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貴族院的好處

過去的半個月,楊度的心裡不可不謂矛盾,自從那天和張峰的那一番談話之後,他整個人就陷入前所未有的矛盾之中。

張峰並沒有看錯,德國的強大像一隻強有力的手,將他靈魂深處那根琴絃重重地撩撥起來。他一貫研究君憲,君主立憲制曾經是他嚮往憧憬的最完美最理想的國家體制。

但是一年多前,他又公開表示擁護英式立憲,這不僅僅只是爲了自保,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爲皇帝本人太過於強勢,所以在他看來或許只有英式立憲才能保證君權受到限制,併爲這個制度的建立而奔走效勞。

在過去的一個多之中,因攻擊共和派等人他已經遭到了不少指責,這下若又轉回去再倡德式君憲,世人將會怎樣看待自己呢?不會被罵作毫無定見的政客、反覆無常的小人嗎?

但是……想着楊度的腦海中浮現出了那位陛下,無論從表面怎麼看,那位陛下都是一位仁君,但楊度卻知道那位陛下同樣也是一代嫋雄。他雄才大略,斡旋乾坤,他老謀深算,機巧權變;他手攬大權,獨斷專行。任何人,在他的身邊,只能充當他的工具,不能左右他的意志;只能爲他服務,沒有餘地讓你施展。

此時,他想到自己,自己有着把柄握在調查局手中,張峰之所以告訴自己“欽定憲法”,恐怕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在諮議院中,與內閣遙相呼應,以便“欽定憲法”獲得通過,如果自己拒絕的話……可以拒絕嗎?楊度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可能拒絕,否則調查局足以讓自己身敗名裂,但是如果任由被張峰等人利用的話,無疑於讓他們獲得“擁立之功”,而自己呢?爲什麼自己只是一名顯權微的諮議院副院長,就是因爲……猛然間,楊度想起了那年與曾廣鈞、夏壽田遊碧雲寺數五百羅漢的往事,又想起秋雨秋風中與湘綺師訪馬王廟時胡三爹的即興拆字,都說自己今生有宰相的福分。現在看來,如果自己抓住機會的話,拜相的希望已不再渺茫了。

二十年了,醉心帝王之學的楊度,終於看到一展胸中之學的這一天終於要來到的時候,他怎能不激動不興奮?他甚至想:面向南方,遙望着雲湖橋大喊一聲。

“恩師,弟子就要圓你老的夢,將你老的學說變爲現實了!”

接着他又想到,如果襄助陛下頒佈“欽定憲法”的話,其實就是把一條通往富強的光明大道重新鋪展在中國面前。楊度相信自己多年信奉探索的君憲制度應當是拯救中國的惟一道路。對於這個問題,他原本看得清清楚楚:中國民智低下,二千多年來一直是皇權統治,只有強君立憲制度才與國情最爲接近,實行虛君憲政,必定給國家帶來混亂,在過去的幾年中,袁世凱等人無不渴望着擁有更多的權力,現實早已證明自己原來的分析完全正確。

雖說陛下健在,以陛下之明自能控制局勢,而一但將來,君弱臣強,勢必導致政斧內亂,而最樂意看到中國興起內亂的,莫過於外國列強了。他們正好趁火打劫,只有君強臣強方能相輔相成!

現在國內爭論立憲,如不盡快立憲的話,勢必將引內亂,現在制定出一部好憲法來,制定一部“欽定憲法”,便可讓大家都依法行事,國家自然會很快強盛起來的。而有了憲法作持,自己這諮議院副院長,自可……做這件事一切都是對的,惟一不妥之處就是自己又得挨一次罵。但楊度氣塞了一會兒後,很快便通暢了。

“既然有志於從政,還怕別人罵嗎?商鞅、霍光、王安石、張居正,千百年來罵他們的人史不絕書。平心而論,他們爲國家所做出的貢獻,無論怎樣詆譭都是否定不了的。就算自己反覆無常出爾反爾吧,如果真的爲國家謀求了一條通向富強的道路,後人自然會諒解的,甚至還會讚揚。退一萬步說,毀了自己一人而換取了整個國家的利益,這個“毀”也是值得的。當年曾文正公辦天津教案,不就是一個毀了自己而成全國家的先例嗎?他的苦心,世人以後也越來越看清楚了。”

心下自語着,楊度終於想通了,最後他重語一聲。

“一個政治家要的就是這種富於自我犧牲的博大胸襟,就讓我來做中國第一真正政治家吧!”

一句話吐出之後,楊度咬了咬牙根,決定不顧一切去做這件事!

“但……絕不能讓張茂楊那些人討得便宜!”

夜色很深了,萬籟俱寂,但此時伏於桌案前的楊度毫無睡意,此時他正奮筆疾書着“欽定憲法”的優處。略帶涼意的晚風使頭腦更爲清晰,他不斷的在腦海中將曰本“欽定憲法”之例與中國現實聯繫在一起。

“……憲法爲國根本,今,我國民智未啓,即開國會……”

在楊度書寫着“中國之憲當以“欽定憲法”爲上”的時,他清楚的知道,張峰等人在報紙上看到這篇文章時會是何等之怒,他清楚的知道,一但這篇文章在報紙上發表,自己便可以直接進入陛下的視線中,到那時,陛下豈會忽視自己這個“首開公倡“欽定憲法”之河”之人,這也許將是自己晉身內閣的一塊敲門磚。

“陛下,以楊皙子之才,他又豈會忽視這一機會!”

張峰微笑着,儘管他提出了“欽定憲法”的建議,但是最終這個建議發佈出去,最好還是由其他相對中立之人發佈最好,而楊度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茂揚,你爲什麼會選擇楊皙子!”

吸着雪茄煙,陳默然笑看着張峰,自己這個司法大臣,心思的慎密、謹慎遠勝他人,他這麼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陛下,楊皙子是當今中國鼓吹立憲最烈者,又是立憲研究會會長,對付立憲派之人,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看着陛下,張峰笑着,當初在立憲之風初起時,陛下,甚至特意嘉獎那些立憲之人,簡單的幾句話就把諮議院中衆人想“合法立憲”的心思給打消了,畢竟他們只是“帝選諮議員”,但同時還肯定了他們的“忠君體國”之心,那便是子之矛攻子之盾,現在自己不過是舊法重行而已。

“楊皙子有晉身之願,值此“勸進”之功,他又豈會忽視,而且……”

沉默着,最終張峰還是沒說出調查局有楊度的“黑檔案”,只是話峰一轉說道。

“他豈會想不通這不僅是臣的意願,同樣也得陛下默許了,爲了搶這“勸進之功”,他自會寫出鼓吹“欽定憲法”的文章,到時政斧只需要從中配合,適當推波助瀾,一但勢成,陛下即可下旨,廣泛參照各國即成法律,以定國憲,同時可設貴族院,並設立憲法取調局,負責中國憲法撰寫!”

“貴族院?”

眉頭一跳,陳默然看張峰,帝國建始後,雖說出於需要,自己的確冊封了數百名貴族,但在冊封時,在很大程度上,自己偏重於軍人,而在高等世襲貴族之中,以軍人爲多,而對於普通賜予貴族,又以教師爲多,僅僅只在過去一年之中,自己就冊封上千名爵士,其中大半爲教師,而目的就是想通過皇家的承認,讓他取代傳統士紳。

毫無疑問,這個貴族院恐怕和英國的貴族院沒什麼分別,都是以世襲高等貴族爲議員,這勢必會導致大量軍人進入上議院。

見陛下沉默不語,張峰隱約能猜出陛下的心思來。

“陛下是擔心軍中貴族進入貴族院?”

未迴應他的問題,陳默然依然沉默着,大量軍人進入上議院並不是一個什麼好事,至少對於信奉“軍人非政”的自己而言,這意味着軍人界入政治。

“陛下,軍人非政的原則不可拋棄!”

首先,張峰先肯定了這一點,在考察南美諸國時,對於南美諸共和國中,軍人弄權可謂是頗有了解,軍人介入政治的後果誰也無法預料,南美的軍變頻頻,軍人總統屢見不鮮皆是軍人蔘政的後果。

“所以,設立貴族院後,軍隊中的世裔貴族必須要做出選擇,是退役成爲貴族院議員,還是作爲軍人,當然貴族院內可以爲他們保留議席,一但他們退役,自然可進入貴族院,這樣便可以限制軍官介入政治……”

看着陛下,張峰又繼續解釋着自己對於貴族院的設想,對於貴族院的設想,他更多的是參考着英國貴族院的構成。

“陛下,設立貴族院,還有其它的好處,當資深官員或者商界鉅子的子弟,如果要進入政界,他們將比平民具有更大的優勢,尤其是掌握了人事權的資深官員,稍一不慎便會把“公天下”變成“家天下”,以父傳子、子傳孫,或者變相的父傳子、子傳孫的方式,把政治遺產傳承下去。因此,這貌似的公平,其實恰恰是一種變相的不公平,因爲實際上平民子弟和精英子弟的起跑線是並不一樣的。一個精英子弟參加競選,他可以有雄厚的財力支撐,或者有深厚的人脈可以調動,至少“他是某某的兒子”也是一種能吸引廣大選民目光的噱頭;這一切,都是平民子弟都沒有,要他們和擁有這些優勢的精英子弟同臺競選,看似公平,實際上平民子弟永遠都是在吃虧。”

作爲司法大臣,張峰所相信的只有兩個字“公平”,在他看來,設立貴族院不僅可以保證“欽定憲法”獲得通過,同樣也可以保證最起碼的政治公平,保證貴族、富商之子與平民在未來的政治之中,雖不能佔於同一起跑線上,卻能保證他們得到“基本的公平!”。

“而設立貴族院之後,卻可以部分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以英國爲例,英國的貴族們大多都是自幼受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父母作爲貴族院的議員,在政壇有廣泛而深厚的人脈,而且他們自幼便受到政治氛圍的薰陶,對政治運作可謂駕熟就輕。

這些貴族子弟倘若和平民子弟同臺競選,就勝算而言,大多數平民子弟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無論是在資金上的或是政治運作上,甚至在知名度上。但是,根據英國的選舉制度,貴族因爲可以進入貴族院成爲議員,所以他們是不能被選舉爲下議院的議員的。也就是說,貴族院的存在,令貴族子弟沒有資格和平民子弟同臺競選。不僅如此,貴族們甚至連下議院選舉的投票權也沒有,也就是說,他們被完全地排除在了英國選舉政治以外,這樣便可以保證,在貴族之外,有着向上流通的通道不爲貴族所堵塞,陛下,儘管決定選擇“欽定憲法”,但是如何平衡平民與貴族之間的利益,將在設立政治結構中,不得不去考慮的問題!”

“茂揚,在這一點上,英國人考慮的到很周全!”

第一次聽說英國貴族院制度詳解陳默然點頭稱讚道,事實上,在設立貴族的問題上,自己曾猶豫很長時間,或許是因爲後世對“官二代”惡感,才使得自己對貴族並沒有什麼好感,一直以來自己都在考慮着如何弄出一個合適的“貴族法”,以使得那些“貴二代”父輩留下的政治資產,並不會對其他平民子弟構成威脅。現在看來,不管貴族院制度是什麼樣子,它透露出來的解決社會政治公平問題卻是自己無法忽視的。

“陛下,而且貴族院中不僅有世家子弟,同樣,對於那些出衆政治家也有可能通過被冊封爲終身貴族甚至世襲貴族而進入貴族院,最終,視需要可由陛下直接任命政斧高級官員,甚至總理大臣!”

最終,張峰又提出了貴族院的另一個好處,他看着陛下。

“而現在,最重要的一點是,貴族院絕不會通過任何不符合陛下和中國利益的欽定憲法!”

(未完待續)

第1章 幕第91章 有什麼好怕的第172章 反他孃的第125章 悲慘世界第23章 企圖第137章 到頭了第209章 變化第157章 總理大臣議糖果 糖果之後論鞭子第65章 無價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52章 象的雄心第109章 影響未來的決定第215章 決定第133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第121章 打頭陣第206章 登陸第3章 老少兩狐狸第233章 西安第89章 暴怒第234章 戰場第46章 怒欲!第124章 情報分析第28章 繃帶所新兵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119章 我嫡造、我創造,我……第55章 作派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98章 皆是亡國之人第107章 拾了個芝麻,丟了個西瓜第69章 毒蛇第230章 槍與筆第274章 路政第23章 進攻第227章 擊掌!第82章 櫻花的本意第139章 限制第119章 理想與現實第113章 皇家舞會第250章 對不起了第12章 打贏這一仗第50章 小規模衝突第90章 祈禱第181章 赴考第250章 對不起了第119章 驚恐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51章 新月第171章 湘潭會第27章 看不見的手第7章 談話第115章 對話第178章 接敵第60章 計劃第259章 適當的迴應第46章 阿拉伯第70章 猶太人的本質第41章 宿命第189章 兩個人第75章 亂、亂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151章 生絲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49章 中國需要一個獨裁者第17章 齊默爾的……第138章 彼得格勒紀事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13章 準備第13章 有骨頭第126章 捆綁第63章 再畫藍圖第166章 國民的沸騰第124章 情報分析第38章 交易第196章 山縣有朋第75章 一事相求第206章 食君祿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13章 準備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102章 原罪第233章 西安第114章 逼上梁山第169章 學與工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148章 孤家寡人第15章 達累斯薩拉姆港第233章 西安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99章 複雜化第136章 需要第94章 原賢二的悲劇第145章 使館區第106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194章 轉交第239章 騎一師第159章 教育第144章 哈爾濱第68章 利益的紛爭
第1章 幕第91章 有什麼好怕的第172章 反他孃的第125章 悲慘世界第23章 企圖第137章 到頭了第209章 變化第157章 總理大臣議糖果 糖果之後論鞭子第65章 無價第81章 軍人的本份第52章 象的雄心第109章 影響未來的決定第215章 決定第133章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第121章 打頭陣第206章 登陸第3章 老少兩狐狸第233章 西安第89章 暴怒第234章 戰場第46章 怒欲!第124章 情報分析第28章 繃帶所新兵第127章 這個國家啊第119章 我嫡造、我創造,我……第55章 作派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98章 皆是亡國之人第107章 拾了個芝麻,丟了個西瓜第69章 毒蛇第230章 槍與筆第274章 路政第23章 進攻第227章 擊掌!第82章 櫻花的本意第139章 限制第119章 理想與現實第113章 皇家舞會第250章 對不起了第12章 打贏這一仗第50章 小規模衝突第90章 祈禱第181章 赴考第250章 對不起了第119章 驚恐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51章 新月第171章 湘潭會第27章 看不見的手第7章 談話第115章 對話第178章 接敵第60章 計劃第259章 適當的迴應第46章 阿拉伯第70章 猶太人的本質第41章 宿命第189章 兩個人第75章 亂、亂第157章 最好的歸宿第151章 生絲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49章 中國需要一個獨裁者第17章 齊默爾的……第138章 彼得格勒紀事第61章 土匪就是土匪第13章 準備第13章 有骨頭第126章 捆綁第63章 再畫藍圖第166章 國民的沸騰第124章 情報分析第38章 交易第196章 山縣有朋第75章 一事相求第206章 食君祿第153章 波羅美拉尼亞灣的炮聲第13章 準備第64章 洋人未辦之事第102章 原罪第233章 西安第114章 逼上梁山第169章 學與工第270章 華北司令官的憂慮第152章 私利與大義第88章 蛇窟的陰謀第148章 孤家寡人第15章 達累斯薩拉姆港第233章 西安第167章 怎麼對待彼此第99章 複雜化第136章 需要第94章 原賢二的悲劇第145章 使館區第106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第194章 轉交第239章 騎一師第159章 教育第144章 哈爾濱第68章 利益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