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抗大分校(三)

對於後方總院發生的事情,韓雲華自然是不知道,但是正和何靜雅想的那樣,韓雲華現在倒是挺希望雨涵在家裡,通俗地說他向她了。..

不過,這只是韓雲華也只是一瞬間閃過的念頭,他可沒時間長時間停留在兒女私情上面,要知道這幾天他連吃飯的睡覺的時間都幾乎沒有了,每天不是擬寫計劃書就是簽字發命令,反正沒一點閒空。就那今晚來說吧,原本韓雲華打算去後方總院去陪陪雨涵,但是突然間韓雲華又想起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案尚未擬定,看來今晚花前月下的想法只能泡湯了。

這個讓韓雲華十分牽掛或者說惦記的事情就是開設抗日軍政大學分校的事情,在這個時代說起抗大這可是很有名氣的,可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只是一個小小的地方性大學。抗日軍政大學(全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創辦的培養軍事和政治幹部的學校。抗日軍政大學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紅軍大學,教育委員會主席爲,任校長,劉伯承任副校長。抗大的學生開始主要是紅軍中高級幹部,後來也招收從陝甘寧邊區外奔向延安的愛國青年。同國民政府開辦的陸軍大學等軍校一樣,抗大可是員心中的聖地,就在抗戰最艱苦的時期也有大批的學員畢業,同時也有大批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中低級指戰員返回抗大學習深造,爲八路軍新四軍培養了大批的軍政幹部。

1936年6月1日,抗日軍政大學前身紅軍大學改名爲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陝北保安建立。主要幹部由從紅一方面軍抽調,包括校長,教育長羅瑞卿,訓練部長劉亞樓,校務部長楊至成。副校長劉伯承不久調任援西軍司令員,並沒有負責抗大工作。第一期學員稱爲紅大一期,後來也直接轉爲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學員是紅軍軍級幹部和部分師級幹部,由校長抽調。保安校舍是學員自己動手挖的窯洞。當時的韓雲華就是在這裡擔任警衛營長,同時也兼任警衛部隊的教官,所以抗大的前幾期幹部學員對他這位年紀輕輕的教官可是記憶猶深。

1937年,抗日軍政大學遷入延安。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學制都只有半年左右,這些畢業生很快就成爲新組建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主要骨幹。

抗大開設分校的歷史原本也是今年,不過地點卻是在太行山區。抗大第1分校:1938年第第第4大隊和陝北公學旬邑分校及西北抗日青年訓練班各一部,由陝北東渡黃河,於1939年第第18集團軍隨營學校。何長工、周純全、黃歐東、李培南、張雄、袁仲賢、閻捷三、張仁初、韋國清、孫繼先、袁也烈、廖海光等擔任過分校領導工作。第1分校遷至山東省沂水,後轉戰於莒縣、臨沂、沐水、費城和江蘇省贛榆等地辦學。抗大一分校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在敵後根據地十二所分校中,歷時最長,規模最大,培養青年幹部最多,參加戰鬥最多;取得戰果最大的一個分校。

就在抗大一分校開設的同一時間聶榮臻也奉命在晉察冀軍區開設抗大二分校,二分校雖然沒有一分校那樣輝煌的戰果,但是二分校卻是抗大十二所分校中後來發展最好的一所。1938年12月,抗大二分校在晉察冀建立。對於抗大二分校韓雲華可是聞名已久,要知道抗大二分校在歷史上雖然名聲不顯,但是抗大二分校在後世卻是極其有名的。也就是聶榮臻負責組建的抗大二分校後來更名爲華北軍政大學,建國後相繼改名爲華北陸軍軍官學校,華北高級步兵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高級步兵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兵學校,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1961年因國防尖端科研需要組建爲國防部第十研究院,院部設於北京市.。第十研究院,現爲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是國有大型軍工和民用兼備的中央級骨幹企業。目前在石家莊的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系1974年重建的北京軍區軍政幹部學校,後調歸總參,以後陸續改稱爲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石家莊高級陸軍學校,軍事教育學院,陸軍參謀學院,1999年與裝甲兵指揮學院合併組建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

後來,抗大總校、陝北公學等5000人在副校長羅瑞卿帶領下遷往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太行根據地)。在陝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戰爭時期,各個大的根據地都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據地負責人兼任校長。這種做法隱含了和國民黨的黃埔軍校大搞分校建設進行對壘的意味,國共雙方都在積極擴充軍校,準備軍事幹部。

不管後來抗大有多少分校,但是就目前而言,除延安總校外,尚沒有一所正式的分校,所以韓雲華要當這吃螃蟹的第一人。

雖然這是一個好差事,但是想要真把抗大塞北分校辦起來困難可真不少,首先是教師缺乏。真正有才能的人現在都在各個戰場同鬼子血拼呢,那還有心思在這裡教人讀書。尤其是政治教官缺乏,相對於軍事教官而言,內蒙古軍區的政治骨幹可是相當地缺乏。

不過韓雲華畢竟是後世來的,而且還上過國家重點軍校,雖然國防科大並不是軍事指揮學院,但是辦學的相關程序韓雲華還是知道一點的。再加上他在亞馬遜國際軍事學院學習期間學到的知識,他相信抗大塞北分校肯定會成爲後世最爲著名的軍事學院的。

經過一個晚上的思考,加上回憶前世的一些東西,然後結合內蒙古軍區現在的實際情況,韓雲華初步擬定塞北分校全名爲: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塞北軍事指揮學院。學院下設軍事指揮系、參謀系、政治系、特種作戰指揮系。軍事指揮系下設:步兵科、騎兵科、炮兵科、工兵科、戰車訓練科。特種作戰指揮系下設:特種兵培訓科、特種作戰高級指揮科、信息化科、裝備科、實戰訓練科。政治系下設:政治科、政務科、政工科、文史檔案科。

至於參謀系韓雲華瞭解的並不多,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參謀系分成簡單參謀科與情報分析科兩個科。

建校方案初步擬定,就差在黨委會上表決通過了,現在由於左權和陳賡等人尚未到達塞北,所以計劃暫時擱淺。但是有了中央的批示,建設塞北分校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了。所以儘管左權等人還未到,但是韓雲華卻已經命令部隊開始修建塞北軍分校的校區了。

同時軍校的招生也正式拉開帷幕,這次招生的首要對象是立過戰功懂文化的戰士以及中下級軍官,最後纔是從普通人中選拔。軍校招生採取的是推薦制同淘汰制相結合的制度。招生命令一下達部隊,先是由班長推薦兩名戰士,然後上報到排級,再由排長從班級的推薦名單上報到連級,連級經過初步考覈再將考覈合格的人員名單上報到營級,營級在上報道團級,上報道團級後軍區將會進行統一的大考覈,合格後將被錄取爲正式學員。

等左權等人到達歸綏後,招生已經結束,第一批學員人數並不多,總人數爲1546人,其中作戰指揮系1000人、政治系200人、參謀系200人、特種作戰指揮系146人。

軍校實行軍事化管理,最基本的單位班,其次爲分隊(排)中隊(連)大隊(營)縱隊(團)總隊(旅)。但是由於現在學員有限,所以最高編制爲中隊。

12月17日,左權連同陳賡以及從120師等部隊抽調出來的那個步兵旅終於到達了歸綏,內蒙古軍區的全套人馬終於到齊。在韓雲華的命令下,內蒙古軍區第一次黨政軍工作會議於12月19日正式召開。屆時師級以上的軍政領導以及軍區各部門的負責人都必須參加,這是制定軍區下一步行動的重要會議,只要不是鬼子打到家門口,就不允許請假。

韓雲華的命令一下達,整個內蒙古軍區頓時行動起來,因爲下達命令的同時。韓雲華也告訴下邊的部隊首長,這次會議要持續好幾天,來之前務必要將工作安排好,千萬不能出岔子。

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北方局的同志,雖然現在北方局已經從天津搬遷到了歸綏,但是北方局的主要負責人卻還沒有到,北方局改革後黨中央有意讓同志重新回北方局工作,但是那邊暫時離不開他,所以北方局現在處於羣龍無首的狀態,級別最高的也就是韓雲華這個委員了。

第121章 冀東事變(十二)第173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八)第136章 北上尋親(一)第437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四)第331章 山東大風起第572章 東征之歐洲傳來的好消息(一)第6章 大練兵第513章 視察全軍第24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突如其來的裝甲部隊(一)第387章 華北會戰(三十三)第584章 東征之螞蟻搬家第95章 巔峰對決(九)第228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三)第479章 戰山東(九)第52章 塞北風雲(四)第379章 華北會戰(二十五)第278章 婚禮(三)第622章 關東軍的末日(二十)第337章 新的戰略佈局(四)第211章 華麗的演出(二)第265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諜戰交易(五)第438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五)第92章 巔峰對決(六)第579章 東征之東北人民解放軍雄起(三)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130章 落幕第150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六)第529章 戰德州之天兵奇降第382章 華北會戰(二十八)第25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突如其來的裝甲部隊(三)第511章 潛心發展之冀中軍分區第553章 甕中捉鱉第546章 勝利第595章 血戰長空第590章 委員第132章 回師察哈爾(一)第331章 山東大風起第126章 落幕(一)第151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二)第567章 東征之坦克間的激烈碰撞(二)第280章 南下山東(二)第150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六)第236章 冀南反掃蕩(五)第520章 韓雲華出手第155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六)第483章 誰他娘敢動老子的兵第59章 倒黴的谷壽夫(五)第339章 汪僞豔電(一)第655章 最後之決戰(一)第220章 絕對震撼(一)第521章 收拾龐瘸子第431章 日本高層的野心(一)第15章 下陽原(一)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216章 華麗的演出(七)第452章 延安之行(三)第68章 軍刀出擊第209章 晉綏軍觀察團(四)第650章 泰國投降第611章 關東軍的末日(九)第346章 戰冀南(六)第166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一)第123章 偷天(一)第296章 景陽岡反掃蕩(四)第62章 戰後餘波第525章 殺無赦第129章 落幕(四)第288章 主動出擊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380章 華北會戰(二十六)第389章 華北會戰(三十五)第564章 東征之雙遼之戰第163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二)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107章 震撼出擊(五)第319章 伏擊(一)第613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一)第391章 華北會戰第32章 人員調整第8章 保衛大青山(一)第200章 抗大分校(三)第657章 最後之決戰(三)第336章 新的戰略佈局(三)第107章 震撼出擊(五)第159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十)第217章 華麗的演出(八)第358章 華北會戰(五)第571章 東征之日軍的雙遼危機(四)第341章 戰冀南(一)第216章 華麗的演出(七)第393章 華北會戰第114章 整訓第444章 張家口攻防戰(四)第34章 特戰成軍第114章 整訓第315章 新民會(二)第425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七)第223章 絕對震撼(四)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443章 張家口攻防戰(三)
第121章 冀東事變(十二)第173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八)第136章 北上尋親(一)第437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四)第331章 山東大風起第572章 東征之歐洲傳來的好消息(一)第6章 大練兵第513章 視察全軍第249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突如其來的裝甲部隊(一)第387章 華北會戰(三十三)第584章 東征之螞蟻搬家第95章 巔峰對決(九)第228章 韓雲華的日本女兒(三)第479章 戰山東(九)第52章 塞北風雲(四)第379章 華北會戰(二十五)第278章 婚禮(三)第622章 關東軍的末日(二十)第337章 新的戰略佈局(四)第211章 華麗的演出(二)第265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諜戰交易(五)第438章 第三十三師團覆滅記(五)第92章 巔峰對決(六)第579章 東征之東北人民解放軍雄起(三)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130章 落幕第150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六)第529章 戰德州之天兵奇降第382章 華北會戰(二十八)第250章 第二次塞北會戰之突如其來的裝甲部隊(三)第511章 潛心發展之冀中軍分區第553章 甕中捉鱉第546章 勝利第595章 血戰長空第590章 委員第132章 回師察哈爾(一)第331章 山東大風起第126章 落幕(一)第151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二)第567章 東征之坦克間的激烈碰撞(二)第280章 南下山東(二)第150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六)第236章 冀南反掃蕩(五)第520章 韓雲華出手第155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六)第483章 誰他娘敢動老子的兵第59章 倒黴的谷壽夫(五)第339章 汪僞豔電(一)第655章 最後之決戰(一)第220章 絕對震撼(一)第521章 收拾龐瘸子第431章 日本高層的野心(一)第15章 下陽原(一)第415章 特戰精英鬧華北(二)第216章 華麗的演出(七)第452章 延安之行(三)第68章 軍刀出擊第209章 晉綏軍觀察團(四)第650章 泰國投降第611章 關東軍的末日(九)第346章 戰冀南(六)第166章 武漢會戰之彭澤爭奪戰(一)第123章 偷天(一)第296章 景陽岡反掃蕩(四)第62章 戰後餘波第525章 殺無赦第129章 落幕(四)第288章 主動出擊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380章 華北會戰(二十六)第389章 華北會戰(三十五)第564章 東征之雙遼之戰第163章 武漢會戰之進佔彭澤(二)第472章 戰山東(二)第107章 震撼出擊(五)第319章 伏擊(一)第613章 關東軍的末日(十一)第391章 華北會戰第32章 人員調整第8章 保衛大青山(一)第200章 抗大分校(三)第657章 最後之決戰(三)第336章 新的戰略佈局(三)第107章 震撼出擊(五)第159章 武漢會戰之湖口攻防戰(十)第217章 華麗的演出(八)第358章 華北會戰(五)第571章 東征之日軍的雙遼危機(四)第341章 戰冀南(一)第216章 華麗的演出(七)第393章 華北會戰第114章 整訓第444章 張家口攻防戰(四)第34章 特戰成軍第114章 整訓第315章 新民會(二)第425章 1940年的開年大戲(七)第223章 絕對震撼(四)第605章 關東軍的末日(三)第443章 張家口攻防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