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撤的這部分漠北人馬,一些頭腦還在商議討論到底是不是大夏主力來的時候,昌東城的大夏軍馬出城佈陣了,十餘萬人馬一字排開與漠北聯營對上,一副決戰的模樣。而秦尚把帥旗也擡了出來,寧王的人馬也短暫的休息後佈置成了衝鋒陣。就算有懷疑大夏是不是援軍真來了的也有些拿不定了,秦帥令人擊鼓軍陣緩緩壓上。漠北聯軍羣龍無首,人上萬無邊無際,當十萬人馬排成一條線的時候,誰又能分清自己人多還是對方人多?但似乎看起來對方人馬很有把握的樣子,衆首領就心裡打鼓。
在達到衝鋒的距離後,秦尚一舉手一揮下,頓時軍鼓震天變成了衝鋒號。寧王知道自己成敗就在於此了,寧王拔劍大喊道:“北賊殺我們同胞,搶我們的妻女糧食,該不該殺?!”寧王親衛隊們大吼:‘殺!殺!殺!’寧王隨後就道:“爲我們的同胞報仇!殺北賊!殺北賊!衝啊!”然後十餘萬大軍一起吼道:“殺北賊!殺北賊!殺北賊!”整個大夏軍陣都在怒吼,而對面的漠北各部落變的驚慌不定,寧王親自帶隊衝陣,再這方圓十餘里的範圍,本不善打防禦戰的漠北軍,在自己人馬更多的時候放出兩波箭雨,卻發現左右都是自己人反倒不能遊走奔射。隨即被寧王帶隊一衝入陣,沒有號令的漠北人馬變的越來越亂,不一會就看到那部落被殺的節節敗退,隨即不一會旁邊的部落也跟着敗退,寧王衛隊一擊破三陣,其它各部落還沒來得及救援,就見秦尚已率軍大軍壓上來了,秦尚抓住了戰機果斷下令,十餘萬步兵居然對三十萬騎兵發動的進攻,在空中看就是一個數字1撞向了一個大號的0,漠北各部落卻沒誰願意去對衝,等他們發覺不對的時候,步兵居然已經貼上來了,方圓幾十裡都是喊殺聲,到處刀槍劍盾相擊聲,不能發動速度優勢的騎兵比步兵還不如,時時大夏各弓營箭雨飛向漠北人馬密集處落馬一片,而漠北大多回應散落的幾羽飛箭射死幾個大夏兵,隨着戰鬥的進程,漠北聯軍組織鬆散私心重,也不知道哪一個部落吆喝一聲“撤”,這些各懷鬼胎的部落誰也不願意留下來吃虧,三十萬大軍全面潰敗如鳥獸散,方圓幾十裡幾十萬人馬慌忙奔走。只看得夏元興目瞪口呆,這似乎太容易了吧?這就是戰爭,也是人心的戰爭。所以中國兵法裡有一句攻心爲上。中國古代有炸營的說法就和此時漠北人馬情景差不多,多是人心慌亂時引起負面情緒產成連鎖反應。要是漠北聯軍有一個鷹部或者狼部壓陣,他們絕不會敗的如此。
秦尚看大局勝後並沒有讓步兵全力追擊,而是休息一會然後再穩定壓上一點。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因爲那三十萬的大軍一部分在太昌山口擁擠進山道,一部分向北繞道撤走,以步兵的腳力今天跑八十里到太昌山下刀都舉不起了,搞不好逼急被反咬一口,這就是窮寇莫追的道理。寧王也懂的這道理只是在漠北退兵外圍圍繞偶爾咬一下,就像草原上驅趕牛羊差不多。
此戰廝殺一天一夜,大夏大勝擊退漠北聯軍,大夏傷亡兩萬餘,殲滅敵三萬餘,俘虜卻只有四萬餘,而這些俘虜大部分還都是大夏的降兵,因爲漠北人馬都是騎兵,步兵贏了也追不上自然抓不到什麼俘虜。而寧王部的八千衛隊陣亡了近三千,寧王雖然肉疼但是他卻十分興奮,因爲從今日起他寧王的名號必將名震天下。現在寧王的旗子走到那,大夏的將士都以一種崇拜的目光注視着。寧王世子夏子成之前並沒有隨寧王夏元智一起衝陣,畢竟寧王當時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不過現在世子夏子成已經和寧王一起在出現在陣前,享受大夏將士們的瞻仰。這當然是寧王以自己搏命博出來的榮譽,他也要把這種榮譽分給自己的兒子,這樣一對虎父虎子的光輝形象更有利於自己以後的行動,而夏子成也是有幾分本事和野心的人,所以他很好的表現出自己的奮戰過後的樣子,事先把盔甲染了些鮮血,然後表演出一副文武雙全的儒將風範!實際此戰秦尚的指揮精準果敢纔是決勝的關鍵,但是秦尚並不是一個貪功的人,所以秦尚對於寧王這種炫耀賺聲望的行爲並不在意。於是由夏元興寫的一份捷報飛回京都。
而這時朝廷的各路勤王援軍纔剛到昌東城,秦尚隨即指揮各路人馬一起推進到太昌山下官道口,只是這時候漠北人馬都跑了,只見山道內到處是踐踏死的牛羊和個別倒黴蛋的屍體,秦尚指揮大軍分路追擊不必說。
寧王離去的第四日,一小隊騎兵奔進了京都城,一般大勝後的捷報都是以八百里快騎送達,因爲人傳遞信息還是比信鳥穩定安全,還有主要是前線回去的人可以彙報更詳細的情況。不然誰捉到一隻信鳥換了信息回報,對方收到錯誤的消息就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吃大虧,所以這樣看來老皇帝第二日收到確切消息再下令或許也不算什麼大錯,而且這平原直線的距離快馬也不比信鳥慢多少。
“昌東城大捷!寧王親自上陣殺敵,大破北賊聯軍!昌東城大捷!寧王親自上陣殺敵,大破北賊聯軍!................。”報捷的騎兵也是一路大喊道,緊繃的京都百姓和守軍都鬆了一口氣,然後緊接着都奔出門來歡喜!整個京都城的百姓同時興高采烈,不知道誰喊道:“寧王神武!寧王神武!寧王神武!”所有百姓不覺的都喊道:“寧王神武!寧王神武!寧王神武!”只喊得聲震九天,只把山上的朝殿都震了一把。
朝廷上的衆大臣一震後都一細聽,大家都聽得似乎是捷報來了,不過寧王神武是什麼回事?寧王剛到前線就贏了?算算日子勤王大軍纔剛到昌東城吧,不等衆人猜想,報捷的信兵已道了殿外不遠。而坐在虎椅的老皇帝聽得大捷,又聽的寧王神武,心中就涌起不好的預感。
果然等信兵一報完,文武百官都互相慶賀時,卻發現老皇帝臉上卻看不見多少喜色,這時秦安又問信兵寧王是如何破敵的,信兵又把經過詳細的說了一遍,有部分親近寧王的大臣還是道:“寧王親自上陣破數十倍強敵,真有太祖帝的風範啊!”另外一人也附和道:“陛下,寧王立此大功,臣請封寧王爲親王以彰其功,讓天下人瞻仰,使我大夏將士更能奮勇殺敵,殺盡北賊永絕我大夏國的後患!”等等。寧王本身就是世襲王位,而王位和皇帝之間的爵位也只有一個親王了,親王一般都是皇帝的兄弟才能封的。寧王這種皇族分支封親王就是拉近了與皇族嫡系的直系關係,在普通人眼裡這意思似乎並不大,都是皇族的王爺,但是在皇族內部這關係可就大了,要知道夏元衛當了皇帝后自己的幾個兄弟可都沒封過親王。瞧了老皇帝的眼色就知道老皇帝不怎麼樂意,侯成和老皇帝心有靈犀,這時秦安就疑惑道:“寧王直衝敵陣?漠北可汗就帶着百萬大軍就退了?”信兵就解釋道:“漠北鷹部和格林狼等部前一日已先撤了!”秦安一想這才合理,不過這也給侯成找了一個話頭道:“陛下,寧王立此大功自當封賞,但這算是擊退了北賊的偏師,現在漠北的精銳主力尚在金陽洲,離京都也就一山之隔,只有把北賊趕出金陽洲京都纔算是真正的安全,所以臣請封賞之事還是暫緩,待北賊徹底被趕出我大夏帝國時再封也不遲,臣想寧王的也能明白眼下最重要的是殺退北賊。”老皇帝一聽還是侯成明白自己的意思,不待其它人開口,老皇帝就接口道:“還是侯愛卿一心爲國啊,朕差點就給元智老弟封了,那就等元智老弟凱旋之後再議。朕就先賜寧王黃虎袍,黃金萬兩,賜秦尚將軍黃虎袍,黃金萬兩,再運送三千擔美酒去慰勞衆將士。”老皇帝誇了一口侯成一心爲國讓其它人一時不知道怎麼接口。這賞賜老皇帝卻把寧王和秦尚賞的一樣,這就讓文武百官不得不深思了,有些聰明的就猜到了老皇帝的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