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遠大師道:“龍少俠但說無妨,但凡老衲知曉,定當一一相告。”
龍風大喜,便道:“謝大師。”說罷,便將三人在劍池的所見所聞以及昨晚如何在峭壁發現詩篇的事,粗略說了一遍。
待龍風說完,只見,空遠大師手捋長鬚,面露喜色,說道:“龍少俠能鍥而不捨,足見誠心。”
龍風不解:“哦?大師所言何意?”
空遠大師道:“豈不聞昔日黃石公傳授《太公兵法》,尚需張良三拾履。”
龍風此時方知空遠大師本意,便道:“大師用心良苦,晚輩實在慚愧,只是得見詩篇純屬我等無心之舉,哪敢與張良比肩。”
空遠大師微微一笑,道:“此事需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數十年來,來我天池禪寺者尋劍者何止百人,但無一人曾尋得山壁上的詩篇,僅此來看,也足見少俠福緣深厚。”
龍風等人聽到曾有數百人來此尋劍,不由心中暗暗驚訝,心道:“這龍泉寶劍當真是名揚天下,令無數英雄豔羨。”
他聽空遠大師如此說,知道自己又離真相近了一步,心中不由一喜,便道:“大師,我等已讀過峭壁上的三首詩,其中前兩首雖從未讀過,但也能參透其意,反而白樂天的這首《李都尉古劍》,雖幼年便已讀的朗朗上口,直至昨晚方纔悟到,詩中所詠之物便是七星龍泉劍。但至於,裡面所提的李都尉,在下卻是孤陋寡聞。難道此劍在這位李都尉手中麼,晚輩愚鈍,還盼大師指教。”
空遠大師道:“少俠學識淵源,實令老衲佩服。至於白居士詩中所提的李都尉,少俠不知也不足爲奇。”
夏侯英奇道:“此話怎講?”
空遠大師道:“此事說來話長,且容老衲一敘。”
三人知所言之事重大,不敢怠慢,龍風恍惚間想到,此情此景便與朱雀堡那日的有幾分相似。
只不過那晚秉燭夜談,人人聞之悲痛,而此時陽光灑進禪房,讓人倍覺暖心。
只聽空遠大師說道:“話說我大唐自太祖皇帝建朝以來,經貞觀之治、永徽之治以及武后當國,國力日漸強盛,中間雖有波折,但終至開元盛世,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大唐的國力也達到了鼎盛。連本朝的杜工部都曾作詩讚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說罷,他重重嘆了口氣,又道:“但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玄宗皇帝爲博得楊貴妃一笑,耽於享樂,又重用奸佞,以致國事日非,朝政腐敗,致使我大唐危機四伏,讓安祿山有機可乘,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大唐從此日漸式微。玄宗皇帝也因此敗走長安,行至馬嵬坡時,迫於六軍奮怒,無奈中縊死了楊貴妃,最終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他自己也失去了皇位。”
三人均知此段史實,聽到此處,也不由一聲長嘆,心中滿是悲憤和遺憾。
又聽空遠大師續道:“雖然後來在尚父郭子儀和武穆李光弼的率領下,終平叛亂,但經此重創,國家已元氣大傷,此後更是進入藩鎮割據時期,其中以河朔三鎮最爲跋扈,至此常年戰亂、民不聊生。然有道是天佑我大唐,自天寶之亂後,在貞元二十一年,我朝又出了一位賢明果決的皇帝,他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力圖中興,決心以法度裁製藩鎮。”
龍風道:“大師所言的這位皇帝,莫不是憲宗皇帝(李純)?”
空遠大師道:“正是開創‘元和中興’的憲宗皇帝。而在當時,力勸皇帝削藩平黨的正是當時的國之宰相李絳,李相國爲人正直,敢於直諫,有匡時救世之心,憲宗既以祖上聖明之君爲榜樣,自然對他極爲倚重,甚至將國之利刃龍泉寶劍賜於李相國,見劍如見君,可行賞罰之政。”
三人聽罷,心中長舒一口氣,果然和他們猜想的一致,此劍沒有隨太宗皇帝葬於昭陵,彼時還在宮中。又聽他繼續說道:“當時,朝中有一人與李相國交好,他便是白樂天。白居士任左拾遺時,也是心繫蒼生,頻繁上書, 希望以此補察時政。白居士所書言事雖多獲接納,但他言事直接,有時令憲宗皇帝不快,並向李相國抱怨,李相國深知白樂天的一片忠心,也愛惜他的才華,反而力勸憲宗皇帝廣開言路。”
龍風心道:“這位李相國果然是一位古今難得的好宰相。他同白樂天的關係也絕非尋常,料想白樂天便在此時通過李絳見到的七星龍泉劍。然而,李絳彼時貴爲國相,怎麼稱之爲都尉?”想到這裡,忽的心念一動:“對了,定是這龍泉寶劍爲天子所賜,不能輕易示人。只因李絳與白樂天相交甚深,才借之一觀,但即便如此,仍如詩中所言:‘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即便是至交好友,李相國也顯得異常慎重。白樂天一賭寶劍風采後,才思涌泉,作詩吟之,但礙於寶劍之貴,只能一不提寶劍之名,二不提持劍之人,因此以都尉代之,以免衆人起疑。”
正想到此處,果然聽空遠大師道:“白居士因機緣巧合,在李相國處見到七星龍泉寶劍,才作了這首《李都尉古劍》,並在詩中提到‘願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便是象徵此寶劍有專殺之權,用來殺佞除奸的寓意。”
夏侯英奇道:“大師,據白樂天所做詩篇,他是在李都尉家中看到的龍泉寶劍,怎麼您又說是在李相國處所見?”
只見空遠大師笑而不語,夏侯英正在納罕間,聽龍風忽道:“詩中李都尉便是李相國,白樂天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
夏侯英更是驚奇,問道:“怎麼會這樣?你怎麼知道。”
空遠大師當下鼓掌道:“少俠料事如神,老衲佩服。”
夏侯英更顯疑惑,剛要發話,聽龍風道:“夏侯姑娘,稍後再與你解釋不遲,事情緊迫,我們且聽大師往下說。”
夏侯英性情淡雅,又經多年峨眉道法教化,雖心中好奇,卻也不計較,心中只暗暗稱奇:“他怎麼能猜到?”
又聽空遠大師說道:“元和初期,我大唐如同病樹逢春,只不過好景不長,在元和十年,長安城內連續發生了三件大事。”
龍風道:“哪三件?”
空遠大師道:“頭一件事便是,白居士的另一位好友,主戰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刺身亡,大臣裴度也身受重傷。白居士氣憤至極,當天便上書朝廷力主徹查此事、嚴緝兇手,但卻被當朝權貴以‘越權奏事’爲名,將他貶爲江州司馬”
一語說罷,夏侯英聽罷“啊”的一聲驚呼,龍風和周泰卻顯得極爲淡定。因爲當年之事轟動一時,史書所載甚詳,寫道,當時朝廷上下極爲恐慌,皇上也龍顏大怒,後來查明是河朔三鎮中的李師道派人所刺。
又聽空遠大師道:“第二件事,便是國相李絳母親突然離世,按大唐禮法,李絳便辭官守孝,臨行之時便將龍泉寶劍交還聖上,後歸藏於大明宮春坊內,便是當時的太子殿。”
周泰雖見多識廣,龍風更是博覽羣書,於逸聞軼事頗有了解,但此事卻從未知曉,不由也大感驚奇,便道:“大師,那第三件大事是什麼?”
空遠大師緩緩說道:“這最後一件大事便是,春宮有一位叫做費正的大內高手突然消失的無影無蹤,而與之同時,龍泉寶劍也不翼而飛。”
此言一出,三人均是齊聲驚呼,顫聲道:“怎會這樣?”
空遠大師也是臉露悲憫之色,合十道:“從此之後寶劍便渺無音訊,而憲宗皇帝也於元和十五被宦官陳宏志所殺,而時至今日,河朔三鎮仍是大唐的心腹巨患,尾大不掉,禍國殃民。”
龍風於這段史實也頗爲熟悉,只是其中牽涉到龍泉寶劍的事卻是頭次耳聞。聽空遠大師娓娓道來,竟覺恍如昨日,親身所歷一般。便拱手道:“多謝大師開導,讓晚輩撥雲見日。只是晚輩尚有一問,還盼大師解惑。”
空遠大師臉露微笑,說道:“少俠請講。”
龍風道:“請問大師,不知峭壁上的詩篇是何人所刻?”
空遠略一思索道:“那是二十年之前,白居士已近古稀之年,他一生與我佛門結緣,後拜於香山僧如滿禪師門下,正式爲我佛門弟子,自稱香山居士。那一日他來到天池禪寺,與我講經說法,老衲對他是好生敬仰。白居士憶起昔日好友武元衡之死,心下好不悲痛。又與我遊至劍池,感慨萬千,心中更是傷感。便將前朝兩位宰相創作的關於龍泉劍的詩篇以及自己所作之詩,懇請老衲一一刻於峭壁之上,並塗以夜光粉。正應那句:佛法本無邊,只渡有緣人。白居士下山之際,特囑老衲,如遇尋劍之善人,可將諸事一一奉告,如能救得蒼生之萬一,也未可知。今日老衲能遇少俠,便是佛曰有緣人。這二十年間來我天池禪院的何止百人,要麼心懷叵測,要麼淺嘗輒止,江湖上只道這寶劍已歸於昭陵,他們又怎能參透這其中的奧秘。”
龍風躬身道:“多謝大師指點,只是這有緣沒緣,晚輩還是有些不太明白。”
空遠大師微微笑道:“少俠身帶俠氣,肝膽照人,此是一緣;少俠能在月明之夜目賭峭壁之詩,又是一緣;少俠若尋得此寶劍,來救天下蒼生,此更是一緣。當然,這其中還有一緣。”說罷,伸手從胸前布衣摸出一張信箋,遞與龍風。龍風略一遲疑,打開一看,原來是少林慧明方丈親筆書信,大意是他們前來尋劍,懇請空遠大師予以關照。讀畢,龍風心中頓時一暖。
原來,那日在少林羣雄商畢,分頭各尋寶劍。慧明方丈所慮周全,便飛鴿傳書一封與天池禪寺。
只見空遠大師合十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嵩山少林寺慧明方丈佛法高深,凡我釋氏弟子無不仰慕。慧明方丈有何吩咐,老衲無敢不從。只是這書信昨日傍晚方到,招待不週之處還請少俠見諒。”
龍風忙還禮,道:“大師言重了。今日聆聽大師敘談舊事,我等當是感激不盡。只是這龍泉寶劍所在之處,不知大師可知嗎。”
空遠大師道:“那日,白居士與老衲談起這龍泉寶劍。只與老衲說道,他這些年遊歷四方,殫見洽聞,心中始終執着於龍泉寶劍,以致耽於禪修。但足有一慰的是,他終於探到寶劍的一些消息。”
龍風等人心中一喜,屏住呼吸,凝神聽着,“白居士多方查明,原來,河朔三鎮當年爲抗拒朝廷削藩,便刺殺了宰相武元衡;後又綁架費正家眷,來脅迫他他偷取龍泉寶劍。而國相李絳之母的突然離世,料想也並非意外,定是河朔三鎮派人所爲,這樣一來,一則讓李相國辭官丁憂,除去心中大患,二則可以讓龍泉寶劍歸於春宮,好讓費正下手。”
龍風三人均道,這河朔三鎮做事狠辣歹毒,囂張跋扈,若不早除,大唐危矣。
夏侯英聽的心急,道:“大師,後來怎樣?”
空遠大師合十道:“那費正盜走龍泉寶劍後,心生悔意,心知此劍如同傳國玉璽,乃國之重器,若此劍交於河朔三鎮之手,大唐怕要有覆國之憂。然若交回宮中,不但自己性命難保,自己家眷更是香消玉殞,不能保全。他猶豫再三,便自己攜劍退隱山林。”
周泰忽道:“費老前輩怕擔這千古罵名,不料已是騎虎難下,身不由己。”
空遠大師道:“施主高見,正是如此。”
龍風道:“大師,白樂天可曾知曉這費老前輩歸於何處?”
空遠大師合十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茫茫東海,碧波連天,普陀山中,海天佛國。”
龍風頓然醒悟,白樂天一心向佛,這普陀山是觀音道場,自然是他必去之處,想必在那裡偶有所獲。便不由問道:“大師之意,費正前輩將龍泉劍帶入了普陀山中,白樂天可曾取回寶劍?”
空遠大師緩緩念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塵世之事,皆如過眼雲煙。”
龍風知道這句偈語本意,知道在佛家看來,生滅無常,凡事皆爲虛幻,不可執着。
想到這裡,便站起起身來,躬身道:“多謝大師!”
空遠大師道:“少俠雖爲後生,但此時看來,卻是身系武林安危,拯救天下蒼生那個人。老衲只能告知如此,還盼少俠保重。”
龍風聽罷躬身再謝,與夏侯英、周泰二人便拜別了空遠大師,離了天池禪院。
第二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