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樓蘭迎新

十月本該是秋高氣爽的時日,也是最適宜出遊的日子,挾三、五友人或是賞菊踏秋,或是野營燒烤,又或是秋獵一番都是種難得的享受,然而,對於大漠來說,此時卻已是到了初冬時辰,雖尚未到大雪封路之際,可寒冷所致,商路幾近斷絕卻已是不爭的事實,天一冷,路便不好走了,可急着趕赴任上的李貞在收降了哈密地區的沙盜之後,卻並沒有掉頭回玉門關,而是從一支事先安排好的商隊中接收了充足的補給並將隱藏在蕭大龍軍中的王妃裴嫣接回之後,立刻啓程,冒着漸冷的天氣往交河城趕去。

“清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這首名詩《從軍行》膾炙人口,除了道出了關外行軍之不易,以及壯士征戰四方之雄心外,更指明瞭一個神秘的地名——樓蘭!

樓蘭,西域古國之名,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又以出美女而著稱,當然,王昌齡筆下的樓蘭早已不是原先的那個城邦之國樓蘭,名雖一致,國卻已不存,唐時的樓蘭僅僅只是座安西都護府治下的一座小城鎮,早已沒了國王的存在,只是個各族雜居之所,城不大,也就是個兩城門的小城,五、六千的人口,位於塔里木河之濱,西離交河不到百里,東連玉門關,扼絲綢之路之咽喉,軍事意義重大,爲兵家必爭之地,大唐安西都護府在兵力緊張的情況下,依舊在此地派了一營人馬守衛,算是座重要的軍鎮。

總算是到地頭了!媽的,這沙漠行軍還真他孃的不是件好玩的事兒!遠遠地望見樓蘭城那算不上高大的城牆,李貞的心情頓時爲之一振,脣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絲欣慰的微笑,也沒去約束一起子親衛們因此而發出的嬉鬧之聲,無他,沙漠行軍的枯燥無味沒親身經歷過的人是難以體會其中的艱辛的,此時到了地頭,也該給疲憊的將士們一個喧·泄煩悶之心的缺口不是麼?

“加快速度,今夜宿營城中!”在一片的歡呼聲中,李貞笑呵呵地下了道命令,率先一催戰馬,向樓蘭城衝將過去,待到近處,這才發覺城門樓外竟已擠滿了前來迎候的安西都護府官吏,大體上已軍人居多,文官服飾的人僅僅只有寥寥數人,爲首一名老者,面若重棗,長鬚斑白,一身明光鎧,外罩一件淡紅色戰袍,顯得威武不凡,遠遠望見李貞一行長驅而來,但見那名老者踏上前去,拱手爲禮,朗聲道:“下官安西都護喬師望恭候越王殿下。”

哈,這老小子就是老喬同志嘍,呵,長得倒是蠻氣派的嘛,嘿,有意思!李貞此際心情好得很,看啥都順眼,大老遠便揮手止住了奔馳中的軍伍,自個兒卻排衆而出,緩緩策馬行到離喬師望十步左右,這才翻身下馬,大步走到喬師望面前,很是客氣地拱手還禮道:“姑父,您爲朝廷駐守邊關,勞苦功高,小王時常聽父皇談起過您,說您是邊關磐石,今日一見,素慰平生。”

喬師望尚廬陵公主,算起來倒實實在在是李貞的姑父,不過因着喬師望官運一向不暢,始終在邊關之地打轉悠,甚少有回京師的機會,卻是從未見過名揚天下的越王李貞,當然,傳聞倒是沒少聽說過,說起來此次喬師望能調回涼州任刺史還真得感激李貞毛遂自薦,否則的話,喬師望還真不知要在這苦寒之地呆上多久的,此際見李貞如此客氣,自是不敢受了李貞的禮,忙退開一小步,謙遜地道:“越王殿下謬獎了,老朽實不敢當,殿下威名遠揚,卜入大漠,便降伏哈密地區之沙盜,實能人之所不能,老朽自愧不如也,殿下,請進城稍息,下官已令人備好了酒宴,還請殿下撥冗一會。”

呵呵,這老兒還挺能來事兒的麼,看樣子傳言這玩藝兒還真不可靠!李貞此前曾聽何望隆說起過喬師望,據聞此老不善人情世故,生性耿直,故此在官場上總是遭人排擠,堂堂一個駙馬都尉卻落到發配邊關的地步,可此時見喬師望行事老道,絲毫也不像是不通人情的呆瓜一流的人物,倒真叫李貞很是好奇此老爲何總爬不上臺面的,不過嘛,一來此時也不是探究這個問題的時辰,二來,李貞累了這麼些天,也真想放縱一下,舒解一下旅途的疲勞,自是不會客氣,哈哈一笑道:“姑父有心了,且容小王安頓好行囊,一準赴會,小王還等着見識一下我大唐邊關衆英豪的呢,姑父,您請!”

喬師望其實並不是個多言之人,今日之所以顯得健談,除了因對李貞這個名揚天下的親王感到好奇之外,更主要的是因李貞這麼一到,他喬師望便算是解脫了,只要交接完手續,立馬就能啓程回內地,因着激動之故,這纔多言了幾句,此時聽得李貞道了個“請”字,自是不再多寒暄,側了下身子,擺了個請的手勢道:“殿下先請!”

“好。”李貞長途跋涉了月餘,久不曾梳洗,早已是疲憊萬分,也就懶得多客套,哈哈一笑,對着喬師望拱了拱手,邁步向成門洞行去,喬師望落後半步,緊跟其後,說笑着一併進了樓蘭城中。

不同於湮沒在歷史塵埃中的樓蘭古城,此樓蘭城乃是北魏時期新起的城鎮,到此時也不到百年的歷史,可因着沙漠風蝕的關係,整座城顯得格外的古舊,雖說處於絲綢之路的咽喉上之故,此城尚算富庶,可因着此地屬大唐、西突厥、吐蕃勢力的攻伐交鋒的前沿重鎮,戰亂不斷,人口卻並不算太多,又因此時商路已近封絕,往來商隊不多,整個城市更顯得極爲冷清,李貞一路行去,卻不曾感受到在玉門關時那等萬國商人棄聚的氣派,甚或連道邊看熱鬧的人羣都不算太多,倒叫李貞心中有種微微的失落感。

樓蘭鎮守府,算樓蘭城中最高大的建築,也不過就是個算不得太大的院落,分地上地下兩重建築,挖地成院,掏洞成室,夯土爲牆,倒也頗有一番異國情調的,本是鎮守使林挺的官邸,李貞既到,此處自是讓了出來,成了李貞下榻的落腳之處,安排宿衛、安頓懷孕的裴嫣、梳洗等等一通子忙亂之後,李貞終於騰出了空來,領着手下一起子親衛將領前往喬師望設在樓蘭城西側軍營中的行轅赴宴,一通子寒暄及介紹自是題中應有之義,卻也無須多言,待得一切就緒,這宴會也就算正式開始了,當然,因着塞外不比京師,一切都是就地取材,加之衆人大多是軍旅中人,這酒宴說白了就是場篝火晚會的,大碗的馬奶酒、手撕羊肉,烤全羊等等塞外風格的吃法,令一起子王府親衛將領們好生暢快了一回,再加上異國情調的歌舞助興,倒也賓主盡歡,原本互不相識的兩夥子軍人很快便混熟了,湊一塊喝得個熱火朝天,倒也其樂融融。

這酒一喝,話就多了,有的沒有的可就全說上了,李貞雖素性沉穩,可到了此時也放開了喝,來者不拒,跟一起子都護府的軍官們倒是喝得開心無比,好在酒量豪,倒也不曾有甚丟面子的事情,好不容易等酒過了三巡,李貞這纔有時間消停了一下,剛想着跟喬師望好生聊聊安西之事,打算聽聽喬師望的見解,卻不料就在此時,一陣激昂的琵琶聲驟然響了起來,將滿場的喧譁聲全都壓了下來,緊接着,一名身着碧綠色貼身露肚小衣,下着僅僅遮到膝蓋處的胡褲,滿頭叮噹作響的金飾,面上還蒙着層輕紗的女子邊舞邊奏地從暗處閃了出來,在李貞所在的主席前邊歌邊舞,那等輕柔的舞姿,激昂的樂曲,在篝火的映照下,顯得如幻似真,立時將李貞原本想說的話給壓了回去,一時間看得有些癡了,不單李貞如此,一起子本在喧鬧中的衆將士也全都靜了下來,唯有歌女那婉轉動人的聲音配合着時而優雅時而高昂的琵琶聲在暗夜裡迴旋盪漾。

琵琶曲李貞不是沒聽過,別說前世那會兒沒少聽那些《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之類的名曲,便是這一世在京師時也沒少在宮中聽過宮中供奉們的演奏,即便是胡女們的演奏也曾在萬花樓見過幾回,並不覺得有甚稀罕之處,可卻從不曾見識過有如此女般出衆的技藝,無論是舞技還是歌喉、琵琶手法、曲調無一不絕,帶給人以強烈的震撼之感,饒是李貞見識多廣,到了此時,也心神被奪,如癡如醉地沉浸在歌舞之中,渾然忘了其餘。

“好!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好,此曲當得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聽,好!”一曲終了,衆人兀自沉浸在樂曲中不能自拔,李貞倒是率先回過了神來,鼓着掌叫起了好來,霎那間,衆將士全都回過了神來,立時轟亂地叫好不迭,滿堂喝彩,而那名女子卻並不曾退下,只是抱着琴,低着頭,躬身站在了場中,似乎有所期待的樣子。

“殿下,此女名麗卓,乃是龜茲王那班所進,那班王聽聞殿下將至,特託下官代轉,殿下若是覺得好,收入府中可也。”見李貞叫好不迭,喬師望一攬鬍鬚,笑呵呵地說了一句。

此時的安西都護府名義上轄地廣大,哈密、吐魯番、塔里木、和田、喀什等地區都是安西的管轄之地,可實際上安西都護府的勢力卻僅僅侷限在了以交河爲中心的一小片區域,別說天山以北的富庶草原乃是西突厥的天下,便是天山以南這塊貧瘠的沙漠之地也有多處不服大唐管轄,西域各小國時叛時降,尤其是龜茲國更是西域諸國中最反覆無常的,從唐滅高昌到如今不過短短的兩年時間,龜茲國竟然叛了三次,每一回都是先叛後降,佔夠了便宜之後便賣乖,可因着安西都護府實力有限,加之因西突厥、吐蕃時時發兵攻打安西,而薛延陀又在一旁虎視眈眈,以致於安西都護府只能緊守交河、西州(原高昌故地)、樓蘭等幾處戰略重鎮,至於其它地方則是有心無力,始終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根本無力對龜茲進行征討,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安撫。

就在李貞從京師出發之前,纔剛聽說龜茲又叛了,打劫了大唐商隊一把,可這纔不到半年時間,竟然又示起好來了,倒真令李貞很有些子哭笑不得的——按李貞原本的作戰計劃,平定了哈密地區的沙盜之後,第一個要開刀的便是龜茲,除了因龜茲乃是西域小國中比較有實力的一個,適合拿來當敬猴的雞之外,更主要的是因龜茲雄踞南北疆的分界之處,拿下了此地不單能有助於大唐對商道的控制,更有助於李貞下一步對西突厥的行動,爲達成這一戰略目的,李貞人雖未到任,可相關的安排卻早已開始了,一待時機成熟,便會出手滅了龜茲國,卻沒想到李貞還沒動手呢,龜茲王倒識相地來討好了,還託喬師望送上這麼個色藝雙絕的美人,真令李貞不知說啥纔好——李貞如今尚未上任,自是不好說出自己的戰略構思,更何況喬師望久在邊關,安西都護府一起子官吏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李貞實不好拂了喬師望的面子,不過嘛,李貞實是不想手下這份禮的,不單是因即將要對龜茲出手之故,更因家中那位如今懷着孕,脾氣可是不怎麼好,李貞可不想給自己找麻煩的,這便沉吟了一下道:“姑父,小王久聞那班王爲人善變,卻不知是否屬實?”

喬師望沒想到李貞不說要不要此女,倒是問起了那班王,先是一愣,接着面帶尷尬之意地道:“殿下所言不錯,那班就是個趨炎附勢的傢伙,前回侯帥……啊,前回我大軍平西域之際,龜茲立馬臣服,可大軍一撤,其又反了,下官倒是想出兵攻伐,怎奈兵微將寡,實是有心無力,此次那班王輸誠,實乃因殿下英名所致,生恐殿下滅了其國之故,前來討好耳。”

喬師望乃是侯君集一手帶出來的將領,習慣稱侯君集爲侯帥,此時離侯君集造反被砍頭也就只有半年時間,喬師望一時間改不了口,竟然當着李貞的面叫出了“侯帥”的稱呼,嚴格來說,這可是大逆之罪,說輕了也是口不擇言之失,不過李貞卻並沒有放在心上,假作沒聽見,只是笑了笑道:“姑父謬獎了,小王不過一介武夫罷了,何來英名之說,那班既然敢叛,那就該有受懲處的擔當,其之好意,小王怕是受不起的。”

李貞的話雖是笑着說,可內裡卻是不容更改的堅持,喬師望倒是無所謂,左右他馬上就要離任了,安西之事跟他已無絲毫關係,李貞手下一起子親衛將領也滿不在乎,對於他們來說,李貞就是戰神,他說要滅了龜茲,大傢伙殺就是了,絕對不會有二話,可原安西都護府的軍官們臉色卻立馬不好看了起來,這也難怪——這兩年多來,安西唐軍一直被動挨打,只能躲在城池之內看着諸方勢力耀武揚威,幾次出城迎敵無一不是大敗而回的局面,眼下早已是軍無戰心,此時聽得李貞話裡的意思是要征戰龜茲,立時有些子心驚肉跳,可當着李貞與喬師望的面卻又不敢說出反對的意見,那表情可就怪異到了極點。

該死的,一羣膽小鬼!李貞最善長的便是觀顏察色,此時見一起子安西都護府軍官們雖都沉默着,可臉上全都是擔憂之色,立時明白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心中不由地大爲失望——一向以來唐軍在李貞的印象之中從來都是敢戰的代名詞,除了羽林軍那幫廢物之外,無論南衙軍還是邊軍都是如此,本以爲憑着安西三千餘精銳唐軍,再加上自個兒的手下,便能迅速在安西崛起,可眼下這幫子安西兵馬之勇氣顯然與李貞所意想的天差地別,原定的作戰計劃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調整了,最少在對安西軍進行一番整頓之前,所有的計劃都只能先暫時停頓下來了,無奈之下,李貞也只好笑了一下,轉移了話題道:“姑父,小王酒量稍淺,不敢多飲,今日就先到這兒好了,唔,那歌女既是那班王的好意,那就先留下好了,日後小王再處理便是。”話音一落,也不給喬師望挽留的機會,呵呵一笑,起了身,對着在場的衆將笑着點了點頭,以示招呼,便大步離去了,

一聽李貞改了口,不再提征伐之事,一起子安西舊吏頓時都鬆了口氣,忙不迭地起身恭送,一場好端端的迎新宴會便就此曲終人散……

第二百六十九章背/叛(下)第一百二十三章仙人跳(下)第四百七十章險些失誤第三百一十八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上)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五百零五章針鋒相對(七)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九十六章開府建衙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第四百九十四章平白捱了一刀第三百三十二章十面埋伏(中)第二百五十三章驚濤駭浪(三)第三百八十五章離別安西(上)第十六章一箭雙鵰第一百四十七章攘外必先安內(二)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三百四十七章禁斷紅山嘴(中)第四十五章朔州驚變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五百二十九章巧取烏骨城(五)第一百零八章取捨之間(下)第二百零八章軍校雛形第二百零八章軍校雛形第二百六十六章獵犬行動(下)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三十章援手(上)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一)第四百八十一章點醒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三百四十三章欺騙與反欺騙(下)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二百六十章連蒙帶坑(二)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二百零二章儲君立,諸王出(中)第三百二十一章北伐!北伐!(上)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零三章暗渡陳倉(二)第八十二章魏王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二十九章無妄之災(上)第二百七十九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三十四章各自定策第一百四十六章攘外必先安內(一)第四百五十八章安市之殤(一)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三百六十三章清水河會戰(二)第九十六章開府建衙第二百零四章各行其道第四百八十六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四)第六十章血戰(七)第三百六十七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一)第四百一十八章誰主沉浮(上)第三百三十七章京師起微瀾(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四百四十九章未慮勝,先慮敗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一百七十二章決戰皇城之巔(一)第四百九十二章試槍(中)第五百五十三章決戰平壤城(三)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四十九章巧入神武(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蹤初現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十六章一箭雙鵰第五百零七章獅老雄心在第二百二十五章吃葡萄(下)第二百一十三章反客爲主(中)第一百九十四章長孫世家之變(五)第三百四十三章欺騙與反欺騙(下)第三百四十章誰與爭鋒(下)第一百八十七章廷議之變(上)第四章東宮行(上)第三百七十一章剪不斷理還亂(一)第四百零一章明修棧道(下)第五百四十二章京師風雲錄(一)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第一百一十五章敲完太子敲老四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三百四十五章全面對決(下)第三百四十三章欺騙與反欺騙(下)第四百五十五章牛欄崗會戰(一)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蹤初現第二百一十章先聲奪人(中)第二百八十章意志的較量(上)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四章契丹豪騎逞威風第一百零六章福禍難辨第二百四十章碧血染黃沙(八)第四百四十七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第五百四十章半道而擊(上)第四百三十六章輿論導向之爭(中)第一百四十章是與非(中)第四百五十九章安市之殤(二)第三百九十一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中)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
第二百六十九章背/叛(下)第一百二十三章仙人跳(下)第四百七十章險些失誤第三百一十八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上)第三百五十五章風雲詭變之戰與守第五百零五章針鋒相對(七)第一百零一章搶婚記(中)第九十六章開府建衙第一百五十一章收網第四百九十四章平白捱了一刀第三百三十二章十面埋伏(中)第二百五十三章驚濤駭浪(三)第三百八十五章離別安西(上)第十六章一箭雙鵰第一百四十七章攘外必先安內(二)第五百一十九章會師安市城(中)第三百四十七章禁斷紅山嘴(中)第四十五章朔州驚變第三百一十四章分贓協定(上)第五百二十九章巧取烏骨城(五)第一百零八章取捨之間(下)第二百零八章軍校雛形第二百零八章軍校雛形第二百六十六章獵犬行動(下)第五百一十八章會師安市城(上)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一百三十章援手(上)第五百二十六章巧取烏骨城(一)第四百八十一章點醒第二百二十三章伊州危機(下)第三百四十三章欺騙與反欺騙(下)第一百一十三章紛來迭至(中)第二百六十章連蒙帶坑(二)第二百一十二章反客爲主(上)第二百零二章儲君立,諸王出(中)第三百二十一章北伐!北伐!(上)第五百章針鋒相對(二)第三百五十七章風雲詭變之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四百零三章暗渡陳倉(二)第八十二章魏王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二十九章無妄之災(上)第二百七十九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百三十四章各自定策第一百四十六章攘外必先安內(一)第四百五十八章安市之殤(一)第二百五十一章驚濤駭浪(一)第三百六十三章清水河會戰(二)第九十六章開府建衙第二百零四章各行其道第四百八十六章一石激起千層浪(四)第六十章血戰(七)第三百六十七章京師之魏王黨的反擊(一)第四百一十八章誰主沉浮(上)第三百三十七章京師起微瀾(下)第四百三十五章輿論導向之爭(上)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四百四十九章未慮勝,先慮敗第五百二十一章血色黃昏第一百七十二章決戰皇城之巔(一)第四百九十二章試槍(中)第五百五十三章決戰平壤城(三)第二百七十一章塔瓦庫勒湖會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虛晃一槍(下)第四十九章巧入神武(三)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蹤初現第四百二十七章中秋馬球賽(一)第一百九十三章長孫世家之變(四)第十六章一箭雙鵰第五百零七章獅老雄心在第二百二十五章吃葡萄(下)第二百一十三章反客爲主(中)第一百九十四章長孫世家之變(五)第三百四十三章欺騙與反欺騙(下)第三百四十章誰與爭鋒(下)第一百八十七章廷議之變(上)第四章東宮行(上)第三百七十一章剪不斷理還亂(一)第四百零一章明修棧道(下)第五百四十二章京師風雲錄(一)第三百一十九章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中)第一百一十五章敲完太子敲老四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機(上)第三百四十五章全面對決(下)第三百四十三章欺騙與反欺騙(下)第四百五十五章牛欄崗會戰(一)第三百三十八章狼蹤初現第二百一十章先聲奪人(中)第二百八十章意志的較量(上)第二百七十七章龜茲王的決斷第五百一十四章契丹豪騎逞威風第一百零六章福禍難辨第二百四十章碧血染黃沙(八)第四百四十七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中)第五百四十章半道而擊(上)第四百三十六章輿論導向之爭(中)第一百四十章是與非(中)第四百五十九章安市之殤(二)第三百九十一章衝冠一怒爲紅顏(中)第三百零六章京師裡的躁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