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大討論

當特里亞農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回羅馬尼亞之後,民衆紛紛爲此舉行巨大的勝利遊行。

在雅西十四萬民衆舉行了遊行,他們高舉着羅馬尼亞國旗和埃德爾的畫像,歡呼自己的喜悅。而在康斯坦察,二十多萬民衆聚集在政府廣場爲這份條約的簽訂而歡呼。至於首都布加勒斯特,更是將聚集的人數達到了三十一萬。

爲此羅馬尼亞內政部接連下令,讓各地警察局一定要保證民衆的安全,不能出一點紕漏。於是在民衆爲這個天大喜訊歡呼雀躍的時候,各地的警察幾乎全員出動維持的秩序,甚至有些規模太大的地區,還請求駐軍的幫忙。

所以當民衆散播着熱情洋溢的節日氣氛時,警察們在爲他們的安全保駕護航。

獲得遠超自身新領土的喜訊光是民衆歡呼還不夠,政府也爲此組織了衆多活動。例如第一時間就更換新地圖,而且還發行了新地圖的郵票。這也受到民衆的追捧,當天就將發行的兩千萬張新郵票購買一空。

除此之外,羅馬尼亞政府還召集多次工商業人士聚會,邀請其前往新領土投資的事宜。並且給予承諾,三年免稅,五年半稅的優惠條件。

同時將不少從匈牙利人手中收來的資產,低價變賣給他們。當然這些資產都是屬於已經被挑選過的,最早獲利當然是羅馬尼亞上層人物。儘管如此,這些資產依然受到在場商人們的追捧。不少優質的資產,其價格基本能達到市值八層之多。

當然,政府除了給予中上層好處的同時,也沒有忘記讓下層民衆品嚐勝利的成果。接下來針對底層民衆,從匈牙利人手中獲得的土地也將對其發賣。這些大小不一的土地,將被通通分割成兩公頃左右,將以一個極爲便宜的價格對民衆出售。而且每戶只能購買一塊,禁止多購。

這項決定除了讓民衆獲利之外,這也是埃德爾幕後推動針對農業改革的一部分。讓農村人口加大流出速度,逼迫土地主們使用更多農用機械。早日讓羅馬尼亞完成機械化耕作,以爲未來羅馬尼亞工業大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舉國歡慶的場面不能長久,畢竟大家都要生活,所以在十來天后喧囂熱鬧的場面逐漸平靜了下來。不過藉着獲勝的成果,羅馬尼亞民主主義有氾濫的趨勢。而在輿論導向上,媒體逐漸出現了將羅馬尼亞放在與英法意等,平等地位上的意思。不過寫的比較委婉,但是其內容卻是不容置疑。

這些媒體宣稱,羅馬尼亞在巴爾幹和東歐有關乎自己的核心利益,其他國家在對該地區施加影響時,必須考慮到羅馬尼亞感受。這些文章發表後,在國內被民衆一搶而空。其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上從領土、人口、經濟、軍事以及政治上,對羅馬尼亞多方面和其他列強做了比較。

從領土上講,羅馬尼亞國土已經超過了意大利(意30萬平方公里,羅不算加利西亞地區以及被其駐軍的烏克蘭西部,有32萬平方公里)。從人口上講,與其差距也不大(意大利有2800萬人,目前同樣不算之前還沒有被默認其地區的人口,羅馬尼亞有2200萬人)。而經濟上也與其差距較小。至於軍事上,海軍完全沒有可比性,陸軍從經費和戰果上意大利是遠遠不如的。

在至關重要利益關聯上,與目前執掌歐洲大陸的英法兩國,也沒有什麼能引發較大沖突的矛盾點。而且羅馬尼亞周圍沒有能對其構成威脅鄰國(烏克蘭目前依然健在,還沒有被蘇俄吞併)。所以在文章最後總結道,羅馬尼亞完全可以成長爲歐洲新的大國。這篇從各方面分析羅馬尼亞的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國內各個階層的討論。

有人對此深表認同。也有人對此嗤之以鼻,認爲這只是一篇譁衆取寵的文章。

認同的人引用該文章的數據,認爲羅馬尼亞只要消化完新領土,一定能從國力上超過目前大國中最後一位的意大利。而他們最大的憑證就是自從1905年後,羅馬尼亞工業化所帶來的經濟高增長。並且把這段高速增長時期,稱之爲羅馬尼亞的黃金時代。而且在吞併巨大的新領土後,羅馬尼亞經濟增長必將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點。

而不認同該文章的主要觀點就是,羅馬尼亞目前的支柱產業,是以汽車製造、石油化工、農業以及其關聯的食品加工業爲主。而這些產業在之前主要利用技術和大工廠化的優勢,以及戰爭造成的壟斷性經營爲主。

而目前在汽車製造業,英法通過戰爭的刺激,已經有不遜色羅馬尼亞的規模。而石油化工業以及糧食加工業,也將面臨戰爭結束後的競爭。之前利用戰爭大發其財的機會已經一去不復返,而目前支撐羅馬尼亞的工業,能不能競爭過其他國家這也成問題。

而新佔領土上,遠超本國原有面積,而且其民族多樣性也將考驗政府工作的能力。要是一個不好,說不得會引起該地區動盪不安。尤其是目前佔據羅馬尼亞第二大民族的匈牙利人,其引發動盪的可能性遠超其他民族。這些都很有可能拖累目前良好的經濟增長。

兩方觀點在國內爭論不休,目前誰也說不服誰。這也代表了目前羅馬尼亞獲得讓人眼紅成果後,國內民衆對自身認知的分歧。樂觀主義者支持這篇文章,而悲觀主義者則持反對態度。這兩方支持率基本達到勢均力敵,所以在國內誰也說不服誰。

更爲有趣的是,這篇文章也被其他國家轉載,其中英法兩國國內沒有引起多少波瀾。其主流觀點就是,這是一個被獲得巨大成果衝昏頭腦小國的意淫。兩國目前的地位可是經過數百年打拼才獲得的地位,一個巴爾幹國家發展不過才幾年就敢自比大國。

而這篇文章在意大利卻引起巨大的轟動。其國內民衆對此卻是深信不疑。不少人認爲,政府不作爲應該對即將被取代的大國地位負責,爲此還引發民衆的抗議。在不少抗議集會中,組織者都引用這篇文章。按照他們的話說,正是政府無能才導致意大利即將要被羅馬尼亞取代。爲此意大利政府甚至通過外交渠道,向羅馬尼亞發出了抗議。讓一直以來因爲文化和語言相近關係不錯的兩國,起了一些波瀾。

埃德爾也看過這份外交照會,爲此他只付諸一笑。對於這篇文章的作者他也瞭解過,是一名大學教授,只是興趣所致才寫下這篇文章。對於能有如此引起巨大的影響,萬萬也沒有料到。

對於目前的爭論,埃德爾並沒有干涉。在他看來,這場爭論來的適逢其會,能讓民衆能加深刻的瞭解到目前羅馬尼亞的實力。不管對提高國家的凝聚力,還是威懾住新領土的其他各族民衆,都有巨大的好處。很多時候,衝突就是不能認清對手的實力。而場討論至少讓不少人認清羅馬尼亞也是好的。

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268章 俄國退出一戰第107章 1911年總結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275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上)第489章 歐洲三軸心(五)第216章 毒氣第764章 激戰(上)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402章 彩虹行動第765章 激戰(下)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138章保加利亞的突襲第739章 溫泉關(上)第794章 突尼斯角海戰(上)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361章 奧匈的戰敗(下)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289章 突襲(一)第111章 羅保談判 上(求訂閱)第684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終)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642章 1935年編制(下)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722章 港口的空戰第222章 1915歲末第十六章 演習第506章 歸國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711章 愛琴海大飆車(上)第528章 突如其來的休假(上)第173章 懷孕第394章 奪取布達佩斯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605章 博爾切斯庫號實驗航母第478章 進軍羅馬第728章 被打劫的埃德爾第三十四章 金融戰 上第797章 突尼斯角海戰(完)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675章 薩洛尼卡(上)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546章 赫爾梅克衝突(完)第633章 基洛夫遇刺第290章 突襲(二)第647章 空軍(中)第714章 艦載機出擊第515章 利比亞石油(下)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124章第二十四章 柴油機第251章第272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上)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772章 北非第一戰(中)第558章 和談(下)第368章 鯨吞(七)第665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二)第239章 葬禮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519章 農業改革(一)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一百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三十四章 金融戰 上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291章 突襲(三)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706章 空襲(上)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754章 薩拉丁計劃(中)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700章 波蘭戰役(三)第733章 希臘戰役(中)第217章 高漲的民族情緒(中)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207章 米茲克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126章第162章 羅馬尼亞的物質儲備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九十六章 回家上第792章 耶路撒冷空襲第756章 塞浦路斯作戰計劃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172章 新編部隊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
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268章 俄國退出一戰第107章 1911年總結第727章 墨索里尼的決定第275章 羅馬尼亞的應對(上)第489章 歐洲三軸心(五)第216章 毒氣第764章 激戰(上)第468章 保加利亞的新情況(上)第六十四章 投機人選第402章 彩虹行動第765章 激戰(下)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三十八章 特蘭西瓦尼亞 下第九十八章 侍女的安排第138章保加利亞的突襲第739章 溫泉關(上)第794章 突尼斯角海戰(上)第330章 保加利亞戰敗(中)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361章 奧匈的戰敗(下)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289章 突襲(一)第111章 羅保談判 上(求訂閱)第684章 布加勒斯特外交戰(終)第306章 目標克盧日(一)第642章 1935年編制(下)第212章 1915初的歐戰局勢第722章 港口的空戰第222章 1915歲末第十六章 演習第506章 歸國第193章 石油爭奪戰(下)第711章 愛琴海大飆車(上)第528章 突如其來的休假(上)第173章 懷孕第394章 奪取布達佩斯第160章 裝甲部隊的雛形第605章 博爾切斯庫號實驗航母第478章 進軍羅馬第728章 被打劫的埃德爾第三十四章 金融戰 上第797章 突尼斯角海戰(完)第661章 保羅合併(上)第119章 呂勒布爾加斯戰役 二第675章 薩洛尼卡(上)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532章 羅馬尼亞的新政(一)第546章 赫爾梅克衝突(完)第633章 基洛夫遇刺第290章 突襲(二)第647章 空軍(中)第714章 艦載機出擊第515章 利比亞石油(下)第457章 謝德爾採淪陷第709章 波蘭戰敗第八十一章 政府國債(四千字大章)第124章第二十四章 柴油機第251章第272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上)第477章 局勢的變化第七十四章 糧食加工業第772章 北非第一戰(中)第558章 和談(下)第368章 鯨吞(七)第665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二)第239章 葬禮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158章 軍隊嘉獎第519章 農業改革(一)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一百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第三十四章 金融戰 上第339章 喀山黃金(三)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291章 突襲(三)第780章 法軍投降第706章 空襲(上)第610章 烏克蘭大饑荒(上)第754章 薩拉丁計劃(中)第四十三章 俄國的應對第700章 波蘭戰役(三)第733章 希臘戰役(中)第217章 高漲的民族情緒(中)第144章 出擊 王國利劍(四)第207章 米茲克第628章 國王登基(求訂閱)第126章第162章 羅馬尼亞的物質儲備第359章 搖搖欲墜的帝國(續)第702章 騎兵大戰坦克第九十六章 回家上第792章 耶路撒冷空襲第756章 塞浦路斯作戰計劃第273章 同盟國的最後條件(中)第172章 新編部隊第463章 瓦爾納造船廠 (下)第九章 軍隊整編 下第538章 德國的政治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