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各懷心思

南京的夜,除去幾條商街熱鬧不凡外,大多數街道都是靜悄悄的,南京老城的安邑區,街區臨湖而成,街道兩側鬱鬱蔥蔥的大樹,更生出一種鬧中取靜之感,也正因如此,許多達官顯貴往往選擇於此安居,或租房或購房。

安邑街76號,是一棟傳統的中式院落,相比於鄰近那些中式的或西式的別墅、庭院,這棟曾屬於一位前清官員的院落,在安邑區並不怎麼顯眼,可老南京人都知道,事實上,在南京老城,這種老院落本身就象徵着身份與地位,在南京老城大刀闊斧式的建設中,不知多少老宅被夷平重建,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被保留下的老宅,要麼是南京數百年的大戶,要麼就是開國勳貴的私宅,這些勳貴私宅大都由陛下賜宅,這不是身份,什麼是身份。

而安邑街76號的大門上掛着樑府的門匾,這樑府的主人,便是在中國赫赫有名的梁啓超的宅院,在中國,梁啓超名氣之大,怕只有康有爲能與之相比,而與那位流亡夏維夷的遭受通緝的“滿清餘孽”、“漢奸”的康有爲不同,在中國政界梁啓超可算得上一位頗具影響力的政治家。

梁啓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未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志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爲,投其門下,後來,與康有爲一起領導了著名的“戊戌變法”。

在百日維新失敗後,其流亡日本,同其師康有爲鼓吹立憲政治不同,他更專注于思想啓蒙,當年不知多少者受其影響,因此在中國有着“思想啓蒙者”之稱。

在光復會起義後,面對光復會起義梁啓超同康有爲都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他在第一時間回國,曾試圖促成光復會同清政府妥協,但最終面對光復後的民族清算,也只能暗歎一聲,而隨後其卻接受邀請加入光復會,後來光復會因國體之選發生保皇、立憲爭持過程中,他並沒有選擇加入保皇派或是立憲洗,更沒有倒向當時尚未遭禁的黨,而是另外創建民主黨。

而在隨後的九年間,保皇派變成了保皇黨、立憲派遭到削弱,黨入獄的獄流放的流放,而當時並不被人看好的民主黨,卻順風順水的渡過一個個關口,並在立憲後,以超出立憲黨十五席位,成爲下議院第二大黨。

在中國,梁啓超的才氣、學問、識見、資歷自然是不用說了,同時他還是民主黨領袖,而民主黨又擁有一個實力很大的政黨,也正因如此,在帝國九年的中國,沒有任何人能夠忽視這樑卓如。

而安邑街76號,往往又是國同民主黨人士的聚集之地,一如往日,當夜幕降臨後,在樑宅的後院涼亭間,又有一些下議院議員或政界人士聚於亭中討論着國家大事,而與往日不同的是,今日,這裡還多了一個客人,立憲黨領袖楊度。

在過去九年間,立憲黨,可謂是一路浮沉,當年光復會分裂,鼓吹立憲的楊度等人吸引了大量光復會人員,幾乎同保皇派成兩強之勢,可在隨後的數年間,身爲立憲派領袖的楊度毫無作爲,卻又讓大多數會員失望之餘,選擇退出。

而民主黨之所以能得到發展,與梁啓超這位領袖有着很大的關係,九年間寫書著作的同時,又接受多所大學的邀請授課、演講,發行報紙與保皇黨展開論戰,立憲、民主兩黨一比,退出立憲黨的成員最終大都選擇加入民主黨。

“各國政治歷史表明,以自由爲導向的法治民主制度可能是最穩健的民主制度,但是它要成爲現實的制度,必需有適當的社會基礎,其中最重要的社會基礎就是龐大且穩定的中產階層,它建立穩健的民主制度的先決條件。”

放下手中的茶杯,楊度吐出這麼一句話來,在過去的九年間,他或許因爲被調查局掌握着一些東西,不得不處於半沉寂中,但卻有了充足的時間讓他去學習,準確的來說是向梁啓超學習。

十幾年前變法失敗,康梁等人逃往日本,梁啓超便不斷總結變法失敗的教訓,而在他的書中曾提到,“當下之急務是普及立憲知識,提高民主意識,爲立憲準備條件。”於是,他在西學中遍訪名師,攻讀了盧梭、孟德斯鳩等人的著作,考察了日本等國家的實際,終於把思想的神功練到了成熟的境界,在民主憲政之下,“人各有權,權各有限”。他對民主政治之精髓有了正確的把握。前面的“權”就是人之權利,而後者之“權”就是權力,這的確道出了憲政的實質問題。

而梁啓超提到的要準備條件,而不趕快抓住的大好形勢建立“美好”的西方式民主憲政和共和國呢對於這一點,即中國是否具備實現民主政治的基礎條件,無論是派或是楊度自己都是過於樂觀的,可以說,正是這種樂觀,導致了孫逸山身陷牢寵而不出,自己陷爲調查局禁錮而無所爲。

但相比之下樑啓超的看法卻是十分客觀公允的,甚至是悲觀的。他以爲,民主制度之確立及其得以運行有效,必須有一定的國民基礎,無此基礎,民主就是空中樓閣,社會、國家、人民無以蒙其利,甚至反而造成混亂。這就是說,民主政治固然是至高無上的武功,令人神往,但是以中國所具備的功力,練就這樣高層次的神功實在是不可能,因爲,中國內功嚴重不足,外功嚴重疲軟,無論如何也沒有實踐、駕馭“神功”的能力。

當務之急是趕快補課,練好基本功,紮紮實實地一步步走向最高之境界。如果強行修煉,則必然是形似而神不似,本質上依然是個,這就反倒成了走火入魔相對於走向民主的黨、立憲派想要一役功成的剛猛之道,梁啓超倒是十分看好改良這樣的陰柔方式,正所謂在改良中“潤物細無聲”地完成民主之建設,漸進式實現中國政治民主。

最終事實證明了一切,黨是勾結國外的亂黨,遭受打壓的立憲黨江河日下,而只有樑卓如的民主黨在過去的九年中,不僅未遭打壓,甚至還不斷髮展,成爲下議院第二大黨,甚至於連陛下,都對其欣賞有加,幾次欲賜爵給其,但都被樑卓如以“在野監督”爲由婉拒了。

“而所謂新中產階層,主要是指依靠知識學歷從事腦力勞動的工薪階層,包括公務員、銀行職員、知識分子、藝術家、工商職員、教師等,這些人,纔是中國的新中產階層。”

在這一點上,作爲失敗者的楊度,卻有着比梁啓超更多的認識,因爲他一直在反思,反思當年中國爲何會走向帝制,爲何黨、立憲黨會選擇失敗,曾經,他認爲這是陛下手腕過人,可直到四年前,結束了在歐美十六國的爲期兩年的考察之後,他纔算是明白了根源,根子壓跟就不是陛下手腕多麼高超,而是中國民衆多麼“愚昧”。

“經過帝國建元九年來的孕育,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一直在飛速提高。人口一直從農村流向當地的中心城鎮,從城鎮集結到都市,中國本城市人口從3639萬上升至近9910萬,人口不足5萬的城市從1233個增加到3510個,510萬的城市從64個增加到171個,10萬以上的城市從31個增加到116個,20萬以上城市從7個增加到42個。南京、上海、武漢、廣州、天津這些大城市的人口更是達到百萬之多。”

聽着楊度的講述,梁啓超只是微笑不時點頭贊同着,事實上,兩個人早已經就這個問題作出了多次討論。工業化與城市化導致中產階層登場,尤其是伴隨產業資本的確立,各個大中城市急劇吸收地方上的勞動力,與此同時,以薪金生活者爲中心的新中間層不斷增長,逐漸將居住地擴展到郊區,中國的人口結構現在已經有了根本性的變化。

“中產階層經濟比較穩定,思想比較活躍,但卻無參政權。因此,尋求政治上的發言權,提高政治地位,以合法手段維護自身利益和保證穩定的生活是中產階層的共同要求”

“的確”

章炳麟用力的點下頭,儘管他曾是陛下的親信,但早在九年前,國家確立帝制後,他即退出保皇派,加入了民主黨,在這一點上,他和蔡元培等人都有着驚人的相似,兩人都曾入光復會、保皇黨,但後來卻又都加入民主黨。

“貴族院爲勳貴所壟斷,而下議院,雖爲民選,但卻無組閣之權,省、市、縣三極議會,又爲地方士紳所壟斷,因此纔有“欽命內閣說”、“士紳機關說”,民憲之權,於中國可謂是從未存在,最近幾年,民本主義於中國之所以盛行,當以中產政治訴求不無關係。”

“對”

肯定的點點頭,蔡元培隨即說道。

“九年前,在各個大學,學生們聞戰爭而亢奮,但今日,青年中倡導政黨內閣、縮減軍備,卻已成主流”

“而大小商人,同樣渴望改變,他們希望能夠真正在國會發表自己的聲音,從而結束特殊經濟模式,相比於政府企業的掌握的生產資源,民間企業所能得到的生產資源實在是太過有限,而且,在商業競爭上,政府企業又享有各種優勢。”

“各所大學的學生們也是如此,現在的中國,大學生同樣也是國家資源的一部分,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都必須被迫接受國家的調配,固然這是國家建設的需要,但在另一方面,卻是以損害青年之自由作爲代價。”

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每一個人都不斷的發表着各自的看法和觀點,而這些觀點無一不是爲“政黨內閣”的把握加分。

事實上,早在半年前,楊度、梁啓超等人便有意促成立憲黨同民主黨的合併,並最終通過共同的努力促成在中國產生政黨內閣,而現在,內閣的違憲,卻讓他們看到一個機會,一個提前舉行下議院大選。

再次舉行下議院議員選舉,他們自信比保皇黨更具優勢,因爲中等階層已經厭惡了“欽命內閣”、“士紳機關”,他們需要的表達自己的聲音,而保皇黨恰恰是站在他們的對立面。

“而且與產業發展相伴隨的是國內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按年初農商部發布的資料看,現在我國工礦企業工人超過一千萬。工人階層的成長促使工會組織的產生、工人運動的興起和工人政黨的成立。五年前,山西煤礦工人創立“職工義友會”,隨後組織了工會,接着“鐵工工會”、“鐵道工會”等工會相繼誕生,現在國內工會一時有旭日沖天之勢,而工會組織工人集會、請願、罷工,試圖通過以“工廠法”爲代表的社會政策立法,以爭取維護工人權利,固然這一系列的工人活動,給政府造成了壓力,但至今工廠法仍未獲得通過”

不待林長民說完,楊度卻不無諷刺的說道。

“兒子的利益,當老子的當然要照顧,十個中國工人,有7個在國營企業工作,通工廠法損失最大的就是國企,國家又要遭受間接損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又豈會通過工廠法”

在楊度聲音方落時,梁啓超卻淡淡的吐出一句話來,多年來,對特殊經濟模式,他一直持以反對,甚至面對中國工業取得的“輝煌成就”也從未表示過贊同。

“正如我多年前的警告那樣,如果政府管理了所有的企業,他的權力勢必超過公民的權力和公民代表機構的權力,政府權力這樣的增漲,對於民主制度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摧殘,”

話語稍頓,梁啓超又補充一句。

“所以,我們的第二步,要針對中等階層、工人階層的需要去做,只有如此,人們纔有可能去爭取他們的利益。”

“公民的權利要靠公民自己爭得,若靠政府,則“趙孟之所貴,趙孟能賤之;政府若能畀民權,則亦能奪民權。”

在教授宿舍內,面對前眼前的十幾名學生,曹仕京引了一段民主黨領袖梁啓超先生的話。

“這個意思就是靠政府給予你民主,沒有希望,他可以給你,也可以剝奪你的權利,只要他願意。權利不是被人家贈予的,所以,人民要爭得權利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即一定要成爲現代的國民。國民的素質包括,國家思想、權利思想、自由思想、自治能力等等。”

在成均大學內大都知道經濟系的曹仕京教授,是共和派,同樣也是民主黨黨員,而在他的學習會中的學生,也大都受其影響,傾向於民主立憲,儘管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傾向於民主立憲,但作爲宮前絕食帶頭人之一的曹仕京,他的學生則比其它的同學更爲激進一些。

“可是,教授,只是爭取又有什麼用呢去年淮北煤礦工人罷工時,我們曾做過調研,罷工沒有取得任何進展,現在政府掌握着所有的企業,在下議院有保皇黨爲他們搖旗吶喊,工廠法根本不可能獲得通過”

崔國政在旁邊有些迷茫的說道,而吳若揚則無奈的嘆口氣。

“就是啊,政府管理着所有的企業,政府自然不會再去考量政府工廠內工人的利益,而這種不考量,又造成了另一個結果,當政府不爲工人利益考慮的時候,他們自然不能去追究私人企業內工人的權益受到損害,而相應的,整個社會的工作人羣的利益,都在這個過程中受損害。”

“所以”

話聲一頓,曹仕京不無期待的看着眼前的學生。

“多年前,我們那一代人曾經努力過,但當時時機並不成熟,絕大多數國民未受教育,他們尚不能意識到民有、民治、民享之政府的重要性,所以,即便是方致普等人犧牲了生命,亦無法喚醒民衆,但是現在經過九年的思想啓蒙運動、自由民權思想普及的洗禮,自由民主思想已初步播撒於整個社會,而且現在社會中間階層,亦希望改變現在欽命內閣的現實,從使個人利益和個人政治訴求得已經實現,而對於工人而言,他們同樣渴望改變,他們現在已經意識到,只要欽命內閣存在,內閣就會忽視他們的訴求,假若當一個合適的契機出現之時,那麼,也許各方人士爲了自己的利益得到伸張或得到保護,中國還是有可能建立政黨內閣的,一但政黨內閣得已建立,那麼任何組閣內閣都必將無法忽視代表着“選票”的選民的利益”

“曹教授,那什麼時候,纔會出現合適的契機呢”

面對學生的問題,曹仕京沉默片刻後吐出兩字。

“現在”。.。

看書就上 品?? .

第84章 革命者第91章 平地驚雷(下)第239章 騎一師第167章 變亂之局第82章 專家第69章 伊本;沙特的無奈第1章 幕第126章 彼得格勒的發現第59章 我需要第141章 打撈第76章 無根之萍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203章 責任與義務第141章 抉擇(下)第69章 爾虞我詐第3章 老少兩狐狸第34章 意境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19章 外交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234章 西北風第226章 欽定第232章 目標所在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150章 抉擇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52章 商人第232章 目標所在第191章 大帥府第204章 在船上第148章 選擇第50章 小規模衝突第189章 調停人第64章 疾風掠草第161章 1對7第55章 作派第113章 皇家舞會第163章 間行第66章 兩個輸家第115章 官與兵第243章 袁府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151章 造反第40章 買一個名望第268章 庫倫城第49章 月不高第138章 彼得格勒紀事第176章 首義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92章 反應第220章 被同化的人第24章 戰胡兒第224章 簽字吧!第38章 賣給你了第77章 兩人兩命第148章 集會第53章 重戰第18章 愁!第153章 不離與不棄第87章 血的回報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136章 做人做狗第89章 平地驚雷(上)第257章 我的決定第177章 兩支艦隊第150章 開局第89章 劉士倫的禮物!第222章 “禮物”第28章 推手第130章 劇變第98章 四肢發達第149章 繼承者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150章 開局第171章 湘潭會第39章 父與子第49章 革命者第15章 特使第180章 將要趕考第103章 他會放棄嗎?第24章 真正誘人之處114章 交易下求定閱第51章 新月第53章 夢想第51章 是戰爭需要他第178章 接敵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277章 對話第81章 威脅第278章 上緊發條第60章 無可奈何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129章 最大盛事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55章 要下決心第46章 歷史會證明第152章 現在,我們需要等待第26章 迷茫
第84章 革命者第91章 平地驚雷(下)第239章 騎一師第167章 變亂之局第82章 專家第69章 伊本;沙特的無奈第1章 幕第126章 彼得格勒的發現第59章 我需要第141章 打撈第76章 無根之萍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203章 責任與義務第141章 抉擇(下)第69章 爾虞我詐第3章 老少兩狐狸第34章 意境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19章 外交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234章 西北風第226章 欽定第232章 目標所在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150章 抉擇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52章 商人第232章 目標所在第191章 大帥府第204章 在船上第148章 選擇第50章 小規模衝突第189章 調停人第64章 疾風掠草第161章 1對7第55章 作派第113章 皇家舞會第163章 間行第66章 兩個輸家第115章 官與兵第243章 袁府第190章 把他們拉進來第151章 造反第40章 買一個名望第268章 庫倫城第49章 月不高第138章 彼得格勒紀事第176章 首義第106章 技術分析局第123章 所謂平等第92章 反應第220章 被同化的人第24章 戰胡兒第224章 簽字吧!第38章 賣給你了第77章 兩人兩命第148章 集會第53章 重戰第18章 愁!第153章 不離與不棄第87章 血的回報第84章 尊重敵人的方式第136章 做人做狗第89章 平地驚雷(上)第257章 我的決定第177章 兩支艦隊第150章 開局第89章 劉士倫的禮物!第222章 “禮物”第28章 推手第130章 劇變第98章 四肢發達第149章 繼承者第19章 經理與買辦第78章 江東霸王鞍第150章 開局第171章 湘潭會第39章 父與子第49章 革命者第15章 特使第180章 將要趕考第103章 他會放棄嗎?第24章 真正誘人之處114章 交易下求定閱第51章 新月第53章 夢想第51章 是戰爭需要他第178章 接敵第217章 亡國母親第277章 對話第81章 威脅第278章 上緊發條第60章 無可奈何第285章 新的一頁第129章 最大盛事第92章 衝動的代價又是準六千!!第55章 要下決心第46章 歷史會證明第152章 現在,我們需要等待第26章 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