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岸防

上海沒有太多的歷史。與北京、西安等古都相比,上海年輕。

年輕就不應該有滄桑。

或許不對。近代歷史上,即使是“東方冒險家的樂園”,即便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她也曾經遍體鱗傷。

黃浦江在上海市區繞了個彎,向北匯入長江。入江的那個地方,就是吳淞口。

鴉片戰爭後的六十年間,滿清一度對海防有所重視,和大沽口、廣州、廈門等諸多炮臺一樣,開始對吳淞炮臺加強了建沒,在吳淞口東南北和獅子林築四座炮臺。又添置了新型的後膛炮,或是從德國購進的克虜伯炮、或是以及江南製造局仿製火炮,實現了以江口炮臺鎖江的目的。

光復後,鑑於長江中下游爲中國經濟、工業之命脈,尚無海軍的執政府面對隨時可能的外來干涉,而吳淞口炮臺太落後,難以封鎖外艦進攻,必須更新岸炮,吳淞口炮臺成爲保衛上海的長劍,扼長江口通往大海的咽喉。

光復軍參謀部隨即批准了這一計劃,吳淞炮臺再一次得到擴展,雖說新式火炮不足,可卻利用鋼筋混凝土實現了炮臺的堡壘化、要塞化。採用水泥基座,十木結構,陣地培土,以草皮、油漆僞裝,彈藥庫加防水絕緣,裝密封門和風道,加上防潮設備。並在原古炮臺的基礎上,又修築了擋土牆、隔音牆、排水溝等,使吳淞炮臺面目一新。

相比過去的露炮臺,此時的炮臺主炮均半球型鋼板防盾炮塔內,150毫米以下中小口徑火炮,或加裝半球型鋼板防盾炮塔,或入鋼筋混凝土堡壘之內。

炮臺的所有火炮均可以360度環射。還在炮臺的四周建有十數座機槍碉堡和兩條堡壘式環狀防禦壕,在大型掩蔽部內還有一條地下運兵道與兵營相通,經過數月的重修,吳淞口要塞的火炮和陣地都變成了第一流海岸要塞,火力明顯加強。

在“關稅事件”期間,又運來了新式速射岸炮,有152毫米口徑,也有120毫米口徑,射程都在10公里以上,對中型以上敵艦構成了威脅,但東西炮臺火力之後,中問仍然有2000來米的空擋,敵艦能順利通過,不能形成火力封鎖網。

身爲光復軍參謀長的蔣方震親自坐海軍艦艇,詳細視察了吳淞口地形,看中了中間海域一塊小礁石,名爲雞骨礁。於是便決定要在雞骨礁上建一座岸炮臺,這樣東、西炮臺加上雞骨礁中間炮臺,三者炮火完全可以封鎖航道。雞骨礁處在正中,既可同東炮臺火力交又,又可同西炮臺火力交又,成了扼守吳淞口大門的門閂。

但是在雞骨礁建炮臺談何容易,它露出海面只有一張,底下是由3塊暗礁組成的礁盤,它處在風口浪尖上,施工相當艱難困苦。建此炮臺的任務落在海軍工程大隊身上,初期施工毫無收穫,澆灌的水泥夜裡澆上,白天就被大浪捲走,白天澆上,夜裡又被大浪捲走.每次都只留下稀稀拉拉幾根鋼筋在浪中顫抖。

可在海軍無法保衛海疆的情況下,炮臺卻又非修不可。再難也要修,最還是一個老炮臺兵終於想出一個妙計,利用一艘舊船,在漲潮時衝進3塊暗礁的中心海區,然後就在船底上鑽洞,打入鋼釺,往船艙裡澆灌水泥,連船和水泥都固定在暗礁上,成爲連接3塊暗礁的紐帶.再逐步利用退大潮機會向外擴張,不斷澆水泥,這樣基部就不斷擴大、堅固,就成了炮臺的基礎。有了這個平臺基礎,別的就好辦了。

老天下起毛毛細雨,江口一片漆黑中卻有一片燈火通明,攪拌車轟鳴着,穿着雨衣的海軍工程兵則沿着基堡向外扎着鋼筋、釘着板架,防海水水泥制混凝土不斷的倒在已要製成的厚達四米的框架內。

在炮臺工地旁泊停着的一艘船將幾噸、幾十噸重的裝甲炮臺基座吊運上臺基,在這片燈火通明之中,數以百計的士兵似工蟻一般的忙碌着,當他們忙碌着的時候,一艘剛入吳淞口的美國軍艦上一名軍官,卻在一張海圖上描繪着什麼。

“廣東的虎門、珠江福建的廈門、浙江的定海、鎮海、吳淞口、還有江陰、鎮江、幕府山……幾乎半個中國都在修建堡壘炮臺”

放下手中的地圖,保羅?瓊斯的眉頭皺成了一團,這一次沿着中國海岸的考察,卻意外的發現全中國都在修建海防要塞,叼咬着鉛筆時,他又看了一眼在香港靠港時買的一份英文報紙。

“中國海軍部向阿姆斯特朗、克虜伯兩公司定購艦用雙聯12寸裝甲炮塔15座……”

報紙上的報道讓他困惑了起來,難道中國準備建造戰艦?

心裡這麼想着的保羅卻又搖搖頭,中國現在並沒有建造戰艦的技術實力,可他們爲什麼定購這些艦用炮塔,

“2月1日前完工交付……”百思不得其解的保羅再次把視線投向那座小小的炮臺,他總感覺現在的中國似乎是在準備着什麼,或者說爲某一件事做着準備,

“日本人到德國來向我們請教的是機器運轉的原理,和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他們總是孜孜不倦的學習各類體制結構,希望能回國謀求發展。而滿清的官僚對這一切似乎都沒什麼興趣,他們只是問槍炮的性能,以及價格多少,所關心的不過是買回的洋機器是否值當。因此日本必然是勝利者。”

或許正是得益於當年滿清的這種短視,對使得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兵工機械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並不算落後,江南海軍制造局,經過數月的擴建之後,位於上海的江南海軍制造局成爲全中國唯一一座可以提供重型艦用以及岸防火炮的工廠,這系是仰懶那臺亞洲最大的蒸汽錘,一臺二十年餘年前從德國購買的3000噸蒸氣錘,正是得益於這臺大型蒸汽錘使得中國可以領先日本近八年製造出150毫米速射炮,並製造出305毫米岸防炮。

不過這臺在中國堪稱巨無霸的大型蒸汽錘在過去的幾年中,並未得到充分的運用,甚至於因爲使用、保養不善造成鍛壓力下降,直至《辛丑條約》北方炮臺的拆除,海軍又無速射炮更換需求,這臺大型蒸汽錘始終處於半荒廢直到光復後,耗資十數萬元維修後,江南海軍制造局炮廠的這臺蒸汽錘再一次轟鳴了。

炮廠汽錘車間內,被軌道滑車吊着炮坯的汽錘轟鳴着,通紅的近兩尺粗的炮坯在蒸汽錘的鍛擊下,火星飛濺着,炮坯的材質隨之變得越發細密、均稱,在汽錘車間內,不遠處幾根已經完成加工的炮坯,正等着吊運至磨光車間。

“每天完成一根305密裡……毫米海岸炮炮坯製造,到明年年初,沿海和沿江炮臺可以添制至少36門305毫米海岸炮”

雖說已經回國數月,但鄭滋樨偶爾還是會把毫米說成密裡,盯視着還需要至少8個小時方能完成錘鍛的管坯,這種新式遠程海岸炮,是他參考在英國參於設計的遠程海岸炮造計而成,52倍身管採用7層層緊式,有2個並列液氣復進機和駐退機。雙聯裝的裝甲炮塔總重620噸,用德國製造的滾珠軸承連接到圈座上。三根身管獨立俯仰,高低射界爲-5-+25度,電動推彈機裝填,,最大仰角時射程24000米,性能遠超過世界上任何一艘戰艦主炮。

“15座雙聯12寸裝甲炮塔,佈置在沿海從廣州直至吳淞的15座炮臺,與舊式炮和新式中小口徑火炮、機槍構成海岸防禦堡壘體系,可……拱衛海疆還是要靠海軍啊”

負責設計復進和制退器的肖烈無奈的搖頭輕嘆道,依靠那些堡壘化、要塞化的炮臺只可沿海而守,遠不能滿足的拱衛海疆的需求。

“子科,現在咱們不是沒有海軍嘛關稅案,列強最後雖說沒幹涉,可誰敢保證他們以後不干涉,咱們現在要防患於未燃,訓練炮臺兵只需要幾個月,可成建一支拱衛海疆的海軍,卻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

正了正鼻樑上的老式時髦均金絲邊眼鏡,鄭滋樨又繼續說道。

“這火炮雖說是參考英國25海里遠程海岸炮的設計,但是你我在設計時都毫不例外的採用的戰艦裝甲炮塔的設計,這可不是僅僅爲了生存力,同樣也是爲將來咱們設計製造軍艦打下基礎,有了這個經驗,以後好造更大的火炮不是”

沉思地看了一眼那些炮坯,肖烈點點頭。

“裝甲炮塔委託德、英兩國製造,按合同15座炮塔在2月前,交上海、廣州港,廈門、福州以及上海,現在的問題就是克虜伯能不能在明年三月份之前,將可以旋轉360度的鐵道炮炮基交付,203毫米炮的問題不大,問題是305毫米鐵道炮的360度射界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整個華北,只能的依靠地炮拱衛海防。”

辛丑條約規定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使得華北地區是真正的有海無防,而這些又必須要依靠鐵道炮加以解決。

“炮的問題德國人應該可以解決,可鐵路的問題呢?這個問題卻需要咱們自己解決”

“現在不是在修平漢鐵路嗎?相信應該已經考慮到了鐵道炮的運輸和使用問題。”

第268章 庫倫城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19章 無法拒絕的第197章 新與舊第11章 希望第169章 學與工第157章 交叉第46章 阿拉伯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183章 上海第290章 帝國的誕生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193章 焦土第196章 清流縣第156章 總理大臣機上思 行營之內設引子第257章 我的決定第75章 亂、亂第168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第204章 在船上第37章 帝國第39章 父與子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44章 陰謀第219章 只是意外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56章 在哈佛第171章 利益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187章 大帥府第167章 誰是贏家第144章 威脅第7章 談話第63章 江畔第50章 心懷鬼胎第146章 疑惑第11章 骨頭硬,硬不過刀!第10章 不擇手段第250章 對不起了第277章 開城門第245章 中元節話鬼第176章 首義第16章 沒必要第5章 書房中第213章 攻城第145章 使館區第54章 見諒第96章 逮捕的憂慮第174章 道歉與保證第202章 聖與賢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144章 哈爾濱第36章 一千萬第141章 打撈第52章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24章 真正誘人之處第127章 去對馬第72章 反對第247章 下套子第7章 做不到第23章 民企龍頭第13章 準備第269章 在關東第88章 心腹之患第74章 甲一第47章 殺個人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102章 上鉤第11章 骨頭硬,硬不過刀!第35章 十年之別第137章 悲憤之事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82章 自然的抉擇第181章 赴考第205章 前夜第149章 集會第32章 告別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99章 麻煩第144章 哈爾濱第43章 間諜遊戲第178章 接敵第267章 達賴第280章 疑惑第131章 悲涼第92章 反應第45章 最後一個小時第75章 亂、亂第69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潰敗第54章 最爲憂慮之事第113章 生活所迫第130章 劇變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163章 觀察報告第107章 理念第115章 妄議第174章 道歉與保證
第268章 庫倫城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19章 無法拒絕的第197章 新與舊第11章 希望第169章 學與工第157章 交叉第46章 阿拉伯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183章 上海第290章 帝國的誕生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193章 焦土第196章 清流縣第156章 總理大臣機上思 行營之內設引子第257章 我的決定第75章 亂、亂第168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第204章 在船上第37章 帝國第39章 父與子第25章 放蕩那就不羈第44章 陰謀第219章 只是意外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56章 在哈佛第171章 利益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187章 大帥府第167章 誰是贏家第144章 威脅第7章 談話第63章 江畔第50章 心懷鬼胎第146章 疑惑第11章 骨頭硬,硬不過刀!第10章 不擇手段第250章 對不起了第277章 開城門第245章 中元節話鬼第176章 首義第16章 沒必要第5章 書房中第213章 攻城第145章 使館區第54章 見諒第96章 逮捕的憂慮第174章 道歉與保證第202章 聖與賢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144章 哈爾濱第36章 一千萬第141章 打撈第52章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24章 真正誘人之處第127章 去對馬第72章 反對第247章 下套子第7章 做不到第23章 民企龍頭第13章 準備第269章 在關東第88章 心腹之患第74章 甲一第47章 殺個人第173章 計劃變化第102章 上鉤第11章 骨頭硬,硬不過刀!第35章 十年之別第137章 悲憤之事第160章 無月之夜第82章 自然的抉擇第181章 赴考第205章 前夜第149章 集會第32章 告別第140章 解決之道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99章 麻煩第144章 哈爾濱第43章 間諜遊戲第178章 接敵第267章 達賴第280章 疑惑第131章 悲涼第92章 反應第45章 最後一個小時第75章 亂、亂第69章 爾虞我詐第16章 潰敗第54章 最爲憂慮之事第113章 生活所迫第130章 劇變第90章 平地驚雷(中)第163章 觀察報告第107章 理念第115章 妄議第174章 道歉與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