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在哈佛

微弱的星光下,幾棟紅磚建築依稀可見,其中一棟的上爬滿的長春藤,行走在哈佛大學校園裡,黃會允只覺得自己似乎陷入回憶之中,自己在美國的求生生涯的最後幾年,正是在哈佛大學結束的,身邊靜立着一些不知年歲的大樹,濃密的樹葉在風中輕響,當他在路邊的人行道上走着的時候,他的那輛野馬F-2式轎車就在路上慢慢的行駛着。

儘管校園的舊貌雖然勾起了黃會允的回憶,但是他卻根本沒有時間去回憶往昔,這次他來之所以來到哈佛大學,是因爲接受哈佛大學的邀請講演中日戰爭問題,向哈佛的學生們發表演講,作爲哈佛畢業的學生,他自然知道這些學生在十幾、二十幾年後產生的影響。

在黃會允到達美國之前,隨着日本陸、海軍連戰皆捷的戰報紛至沓來。開始美國人都說“日本危險”,象日本這樣的小國要抵抗世界上最大的陸軍國家俄國,豈能佔優勢?然而,事實正相反,日本連戰皆捷,所以美國人完全改變了對日本的看法。美國的孩子們討厭穿俄國的皮鞋;學校的學生玩打仗遊戲時,扮演俄軍的一方必定是失敗者。

美國的政治氣氛完全轉向親日,甚至在旅順被攻克後,美國軍隊的首腦、法官、教育家、企業家和新聞記者聚集一堂,舉行晚餐會招待日本特使金子。大家熱烈地談論了旅順要塞被攻克的情況,並得出一致意見。

一是要讓日本永遠佔領旅順;二是日本在中國東北應擁有長期的特權;三是爲了本國的利益,日本要制訂對中國東北的政策,對此,日本無須顧忌外國政府的干預。

甚至,就是在他在華盛頓陪同幾個親華參議員觀賞歌舞,在換幕的間隙,有人用幻燈向幕布上放出了俄國皇帝的半身像,觀衆一下子騷動起來,高喊“取下去”還不斷投以嘲笑的語言。結果會場上一片混亂,半身像只好很快取下。接着出現的特寫鏡頭是日本明治天皇的肖像,全場爲之雀躍狂熱地歡呼“萬歲”,聲音震耳欲聾。

目睹那種情景,黃會允的心情不可謂之複雜,而這就是黃會允現在所面臨的局面,一個政治氣氛傾向於日本的政治局面,甚至民間亦傾向於日本。

在中日兩國間的“事變”爆發後,得益於每週十萬美元的特支費和情報局提供的大量的“證據”,現在美國的新聞界,在中日兩國的攻關下,完全被分裂成兩個陣營,一方指責中國無恥的偷襲,導致日軍陷入困境,致使不能徹底擊敗俄國。

而另一方則支持中國進行的正義之戰,無論日本人如何去歪曲事實,他們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中國人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打仗,日本或許有一萬個理由,但作爲主人的中國,只有一個理由就夠了——保衛祖國

兩年前修建的哈佛體育場外,此時停滿了馬車,數以萬計的哈佛大學的學生、市民以及當地的政客、記者,都在晚上八點到達了哈佛體育場,他們來到這裡是爲了聽取那位“中華帝國銀行總裁”的演講,原本負責發行債券的黃會允現在是中華帝國的皇帝特使。

美國的數百家報紙上演的“輿論戰”混淆了美國人的視聽,過去他們支持日本人攻擊俄國,現在面對中國捲入戰爭,他們最初甚至還驚訝於中國人的狂妄,甚至曾有人預言“日本只需要一個小手指,就能把中國掀翻”。

可最終的事實卻跌破了所有的眼睛,曾經因戰場上輝煌戰果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日軍帝國軍隊,面對中國,那麼一個在他們印象中連自己首都無法保衛的國家,甚至到了如果不是中國人控制戰爭的規模,日本陸軍隨時可能戰敗的地步。

以前,在美國人中,十有八九站在日本方面,如今卻有一半之多轉而站在中國一邊,如果不是因爲一些團體和個人指責中國使用“慘無人道的毒氣”的話,或許支持中國的會更多。而黃會允也趁着這個機會募集公債,結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用了十五天,便售出一億美元的公債,而且利息只有四釐五,其中大部分是大學和各種公共團體利用基金購買的。

連日來,他更是不斷應邀參加晚餐會、午餐會、慶祝會等各種招待會,有時則被拉去作講演。相反,作爲日本天皇特使的金子堅太郎受到邀請卻非常有限。也正因如此,他纔會相信。沒有軍隊的勝利,戰時外交不可能獲得成功。任何一個能言善辯者,即使講的滿口人道、正義,如果戰爭失敗了,也是絲毫不起作用的。

“我記得,在去年,日本天皇特使金子堅太郎先生,曾在這裡,也就是我現在所坐在這個位置上說過”

面對體育場內近三萬餘名聽衆,黃會允雖說有些激動,但他一開口卻毫無客氣之意,瞭解美國人的他知道,對於美國人來說,他們根本無法理解東方式的“客氣”,相比於客氣,他們更欣賞的是勇氣。

“十年前由俄國導演的三國干涉,搶走了日清戰爭中日本所得到的遼東半島。爾後歷經十年之久,日本人以堅強的意志,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以期有朝一日收回遼東半島。嗯……這就是日本發動這場戰爭的理由不是嗎?”

黃會允笑了出來,藉助從國內帶來的確擴音器,帶着嘲諷之味的譏笑聲在整個體育場內迴盪着。

“在我看來,這種理由更像是強盜的狡辯,或許對於滿清來說,這是可以接受的,但對於中國而言,任何意圖對中華帝國領土的侵佔,都是絕不可能被接受的,我注意到,極少數的美國人用“你們即然宣稱滿洲人是殖民統治者,那麼爲什麼還要索要滿洲”,在這裡我需要再一次提醒一下諸位,早在2200年前,中國便已經在遼東設立郡縣,派出官員,至於滿洲人,不過只是500年前,仁慈的中國接受了的從通古什遷移的難民罷了,中國爲仁慈付出了代價,代價是兩億條生靈慘遭殺戮,強盜竊居的家園,難道作爲主人,中國就無權收回嗎?……中國不能失去東北,就像美國不能失去加利福尼亞”

黃會允的話聲一落,雷鳴一般的掌聲立即在體育場內響了起來。

“……在這場衝突之前,我們曾再三警告日本與俄羅斯兩國,面對中國的警告,俄羅斯表現出了他們的誠意,正像現在,俄國軍隊逐步從東北撤軍一般,而反觀日本,他們粗暴而野蠻的拒絕了我們的交涉要求,他們口口聲聲的說,他們在東北是爲了中國而戰,那麼讓我們看一下,1月27日,在華盛頓,貴國的一些人士聚集一堂,舉行晚餐會招待日本特使金子先生,在金子先生的建議下得出一致意見。

一是要讓日本永遠佔領旅順;二是日本在中國東北應擁有長期的特權;三是爲了本國的利益,日本要制訂對中國東北的政策,對此,日本無須顧忌外國政府的干預。這就是他們信誓旦旦的爲中國而戰爲亞洲民族的安全而戰說到底,日本人最終是想取代俄國,在中國與俄國的東北問題談判結束之前,擊敗俄國,吞併東北”

喝了一口茶潤了一下嗓子,黃會允聳了聳肩膀。

“我們曾寄希望於美國等國家,阻止這場戰爭的擴大,以和平的名義,我們這麼做了,但是我們所得到的回答是,他們不希望我們捲入東北的問題,諸位需知道那裡是中國的領土,今天我們無法阻擋東北戰爭的擴大,那麼明天,我們會不會失去東北呢?而此時爲了擴大戰爭,吞併東北,日本調動大批軍隊到中國東北,企圖徹底佔領東北。面對領土被侵戰、國民遭到殘殺的局面,我們已經沒有了任何選擇。中國的陸、海軍,就其兵員和艦艇數量來說,都居於劣勢,無法與日本相比擬,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有勝利的希望。就是中國的絕大多數公民,也沒有人認爲這場戰爭能夠打勝。但是,我們如果退讓一步、日本就要緊逼一步,作爲一個島國他們對領土的渴望是貪得無厭的,我想這一點,美國人民亦深有體會不是嗎?因此,中國決心拿起武器,即使被滅亡也在所不惜。如果能在世界歷史上留下這麼一頁,我們就滿足了。即“中國是爲正義而拿起武器的,儘管這樣,還是被殘暴的日本滅亡了。”中國和俄國孰是孰非,任由各位朋友公斷,……”

黃會允的講演,大約進行了兩個半小時,聽衆無不爲之激動,自始至終聚精會神,並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在演講結束之後,面對聽衆和記者們的提問,黃會允繼續着自己的演講,這時的演講,與其說是演講,到不如說是辯解。

他的辯解大都是針對那些人提出的“毒氣”問題,對於美國人和歐洲各國來說,中國在戰場上大規模使用毒氣作戰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儘管近衛軍發佈公告中提到“取得一定的戰果”,但是時至今日,只俘獲15名戰俘,但日本方面公佈的鴨綠江軍在遭受毒氣進攻,損失3.456萬人的現實,卻提醒着他們毒氣的殘酷。

而黃會允所要做的就是淡化毒氣的影響,先解釋着爲什麼使用毒氣,一個弱國面對強國的入侵,自然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當然是在不違反國際法的前提下,

聽着臺上的黃會允用流利的英語解釋着“陸戰交戰規則所禁止的是毒氣炮彈,而中國使用的毒氣發煙罐”、“中國是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在使用之初,我們根本無法預料毒氣的殺傷力”、“根據各國戰地觀察團的報告,鴨綠江軍85的陣亡士兵身上,都有槍傷或刺刀傷,”,這此解釋只讓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在頗爲無奈的暗笑了一下,先前這位黃特使說什麼日本人是入侵者的狡辯,現在他豈又不是“勝利者的狡辯”。

爲了聽這次演講,他甚至提前結束自己的蜜月,乘火車趕到哈佛,這是中國皇帝特使的第一次公開演講,而他更希望得到的卻是“提問”的機會,爲此他甚至不惜打出了叔叔的名字,纔得到寶貴的提問機會。

一方面是因爲當面提問,可以讓他更瞭解這場戰爭,另一方面,卻是因爲這場演講不同以往,提問者可以站在臺上,直接用麥克風發問,他的聲音可以傳遍整個體育場,早已立志從政的羅斯福自然不介意通過這種方式提高自己知名。

“特使閣下,我們從報紙上聽聞,貴國皇帝陛下,曾一再要求全殲至少一支日本軍團,但最後鴨綠江軍卻依然控制着撫順請問,這是不是意味着,中國並沒有能力殲滅一支日本軍團”

好不容易得到機會提出問題的羅斯福自然不會浪費自己的機會,一開口,便問到一個美國人最關心的問題。

“我想,這個問題沒有任何人比川村景明更有資格回答,當然他已經選擇用自殺謝罪的方式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南京的停火協議晚下達十分鐘,川村景明或許就會成爲一名俘虜,要知道,當時進攻部隊距離其只有數十英尺想來,你們已經從報紙上看到了那張“照片”,雖然不雅,但正如事實所述,只需要方便一下的功夫,近衛軍便可以全殲鴨綠江軍只要願意,我們便可以在東北全殲任何日軍部隊”

在回答這個問題時,黃會允看了一眼的這個年青人,他是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侄子,之所以安排他提問,而且可以提出五個問題,只是因爲他帶來了一個信息,他能夠向他的叔叔羅斯福總統提出建議,以便兩人能夠進行非正式會面。A

第268章 庫倫城第34章 老閘巡長第196章 清流縣第136章 對馬(下)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125章 悲慘世界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54章 見諒第164章 大罷工(上)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71章 明天……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14章 跟我走吧!第208章 善哉、善哉第84章 炒第123章 汗毛孔裡的罪惡第124章 背叛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30章 驚怒第6章 情報會議第61章 好與壞第68章 流星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55章 作派第78章 轉變第4章 德屬東非第204章 臣子本份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17章 外出第94章 原賢二的悲劇第1章 多事之春第279章 岸防第75章 亂、亂第31章 星夜第147章 退位第181章 啊!東鄉第59章 一個女人第143章 回收第77章 兩人兩命第45章 無純潔之人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44章 陰謀第102章 上鉤第127章 去對馬第262章第218章 職業化第39章 早餐會第29章 挖個坑等你跳第110章 疑慮第102章 星星之火第100章 革命者的抉擇第212章 矛盾第79章 轉變第115章 官與兵第191章 給予朋友的回報第105章 兵與民第176章 三都澳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201章 問題第147章 退位第65章 在盛府第165章 大罷工(下)第42章 姐妹間!第218章 職業化第8章 德國人的鬱悶第47章 理由第227章 擊掌!第195章 爭執第157章 交叉第201章 問題第16章 潰敗第126章 氛圍第249章 斥怒第240章 重慶第4章 栽了第77章 陸戰之王第22章 國退民進第129章 最大盛事第48章 最簡單有效第169章 學與工第60章 計劃第187章 大帥府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41章 美女美鈔!第219章 只是意外第169章 戰雲現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1章 人性貪第198章 好戲第266章 最後一次第19章 放映室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170章 亂局第76章 目的所在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126章 捆綁第55章 戰爭的意義第262章
第268章 庫倫城第34章 老閘巡長第196章 清流縣第136章 對馬(下)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125章 悲慘世界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54章 見諒第164章 大罷工(上)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71章 明天……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14章 跟我走吧!第208章 善哉、善哉第84章 炒第123章 汗毛孔裡的罪惡第124章 背叛第14章 袁世凱的發現第30章 驚怒第6章 情報會議第61章 好與壞第68章 流星113章 交易上求定閱第55章 作派第78章 轉變第4章 德屬東非第204章 臣子本份第97章 校長與主任第17章 外出第94章 原賢二的悲劇第1章 多事之春第279章 岸防第75章 亂、亂第31章 星夜第147章 退位第181章 啊!東鄉第59章 一個女人第143章 回收第77章 兩人兩命第45章 無純潔之人第133章 決定命運的一天(下)第44章 陰謀第102章 上鉤第127章 去對馬第262章第218章 職業化第39章 早餐會第29章 挖個坑等你跳第110章 疑慮第102章 星星之火第100章 革命者的抉擇第212章 矛盾第79章 轉變第115章 官與兵第191章 給予朋友的回報第105章 兵與民第176章 三都澳第128章 國民的勝利第201章 問題第147章 退位第65章 在盛府第165章 大罷工(下)第42章 姐妹間!第218章 職業化第8章 德國人的鬱悶第47章 理由第227章 擊掌!第195章 爭執第157章 交叉第201章 問題第16章 潰敗第126章 氛圍第249章 斥怒第240章 重慶第4章 栽了第77章 陸戰之王第22章 國退民進第129章 最大盛事第48章 最簡單有效第169章 學與工第60章 計劃第187章 大帥府第164章 不沉的靖遠第289章 君王的責任第41章 美女美鈔!第219章 只是意外第169章 戰雲現第223章 我的禮物第1章 人性貪第198章 好戲第266章 最後一次第19章 放映室第283章 謠言的作用第170章 亂局第76章 目的所在第158章 兩個方面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126章 捆綁第55章 戰爭的意義第2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