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進軍東方”

光榮地死,勝過恥辱地生。

——伊索(希臘寓言家,弗裡吉亞人)

布魯圖斯帝國此時在希臘半島上的軍隊只有四個領袖軍團和十五個常規軍團,另外還有兩個特殊的軍團,一個是由馬其頓皇家長槍兵和馬其頓皇家騎兵組成的皇家軍團,一個是由鐵甲騎兵爲主力組成的騎兵軍團;其中,騎兵軍團的鐵甲騎兵數量更是超過了五千。

這個依舊由哈羅德擔任軍團長的騎兵軍團,其總兵力直接達到了一萬之衆;除了五千最精銳的鐵甲騎兵以外,剩下的五千騎兵則是鐵甲騎兵訓練過程中被淘汰下來的精銳騎兵。

雖然這些精銳騎兵在被訓練成鐵甲騎兵的過程中被淘汰了,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是極爲強悍的;他們與真正的鐵甲騎兵相比,所欠缺的不過是優質的戰馬和沉重的全套甲具而已。

全套甲具對於財大氣粗的布魯圖斯帝國來說確實不算是什麼大事,但是想要在戰馬資源並不豐富的希臘半島獲得足夠的優質戰馬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正是因爲缺乏足夠優質的戰馬,布魯圖斯帝國的那些精銳騎兵們也就沒有辦法穿上沉重的全套甲具作戰,更就成爲不了鐵甲騎兵了。

即便是這樣,這個萬人規模的騎兵軍團也擁有強大無比的戰鬥力,尤其是在弗裡吉亞所在的東方大陸上;這樣一支騎兵軍隊的戰鬥力更是被無限擴大,能夠發揮的作用也是難以想象。

提比裡烏斯在選擇出征軍團的時候,之所以沒有選擇這個騎兵軍團作爲進攻弗裡吉亞地區的軍隊,就是因爲騎兵軍團的運輸太過於麻煩了;尤其是從希臘半島到東方大陸的跨海運輸,在布魯圖斯帝國的大軍沒有在東方大陸站穩腳步之前,提比裡烏斯是不會考慮將騎兵軍團投入作戰的。

至於皇家軍團,顧名思義就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軍團了;布魯圖斯帝國的陪都是科林斯,皇室的全部成員也都在科林斯,皇家軍團的使命自然就是拱衛科林斯了。

事實上,皇家軍團也是伯羅奔尼撒地區的唯一駐軍,其他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都是分佈在希臘半島的其他地區的;伯羅奔尼撒地區作爲陪都科林斯所在的區域,只有皇家軍團進行駐守。

這次布魯圖斯帝國進攻亞歷山大王國的第一批次登陸軍隊由戰鬥力更爲強悍的四個領袖軍團充當,雷克斯將軍也將作爲第一批次大軍的統帥;後續的第二批次大軍由格涅烏斯將軍,統帥着第一軍團、第五軍團、第六軍團、第七軍團等四個軍團擔任。

第三批次的大軍則是由尼祿將軍,統帥着第二軍團、第八軍團、第九軍團、第十軍團等四個軍團擔任;這十二個軍團的大軍,就是布魯圖斯帝國進攻亞歷山大王國的全部兵力了。

隨着戰爭準備工作的完成,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也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開始了大軍登船;爲了更快的抵達亞歷山大王國的弗裡吉亞地區,布魯圖斯帝國選擇的出發港口是雅典城所在的阿提卡港口,所有大軍出征所需的糧草物資和其他補給也都全部集中在了阿提卡港口。

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經過四天時間的航行以後,終於抵達了弗裡吉亞港口,麥爾斯所率領的第一領袖軍團也在運輸船停穩在停泊臺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港口;隨後,四個領袖軍團的將士們就迅速登上了港口,後續的後勤兵們也開始卸下運輸船上的物資。

弗裡吉亞地區的首府珀加蒙距離港口只有四個小時的路程而已,就在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在港口外殲滅亞歷山大王國艦隊的時候,港口內的駐軍就已經向駐守在珀加蒙城內的兩萬軍隊發出了求援,並告知他們布魯圖斯帝國的軍隊對己方艦隊發起了突然進攻!

珀加蒙城內的守軍得到了消息以後,也是不敢耽誤時間,立即就全軍出動往港口的方向出發了;從珀加蒙城內的守軍將領得到消息,到兩萬軍隊集結完畢開始出發,亞歷山大王國的這支軍隊一共用去了兩個小時的時間。

而在布魯圖斯帝國的艦隊殲滅了亞歷山大王國的艦隊以後,只用了五個小時的時間四個領袖軍團的全部將士就已經登上了港口;所以,當亞歷山大王國的兩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到港口的時候,布魯圖斯艦隊過的四萬大軍已然整頓好了軍陣在等待着敵軍的到來了。

在之前的五年多時間裡,提比裡烏斯爲了增強領袖軍團的戰鬥力,已經將每個領袖軍團的規模由原來的七千重裝步兵擴張到了現在的七千重裝步兵和三千輕裝步兵;兩萬亞歷山大王國的弗裡吉亞駐軍,與四萬布魯圖斯帝國的入侵精銳,這場戰爭根本就是毫無懸念。

因爲亞歷山大王國的軍隊在後來的擴充過程中,難免徵召了大量非愛奧尼亞地區的青壯進入軍隊之中,直接就導致了亞歷山大王國的軍隊在構成上比較多樣化;就比如駐守在弗裡吉亞的這兩萬軍隊,裡面佔據主要數量的是來自愛奧尼亞的將士,但弗裡吉亞本土的將士也不在少數。

將昔日的侵略者與昔日被侵略的人組成一支軍隊,在沒有遇到戰爭的時候還好,一旦遇到激烈的戰爭以後;這樣的軍隊自然不可能擁有頑強的戰鬥意志,更不可能擁有強大的戰鬥力。

雷克斯的四萬大軍只用了區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將亞歷山大王國的兩萬駐軍徹底擊潰了;雷克斯留下兩個軍團的將士們打掃戰場,剩下的兩個軍團將士們則負責一路追擊敵軍潰兵。

當天晚上,雷克斯就帶着自己的三個軍團進駐到了珀加蒙城中,另外一個軍團都是被雷克斯留在了港口進行駐守;很快,後續的八個軍團將士就會陸續趕到弗裡吉亞地區,那個時候纔是布魯圖斯帝國的進攻正式開始的時候。

就在雷克斯率領大軍駐守在珀加蒙城內的時候,亞歷山大王國的國王亞歷山大也在三天之後收到了珀加蒙被布魯圖斯帝國攻陷的消息;得到消息以後的亞歷山大,並沒有對布魯圖斯帝國的不宣而戰感到震驚,反而是開始積極的籌備反攻弗裡吉亞的大軍。

誠如布魯圖斯帝國的分析,亞歷山大王國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抽調出足夠的軍隊用於反攻弗裡吉亞地區;亞歷山大除了手邊還有的三萬大軍以外,最多也就只能在亞歷山大王國與塞琉古帝國邊境地區的駐軍中抽調兩萬大軍增援本土。

即便是有了這來自於邊境地區的兩萬大軍增援以後,亞歷山大手中可以用於反攻的兵力也只有五萬而已;此時,亞歷山大王國在邊境地區用於防備塞琉古帝國的軍隊也只剩下四萬之衆了,根本就不可能再抽調了,要是再少的話塞琉古帝國就會直接進攻亞歷山大王國本土了。

毫無辦法的亞歷山大也只能選擇向本都王國求援了,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地區的駐軍數量擁有四萬之衆,再加上其後方擁有的六萬精銳和邊境地區駐守的四萬大軍;本都王國是絕對有實力增援亞歷山大王國的,再加上亞歷山大王國與本都王國之間的盟友關係,這樣的增援更是天經地義。

亞歷山大希望本都王國可以從本土派出三萬精銳大軍支援自己的反攻大軍,另外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的四萬大軍也可以從弗裡吉亞的北方向弗裡吉亞發起進攻;面對來自於亞歷山大王國的求援,本都王國並沒有拒絕自己盟友的求援,但是在出兵數量上也是做了調整。

本都王國接到亞歷山大的求援以後,立即就派出了三萬精銳大軍跟隨亞歷山大王國的使者來到了亞歷山大王國的加拉太地區;不過,對於亞歷山大王國要求本都王國在比提尼亞地區的四萬駐軍進攻弗裡吉亞地區的事情,本都王國卻表示最多隻能派出兩萬大軍向南進攻弗裡吉亞地區。

不是本都王國不願意幫助自己的盟友,只是本都王國也有着自己的利益所在;布魯圖斯帝國可以通過艦隊運輸大軍直接進攻亞歷山大王國的弗裡吉亞地區,爲什麼就不能通過艦隊運輸大軍直接進攻本都王國的比提尼亞地區呢,本都王國對此不得不防啊!

對於本都王國只願意派出比提尼亞地區的兩萬大軍進攻弗裡吉亞地區的事實,亞歷山大也是表示理解;畢竟,本都王國與亞歷山大王國只是盟友關係而已,本都王國願意派出五萬大軍幫助亞歷山大王國反攻弗裡吉亞地區,亞歷山大的心裡已經很是感激了。

就在亞歷山大向本都王國求援的期間,布魯圖斯帝國源源不斷的第二批大軍和第三批大軍也是順利的抵達了弗裡吉亞地區;也就是說,亞歷山大耗盡心血組織起來的兩路反攻大軍,需要面對的根本不是四個軍團的布魯圖斯帝**隊,而是十二個軍團的布魯圖斯帝**隊!

布魯圖斯帝國與亞歷山大王國各自爲了下一場戰鬥而積極準備的時候,塞琉古帝國的塞琉古七世也沒有閒着;爲了能夠在這場戰爭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塞琉古七世已經親自率領着一萬最精銳的鐵甲騎兵和一萬卷鐮戰車部隊來到了西里西亞地區!(未完待續。)++(本站重要通知:本站的免費小說app,無廣告、無錯誤、更新快,會員同步書架,請關注微信公衆號appxsyd(按住三秒複製)下載免費閱讀器!

“第四百九十章·援軍突至”“第四百一十四章·扎馬對戰·四”“第三百七十八章·雙方密謀”“第七十五章·貞德效忠”“第三百五十七章·高盧總督”“第四百一十八章·扎馬對戰·八”“第五百八十四章·另有陰謀”“第二百零二章·秘密計劃”“第五百零一章·和平征服”“第一百八十七章·巴利阿里新政”“第九十二章·盛大凱旋”“第五十六章·聯合登陸·上”“第473章·公報私仇”“第四百七十九章·戰爭局勢”“第三百九十四章·獨自遠去”“第三百四十五章·特爾馬部落”“第四百七十六章·主將戰死”“第三百三十四章·趁勝追擊”“第三百七十六章·野心之火”“第四十二章·悲歌死士”“第一百六十四掌·軍團定編”“第一百七十三章·迦太基危機”“第三百二十二章·再戰圖爾博·一”“第一百七十七章·聖團軍團”“第二百八十六章·血色羅馬”“第五百八十五章·新的聯盟”“第三百二十三章·再戰圖爾博·二”“第二百七十九章·新的副將”“第一百二十四章·準備出發”“第五百一十八章·部署埋伏”“第二章·老羅之約”“第五百三十六章·步步後退”“第二百七十七章·北非大軍”“第一百六十七章·出征北非”“第七十五章·貞德效忠”“第三百二十四章·再戰圖爾博·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戰車之威”“第五百二十四章·全軍歸降”“第二百四十九章·兄弟交心”“第473章·公報私仇”“第一百零一章·鉅款收入”“第一百八十三章·南線戰事·四”“第二百八十六章·血色羅馬”“第五百三十四章·擴張野心”“第六百八十八章·六國聯盟”“第六百三十四章·復仇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拿下墨西拿”“第五百六十四章·改編重組”“第五十七章·聯合登陸·下”“第一百八十章·南線戰事·一”“第四百一十一章·扎馬對戰·一”“第一百四十五章·改革進行時·中”“第五百八十五章·新的聯盟”“第二百六十章·傳奇落幕”“第四百一十二章·扎馬對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檢閱大戰”“第二百七十二章·二女和睦”“第五百八十八章·反敗爲勝”“第六百四十章·進軍東方”“第五百零七章·和平協議”“第三百一十八章·驚現軍團”“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進書房”“第六百二十六章·繼承人之爭”“第二百二十八章·紛紛來降”“第四百三十章·商神納特”“第四百三十六章·安定降將”“第六百一十六章·全面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巴利阿里新政”“第四百九十五章·全面倒戈”“第八十四章·應對措施”“第七十八章·海上驚魂”“第二百九十三章·各個軍團”“第664掌·跨海進攻”“第二百三十六章·田園生活·三”“第二百七十章·恢復家名”“第五百二十一章·戰獒之威”“第三百九十五章·漢尼拔信徒”“第二百四十二章·雄鷹突至”“第五百四十四章·起義豪傑”“第一百七十四章·漢尼拔回歸”“第五百九十八章·名分之爭”“第三百零五章·分兵把守”“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進書房”“第二百五十四章·虛假一場”“第469章·商神佈局”“第六百七十二章·亞歷山大大帝·上”“第五百七十八章·瘟疫離去”“第五百二十四章·全軍歸降”“第五百一十二章·各自備戰”“第一百四十四章·改革進行時·上”“第六百六十一章·海外來敵”“第三百二十三章·再戰圖爾博·二”“第三百五十五章·圍城之戰”“第六百四十五章·登陸埃及”“第四百九十四章·勸降敵將”“第六百二十九章·選擇與回報”“第三百六十章·未來發展”“第四百二十九章·和平吞併”“第二百五十八章·黃金戰艦”“第一百六十五章·羅馬現狀”
“第四百九十章·援軍突至”“第四百一十四章·扎馬對戰·四”“第三百七十八章·雙方密謀”“第七十五章·貞德效忠”“第三百五十七章·高盧總督”“第四百一十八章·扎馬對戰·八”“第五百八十四章·另有陰謀”“第二百零二章·秘密計劃”“第五百零一章·和平征服”“第一百八十七章·巴利阿里新政”“第九十二章·盛大凱旋”“第五十六章·聯合登陸·上”“第473章·公報私仇”“第四百七十九章·戰爭局勢”“第三百九十四章·獨自遠去”“第三百四十五章·特爾馬部落”“第四百七十六章·主將戰死”“第三百三十四章·趁勝追擊”“第三百七十六章·野心之火”“第四十二章·悲歌死士”“第一百六十四掌·軍團定編”“第一百七十三章·迦太基危機”“第三百二十二章·再戰圖爾博·一”“第一百七十七章·聖團軍團”“第二百八十六章·血色羅馬”“第五百八十五章·新的聯盟”“第三百二十三章·再戰圖爾博·二”“第二百七十九章·新的副將”“第一百二十四章·準備出發”“第五百一十八章·部署埋伏”“第二章·老羅之約”“第五百三十六章·步步後退”“第二百七十七章·北非大軍”“第一百六十七章·出征北非”“第七十五章·貞德效忠”“第三百二十四章·再戰圖爾博·三”“第五百六十一章·戰車之威”“第五百二十四章·全軍歸降”“第二百四十九章·兄弟交心”“第473章·公報私仇”“第一百零一章·鉅款收入”“第一百八十三章·南線戰事·四”“第二百八十六章·血色羅馬”“第五百三十四章·擴張野心”“第六百八十八章·六國聯盟”“第六百三十四章·復仇之戰”“第三百九十二章·拿下墨西拿”“第五百六十四章·改編重組”“第五十七章·聯合登陸·下”“第一百八十章·南線戰事·一”“第四百一十一章·扎馬對戰·一”“第一百四十五章·改革進行時·中”“第五百八十五章·新的聯盟”“第二百六十章·傳奇落幕”“第四百一十二章·扎馬對戰·二”“第二百八十二章·檢閱大戰”“第二百七十二章·二女和睦”“第五百八十八章·反敗爲勝”“第六百四十章·進軍東方”“第五百零七章·和平協議”“第三百一十八章·驚現軍團”“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進書房”“第六百二十六章·繼承人之爭”“第二百二十八章·紛紛來降”“第四百三十章·商神納特”“第四百三十六章·安定降將”“第六百一十六章·全面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巴利阿里新政”“第四百九十五章·全面倒戈”“第八十四章·應對措施”“第七十八章·海上驚魂”“第二百九十三章·各個軍團”“第664掌·跨海進攻”“第二百三十六章·田園生活·三”“第二百七十章·恢復家名”“第五百二十一章·戰獒之威”“第三百九十五章·漢尼拔信徒”“第二百四十二章·雄鷹突至”“第五百四十四章·起義豪傑”“第一百七十四章·漢尼拔回歸”“第五百九十八章·名分之爭”“第三百零五章·分兵把守”“第一百一十七章·再進書房”“第二百五十四章·虛假一場”“第469章·商神佈局”“第六百七十二章·亞歷山大大帝·上”“第五百七十八章·瘟疫離去”“第五百二十四章·全軍歸降”“第五百一十二章·各自備戰”“第一百四十四章·改革進行時·上”“第六百六十一章·海外來敵”“第三百二十三章·再戰圖爾博·二”“第三百五十五章·圍城之戰”“第六百四十五章·登陸埃及”“第四百九十四章·勸降敵將”“第六百二十九章·選擇與回報”“第三百六十章·未來發展”“第四百二十九章·和平吞併”“第二百五十八章·黃金戰艦”“第一百六十五章·羅馬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