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進軍大連

十二月十三日,丹東港恢復運作。

因爲是內河港。所以丹東港的吞吐能力較爲有限,只能允許萬噸級貨輪、以及一些吃水較淺的兩萬噸級貨輪停靠。

要將物資送到丹東,美軍運送軍備物資的快速運輸船首先得在仁川或者釜山停靠,然後用萬噸級貨輪送往丹東。

這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大大降低了物資的運送效率。

直到十二月十五日,東港恢復運作,美軍的物資補給問題才正式得到解決。所有五萬噸級的大型船隻均能直接駛入東港,將作戰物資送到部隊手中。

這個時候,帕特里奇也在考慮東北戰場上的下一輪進攻。

進軍瀋陽,還是攻打大連?

從戰略上講,首選目標肯定是瀋陽。

瀋陽不但是遼寧的省會,還是一座重工業城市,擁有像瀋陽飛機制造廠這樣的大型軍工企業,更是瀋陽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更重要的是,瀋陽還是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中心,有四通八達的鐵路與公路。

雖然大連也是大城市,也有像大連造船廠這樣的大型軍工企業,而且扼守渤海灣,與山東半島遙遙相望,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大連在遼東半島頂部。戰略迂迴空間較小,不是用兵之地,且陸上交通並不發達。

問題是,在僅剩下兩個還能繼續作戰的主力師的情況下,有能力進軍瀋陽嗎?

在該方向上,除了第二十六集團軍之外,還有完成了休整與補充的第十五集團軍、戰鬥力已經恢復了大半的第四十集團軍、以及在北面策應的第三十九集團軍,如果有必要,羅耀武還會讓鎮守遼東半島的第六十五集團軍,以及在吉林活動的第十六集團軍回到瀋陽,集中六個集團軍的兵力對付兩個美軍師。

之前的戰鬥已經表明,只要兵力應用得當,兩個主力集團軍就能圍殲一個美軍師。

相對而言,大連方向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

主要還是兵力問題。

鎮守遼東半島的只有第六十五集團軍,就算第二十六集團軍會向南運動,也就只有兩個集團軍。進攻方面,美軍可以投入第二騎兵師與第七步兵師,由韓軍A集團軍協助。防禦方面則可以用第二機步師協助韓軍的B與C兩個集團軍應對中國軍隊的第十五集團軍、第四十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

只要推進迅速,在中國軍隊完成戰場轉移之前、或者在中國軍隊突破韓軍防線之前,美軍就能打下大連。

關鍵就是,打下大連後應該打?

回過頭來進攻瀋陽,還是另尋他途?

如果需要回過頭來進軍瀋陽,就得在進軍大連的時候設法殲滅第六十五集團軍,最好還能幹掉第二十六集團軍。

要是能夠殲滅中國軍隊的兩個集團軍,戰局就算盤活了。

到時候,羅耀武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收縮防線,把主力擺在瀋陽附近。依託瀋陽與美韓聯軍決戰;二是調整戰略部署,把第十六集團軍調,加強瀋陽方向上的戰略防禦,阻止美韓聯軍進軍瀋陽。

不管哪個選擇,對中國軍隊都非常不利。

前者會大大壓縮中國軍隊的活動空間,失去戰略靈活性,不得不在一處較爲狹小的範圍內與美韓聯軍決戰。因爲沒有制空權,所以兵力高度集中,對中國軍隊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使部隊迅速喪失戰鬥力。

後者將使東北門戶洞開,一直在朝鮮東北部地區活動的韓軍D集團軍就能獲得北上進攻吉林的機會。只要韓軍成功渡過圖們江,中國軍隊就得在兩條戰線上作戰,戰略迂迴空間也會被大大壓縮。

關鍵就是,有把握殲滅中國軍隊的兩個主力集團軍嗎?

如果手裡有四個師的兵力,帕特里奇不會猶豫。只要集中其中三個師,外加韓軍的一個集團軍,他就有足夠的把握殲滅兩個中國軍隊的主力集團軍。

在最初的戰爭計劃中,帕特里奇也是這麼考慮的,即在打開中國門戶之後,找機會打一場殲滅戰,吃掉中國軍隊的兩到三個主力集團軍。再向瀋陽進軍。

只不過,在第四步兵師全軍覆沒,第七步兵師戰鬥力降低,第二機步師又沒有完全恢復戰鬥力的情況下,帕特里奇手裡沒有那麼雄厚的本錢。

不能殲滅中國軍隊的兩個集團軍,只能另尋他途。

部隊到了大連,下一步自然是渡海作戰。

正好在這時候,美軍在東南方向上發動進攻,兩棲艦隊與航母戰鬥羣齊聚東海。

從上推算,等到美臺聯軍主力部隊登上中國大陸,並且站穩腳跟之後,美韓聯軍也打下了大連,正好有能力發動一場登陸作戰行動。

至於登陸地點,帕特里奇還沒有考慮清楚。

在中國的山東與渤海灣地區,有足夠多的登陸地點可供帕特里奇選擇。關鍵不是在哪裡登陸,而是要不要再打一場登陸戰役。

明確這一點之後,帕特里奇也就做出了進軍大連的決定。

十二月十七日,進攻部隊準備就緒之後,帕特里奇親自下令發動了代號爲“踏腳石”的作戰行動。

第二騎兵師一馬當先,作爲先頭部隊,沿着二零一國道與G11高速公路殺向莊河市。

突破了由二線部隊設置的防線後,該師在當天就到達青堆,與守在該地的第六十五集團軍遭遇。

按照羅耀武的命令,第六十五集團軍沒有後退,打得非常堅決。

雖然第二騎兵師的突擊能力非常強大,但是之前進軍太快,主力部隊沒有跟上,所以前兩次進攻沒能取得突破。

入夜後,美軍加強了轟炸與炮火打擊。

主要還是炮火打擊。因爲這個時候,美軍空中力量大多轉戰中國東南地區,正在盡全力圍剿中國軍隊的遠程炮兵與彈道導彈,留在東北戰場上的戰鬥機不到四百架,其中近百架還得執行制空任務。

也就在這個夜晚,帕特里奇派出了幾支小股部隊,利用部署在朝鮮的直升機,突擊了遼東半島南面石城列島與長山羣島的幾座主要島嶼。

攻佔這些島嶼不爲別的,主要就是拔除島上的岸防部隊。

與陳必時一樣,羅耀武沒有把精力花在外島上,畢竟守不住,派多少部隊都沒用。

突擊成功之後,掩護運輸船隊的美軍戰艦,以及韓國海軍的幾艘驅逐艦,首次用艦炮轟擊了岸上目標。

這場炮擊也多半隻有象徵意義,畢竟美軍主力艦隊在東海活動,韓國海軍又沒有幾艘像樣的戰艦。更重要的是,因爲畏懼中國軍隊部署在遼東半島上的岸防導彈部隊,所以美韓聯軍的戰艦使用的都是射程高達一百多公里的遠程炮彈,戰艦並沒靠近遼東半島。這種炮彈非常昂貴,別說韓軍,就連美軍也捨不得多用。

隨着第二騎兵師的主力在天亮前到達前線,強攻在十八日開始。

面對美軍咄咄逼人的進攻打法。第六十五集團軍且戰且退,穩步退往莊河市。

羅耀武沒有讓第六十五集團軍一起退下來,而是粘着美軍,主要還是擔心美軍會繞過莊河市,直接殺向大連。

更重要的是,羅耀武需要調整兵力部署,其他部隊也需要進行戰場機動。

退到莊河市,第六十五集團軍就沒再後退了。

這裡是大連市境內第一個交通要點,向北有通往鞍山市的二零三省道與通往營口市的三零五國道,西南則是通往大連的二零一國道與G11高速公路,還有四通八達的縣道。莊河市也有一座吞吐能力不算太小的港口。

要想守住大連。就得在莊河與美軍幹上一場,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

退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是十八日傍晚了。

此時,第二十六集團軍已經接到命令,正在從鞍山市向大連市運動。

只不過,羅耀武並沒有急着調動剛剛完成休整的三個集團軍。

擺在他面前的難題是,到底是讓三個集團軍去堵漏,還是攻擊美韓聯軍的側後方?

打到這個時候,羅耀武也有點爲難。

主要是,在前面進攻的只有第二騎兵師,第七步兵師還沒有上,連韓軍的A集團軍都在後面看熱鬧。

雖然第二機步師已經在丹東方向上展開,與韓軍的B與C兩個集團軍構築了一道環形防線,擺出了死守丹東的樣子,但是羅耀武必須多一個心眼,那就是帕特里奇聲東擊西,真正的目的並不是攻打大連。

果真如此,羅耀武就不能把三個集團軍派往遼東半島,甚至不能反擊丹東。

說簡單點,打到這個時候,戰局還沒明瞭,帕特里奇留了不少後招,而羅耀武可以做出的選擇並不多,所以他只能按兵不動。

問題是,前線的戰鬥打得很激烈,第六十五集團軍不見得能夠守住莊河。

美軍奪取了外島之後,肯定會在這些距離大陸只有幾十公里,甚至十多公里的島嶼上部署遠程炮兵。比如石城島距離莊河市不到三十公里,在美軍自行火炮、甚至是輕型牽引火炮的射程之內。

等到美軍把炮兵部署,就更不可能守住莊河了。

打下莊河,美軍打開了局面,獲得向大連市進軍的通道,甚至有可能攻打營口,威脅瀋陽。

到時候再做調整,恐怕就來不及了。

當務之急,就是要逼着帕特里奇使出全力,搞清楚美韓聯軍的真正意圖。

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95章 棟樑之危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4章 飢寒交迫第66章 危機時刻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3章 發動羣衆第80章 全力投入第98章 危牆欲倒第74章 穩操勝券第6章 重大發現第28章 集體造反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47章 城市遊擊第81章 最壞打算第37章 見證奇蹟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19章 當機立斷第55章 穩重踏實第47章 強力增援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8章 圍點打援第28章 軍事管制第51章 重於泰山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5章 東南告急第51章 回國述職第59章 秘密進駐第3章 秘密任務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5章 以六換一第35章 坦克大戰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69章 生死之外第85章 靠前部署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33章 野外決戰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47章 強力增援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65章 實力說話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133章 全面開花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09章 鋼鐵雄獅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88章 強勢干預第36章 巨大漏洞第91章 熱血已冷第78章 再接再厲第22章 騎虎難下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68章 自願參加第44章 再次入朝第61章 美軍參戰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3章 秘密任務第51章 騎虎難下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87章 面授機宜第58章 來頭不小第52章 日本定策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57章 不得不攻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71章 積極自救第89章 兄弟歸隊第5章 兩種聲音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60章 這是戰場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101章 多此一舉
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12章 小題大做第95章 棟樑之危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4章 飢寒交迫第66章 危機時刻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3章 發動羣衆第80章 全力投入第98章 危牆欲倒第74章 穩操勝券第6章 重大發現第28章 集體造反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47章 城市遊擊第81章 最壞打算第37章 見證奇蹟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19章 當機立斷第55章 穩重踏實第47章 強力增援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8章 圍點打援第28章 軍事管制第51章 重於泰山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6章 親密接觸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5章 東南告急第51章 回國述職第59章 秘密進駐第3章 秘密任務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63章 環形工事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5章 以六換一第35章 坦克大戰第136章 前線後方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69章 生死之外第85章 靠前部署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33章 野外決戰第20章 火力打擊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47章 強力增援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65章 實力說話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133章 全面開花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09章 鋼鐵雄獅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88章 強勢干預第36章 巨大漏洞第91章 熱血已冷第78章 再接再厲第22章 騎虎難下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68章 自願參加第44章 再次入朝第61章 美軍參戰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79章 拼盡全力第3章 秘密任務第51章 騎虎難下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162章 調整部署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87章 面授機宜第58章 來頭不小第52章 日本定策第10章 最後底線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57章 不得不攻第28章 集體造反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71章 積極自救第89章 兄弟歸隊第5章 兩種聲音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60章 這是戰場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101章 多此一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