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存亡之秋

到十二月中旬,美臺聯軍在中國東南地區登陸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了。

從月初開始,美軍加強了對中國東南地區的戰略偵察。到中旬,這一行動達到巔峰,平均每天都有上百架次的偵察機迫近中國領空。爲了加強偵察力度,特別是中國大陸腹地的軍事部署情況,美軍還在十二月十日出動了一種最大飛行速度達到八馬赫的無人偵察機,並且動用了緊急發射的兩顆戰略偵察衛星。

最明顯的徵兆來自美國海軍艦隊。

臺海戰爭期間,美國海軍一度將艦隊撤離戰場。朝鮮戰爭爆發之後,隨着中國軍隊轉戰東北,美國海軍艦隊進入東海。

雖然在當時,此舉被看成是策應韓軍的戰略進攻行動,但是從本質上講,這是美軍在爲東南方向上的戰略進攻做準備。

十月和十一月,美軍艦隊還主要在臺島北部海域、也就是東海南部海域活動。

進入十二月,美軍艦隊的活動區域擴大到了東海北部海域,並且數次出動艦載戰鬥機轟炸近海島嶼上的中國岸防部隊。

到十二月十日,除了兩支正在檢修的兩棲艦隊之外,美國海軍的其他九支兩棲艦隊全部到達西太平洋。除此之外,還有近百艘徵用的大型船隻進駐那霸與日本港口。根據軍事情報局獲取的信息,美國囤積在沖繩的軍事物資就超過了一百五十萬噸。

這不是爲了進攻,還是爲了?

要,此時東北戰場上的美韓聯軍繼續物資,美軍沒有把物資運,反而在沖繩大量囤積,擺明了就是要發起進攻。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奧康納發表聲明,美國國務院採取行動後的第三天,一支美軍特種部隊登上舟山島,與守島部隊遭遇,爆發了小規模戰鬥。接應特種部隊撤離的時候,美國海軍的戰鬥機首次轟炸了舟山島。

這是登陸前的偵察工作,美國特種部隊的任務就是要摸清島上的防禦部署情況。

顯然,陳必時的判斷沒有,美軍會首先奪取沿海島嶼,再向內陸發展。

問題是,舟山島太大了,而且距離大陸非常近,美國的制海權無法阻止中國軍隊用快艇上島,也就無法保證順利拿下舟山島。

受此影響,陳必時認爲美軍登陸舟山島的可能性並不大,更有可能選擇一座面積較小的島嶼,比如岱山島,或者衢山島,也有可能是南面的某座島嶼。

因爲浙江近海島嶼衆多,可供美軍做登陸跳板的島嶼也不少,所以要想準確判斷出美軍的登陸地點並不容易。

別說陳必時,換了誰,也無法斷定。

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已經喪失了制海權與制空權,大部分時候只能依靠地面部隊的防空系統對抗美軍空中力量。

要想加強近海島嶼的防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守不住,就只能退守大陸。

在此基本戰術思想的指導下,陳必時把重兵放在了寧波、紹興與台州。

一系列部署中,最重要的就是將遠程炮兵靠前部署。

只要美軍首先奪取外圍島嶼,部署在沿海地區的遠程炮兵就能發揮關鍵作用。

美軍的防空能力再厲害,也不可能攔截遠程炮彈與火箭彈吧。

十二月十六日,東南戰場上的戰鬥打響。

與陳必時判斷的完全一樣,美軍首先登陸的正是外圍島嶼,而且不是舟山島。只是讓陳必時也略感驚訝的是,美軍竟然把登陸地點選擇在了舟山羣島最北面的馬鞍列島,登陸地點就在花鳥鄉。

這也選得太遠了一點吧。

只不過,這也完全符合常理。

受遠程防空系統威脅,美軍對中國大陸目標的轟炸行動並不順利。在東北戰場上,爲了降低戰損,特別是飛行員損失,美軍嚴格控制了轟炸範圍,即最多深入戰線五十公里。再遠的話,就很難及時營救跳傘的飛行員了。

從作戰使用來看,除了遮斷轟炸之外,五十公里的轟炸範圍足夠了。

如果需要進行遮斷轟炸,則主要使用遠程彈藥,儘量縮短戰鬥機在中國軍隊防空系統打擊範圍內的暴露。

很明顯,美軍要想轟炸中國軍隊的遠程炮兵陣地,絕非易事。

不能壓制中國軍隊的遠程炮兵,就得把登陸地點選擇在遠程炮兵的打擊範圍之內。

等到前進部隊站穩腳跟,再發起新的進攻也不遲。

花鳥鄉距離大陸在一百公里左右,就算仍然在遠程火箭炮的覆蓋範圍之內,因爲火箭炮在炮兵中所在的比例並不高,所以仍然能夠有效避免炮火打擊。

要想完全避免炮火打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爲了加強炮兵的戰鬥力,中國軍隊已經將射程在五百五十公里以內的戰術彈道導彈配屬到集團軍的獨立炮兵旅。一些軍區直屬的獨立炮兵旅甚至裝備了射程在一千公里以內的彈道導彈。

生產導彈比生產戰鬥機容易得多,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只能把彈道導彈當成炮彈使用。

當然,代價非常高昂,不可能大規模使用。

花鳥鄉的面積不大,不可能作爲主力部隊的登陸跳板,最多隻是前進部隊的落腳點。

由此,陳必時堅信美軍的主力部隊還在海上,將在前進部隊部署到位之後,直接登陸中國大陸。

這也很好理解,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兵力投送能力。

一支兩棲艦隊一次能夠投送一個旅的陸戰隊,而九支兩棲艦隊就能投送九個陸戰旅,相當於兩個全員陸戰師,而美軍就只有兩個全員陸戰師。

攻打花鳥鄉,很有可能是要將該地作爲船隻的集結地點。

針對這一情況,陳必時在當天策劃了一次遠程突擊,用彈道導彈配合空軍與海航的戰鬥機攻擊了在東海北部海域活動的美軍艦隊。

可惜的是,這輪突擊並沒收到多少效果,只是迫使美軍艦隊向沖繩撤退了兩百公里。

導致突擊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空中力量欠缺。

掩護突前兩棲艦隊的是一支以三艘航母爲核心的戰鬥羣,在其身後,還有部署在沖繩羣島上的上百架F-A戰鬥機。

登陸戰鬥打響後,美國空軍就加強了巡邏力度,始終有二十多架F-A在艦隊上空巡邏。美軍艦隊也加強了出動量,只是大部分艦載戰鬥機都被派去執行轟炸任務,艦隊的防空主力還是空軍的戰鬥機。

千萬別小看這二十多架F-A。

只要合理應用,攔截上百架戰鬥機不成問題。如果配合緊急起飛的艦載戰鬥機,還有接到命令後趕來的岸基戰鬥機,對付三到四個波次的數百架戰鬥機也不是難事。

可以說,美軍充分吸取了“華盛頓”號戰沉的教訓,即便中國空軍已經無力發起大規模進攻,就連J-6與J-7也沒剩下多少,但是中國的戰爭生產力已經爆發出來,誰也說不準中國空軍還有多少實力。

要,就在不久前,在朝鮮戰場上,美國空軍才吃了大虧。

要說威脅,反而是那些裝上了子母彈頭的彈道導彈更加有用。

雖然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的誤差在二百五十米到五百米之間,而且全程飛行超過二十分鐘,而在此期間,任何一艘戰艦都能航行好幾海里,在沒有有效制導手段的情況下,用彈道導彈打戰艦幾乎是白搭,但是當上百枚彈道導彈一同升空,向美軍艦隊飛去的時候,仍然把美軍指揮官嚇出了一生冷汗。

這裡面要有一枚導彈裝上核彈頭,方圓數十公里範圍內的戰艦都得完蛋。

所幸的是,沒有哪枚導彈攜帶了核彈頭。

動用核武器,不在陳必時的權限範圍之內,而且中國沒有剩下多少核彈頭了,就算要用也得用在刀口上。

美軍艦隊撤退兩百公里,與這波導彈突擊有很大關係。

雖然沒有哪艘戰艦受創,但是情況很明顯,再靠近一點的話,那些射程在五百五十公里左右的彈道導彈就能派上用場了,到時候就不是上百枚導彈,而是數百枚導彈,保不準還真能砸中一兩艘戰艦。

以彈道導彈的速度,只要砸中,就算不爆炸,也能重創一艘萬噸級的大型戰艦。

當然,在這個時候使用彈道導彈,最大的意義還是在心理威脅上。

陳必時不是不彈道導彈打不中美軍戰艦,只是希望以此讓美軍花更多的來對付那些部署在沿海地區的導彈部隊,從而遲滯美軍的登陸行動。

俗話說,一鼓作氣、再二休、三而竭。

只要把戰鬥節奏放慢,美軍的士氣落下去,就算登上了大陸,那也會受到影響。

更重要的是,美軍的登陸方向已經明確,陳必時可以對症下藥,按照美軍的進攻方式部署防禦部隊,而這需要。

這個道理,帕特里奇也明白。

正是如此,登陸當天,第二支航母戰鬥羣進入東海,加入了支援登陸作戰的行動。

從此開始,美軍開始集中力量打擊中國軍隊的遠程炮兵與導彈部隊。

至於登陸中國大陸,那還是後面的事情。

只是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最多一週,登陸部隊就得上岸。

既然是兩線開打,帕特里奇肯定不會忘記另外一個方向上的戰鬥。只有在兩條戰線上同時施加壓力,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第20章 大舉推進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21章 不是訣別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8章 圍點打援第56章 城市鏖戰第87章 面授機宜第53章 關鍵一炮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47章 城市遊擊第99章 爭分奪秒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89章 戰略勝利第25章 強行抓人第46章 炮火打擊第73章 驚慌失措第56章 開闢戰線第57章 不得不攻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80章 全力投入第63章 正面猛攻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20章 大舉推進第1章 從天而降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51章 重於泰山第43章 何爲希望第94章 大禍臨頭第27章 空軍發威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54章 當局者迷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58章 水到渠成第85章 又是一道第82章 戰地少尉第70章 地面救援第95章 日軍上臺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38章 關鍵時刻第43章 瘋狂進攻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65章 實力說話第52章 日本定策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97章 瞞天過海第53章 關鍵一炮第1章 戰略契機第42章 時不待人第32章 福大命大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99章 只要三天第44章 再次入朝第48章 國境防線第21章 強強對抗第58章 來頭不小第63章 全盤部署第85章 靠前部署第14章 扭轉乾坤第12章 根源問題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26章 徹底放鬆第85章 靠前部署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33章 陰差陽錯第9章 兩線作戰第96章 老將出馬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66章 危機時刻第6章 重大發現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36章 進攻受阻第76章 峰迴路轉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81章 最壞打算第71章 積極自救第9章 兩線作戰
第20章 大舉推進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21章 不是訣別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8章 圍點打援第56章 城市鏖戰第87章 面授機宜第53章 關鍵一炮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46章 舉步維艱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47章 城市遊擊第99章 爭分奪秒第39章 火速增兵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89章 戰略勝利第25章 強行抓人第46章 炮火打擊第73章 驚慌失措第56章 開闢戰線第57章 不得不攻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80章 全力投入第63章 正面猛攻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20章 大舉推進第1章 從天而降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51章 重於泰山第43章 何爲希望第94章 大禍臨頭第27章 空軍發威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54章 當局者迷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58章 水到渠成第85章 又是一道第82章 戰地少尉第70章 地面救援第95章 日軍上臺第120章 鋪天蓋地第38章 關鍵時刻第43章 瘋狂進攻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65章 實力說話第52章 日本定策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97章 瞞天過海第53章 關鍵一炮第1章 戰略契機第42章 時不待人第32章 福大命大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99章 只要三天第44章 再次入朝第48章 國境防線第21章 強強對抗第58章 來頭不小第63章 全盤部署第85章 靠前部署第14章 扭轉乾坤第12章 根源問題第97章 一席之談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26章 徹底放鬆第85章 靠前部署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33章 陰差陽錯第9章 兩線作戰第96章 老將出馬第43章 何爲希望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66章 危機時刻第6章 重大發現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36章 進攻受阻第76章 峰迴路轉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81章 最壞打算第71章 積極自救第9章 兩線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