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巨大漏洞

實際情況比羅耀武估計的還要糟糕。

第三十九集團軍撤退的時候。沒有考慮到美軍會以如此快的速度投入戰鬥,更沒想到美軍會在準備沒到位的情況下發起追擊,所以很多之前不存在的問題、或者說潛藏起來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

最大的問題,就是第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之間的空隙。

前面提到過,按照基本情況,要想守住“紅線”,至少需要三個集團軍,因爲第四十集團軍沒能按計劃入朝,所以羅耀武只能在這條防線上部署兩個集團軍,用朝鮮人民軍來彌補防線上的漏洞。

做這一部署的時候,羅耀武想得有點簡單。

在他看來,只要反擊成功,幹掉了韓軍主力,就能讓第四十集團軍、甚至是第三十九集團軍退守,堵上防線上的漏洞。

實際情況顯然比他預料的糟糕得多。

雖然反擊行動取得勝利,殲滅了韓軍B集團軍與C集團軍,還在安州防禦戰中重創了第三十一獨立裝甲旅、拖住了第九機械化步兵師,從戰果來看,甚至算得上是超額完成了作戰任務,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因爲林偉臻的怯戰行爲。第四十集團軍傷忘慘重,第三十九集團軍也沒能吃掉韓軍第二集團軍羣。

結果就是,退守的時候,不管是第四十集團軍還是第三十九集團軍,都沒有能力堵上防線上的漏洞。

在第十五集團軍與第十六集團軍之前,有一處寬度超過兩百千米的防禦空隙。

雖然這個漏洞在蓋馬高原南面,地形崎嶇複雜,道路交通不便,但是漏洞就是漏洞,在堵上之前,都是漏洞。

更要命的是,爲了支持第四十集團軍與第三十九集團軍發起反擊,第十六集團軍的防禦部署做了很大調整,在退守的時候,不得不把重點放在咸興北面,導致該集團軍的防區範圍縮小了一半以上。

這就意味着,漏洞的寬度又擴大了近百公里。

別說在信息化時代,就算在六十年前,美軍也有能力抓住這個機會。

明白這一點,也就不難明白,帕特里奇爲要第二機步師不惜代價的北上了。

羅耀武在想辦法堵上這個漏洞,那就得在此之前取得突破,才能迫使中國軍隊在取勝無望的情況下主動退卻。

所謂兵敗如山倒,只要防線一鬆,後果將難以設想。

羅耀武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給黎衛東下了一道死命令,甚至親自給第十五集團軍各個旅的旅長打了。

這等於是越級下達命令。

只不過。羅耀武原本就是十五軍軍長,那些旅長大多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兵,所以他這麼做,也沒人說閒話。

如果羅耀武面對的是黃真尹,或者是漢密爾頓,恐怕還真讓他把這個漏洞堵上了。

可惜的是,他面對的是帕特里奇。

這個在七八年以第一名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的將軍,絕對不是個簡單對手,比六十多年前的那個校友強多了。

收到戰術情報之前,帕特里奇就猜到中國軍隊的防線有漏洞,只是不在哪。

第三十九集團軍以常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從咸興退卻之後,帕特里奇立即想到,漏洞就在咸興北面。

當時,他沒有任何憑據,完全憑直覺做出了這個判斷。

作爲一名在第八集團軍服役了十多年的將軍,帕特里奇當然不會憑直覺指揮戰鬥,在給漢密爾頓下達進攻命令之前,他就讓駐韓與駐日的偵察機全部起飛,甚至讓集團軍的偵察部隊派出了好幾架大型無人偵察機,對中國軍隊的防線,也就是“紅線”進行反覆偵察。密切關注中國軍隊的一舉一動。

這一決定,很快就會帕特里奇提供了做出戰術決策的依據。

有意思的是,在此之前,帕特里奇就已經做出了追擊決定。

也就是說,帕特里奇仍然是憑直覺指揮戰鬥,只不過他堅信的直覺,並且用隨後獲得的情報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帕特里奇的直覺並不完全準確。

漏洞的中央不是在咸興北面,而是稍微偏西一點,在鹹境南道與慈江道交界處,即狼林山南北。

如此一來,美軍要想取得突破,就得在這邊下手。

首攻林產裡,再攻舊龍裡,打到禿魯川的倉平裡就算勝利,因爲從熙川到江界的鐵路線就得從此通過,而這裡也正是龜城與安州的大後方。

十六日夜間,帕特里奇根據這一調整了部署。

第二機步師直接攻打林產裡,再向舊龍裡前進,按照這條路線進軍,爭取在一週之內打到江界,在月底攻下整個慈江道,把戰線推進到鴨綠江。第七步兵師跟在後面當預備隊,並不參與正面戰鬥。

帕特里奇沒有犯麥克阿瑟犯下的誤,即分兵前進。

雖然中國大陸輸掉了臺海戰爭,中國軍隊也在反擊了韓軍之後主動退卻,但是帕特里奇非常清楚,那是主動退卻,而不是潰退。中國軍隊仍然有着強大的戰鬥力,只是沒有合適的戰鬥機會。

美軍輕敵冒進,肯定會重演六十多年前的那一幕。

問題是,如果不能展開,突擊部隊就很容易遭到圍剿。

在不打算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隊,或者說不想立即打出第二張牌的情況下,帕特里奇別無選擇,只能向韓軍施壓,要求韓軍全面壓上,在美軍突破了中國軍隊的防線之後,擔負起擴大突破面的重任。

雖然黃真尹對帕特里奇的安排頗有微詞,但是他也很樂意替美軍服務。

說白了,打下朝鮮,那是替韓國服務,是爲韓國的統一大業服務。

再說了,B集團軍與C集團軍全軍覆沒,第二集團軍羣遭到重創,樸太玄已經給黃真尹打了好幾通,表達出了對司令官的嚴重不滿,甚至按時黃真尹,如果不能拿出點成績來,他就只能棄車保帥,用一個上將去堵上那些反對派的嘴。

黃真尹樸太玄沒有跟他開玩笑。

雖然在這場戰爭中。韓軍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了,不但以迅雷之勢打下平壤,還頂住了中國軍隊的反擊,哪怕大半功勞屬於美軍,但是這些都滿足不了政客的胃口,而且在實現統一之前,政客絕對不會拿之前的勝利當回事。

要,政客只講結果,不看過程。

帕特里奇肯在這個節骨眼上賣力,黃真尹高興都來不及,還有好抱怨的呢。

只不過。按照帕特里奇的要求去做,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集團軍羣肯定無法跟上美軍的前進步伐,因爲最開始打算用這支部隊當下腳料,所以配備的全是二線師團,即便兵力規模不小,可素質就在哪,也提不上去。

可惜的是,第一集團軍羣只剩下了A集團軍,而該集團軍必須留在西線。

雖然在編制上B集團軍與C集團軍都在,但是現實中這兩個集團軍已經不存在了,至少在重建之前是不存在了。

沒有更好的辦法,黃真尹只能退而求其次,向第二集團軍羣增兵。

可以說,這也是一場賭博。

戰爭纔開打十多天,就算從七月份開始,韓國就在進行戰爭準備,可是要在這麼短的內完成戰爭動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說了,幾乎所有韓軍將領都認爲,在美國的大力支持下,肯定能在中國出兵之前完成統一大業,根本沒有必要進行戰爭動員。

要向第二集團軍羣增兵,就無法向第一集團軍羣增兵。

顯然,這就意味着A集團軍只能留在清川江南岸。

進攻是別想了,如果對手這個破綻,只要投入一到兩個新銳集團軍,就有十足的把握突破韓軍設在清川江南岸的防線,甚至有可能打到平壤。

黃真尹只能,中國軍隊不會增兵。

就算向朝鮮戰場增兵,也不會放在西線,而會拿到東線應急。

再說了,當時守在清川江北岸的,只有第十五集團軍,而且實際兵力還不到三分之一個集團軍,也就是大約一個師。

這點兵力,根本無法突破韓軍的防線。

大可不必爲平壤擔心。

必須承認,黃真尹的運氣不。之前有美軍及時救援,這次他又賭對了。

當時,羅耀武根本就沒有,韓軍A集團軍十分虛弱,而等他韓軍向東線戰場增兵,意識到有機會反攻平壤的時候,已經過了最佳反擊時機,也就沒有理由讓部隊強渡清川江了。

可以說,戰場局面對中國軍隊非常不利。

首先倒黴的不是一三三旅,而是按照命令前往林產裡的一三二旅。

該旅在改編之前,也就是由團升爲旅之前,與一三三旅同屬於四十五師,而且是四十五師師長董文卓的嫡系部隊。改編後,四十四師擴編,所以一三二旅的番號給了四十四師,而四十五師得到了一三五旅這個番號。

也就是說,現在的一三二旅已經不是之前的一三二團了。

繼承一三二團衣鉢的是一三五旅。

現在這個一三二旅,基本上就是一支新編部隊。

正是如此,在之前的戰鬥中,該旅的任務最輕,沒有參加幾場戰鬥,損失也最小。在黎衛東做部署的時候,自然把這個兵力最充足、狀態最好的旅派到了最前沿,也是最危險的林產裡。

可惜的是,新編部隊就是新編部隊。

如果當時守在林產裡的是一三三旅,情況肯定大不一樣。

只不過沒有可是。

一三二旅在遭到美軍第二機步師猛攻的時候,五十多公里外,舊龍裡的一三三旅、一三四旅與一三五旅也遭到美軍狂轟濫炸。

照這架勢,美軍似乎有把握在一夜之間吃掉一個整編旅!

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52章 傲骨連隊第49章 精確火力第21章 決戰南京第4章 好話在前第51章 回國述職第62章 蓄勢待發第4章 突然襲擊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5章 以六換一第20章 大舉推進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3章 機緣巧合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2章 積極準備第54章 重裝上陣第10章 最後底線第8章 一席之談第24章 大難不死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83章 查漏補缺第45章 步步爲營第76章 峰迴路轉第67章 志在必得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14章 扭轉乾坤第9章 兩線作戰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94章 大禍臨頭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63章 全盤部署第55章 戰爭決策第56章 城市鏖戰第17章 尋求突破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37章 見證奇蹟第20章 大舉推進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66章 遍地主力第67章 獵捕海豹第3章 機緣巧合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52章 敵後戰場第92章 秘密協議第6章 鬆弛有度第72章 存亡之秋第3章 身份問題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2章 生死瞬間第25章 強行抓人第8章 蓄勢待發第41章 大敵將至第33章 野外決戰第5章 烈火將軍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30章 將功補過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6章 親密接觸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7章 戰場揚威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63章 正面猛攻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39章 火速增兵第8章 蓄勢待發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58章 水到渠成第96章 老將出馬第61章 打破僵局第78章 再接再厲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1章 入朝作戰第22章 騎虎難下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84章 託人帶信
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52章 傲骨連隊第49章 精確火力第21章 決戰南京第4章 好話在前第51章 回國述職第62章 蓄勢待發第4章 突然襲擊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51章 回國述職第15章 以六換一第20章 大舉推進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3章 機緣巧合第118章 只打日軍第2章 積極準備第54章 重裝上陣第10章 最後底線第8章 一席之談第24章 大難不死第55章 大動筋骨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83章 查漏補缺第45章 步步爲營第76章 峰迴路轉第67章 志在必得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38章 拖延時間第14章 扭轉乾坤第9章 兩線作戰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94章 大禍臨頭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63章 全盤部署第55章 戰爭決策第56章 城市鏖戰第17章 尋求突破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81章 兩敗俱傷第37章 見證奇蹟第20章 大舉推進第92章 秘密協議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66章 遍地主力第67章 獵捕海豹第3章 機緣巧合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52章 敵後戰場第92章 秘密協議第6章 鬆弛有度第72章 存亡之秋第3章 身份問題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2章 生死瞬間第25章 強行抓人第8章 蓄勢待發第41章 大敵將至第33章 野外決戰第5章 烈火將軍第88章 強勢干預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30章 將功補過第21章 決戰南京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6章 親密接觸第26章 大勢所趨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7章 戰場揚威第86章 自釀苦酒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63章 正面猛攻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39章 火速增兵第8章 蓄勢待發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58章 水到渠成第96章 老將出馬第61章 打破僵局第78章 再接再厲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1章 入朝作戰第22章 騎虎難下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80章 沒有重點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84章 託人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