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政治是一場博弈,尚能有個彼此間的妥協,從而達到雙贏的話,那麼奪嫡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勝利者有也僅有一個,贏家通吃一切,而輸家往往就是屍骨無存的下場,甚至還得背上千年的臭名,爲了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自也是必然的選擇,其間的慘烈自是可想而知的了,很顯然,奪嫡之路是一條不歸之路,一旦踏了上去,再想回頭,已是絕無可能,大浪淘沙之下,能存活至今的又有哪一個會是簡單的貨色,無論是誰,哪怕是強如李貞這等人傑,只消露出了一絲的破綻,迎接他的絕對是暴風驟雨般的攻擊,一個不小心之下,陰溝裡翻船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隨着詔獄血案的上演,一場政治風暴開始了!
貞觀十八年六月二十三日,詔獄血案之次日,本該嚴格保密的案子竟走漏得滿大街都是了,不止是官場,便是連民間也都傳得沸沸揚揚地,各種說法之版本竟有數十種之多,無論是升斗小民還是官場顯貴都在熱議着此案——人總是同情弱者的,尤其是死去的弱者,於是乎,在各種傳聞中,認定林阿雅是被冤枉的竟佔了一半還多,更稀奇的版本竟然傳言林阿雅與李貞、李治兄弟玩起了三角戀,好一部兄弟爭風吃醋之傳說,隱隱暗指李治是因愛生恨,害死了李治又將林阿雅滅了口,天曉得李貞遠在塞外,又如何能跟深處宮閨的林阿雅產生戀情的,偏生這等扯淡的離奇話,信者還真有不老少的,大體上也就是人有獵奇之劣根性在作祟罷了。
民間的衆說風雲尚是小事,大體上也就是茶餘飯後瞎扯一番罷了,倒也無人傻到會去爲林阿雅玩甚子集體喊冤的地步,再說了,李貞頭那頂“大唐賢王”的赫赫威名着實不是蓋的,那等橫掃塞外,開疆闢地之豐功偉績百姓無不鹹服,大傢伙也就是編着法子樂呵一把罷了,誰也不會當了真的,可官場卻不同於民間,聞風而動者着實不少,先是監察御史王正凜領銜、數十名大臣附署,明章拜發,彈劾大理寺疏於防患,致使血案橫生,並彈劾越王李貞污人以罪,致使無辜之承徽林阿雅含恨自盡,接着又有監察御史姚鵬亦聯署數十朝臣上本彈劾大理寺卿孫伏伽玩忽職守、草菅人命,並彈劾越王李貞妄動無名,迫害無辜,請求聖裁云云,真可謂是彈章滿天飛,謠言遍地起,你方唱罷我登場,又怎個紛亂了得?
值此衆說風雲間,李貞這個當事人卻宛若無事人一般,該幹啥依舊幹啥,從一大早起便到了刑部坐班,除了處理公務之外,便是籌備着審結相州軍糧一案,無論是前來探聽虛實的朝臣們,還是前來表示支持的親近朝臣們,都無法從李貞口中得到哪怕一星半點的消息——辯解?沒有必要,這等事情越要辯解,只會越描越黑,倒不如啥都不說來得好,至於旁人要說什麼,嘴長在別人身上,李貞管不着,也不屑去管,至於彈劾麼,李貞也一樣沒放在心上,他就不信自家老爺子連這麼點小伎倆都看不穿,該如何處理此事自有老爺子自己去煩心,李貞壓根兒就懶得去費那番心思的。
李貞能沉得住氣,那是因爲他確信自己並未做錯什麼,別看那幫子兄弟們這會兒鬧得歡快無比,其實壓根兒就拿不住李貞的把柄,由他們瞎折騰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會兒該頭疼的是老爺子,而不是他李貞,當然了,李貞也不是甚事都不關心的,畢竟這場風波只不過是表面上的玩意兒罷了,諸位兄弟們私底下的勾當纔是事情的關鍵之所在,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該着手去做的準備工作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的,只不過所有的準備工作都是暗底的事情,自是不能擺到桌面上來玩的——此時的“旭日”已然在納隆的主持下動員了起來,就等着一場好戲上演了。
李貞不急不躁,那是因爲他知道後頭有自家老爺子在頂着,可李世民身爲皇帝卻是無處可推脫了,事情鬧到這等地步,李世民可就是徹底生氣了,老爺子這麼一生氣,那後果自然就嚴重得很,因此而要倒黴的人可多了,這不,那兩位率先上了彈章的“大英雄”此時正跪在了甘露殿外,身邊還站着數名的羽林軍士卒,瞧那些個羽林軍官兵們臉上的煞氣,怎麼看也不像是在保護這兩名“英雄”,監刑的意味之濃烈便是傻子都看得出來,至於李世民自己卻在大殿中對着一幫子朝廷重臣們發作着呢。
“……胡攪蠻纏!爾等一個個不思政務,卻喜無事生非,朕有爾等如此忠心之棟樑,實是開心得很呢。”李世民口中說開心得很,可那鐵青的臉色卻明明白白地指明瞭這不過是句反話罷了,那等前所未有過的尖刻之語氣生生令滿殿的大臣們都覺得面上無光,然則誰也不敢在這當口上出頭辯解一聲,只能是各自苦着臉,垂頭聽訓。
“孫伏伽,爾說與朕聽聽,爲何好端端的人交到爾之手中,竟會有此等蹊蹺事情發生,嗯?”李世民發了通火之後,將目光投向了站在羣臣隊列末尾的孫伏伽,毫不客氣地喝了一聲,語氣之生硬聽得能令人起雞皮疙瘩的。
“老臣失職,請陛下懲處。”孫伏伽哪會不知曉這樁蹊蹺事純粹就是一起子皇子們鬧騰着奪嫡所整出來的勾當,可知曉歸知曉,這話卻是無法當衆說出口來的,此際面對着李世民的怒火,孫伏伽除了低頭認罪之外,還真沒別的辦法,誰讓此事發生在詔獄中呢,身爲大理寺卿,孫伏伽自是難辭其咎的,可其心裡頭卻着實委屈得很——昨日之因結今日之果,若不是李世民自個兒先做了個奪嫡的壞榜樣,又讓李治那個最無能之輩去當了太子,又怎會有後頭如此多的事端?就一起子皇子們手中的暗底勢力之強大,又豈是他孫伏伽所能應付得過來的。
“失職,哼,好一個失職,朕瞧你是丟了魂了,傳朕旨意:大理寺卿孫伏伽玩忽職守,着罰俸半年,限十日內偵結詔獄一案,若有延誤,定當嚴懲不貸,詔獄之典獄流三千里,永不敘用!”李世民憤然拍案而起,板着臉下了口諭。
李世民此言一出,滿殿大臣無不爲之動容,只不過不是因此處罰太重而心寒,恰恰相反,這等處罰簡直跟隔靴搔癢無甚區別,純屬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之舉罷了,如此一來,滿殿大臣們立時醒悟過來,敢情李世民這是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一旦確定了聖心之所在,大傢伙的心也就全都放寬了,各自的臉色也都好看了不老少。
“臣領旨謝恩。”孫伏伽也沒想到李世民的所謂處罰竟是如此之輕微,愣了下神,這才緊趕着謝了恩,默默地退到了一旁,心裡頭卻已經開始琢磨着該如何將東宮一案徹底了結爲妥了。
“啓奏陛下,儲君乃是國本所託,東宮之位不可久懸,臣懇請陛下早日立儲,以安朝野之心。”孫伏伽剛謝了恩,左僕射房玄齡便即站了出來,高聲稟報道。
房玄齡此言一出,諸大臣立時爲之色動,人人皆是精神爲之一振,全都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望向李世民的目光中陡然間熱切了許多,即便是甚少在公開場合言事的右僕射長孫無忌也凝神注目了起來。
立儲自然是要立的,否則的話,李世民也不會將諸皇子全都召集回京,可立儲一事卻不像菜市場買菜那麼簡單,須得平衡方方面面的關係,縱使是李世民身爲皇帝,也不是想立誰便能立誰的,儘管李世民心中早已有了人選,卻也不可能一下子便端了出來,否則的話,一旦引起朝野動盪,那可就是得不償失的事了,值此東宮迷案未破之際,着實不是立儲之最佳時機,故此,一聽房玄齡將立儲這麼個敏感的話題擡了出來,李世民臉色登時就有些子不好看了起來,沉着臉半天也沒說出一句話來。
李世民可以不開口,可房玄齡卻不能不說——身爲宰相,自是負有平衡朝局、輔助帝王之責,眼下朝中五宰相中的侍中劉洎如今停職在家,在相州軍糧案沒有水落石出前,他是不可能回朝的,而中書令蕭瑀又剛告老辭官,至於剩下的三位宰相中,除了他房玄齡之外,長孫無忌素來不輕言,自是不可能開這個口,而一向以長孫無忌馬首是瞻的諸遂良又是個靠不住的貨色,如今朝局雖尚算平穩,可暗潮卻是洶涌至極,在房玄齡看來,詔獄血案只不過是個開端罷了,再這麼拖延下去,沒準玄武門之變又得再上演一回了,而這是房玄齡絕不想看到的局面,故此,哪怕李世民氣色再不好看,房玄齡也得出言進諫,此乃爲相者之職責所在罷。
“陛下,儲君一日不立,國本則不固,老臣懇請陛下早日定立儲君,以安天下之心。”房玄齡認真地看着李世民,再次出言勸諫道。
若是旁的大臣提出此議,李世民大可置之不理,可房玄齡乃是第一宰相,他連着兩番提出此事,李世民可就不能不答了,只不過李世民想的不單是此時朝局的穩定,而是開始考慮將來政權的平穩過渡了,如此一來,何時立儲便是門大學問了,至少在沒有搞清朝臣們的傾向之前,李世民是不會輕易將此話題端將出來了,是故,當房玄齡再次出言之際,李世民僅僅只是皺了皺眉頭,淡然地答了一句:“房愛卿所言有理,且容朕好生思量一番再議罷,朕乏了,爾等都退下罷。”話音一落,也不給諸大臣再次進言的機會,起了身,轉入了後殿去了。
李世民這麼一走,諸大臣都有些子傻了眼,誰也搞不清楚李世民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啥藥,各自面面相覷了好一陣子之後,也只能是無趣地各自退出了甘露殿,然則,今日議事的話題卻如同瘟疫一般迅捷地傳揚開了,立儲之事迅即取代了詔獄血案成了最熱門的話題,不單是朝臣們在議,民間也熱烈討論了起來,鬧得沸沸揚揚地,煞是熱鬧非凡。
“父皇這是要做甚子?”忙碌了一整天的李貞一回到自家王府,立馬便將兩大謀士召集在書房裡,沒頭沒腦地便問出了一句。
莫離與納隆都是當世之智者,儘管李貞沒指明是何事,可兩人卻都知曉李貞說的就是立儲之事,各自對視了一眼,全都笑了起來,笑得李貞很有些子不好意思,苦笑着撓了撓頭道:“啊,本王看樣子是心急了些,呵呵,二位先生有何見解,但講無妨。”
“殿下知道心急便好。”莫離搖了搖手中的羽毛扇,笑呵呵地道:“帝王之道首在平衡,剛則易折,柔不可守,若無平衡,則朝局必亂,陛下兩度立儲皆以失敗告終,實是再不堪摧折矣,殿下以爲何如哉?”
“不錯,莫兄此言大善,陛下年事漸高,已無心再多生事端,此番若是議定儲君便是終議矣,又豈能不慎之又慎,如履薄冰乎?然,依某看來,聖心在殿下身上當是無意外之事耳,所慮者不外乎如何扶殿下一程罷。”莫離話音剛落,納隆便鼓掌大笑了起來。
嗯哼,這話聽起來好像不假,只是硬要說聖心何在,只怕尚在未定之天罷。李貞來自後世,自是知曉自個兒來自的時空中李世民還能再撐上個五年,可如今歷史早就被李貞自己給整得大變樣了,本該登上帝位的李治如今已然躺在棺材裡了,至於老爺子會不會準時去世,那就只有上天才曉得了,可不管怎麼說,老爺子近來身體欠佳卻是不爭之事實,畢竟李治的死對他的打擊實是太大了些。一想起李治的橫死,李貞的心便狠狠地抽了一下,除了傷心李治之慘死之外,更對兄弟們之間的奪嫡鬧劇害得老爺子不得安生而暗生愧疚之意,只可惜事已至此,愧疚歸愧疚,該爭的李貞依舊不可能放手,這或許就是生爲皇子的悲哀罷。
“唔,依二位先生看來,父皇何時會下定決心?”李貞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卻並沒有附和兩大謀士的判斷,而是淡然地問了一句。
兩大謀士都是人精,哪會聽不出李貞其實心裡頭尚有些子患得患失的心思在,不過此乃個人之心障,就李貞那等好強之個性,實非旁人言語所能說服之,彼此對視了一眼,都沒有出言點破,而是各自都擺出了副沉思狀,良久之後,納隆率先開言道:“應該快了,左右就是這十天半個月的工夫罷了,唔,就看大理寺卿孫大人如何結案了,一待案子塵埃落定,也就該到了定奪儲君之時了罷。”
“不錯,正是此理。”莫離笑着接口道:“陛下給孫大人定了個十日的期限,在這十日中,陛下只怕會與朝中諸重臣私下探討此事,一旦有所定奪,當有雷霆之行動矣,而今聖心雖在殿下身上,可畢竟事尤未定,殿下尚需努力方可。”
雷霆行動?嘿,老爺子一向算計過人,真要有行動的話,只怕再怎麼準備都未必能成!李貞一想起當初大婚之日老爺子突然下手拿下諸王的情景,心頭不禁還是有些子發憷,畢竟皇權就是皇權,個人武藝再高,面對着強橫的皇權亦是枉然,對於此點,李貞可是清醒得很的——從老爺子只讓他帶一百名親衛回京就能看出老爺子未必就一定認準了非他李貞不可,這其中只怕有很大成分是在防着李貞一旦沒能入選東宮而暴起傷人,畢竟老爺子自己也是靠玄武門之變起家的,哪可能讓自己的兒子再依葫蘆畫瓢地給自個兒來上這麼一手,當然了,就算李貞真的是老爺子心目中的東宮人選的話,老爺子也一樣不會讓李貞手中握有太多的兵馬,該防備的一樣得防備,只因皇帝的寶座實是太誘人了些,萬一李貞等不及了要上位,東宮離大內可就只有一牆之隔的,鬧出甚亂子來都不是啥不可能之事罷。
罷了,想這些有的沒有的煞無意思!李貞狠狠地甩了下頭,將心裡頭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全都拋到了腦後,眼神一歷,咬着脣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本王自不肯讓宵小輩得意了去,後日一早本王打算開審相州一案,先徹底斷了劉洎回朝的可能性再議其餘!”
“善哉斯言,殿下能認清形勢,某等也就可以放心了。”一見李貞從迷茫中徹底醒過了神來,納隆懸着的心立馬便鬆了下來,撫掌大笑着說了一句。
“不錯,此案久拖不決卻也不是個事,陛下既然讓殿下主持此案,那就專心去辦了也好,若不然,聖上心裡終歸對殿下有所不放心。”莫離同樣心喜李貞能靜下心來去操持正務,對於此等能砍斷魏王李泰一條胳膊的事情自是大加讚賞。
“嗯,本王心中有數。”李貞本就不是啥善男信女,在這等奪嫡正烈的當口,婦人之仁自是最要不得的事情,李貞可不會犯這等低級錯誤的,然則李貞話說到這兒,卻轉開了話題,突地問了一句:“洛陽那頭的事情進行得如何了?”
一聽李貞問起此事,納隆立馬收起了笑臉,面色嚴肅地回道:“稟殿下,一切都已按原定計劃開始了,若不出意外,也就是這幾日的事情罷,魏王殿下注定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哦?哈哈哈……”李貞一想起過上些日子便會有場好戲看,登時便放聲大笑了起來,笑聲裡滿是快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