所致,整個三江省的各縣人口基數他們心裡恐怕比我們還有數。加上審訊我們被俘的人員應該知道,我們目前主要的兵員是來自勞工。”

“而對於我們控制區內的人口數量,他們恐怕會認爲,您就算掘地三尺弄不出來這些兵力。眼下的三個主力旅,這三萬兵力恐怕也是我們全部的實力了。即便有部分補充兵員,也不會太多。加上第一階段傷亡,恐怕他們以爲我們已經傷亡過重,沒有多少戰鬥力了。”

“您將這些人數遠出於日軍預計的補充團、獨立團在戰鬥進行過半,日軍以爲我軍實力耗盡的時候,投入戰場。並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補充進主力部隊,這一點日軍恐怕根本就沒有預料到。我們越打越多,這對日軍來說可謂是措手不及。”

“第一階段的戰鬥已經讓梅津美治郎認識到了我們真正的戰鬥力。那就是和日軍相比是有一定差距,但這種差距遠沒有他們自己想象的那麼大。在第二階段,我們的兵力不降反升,讓他更摸不清我們的真實實力了。”

“日軍打到現在不僅僅是承受了他們難以想象,甚至從未想象的傷亡。更重要的他們現在心裡越來越沒有底。兵力不足,戰線抻的太長,中國太大。在沒有得到大兵團補充的情況之下,關東軍現在心虛了。”

“在駐穆棱、虎林、綏陽、密山的日軍受江北牽制無法全部出動,而援軍只到了一個十四師團的情況之下,他們現在感覺到兵力空虛了。我們此一戰已經將其構築在所謂滿蘇邊境的防禦態勢撕了一個大窟窿。”

“除非他們不要南滿和西滿了,否則在新的援軍抵達之前,他們已經抽調不出足夠的兵力在對我們進行反擊了。我估計他們現在少於三個師團不可能,也不敢在對我們發起新的攻勢。而目前他們在不調動滿蘇邊境駐軍,不影響其整體部署的情況之下,他們也拿不出三個師團。”

“當一隻貪婪的蛇將一隻刺蝟當成美餐,它的下場註定要被刺蝟扎個半死,弄不好還會弄一個腸穿肚爛。司令員您看,從地圖上的日軍的態勢來看,他們現在不是不想打,是不敢打。”

“這個十四師團在第二師團、二十四師團幾乎全軍覆滅,二十五師團受到重創之後,幾乎成爲關東軍唯一的機動兵力。您別忘了,關東軍現在是兩面作戰。而他的另一個敵人,可是實力遠勝於我們。”

“如果其在滿蘇邊境改爲防禦態勢,在面對實力遠勝於我們,擁有數量巨大的飛機、坦克、重炮的蘇軍面前,無論其願不願意,都只能部署大縱深的防禦。否則,對方會輕易的撕裂他的防線。”

“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情況之下,他的第八師團、十一師團對我們來說,只能採取防禦態勢。而這個第四師團剩餘的部隊,我想今後再面對我們的時候,除了關東軍發了瘋,否則軍隊不會在攻勢之中再使用這幫傢伙。”

要是將主力調到我們這邊,一旦江北動手,恐怕關東軍就真的麻爪了。而在東線抽調不出兵力配合的情況之下,基於之前的戰例,就算梅津美治郎在膽大包天,也不敢單單的將一個十四師團孤軍丟到戰場之上。”

“要知道一旦十四師團再出了什麼事情,我軍向東甚至可以直下哈爾濱一線。如果哈爾濱再丟了,無論是關東軍,甚至其東京大本營恐怕也很難向他們的那個狗屁天皇交差。而東線,一旦出了什麼問題,其在虎林這個最大的要塞將直接暴露在我軍的兵鋒之下。”

“這種已經輸不起的態勢之下,就算日軍再張狂,再不把我們放在眼裡,恐怕在東京給他們增加新的師團之前,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再發起攻擊了。雖然日本人有些記吃不記打,但您也不能否認,他們在戰略、戰術上的確有一套。”

“不過小鬼子進攻現在缺乏足夠的兵力,但這些兵力用於防禦,甚至封鎖我們是足夠了。穆棱的第八師團、密山的十一師團、綏陽的十二師團,他們的防區現在與我們近在咫尺。只要不深入我們腹內,在小範圍之內機動還是可以的。”

“從烏蘇里江邊上的饒河向東經過寶清、勃利,直到依蘭與通河交界地區的松花江。小鬼子雖然丟掉了可以作爲封鎖線的松花江,但已經可以利用這一帶完達山、張廣才嶺交匯的山區地形,對我們構成第二道封鎖線。”

“他們的這些兵力進攻不足,防禦有餘了。不過我估計日軍此舉應該不會是簡單的因爲兵力不足,以及其已經意識到之前對我們認識上的錯誤,他們還應該還有別的用意。”

“我想除了等其日軍大本營爲其增兵之外。從目前日軍展開的態勢來看,他們還有一個意圖應該是想利用下江地區人口數量稀少,物資大部分都要依靠外界運進去的先天不足,想利用冬季的酷寒,儘可能的削弱我們的戰鬥力。”

“我猜想日軍接下來除了繼續延續諾門罕戰役期間對我們的封鎖之外,恐怕還會動用外交手段,尤其是軍事壓力與外交併舉的手段,切斷我軍與江北之間的連續。也就是說他們要切斷我們一切通向外界的通道。”

“下江地區雖然物產豐富,但人口稀少。十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人口不過一百多萬。主要糧食產區湯原縣中部平原,自進入九月到現在兩次大戰,糧食恐怕已經全部絕收。而單單依靠寶清北部平原、蘿北、樺川幾個縣的糧食產量既要滿足本地百姓,又要滿足這幾萬大軍人吃馬嚼,根本就難以滿足需求。”

“至於其他縣您也知道,人煙稀少。不是大片的沼澤,就是深山老林。平日裡尚需外運糧食、棉花、布匹等生活物資,眼下更是奇缺。沒有了外界糧食的補充,再加上這下江冬季零下三十多度的酷寒缺衣少穿,不用多一個冬天下來,凍餓也把我們凍垮了。”

“圍困戰術,這種戰術對於任何一支有後方的軍隊都可以說是自己找死的戰術,但卻很適合對付眼下的我們。”

對於馬春生的分析,楊震微微點頭道:“你很有理性,分析的不錯,不過你說的日軍由於連續戰鬥失利,而發現對我軍實力判斷出現巨大誤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這一點我卻是沒有想到。”

“我感覺你的分析不見得全對,但至少有一點是和我一樣的。那就是日軍擺出這個防禦、死守態勢,其中肯定有封鎖我們的意思在其中。”

“現在已經十月中旬,下江地區已經開始逐漸入冬。如果我們不是及時搶佔了佳木斯,繳獲了大批的冬裝、糧食,單靠根據地內部我們根本無法解決冬裝問題。就算糧食也只能維持到明年的開春,恐怕底子就要乾淨了。”

“最起碼打下了佳木斯,我們繳獲的冬裝,足夠給全軍換裝了。否則單純的固守松花江以北,我們就算守住了根據地。但沒有了糧食的補充,沒有冬裝,一個冬天下來,餓也就把我們餓垮了。這也是我爲什麼在已經打的精疲力竭後,還要南下渡江。”

“打不出去,沒有兵員補充、沒有糧食、沒有物資,我們的結局就會喝抗聯一樣。軍火、兵工原料我們現在還需要可以進口,但糧食、軍裝等其他物資卻還是依靠我們自己想辦法。如果糧食也需要進口,先不說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硬通貨。就是有也不能將自己的生命線放在別人的手中。”

馬春生聞言點點頭道:“司令員,那我們現在怎麼辦?是手頭所有的兵力全部投入進去,在一點之上打開一個缺口,還是暫時先全線收縮。”對於馬春生的疑問,楊震笑了笑道:“你覺得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馬春生遲疑了一下道:“司令員,我認爲我們該休整了。在明年開春之前,日軍恐怕不會有什麼大的動作。而我們經過兩個月的血戰,久戰之師已經極度疲勞,急需休整不說,現在建制、幹部,彈藥、各部隊戰損的武器裝備,都需要進行調整。”

“這次前後兩個階段的作戰,部隊,尤其是老兵的傷亡很大。很多部隊即便經過幾次補充,但建制大部仍舊不完整,三個旅現在沒有一個完整的建制聯隊。各部隊現在已經出現難以爲繼的情況,再打下去恐怕於我們很不利。所以我建議還是停下腳步,休整一段時間。至少讓部隊喘上一口氣,將建制、武器裝備調整一下。”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足之處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原貫治不一樣的感覺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會部長第二百七十八章給我一點時間第二百八十八章假虞滅虢?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可思議的轉變第四百零二章 王德耀的機會第七十六章 部署與期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己釀下的苦果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六十章 我比你心裡有數第二百八十五章 敵蹤突現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四百四十五章 變生肘腋第七十七章 我們也不是超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敵情的新變化第一百四十二章輝煌的開端(10)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須要下一些好餌第二百八十三章 專門人才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三十一章 詭異的毒品發作第四百七十章 當着真人不說假話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六十章 我比你心裡有數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驢的楊震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二百三十四章 晚了一步的內山英太郎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震的怒氣第二百零一章 飯村穰的忠告第三百四十二章 使用的極限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三百三十六章 對調建制第五百六十七章 夠分量的對手第三十六章 重點放在北平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四百九十四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二百零六章 挖空心思的杜開山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錘子買賣?第一百零九章 日落冀中(二)第二百二十章 老鐵山水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四十七章 楊震苦心的算計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六十二章 最難纏的對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決定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七十章 最後階段的準備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三十五章 逼日軍狗急跳牆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四百四十二章 對他就這麼有信心?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纔有得第七十一章 我們應該服從命令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四百五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海戰術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二百一十六章 難道是想一網打盡?第四百五十九章 很光火的苗致和第三十五章 龍入大海 (2)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轉折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不能太明火執仗第五百五十六章 猶豫和代價第二百七十一章 無所謂第二百八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足之處第二百八十五章 西原貫治不一樣的感覺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三百四十五章 肉疼的社會部長第二百七十八章給我一點時間第二百八十八章假虞滅虢?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可思議的轉變第四百零二章 王德耀的機會第七十六章 部署與期望第一百六十二章 自己釀下的苦果第七十一章 這絕不是在危言聳聽第六十章 我比你心裡有數第二百八十五章 敵蹤突現第四百五十二章 已經來不及了第二百五十一章 練爲戰、不爲看第六十八章 重慶的陽謀第四百四十五章 變生肘腋第七十七章 我們也不是超人第一百六十六章 敵情的新變化第一百四十二章輝煌的開端(10)第一百九十七章 只能打着看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打架的部隊還能打仗?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戰序幕第三百九十四章 艱難的生產之路第三百零六章 馬家寨之戰(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須要下一些好餌第二百八十三章 專門人才第三百五十一章 浴血十家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三十一章 詭異的毒品發作第四百七十章 當着真人不說假話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二百七十章 成功的標準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樣的中途島第六十章 我比你心裡有數第二章史上最黴的穿越(2)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好的選擇第八十九章 就坡下驢的楊震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二百三十四章 晚了一步的內山英太郎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該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一十四章 楊震的怒氣第二百零一章 飯村穰的忠告第三百四十二章 使用的極限第250章 棘手的戰場第三百三十六章 對調建制第五百六十七章 夠分量的對手第三十六章 重點放在北平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第二十二章 第八師團的新戰術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四百九十四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二百零六章 挖空心思的杜開山第八十四章 定策(2)第六十一章 兩個人之間的戰爭第一百零九章 噩耗第七章 虛張聲勢第一百零八章 日落冀中(一)第二十九章 攻勢發起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錘子買賣?第一百零九章 日落冀中(二)第二百二十章 老鐵山水道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四十七章 楊震苦心的算計第三百三十二章缺點和優點第六十二章 最難纏的對手第一百六十六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七十九章 驚天的賭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決定第二十六章 日軍內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的分工第一百七十章 最後階段的準備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標的冒險第二百零六章 尾巴收斂一些第三十五章 逼日軍狗急跳牆第四百六十章 希望破滅第二十九章 蘇聯人更着急第三百三十四章 談話之保證第四百四十二章 對他就這麼有信心?第五章 雞生蛋的道理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纔有得第七十一章 我們應該服從命令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四百五十一章 別無選擇第一百八十二章 火海戰術第四百四十五章 受阻第二百一十六章 難道是想一網打盡?第四百五十九章 很光火的苗致和第三十五章 龍入大海 (2)第四百二十八章 陰溝裡翻船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轉折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巖少將的悲歌(1)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