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天賜良機

中店子戰役結束,使得關內戰場上的局面發生了重大轉變。

雖然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中**隊在遷西縣進行了頑強抵抗,將美日聯軍南下的步伐拖延了好幾天,但是隨着遷西縣在五月十七日淪陷,美日聯軍火速進軍古治縣,打響了包圍唐山的作戰行動,羅耀武不得不在這個時候讓前沿部署的第十五集團軍、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向西撤退。

問題是,撤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將個人感情因素排除在外,從長遠考慮,羅耀武也會首先把第十五集團軍從前線撤下來。問題就在這裡,美日聯軍A集團軍的進攻非常兇猛,雖然爲了保存實力,帕特里奇在五月十五日就命令第一裝甲師退下去休整,讓協同作戰的日軍擔負起了進攻重任,但是這並沒改善第十五集團軍的處境,反而讓第十五集團軍在撤退的時候畏首畏尾。別忘了,美軍第一裝甲師是一支突擊能力非常強大的作戰部隊,過了山海關就是一馬平川,只有退到秦皇島才能夠據守。

受此影響,如果要讓某支部隊斷後的話,最合適的選擇就是第十五集團軍。

也就是說,只有讓第十五集團軍死守唐山,才能確保另外兩個主力集團軍,以及協同作戰的新編集團軍與民兵縱隊撤下去。

毫無疑問,羅耀武承受不起這樣的損失。

重建一支軍隊並不難,可是要想獲得幾萬名實戰經驗豐富,而且將其凝聚成一支戰鬥力強大的部隊,絕對不容易。

遠的不說,第四十集團軍到現在都表現不佳,就與此有關。

在突出部戰役後期,羅耀武想盡辦法讓第十六集團軍分散突圍,將近萬名經驗豐富的基層官兵撤了回來,最終保住了這支主力集團軍。

如果在這個時候丟掉了第十五集團軍,對北京的防禦作戰肯定有嚴重影響。

要想保住第十五集團軍,就得留下一支部隊在秦皇島擋住美日聯軍的A集團軍。

毫無疑問,這不能是一支新編集團軍。

雖然在東北軍內,有十多支新編集團軍的素質不比主力集團軍差,但是受裝備影響,絕大部分新編集團軍都不如主力集團軍。要將幾十萬部隊撤下來,至少需要好幾天,沒有任何一支新編集團軍能在秦皇島堅持幾天。

必須留下一支主力集團軍,而且還得留下足夠的預備隊。

羅耀武別無選擇,只能在安排撤退工作的時候做點文章。

五月十九日,羅耀武就讓第四十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一同南下,由第二十六集團軍頂住北面的B集團軍,第四十集團軍則走在前面,前往秦皇島部署防禦,爲第十五集團軍的撤退行動做準備。

也就是說,羅耀武決定把第四十集團軍留下來。

對第四十集團軍的官兵來說,這個決定很不公平。

只是,當時沒人知道,羅耀武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原因很簡單,就算不留在秦皇島,第四十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要想突圍,也得經過秦皇島,因爲從青龍縣向西突圍的通道已經被美日聯軍堵死了。更重要的是,打了這麼久,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的作戰物資差不多用光了。在撤下去之前,肯定得進行一次補給。

當時,前線作戰部隊的作戰物資主要囤積在秦皇島與唐山,而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顯然不可能在補給之前到達唐山,也就只能去秦皇島。再說了,羅耀武做出了讓部隊撤退的決定,也就等同於做出了放棄秦皇島的決定,因此得在部隊撤走之前,儘可能多的將囤積在秦皇島的物資帶走,不然最後也得全部銷燬。

如此一來,當部隊向秦皇島撤退的時候,沒人知道誰會留下來斷後。

因爲美日聯軍逼得很急,所以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的撤退行動並不迅速。在此期間,第十五集團軍仍然在防線上堅守。

三天之後,第四十集團軍的先頭部隊纔到達秦皇島。

此時,美日聯軍已經包圍了古治縣,正在猛攻這座至關重要的縣城。

爲了擴大攻擊範圍,特別是在日軍連續投入了六個主力師團,使得美日聯軍的總兵力大幅度增加,無法全部投入一個戰場的情況下,帕特里奇主動拉開了戰線,讓一個日軍主力師團與三個二線師團攻打西邊、也就是唐山北面的豐潤縣,以此擴大包圍範圍,增加中**隊的突圍難度。

毫無疑問,這個想法沒有什麼問題。

問題是,羅耀武在決定放棄秦皇島的同時,還做出了一個極爲重大的決定,那就是在唐山與美日聯軍決戰。

受此影響,在五月二十日,也就是美日聯軍攻打豐潤縣的前兩天,羅耀武就讓已經恢復了戰鬥力的第三十九集團軍進駐豐潤縣。

雖然在發現四個日軍師團向豐潤縣運動之後,羅耀武就讓第三十九集團軍從前沿陣地上撤了下來,把防線交給了協同作戰的新編集團軍,以免過早消耗進攻力量,但是豐潤縣的戰鬥一打響,帕特里奇就發現,駐紮在這裡的部隊比他想像的要多得多,而且戰鬥力絕不會差到哪裡去。

這一異常情況,立即引起了帕特里奇的高度重視。

要知道,在此之前,帕特里奇一直在懷疑,羅耀武正在策劃一場大規模會戰,而且會戰地點不是秦皇島就是唐山。

隨着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向南退卻,秦皇島方向上的戰場範圍大大縮小,可供中**隊迂迴的空間也大大縮小,所以羅耀武要想決戰的話,就只能將戰場選在唐山,也就得提前部署決戰兵力。

可以說,讓日軍攻打豐潤縣,正是帕特里奇在試探中**隊的部署情況。

雖然作爲唐山的北大門,也是通往天津與北京的必經之地,豐潤縣非常重要,但是在此地出現戰鬥力強大的作戰部隊,仍然很反常。要知道,如果羅耀武在策劃決戰的話,肯定會將主力集團軍與戰鬥力強大的新編集團軍放在戰線後方,僅由普通軍隊守衛戰線。出現在豐潤縣的部隊,顯然就是決戰部隊。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在當天就讓追擊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的美日聯軍放慢了步伐,並且向西展開,儘快與攻佔了遷西縣的部隊會師。

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拉平戰線,消除戰線上的漏洞。

毫無疑問,帕特里奇小心得有點過頭了。

雖然這兩股美日聯軍之間有大約一百多公里的漏洞,足以成爲中**隊發起戰役反擊的突破口,但是羅耀武已經做出了撤退的決定,而且已經讓正面防禦的部隊向後收縮,因此很難將主力進攻部隊放在唐山與秦皇島之間,也就難以抓住美日聯軍戰線上的漏洞。

這也難怪,畢竟帕特里奇在羅耀武手裡吃了不少虧。

美日聯軍的追擊速度慢下來,幫了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的大忙。

五月二十二日,在第四十集團軍的主力進入秦皇島,並且完成了防禦部署之後,羅耀武給第十五集團軍下達了撤退命令。

因爲北面的協同進攻不太有力,所以美日聯軍A集團軍在追擊第十五集團軍的時候也不是很賣力。當然,這也與第一裝甲師正在休整,沒有參與追擊作戰有很大的關係。

事實上,這也是帕特里奇過分小心的結果。

按照他的部署,第一裝甲師撤下去之後,並沒有解除作戰狀態,而是以戰役預備隊的形式部署在戰線後方。當時,帕特里奇的主要想法就是在日軍取得突破之後,由第一裝甲師追擊撤退的中**隊,迅速擴大突破口。

如此一來,在第十五集團軍撤退的時候,第一裝甲師就應該追上去。

可惜的是,帕特里奇始終擔心羅耀武部署了反擊行動,所以在讓第三機步師放慢了追擊速度的同時,也讓第一裝甲師留在了後方。

這系列的反常舉動,讓人不得不聯想到覆滅的第二騎兵師。

要知道,在這場戰爭中,美軍只有兩個主力師全軍覆沒,一是第四步兵師、二是第二騎兵師,而這兩個師都是部署在東北戰場上的作戰部隊,而且都是在帕特里奇的指揮下,走上了不歸路。

可以說,第二騎兵師覆滅,給帕特里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客觀的講,影響到帕特里奇的,主要還是美日聯軍較爲緊張的兵力。當然,這也與第二騎兵師覆滅有關,因爲這讓帕特里奇少了一支主力師。

在兵力本來就不太充足的情況下,帕特里奇絲毫不敢託大,只能萬分小心。

第一裝甲師是美日聯軍中最強大的作戰部隊,如果該部隊有個三長兩短的話,別說打到北京,能不能打下唐山都是個問題。

出於保存兵力,帕特里奇自然不會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盲目追擊。

毫無疑問,這等於讓羅耀武獲得了撤走三個主力集團軍的天賜良機。

五月二十五日,在第十五集團軍與第二十六集團軍相繼撤下來之後,羅耀武給第四十集團軍下達了撤退命令,最終只留下了一個戰鬥力不是很強的新編集團軍。

最重要的是,到此時,羅耀武的阻敵計劃已經取得成功。

在這一個月內,各主力部隊都得到了補充,反擊的機會到來了。

第47章 城市遊擊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39章 戰鬥英雄第67章 志在必得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42章 時不待人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44章 再次入朝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47章 各打各的第17章 尋求突破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56章 時機未到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26章 大勢所趨第27章 炒飯惹禍第23章 發動羣衆第60章 鹿死誰手第33章 野外決戰第29章 箭在弦上第99章 爭分奪秒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35章 爲戰爭活第47章 強力增援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85章 又是一道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52章 日本定策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5章 兩種聲音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81章 兵不厭詐第27章 空軍發威第25章 虛張聲勢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74章 最後選擇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67章 血戰到底第96章 新任司令第2章 積極準備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2章 根源問題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38章 加大投入第89章 戰略勝利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94章 未雨綢繆第35章 還沒結束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91章 最後通牒第64章 空中突擊第2章 積極準備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8章 圍點打援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37章 南守北攻第64章 空中突擊第71章 積極自救第67章 志在必得第43章 不得不打第23章 生死與共第74章 柳暗花明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45章 艱難突圍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5章 以退爲進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82章 空中救援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34章 不堪一擊
第47章 城市遊擊第120章 趁熱打鐵第39章 戰鬥英雄第67章 志在必得第181章 冰山一角第42章 時不待人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44章 再次入朝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147章 各打各的第17章 尋求突破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57章 不得不攻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56章 時機未到第24章 決戰前夕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26章 大勢所趨第27章 炒飯惹禍第23章 發動羣衆第60章 鹿死誰手第33章 野外決戰第29章 箭在弦上第99章 爭分奪秒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41章 搜索殲滅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35章 爲戰爭活第47章 強力增援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85章 又是一道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52章 日本定策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5章 兩種聲音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81章 兵不厭詐第27章 空軍發威第25章 虛張聲勢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74章 最後選擇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67章 血戰到底第96章 新任司令第2章 積極準備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2章 根源問題第191章 戰略反擊第136章 黃雀在後第38章 加大投入第89章 戰略勝利第150章 死戰錦州第94章 未雨綢繆第35章 還沒結束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49章 提前出動第91章 最後通牒第64章 空中突擊第2章 積極準備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18章 圍點打援第75章 制信息權第193章 死守戰線第113章 戰略退縮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37章 南守北攻第64章 空中突擊第71章 積極自救第67章 志在必得第43章 不得不打第23章 生死與共第74章 柳暗花明第144章 準備反擊第187章 最終決策第55章 穩重踏實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99章 只要三天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45章 艱難突圍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5章 以退爲進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82章 空中救援第24章 大難不死第134章 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