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路彎彎

山裡人有句俗語,叫“看到嶺跑斷腿”,從一個山村到另一個山村,往往要上幾道坡翻幾道嶺,空曠的山野,常常有走乏的山野村民,扯着嗓子吼叫,山谷迴盪,經久不息。

父親出生平原,母親卻是山裡長大,兩個舅舅成家,兩個姨出嫁,依然生活在山區。據母親講,早先的時候,山民之間會對山歌,只是我從來沒有聽到過。

外公外婆家住會埠左山大隊,一個叫“山嵋嶺”的地方。大姨嫁到了澡下東嶺大隊,就在大隊所在地東嶺。小姨嫁到觀下王坪大隊的上王坪。

三個地方,都在越王山深處,外公家在山南,大婕家在山的東面,小姨家在山北,位置最高,幾乎快要到越山的山頂。相對而言,只有我家地勢最低,位於越山腳下,背靠大山,滿眼都是看不透的山勢延綿。

小時候聽到走親戚是最興奮的,現在也說不清楚爲什麼會那麼興奮。可能是偶爾能得到長輩給的點心,解解嘴饞,可能是不用被父母叫來叫去做這做那,能夠無憂無慮的玩耍。

興奮伴隨勞累,山路太遠太長,往往一走就是大半天,有時可能是一整天。記得從四五歲開始,就要獨立走完,即使有父母陪同,還有兩個更小的妹妹要抱要背,我和姐姐已經享受不到這種待遇。

山路既是走親訪友之路,也是山民生產勞作之路,走親戚過程中,見識了許多山民的勤勞與智慧。

山裡巨石特別多,也特別大,表面漆黑,鑿開之後,裡面有麻狀斑點,因此山裡人稱作“麻石”。麻石隨處可見,用途也非常廣泛,有專門的手藝人,稱作石匠。

山裡人家,一般都以麻石做牆基,能擋雨水侵蝕。一般都用麻石做成高高的門檻,能防蟲蛇爬入。關牛、豬的圈舍,一般也都是用麻石做成。

家底殷實的人家,就更講究些,門前一般都蹲着兩尊麻石雕成的獅子,或者是其它的瑞獸,用來鎮宅。還有的會製作一些石桌石凳,擺放庭院或者亭臺。

麻石產自深山,平原用得也非常多,除了門宅庭院,集鎮的衚衕巷道,村裡的門前小徑,排水的天井溝渠,都能看到一條條麻石身影。

不管哪裡的深水井,井口都是用麻石鑿成,高出地面一截,大部分是圓形,少部分外面八角里面圓形,個別是八角形甚至是四角形。水井四周一般也是麻石鋪墊,裡高外低,最外側成建成一條水溝,便於排水。

麻石還用來建造牌坊,家族聚居之地的主要路口,一般都會有一座這樣的牌坊,跨越道路,只見門柱,或三或五成一門或三門,彰顯姓氏、記載功德、流傳偉績。

會埠西莊有一座獨特的四方形牌坊,如此形狀全國僅兩座,記述了祖萌的皇恩浩蕩,名字叫濟美牌坊,依潦河邊建設,據說那裡曾經是一處繁忙碼頭,現在牌坊依然還在,當作了名勝古蹟保存,但碼頭已經消失,四周全是稻田。

寓意消災去禍鎮壓洪水猛獸的寶塔,一般也是麻石建造而成,聳立河岸,非如此難以鎮壓洪水,現在實行“河長制”工程,壩高堤固,洪水再難肆虐成害,寶塔只是作爲了遺蹟保存。

山裡行走,路邊不時會有涼亭,四根柱子一個尖頂,柱子有時是麻石有時是木料,上面架樑成爲尖頂,搭建幾根橫木,或者擺上幾塊大石,用來坐下歇腳。

麻石鑿成石板,一塊塊鋪成一級級的臺階,就是山裡常見的石板中,蜿蜒而上,有些不見盡頭,不知道耗費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心血。

石板路連接着山裡與山外,連接着各個山村,綠樹掩映,草木伴隨,淺水鋪墊而過,深溪搭建成石橋。蜿蜒而上,有時陡有時緩,有時寬有時窄。

一般的石板路一般只容一人一轎通行,作爲交通要道的石板路,鋪墊的石條更寬大更厚實,山路更加寬闊更加平緩更加堅實,類似西南邊陲的茶馬古道。

隨着村村通公路,許多石板路沒有了人行走,缺少養護,時間久了,雜木叢生,已無法通行。

極少數被挖掘出來,與秀美風景一道當作景區開發,被現代人當作遺蹟探尋,當作歷史懷念。更多的從此沉寂,淹沒在雜草叢生之中。

穿行山路,常見溪流,每有山民聚居的村莊,在水流湍急之處,總能見到水磨、水舂、水榨。利用水流衝擊水車,帶動軸承轉動,完成磨、舂、榨等工作。

還能聽到一聲聲有規律的“梆梆”聲,山谷迴盪,從不間斷,這是山民驅趕鳥獸的簡易裝置,在農田和園地附近,經常能夠見到。

剖出一截竹筒,橫在溪水中,盛滿水之後會沉下去,水又自動溢出,然後自然蹺起,敲擊在另一截竹筒上,發出聲音起到驅趕作用,山野靜諡,聲音輕脆悠長。

水磨一般以麻石做成輪子和槽,槽被連接成很大的一個圈,石輪在石槽內滾動,將需要碾磨的東西放入,就能磨製成粉。水舂是用整塊的石頭鑿成臼,再以石頭做成杵,也有用木頭做成的,用來舂米除去穀殼。

水榨要複雜一些,主體包括水磨和油榨兩個部分,水磨用來將要榨油的農作物磨成粉,油榨是用特別大特別結實的雜木,製作成的特殊盛具,另外還有衆多大小不一的木楔。

農作物磨成粉之後,放入油榨之中,從小到大,不斷打入木楔,粉末受到擠壓,油一點一點的溢出,順着石槽缺口,流成一線,裝滿木質油桶。

用來榨油的農作物不多,山區常見的是油菜籽和茶籽,平原還有花生籽,榨出的油分別叫菜油、茶油、花生油。

油菜和花生都是人工種植,油菜利用水稻換季,秋冬時節栽種在水田中,平原和山區都很常見。花生栽種在旱地,山區旱地少因此少見,平原旱地多因此多見。

茶籽只有山區纔有,生長的野生茶樹上,分成兩種。一種果實大,外形和大小與桃差不多,樹長得也高大。一種果實小,外形和大小與李子差不多,樹長得相對矮小。

這兩種茶樹結出的茶籽,都能用來榨油,但是以高大的茶樹最受山民歡迎,因爲它結出的果實大,籽也大,含油量也多。或許也正因爲如此,高大的茶樹被山民稱爲“油茶”。

除了這兩種,還有一種更矮的茶樹,和灌木一樣叢生,新生的葉子鮮嫩肥厚,被山民們採摘製成茶葉,是山裡人口中真正的茶樹,屬於紅茶系列。

每到山民家中,總會熱情的端出這樣的一碗熱茶,又濃又捻,淡一點的成深紅褐色,濃一點的幾乎成黑色,味甘而又略帶點苦,浸潤心脾,功效強大,能去油膩,能解疲乏,還能醒酒。

“油茶”尤其獨特一些,其它的茶樹低矮細小,樹皮顏色與普通樹木一樣,都是青綠色的。“油茶”卻高大粗壯,樹皮顏色泛着金黃,有一層細密的絨毛覆蓋。

新生葉子不能製成茶葉,但常會變異,長得又肥又厚,有的保持原有的葉狀,有的會曲捲,甚至長成中空的圓形,像一個個的桃子,山裡人稱爲“茶苞”,味道鮮美,類似水果。

初春樹木吐綠,茶樹葉最容易長出“茶苞”。攀爬樹頂摘“茶苞”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既有爬樹之趣,又有果腹之美,如果能摘到如同桃子一樣的“茶苞”,那份激動興奮能持續許久。

“油茶”木質相當堅硬,生長緩慢,很少能長成參天大樹,見過最大的也只有成年人手臂精細。雖然堅硬,長得卻不規則,彎彎曲曲,難見有哪段長得特別通直。

不管哪一種茶樹,都是山民眼中之寶,野生不易,從沒人刻意砍伐。深山之中,常見零星生長,在山民的刻意保護移植下,有些地方會生長成片。

在我大約四五歲的時候,外婆家從大山裡的“山嵋嶺”搬下來,在山腳的香爐山用黃土夯了一座新房,建成了上下兩層,很是寬大,從此佔據我童年的記憶。

香爐山名稱的由來沒有考證過,它前面的一座山上,就有一片高大的油茶樹,生長成林。背後的小山丘上,則生長着一叢叢低矮的茶樹,夾雜在灌木之中。

這裡留下許多美好記憶,跟着表弟穿行其中,林間跳躍,樹上攀爬,直到外公呼喚吃飯的聲音響起,纔會帶着戀戀不捨,又跟着表弟返回。

每到深秋,茶籽成熟季節,山裡人家門前常見晾曬着一片片茶籽,曬乾之後,外面的果殼爆裂,裡面籽露出來,一般都是四顆,拇指大小。

然後用手剝出來,用籮筐挑到油榨坊,榨成茶油,用來炒菜有一種特別的清香,現在依然深受歡迎。

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七十四章 軍校學員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六十八章 殿堂之夢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三十二章 田間勞作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五章 青年塘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五章 青年塘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三章 山路彎彎第五章 青年塘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十二章 大伯無私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六十九章 爲夢而衝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
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第十八章 農場優越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八十九章 兩次接兵第七十四章 軍校學員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六十八章 殿堂之夢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五十章 師生情誼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三十九章 楓壠小學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三十六章 出行記憶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三十二章 田間勞作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六章 鄰里鄉親第五十九章 學習訓練第六十五章 青春之歌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四十四章 爲人師表第五章 青年塘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九章 餵豬養牛第七章 越山故事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隊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職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十九章 山裡照明第五十一章 青春激昂第八十五章 團部報到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間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四十一章 憂鬱少年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七十九章 軍號嘹亮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六十四章 打靶第七十八章 實彈射擊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九十四章 告別軍營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五十六章 踏入軍營第八十三章 順利畢業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五章 青年塘第十五章 動盪年代第四十二章 寄宿生第二十九章 毛竹製品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九十一章 代理連長第三十五章 賣谷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三章 山路彎彎第五章 青年塘第八十六章 任職排長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十四章 世事艱辛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七十章 戰友戰友第十二章 大伯無私第五十四章 應徵入伍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十一章 父輩親情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第五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八十八章 低窩鋪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六十九章 爲夢而衝第四十八章 冶城職高第四十九章 校園生活第五十七章 新兵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