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儲君立,諸王出(下)

安西之地遠離京師,中間還隔着大沙漠,地盤雖大,人煙卻不算多,大體上以遊牧之民爲主,西域各國雖說都臣服於大唐,可其忠心卻甚難保證,加之面臨着吐蕃、薛延陀、西突厥三大勢力的壓迫,大戰雖罕見,可戰亂卻始終就沒停過,隔三岔五地便是小打一場,四方勢力彼此爲敵,互不相讓,屬百戰之地,可因着絲綢之路的關係,此地又極爲重要,大唐絕無放棄此地的可能性,即便再艱難也得緊守着——安西的重要性不單在於絲綢之路是目前大唐對外通商的主要通路,更要緊的是此地乃是關係到牽制吐蕃、薛延陀、西突厥的戰略要地,只消此地掌控在大唐手中,那三方便絕無進一步強大起來的可能性,也就無法真正威脅到大唐的統治和強盛。

安西第一任都護統領喬師望,原本爲李淵起兵大唐時的從龍之將,素得李淵之寵信,得尚廬陵公主,敢戰之士也,然,並無將略之才,戰功不顯,官運也算不得順,以駙馬之身份,在大唐軍隊中混了幾近二十五年,也就是因跟隨侯君集滅高昌後,得了些功勞,這才當上了安西都護統領,一年多來仗倒是沒少打,可卻始終無法真正安定地方,屢屢被御史臺彈劾,被調回內地早已是鐵定的事情,李貞在兵部侍郎的位置上時便已在籌備此事,若不是因侯君集造反,兵部相關事宜被耽擱了的話,此時喬師望早已該被替換回內地了。

李世民乃是一代雄主,如何不知道安西有多重要,也清楚喬師望絕非鎮守安西的合格人選,自是早已準備換將,可當李貞提出自己要去守安西之時,李世民卻着實被噎了一下——李貞的能耐李世民心中自是有數,倒是能信得過的,可問題是安西之地遠離京師,讓李貞去那兒之官,簡直就跟流放無甚區別了,李世民愛面子,他可不想被朝臣們抨擊說他妄自降罪於有功之皇子,再說了,安西之地遠在塞外,天高皇帝遠,若是李貞打算學學齊王的話,李世民還真未必能吃得消,其三,李貞素來是個打太極的高手,天曉得他說出要去安西的話頭是不是打算以退爲進,李世民着實不能不多想一些。

“八哥,那安西之地如何是去得之處,您可萬萬去不得啊!”李世民尚未開口,站一旁的李治反倒先急着叫了起來道:“父皇,您可不能讓八哥去受那等苦。”

呵呵,瞧都急成這樣了,老九這廝還算有點良心麼。李貞見李治着急得汗都憋出來了,心中略有些子感動,不過臉上卻依舊平靜,對着李治躬了下身子道:“太子殿下明鑑,安西之地乃是我大唐邊境能否安穩的關鍵所在,此地若能控於朝廷之手,外敵自是無患邊之可能,哥哥雖不才,可自幼師從李、秦二位老將軍,自該爲國分憂,無甚吃不吃苦之言。”

李貞這話表面上看起來是對李治說的,其實卻是說給李世民聽的,那意思就是表達自個兒去安西並非以退爲進來要挾老爺子,而是真的願意去安西。李世民本就是精明人,又如何聽不出這話裡藏着的話,眼中飛快地閃過一絲精光,突地開口問道:“貞兒能心繫朝廷,朕心甚慰,然安西事關邊防安寧,貞兒打算如何着手,又需多長時日能平?”

嘿,老爺子動心了,咱就等着您老開口問了!李貞一聽老爺子終於開了口,心中暗自得意了一把,知道大致有戲了,不過卻並不敢帶到臉上來,假作沉思的樣子,輕皺了下眉頭,沉吟地說道:“回稟父皇,安西各方實力纏雜,若是光靠戰,則戰不勝戰,必定是永無寧日之狀,兒臣以爲要想綏靖安西,須得三分軍事七分行政方可見效,若是能得朝廷襄助,則三年必可有小成,六年當可見奇效,若能持之以恆,則二十年內不單安西便是整個西域都將是我大唐的固有之疆土!”

“哦?”李世民輕咦了一聲,掃了眼李貞,皺着眉頭好生想了想之後,這才接着道:“貞兒能戰而不好戰,又能思及政治,朕實是開心,只是這個七分行政又該如何着手?”李世民這個話算是問到了點子上,無他,西域小國無數,各成體系,彼此間的關係錯綜複雜,要想推廣大唐之行政體系絕非易事,這可不是說着好玩的,換成李世民自個兒去安西也不敢拍着胸脯保證自己一準能成事。

李貞素來不打無把握的戰,既然早已料到自己將會被貶出京,又怎會不預先做些準備工作,說實話,李貞選擇安西作爲自己安身之場所,其實有着四重考慮:

其一,安西雖小國無數,關係錯綜複雜,不過以唐軍之善戰及各種先進文化理念而言,統合起來其實並不算難,若是能將安西全盤掌控在手中,哪怕將來老爺子不再換太子,李貞要想發動“靖難之役”也容易得很。

其二,李貞所來自的時空裡,那些個所謂的西域本就該是中國的領土,只是歷朝歷代對這些邊陲之地重視不夠,從而導致了邊患不斷,若是能成功地統合西域,並以西域爲鑑去整合草原的話,或許有可能避免後世金、蒙元等少數民族侵掠中原的慘劇,儘管李貞也明白此事極難,不過不去試試,又怎能知道能不能成?

其三,李貞手下不缺武將,可在文官體系上卻始終未曾取得甚突破,這一條固然是起步稍晚之故,可固有勢力的存在未必不是根由之一——“立嫡不立長”這等觀念在世家政治中始終是佔有着穩固的地位,而今的朝臣,尤其是高層中基本上都是世家出身的人物,李貞這個庶出皇子要想拉攏他們,難度太大了,吳王李恪的遭遇就是前車之鑑,既然如此,李貞也就只能走自己培養這條路,可問題是這條路也不好走,不單需要時間還需要契機,而經營安西將會是李貞培養文官人才最重要的一步——自打李貞推出了印刷術之後,算是徹底打破了世家子弟對知識的壟斷,大唐百姓中知書達理者愈來愈多,每年科舉中選者也越來越多,可問題是那些個出身微寒的學子即便中了進士,卻依舊無法選上官,就算選上了,也只能是微末小官,正蓬勃興起的仕林對此頗多非議,京師中不少飽讀詩書之人時常感嘆報國無門,李貞若是給他們一個出頭的機會,再加上李貞手中有的是錢財,以利誘之,以大義說服之,要想拉攏起一大批失意的文人絕不成問題,如此一來,這文官體系不就順理成章地建立起來了麼?

其四,李貞手中掌握着的秘密武器可不光僅有印刷術、造酒、傢俱這些個生活用品之類的玩意兒,更有火槍、新式火藥等玩意兒,只不過因着有礙物議的緣故,雖已令人進行了些相關研究卻始終沒敢拿出來試驗,安西那地兒遠離朝廷,正是試驗這些新奇玩意兒的最佳場所不是麼?

當然,如此龐大的構思要想真兒個地執行起來卻也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爲此李貞與兩大謀士可沒少琢磨此事,除了財物上的準備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準備如何說服老爺子,既不能將全盤計劃和盤道出,又得能讓老爺子信服,這難度可是不小的,好在事先準備工作做得充分,此時面對着李世民的問話,李貞絲毫也不慌亂,很是平和地回道:“回稟父皇,兒臣以爲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國乃是安息的根本,務必先行革新,將四國徹底併入我大唐,而後以戰立威,聯西域諸國及薛延陀之力,先拿強敵西突厥開刀,以豎大唐之威名,待得擊敗西突厥,趁勢於蔥嶺一帶築新城以守之,只消蔥嶺在我大唐手中,西域之勢便亂不起來了,而後將整個西域按區劃分行政體系,分別設置州府,以大唐律法爲準繩,以朝廷委任之官吏治理地方,同時以禮教化民衆,進而實現大治之目的。其中,擊潰西突厥當得三年,建城蔥嶺又須三年經營,而後方可劃分州府,大致十年內可完成,再經十年經營,西域必穩固矣,二十年之後,當可挾安西之穩固破吐蕃,滅吐谷渾,一舉將各藩蕩平,依西域之經驗而治其餘,若得如是,則我中原將永無邊患之禍矣!”

李貞所言其實已經多有保留,在時日上動了些手腳,實際上按李貞的設想建城蔥嶺該是兩年之後便該做到的事,而築城而守其實也僅需要一年便足夠了,至於真兒個地要實現大治實際上遠不是二十年能辦得到的,二十年其實只能做到穩固地方,真要想讓西域徹底歸化,沒個三、五十年的努力想都別想,饒是如此,李貞所畫出來的這個大餅着實是太誘人了,即便是見識多廣的李世民也爲之心動不已——以李世民的智慧自然能看得出若真是照此執行下去,所帶來的那些個好處絕對是巨大無比的,不過他同樣也清楚此事絕不是像說的那麼簡單,真要辦到此事,須得有能人坐鎮方可,如此一來,問題就出現了——其一,李貞能不能勝任此項任務?其二,李貞是否足夠忠心?

頭疼,頭疼得緊,李世民這會兒還真是傷透了腦筋,一時間也瞧不透李貞的虛實,實在是不敢輕易開口應承下來,可又不好說不讓李貞去,皺着眉頭想了好一陣之後,才憋出了一句話:“此事重大,爾回頭上個摺子來,朕須得好生想想,唔,爾在宮中也住了好些天了,就陪新娘子去各宮走走,出宮去罷,過些日子朕自會有旨意給你。”

得,您老爺子慢慢琢磨去好了,咱不奉陪了!李貞自是清楚此事重大,非一時半會能決定得了的,老爺子不找些心腹好生商議上幾天,只怕拿不出個準主意來,此時見老爺子下了逐客令,李貞自是不想多留,他還急着回府去呢,畢竟這都三天沒出宮了,早就急着想了解一下外頭的情形究竟如何了,這便恭敬地跪倒在地,磕了個頭道:“兒臣告退。”話音一落,低着頭緩步退出了甘露殿。

“父皇,八哥他……”李貞纔剛退出大殿,站一旁的李治便忍不住開了口,試圖對安西之事說說自己的見解,卻不曾想李世民似乎根本不想聽李治是如何看的,一舉手道:“雉奴不必多言,此事非爾所能參預,朕自會又主張,爾也先退下好了。”

見李世民不想聽自己的見解,李治的臉上掠過一絲失望之色,可也不敢多說些什麼,恭敬地躬身應了聲“是”,也退出了大殿,只留下李世民一人獨自坐在龍椅上,默默地思索着……

到家了,總算是到家了!剛從大轎子裡一出來,瞧見自家王府門前的兩隻石獅子,李貞的心中頓時一暖,眼一熱,險些就此落下淚來,好在控制得宜,這纔沒當場出乖露醜,也沒理會迎上了前來的管家劉德全以及王府長史李千赫的恭迎話,只是笑着點了點頭,算是回了離,疾步走到同樣是剛從小轎裡出來的裴嫣身邊,笑着道:“嫣兒,到家了,往後這家裡的事情可就全都交給你了,本王主外,內事全由你做主,就這麼說定了可成?”

裴嫣還真沒想到李貞竟然如此肆無忌憚地將這等本該是私房話的話頭拿到公衆場合裡來說,一時間竟然被李貞的孟浪給羞紅了臉,連頭都擡不起來了,可李貞倒好,嘻嘻哈哈地着道:“好,那就這麼說定了,劉德全。”

管家劉德全年事雖已高,可腿腳還是很麻利的,一聽到李貞出言招呼,忙小跑着過來道:“殿下,老奴在此,殿下有事儘管吩咐便是。”

“嗯。”李貞笑着點了下頭道:“從今日起,府內的大小事務就由王妃做主了,爾有甚要請示的,只消直接跟王妃提便可,本王一概不問了。”

裴嫣曾在越王府中住過一段時間,一直都是劉德全在負責照應,彼此間並不陌生,本無須李貞再如此特意地介紹,而李貞之所以如此做法,只能是一個理由,那就是在衆人面前給裴嫣立威信,這一條老於世故的劉德全自是看得通透,李貞這麼一交待,劉德全忙對着裴嫣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媚笑着道:“老奴見過王妃娘娘。”

裴嫣福了一福,還了個禮,笑着說道:“劉管家辛苦了,府中的一切還是按老規矩辦好了,嫣兒初至,多有仰仗劉公公處,若是有不到處,還請公公撥冗賜教則個。”

“該當的,該當的,娘娘切不可如此,折殺老奴了。”劉德全哪敢受了裴嫣的禮,忙退了開來,手足無措地說道。

呵呵,嫣兒還真是懂得做人,不愧是大家族裡出來的,有點王妃的架勢了!李貞在一旁看着這主僕二人相互謙讓,嘴角一彎,笑了起來道:“罷了,都是自家人,無須如此客套了,劉管家,爾先陪王妃熟悉一下府中的事務,內院裡的各房管事都喚將出來,聽由王妃打理即可,嫣兒你這就跟劉管家先忙去罷。”

新婦上任自是有得忙乎,再者,裴嫣也知道李貞一準有要事要談,自是不再多言,只是笑了笑,由着劉德全陪同着先走入了王府大門之中。

“李長史找本王可是有事?”待得裴嫣與劉德全領着一起子下人們去後,李貞面帶笑容地看着默然不語的李千赫,淡淡地問了一句。

李千赫是李世民親自派下來的王府長史,按地位來說,是王府中身份最高的屬官,甚至負有督導李貞的權限,只不過一直以來他都無法取得李貞的信任,始終被排擠在王府的核心層之外,府中大小人等對其都是彬彬有禮,卻始終敬而遠之,李貞也從不與其商量要事,在偌大的王府中李千赫就如同一個外人一般,而他倒也很知趣,碰了幾回軟釘子之後,便當起甩手掌櫃,不再過問府中的大小事務,此時聽得李貞發問,不慌不忙地躬身爲禮道:“恭賀殿下大婚歸來,老臣已接到聖諭,不日將調到吏部任職,特來向殿下辭行的。”

“哦?”李貞一聽之下,還真有些子回不過神來——李千赫目下乃是從四品上的官位,若是到了吏部,並無相應的官位,向下是郎中(從五品上),向上是吏部侍郎(正四品上),無論上下都是兩級之差,大唐的官銜品級可是不好升的,一級就得敖上好些年的,若沒個殊功,要想連升兩級談何容易,可又沒見李千赫犯啥錯誤,這連降兩級似乎也說不過去,倒真叫李貞費思量的,皺了皺眉頭,想了想,末了還是直接了當地問出了口:“李長史這是高升了麼?”

“好叫殿下知曉,老臣蒙聖上恩寵,即將履新吏部右侍郎之職,曾蒙殿下錯愛,老臣這數月過得安穩,將來若是有用得着處,還請殿下只管招呼便是,老臣告退了。”李千赫很是客氣地躬身行了個禮,一轉身徑自離去了。

呵呵,媽的,還真是連升了兩級,厲害啊,奶奶的,這小子究竟立了啥子功勞來着?那臨走的話又是啥個意思,投靠老子?不會吧?李貞望着李千赫離去的背影,眼一眯,皺着眉頭陷入了思考之中……

第二百六十一章連蒙帶坑(三)第八十一章暗潮洶涌(下)第十一章東宮失竊案(下)第五百五十三章決戰平壤城(三)第四百八十八章博弈(上)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三十二章撲朔迷離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三百二十六章戰降之間第五百一十章推波助瀾(中)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四百八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三)第三十六章開府不建衙第四百三十九章風雪故人來第四十二章校場揚威(下)第五百二十八章巧取烏骨城(四)第四百一十六章洛書之爭(三)第三百六十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上)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蹤初現第九十四章莫離的秘密第五百四十二章京師風雲錄(一)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四百九十九章針鋒相對(一)第三百二十一章北伐!北伐!(上)第一百三十九章是與非(上)第三十四章火上澆油(上)第一百七十二章決戰皇城之巔(一)第二百八十七章內訌(下)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二百九十六章龜茲攻略(六)第二百六十五章獵犬行動(中)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五十五章血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決戰平壤城(二)第一百二十七章殺局(上)第九十九章心動不如行動第二百一十六章星星峽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九章京師劇變(三)第三百四十章誰與爭鋒(下)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三百九十一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中)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四百六十九章雛鳳初啼(下)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三百八十七章離別安西(下)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一百五十二章朝堂風暴(上)第三十三章實力纔是硬道理第三百四十五章全面對決(下)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四百零七章奇峰突起(中)第三百二十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下)第四百九十八章亂之表象第三百三十章百葉河會戰(三)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二百五十八章國際關係第四百一十七章洛書之爭(四)第二百四十三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中)第三百零四章京師裡的躁動(二)第六十一章血戰(八)第一百一十七章各自算計(下)第四百八十章路遇故人第三百八十章京師劇變(四)第四百四十九章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三百零八章風雪夜歸人(上)第五百三十三章血洗安市城(四)第四百五十四章意外的噩耗第二百二十一章樓蘭迎新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二百八十八章破城之戰(上)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第五十二章巧入神武(六)第三百二十八章百葉河會戰(一)第九十三章高陽的難題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五百三十七章惡戰白村江(三)第三百七十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四)第四百四十二章陰差陽錯(三)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五百四十四章京師風雲錄(三)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一百七十一章喋血長安城(十二)第三百八十二章京師劇變(六)第一百四十四章暗潮洶涌(下)第三十一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五百四十七章京師風雲錄(六)第八十一章暗潮洶涌(下)第十八章賺錢大計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二百二十四章吃葡萄(上)
第二百六十一章連蒙帶坑(三)第八十一章暗潮洶涌(下)第十一章東宮失竊案(下)第五百五十三章決戰平壤城(三)第四百八十八章博弈(上)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三十二章撲朔迷離第四百零二章暗渡陳倉(一)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三百二十六章戰降之間第五百一十章推波助瀾(中)第四百六十五章毒蛇的獠牙(二)第四百八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三)第三十六章開府不建衙第四百三十九章風雪故人來第四十二章校場揚威(下)第五百二十八章巧取烏骨城(四)第四百一十六章洛書之爭(三)第三百六十章風雲詭變之意外的對決(上)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蹤初現第九十四章莫離的秘密第五百四十二章京師風雲錄(一)第五百五十一章決戰平壤城(一)第四百九十九章針鋒相對(一)第三百二十一章北伐!北伐!(上)第一百三十九章是與非(上)第三十四章火上澆油(上)第一百七十二章決戰皇城之巔(一)第二百八十七章內訌(下)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二百九十六章龜茲攻略(六)第二百六十五章獵犬行動(中)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五十五章血戰(二)第五百五十二章決戰平壤城(二)第一百二十七章殺局(上)第九十九章心動不如行動第二百一十六章星星峽之戰(二)第三百七十九章京師劇變(三)第三百四十章誰與爭鋒(下)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二十一章憂國不忘發財(上)第一百一十二章紛來迭至(上)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三百九十一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中)第三百二十二章北伐!北伐!(中)第二百四十一章碧血染黃沙(九)第四百六十九章雛鳳初啼(下)第五十九章血戰(六)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三百八十七章離別安西(下)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一百五十二章朝堂風暴(上)第三十三章實力纔是硬道理第三百四十五章全面對決(下)第五百三十一章血洗安市城(二)第四百零七章奇峰突起(中)第三百二十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下)第四百九十八章亂之表象第三百三十章百葉河會戰(三)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二百五十八章國際關係第四百一十七章洛書之爭(四)第二百四十三章托克遜河谷之戰(中)第三百零四章京師裡的躁動(二)第六十一章血戰(八)第一百一十七章各自算計(下)第四百八十章路遇故人第三百八十章京師劇變(四)第四百四十九章未慮勝,先慮敗第一百零七章取捨之間(上)第三百零八章風雪夜歸人(上)第五百三十三章血洗安市城(四)第四百五十四章意外的噩耗第二百二十一章樓蘭迎新第四十三章印之爭第二百八十八章破城之戰(上)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第五十二章巧入神武(六)第三百二十八章百葉河會戰(一)第九十三章高陽的難題第二百七十六章高恆的機遇第五百三十七章惡戰白村江(三)第三百七十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四)第四百四十二章陰差陽錯(三)第四百二十二章混世小魔王第四百二十四章臨時抱佛腳第五百四十四章京師風雲錄(三)第二百九十二章龜茲攻略(二)第九十八章元宵詩會第一百七十一章喋血長安城(十二)第三百八十二章京師劇變(六)第一百四十四章暗潮洶涌(下)第三十一章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第五百四十七章京師風雲錄(六)第八十一章暗潮洶涌(下)第十八章賺錢大計第一百零三章一波三折(上)第二百二十四章吃葡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