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

一、人民羣衆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利益主體

深刻指出,“人民,只有人民,纔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主體論的價值觀念”決定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問題上的立場:人民羣衆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力量主體,又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利益主體。

改善民生是體現和落實人使命和宗旨的一個根本問題,在看來,我們黨和政府從事的一切事業,歸根到底,是爲了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改善民生是進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的着力點和落角點。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視改善人民生活,注重解決羣衆的切身利益問題,提出了公私兼顧,軍民兼顧的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正確方針,並在此方針下,強調要維護羣衆利益,防止損害羣衆利益,縮小城鄉差別、注重農村醫療事業的發展,並提出了注重社會保障和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改善民生的重要理論。

(一)利益追求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立足於唯物史觀,科學地提示和闡發了利益之於社會歷史發展的意義。馬克思主義者認爲:

1.利益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生活條件。馬克思指出“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爲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爲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本身。”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所謂利益,就是由生產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而所謂物質生活條件,則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具有決定性的物質要素的總和。

2.追求利益是人類一切生活活動的根本動因。馬克思認爲:人們奮鬥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人們的活動總是在一定的動機、目的和意志的支配之下的,而活動的動機、目的和意志則產生於利益的需要。最初人類出於滿足吃穿住需要的動機,而從事生產活動,現代人類的較高層次的活動,也是在利益的驅動下而開展的。譬如,政治活動就是人們追求利益的一種表現形式,利益決定、支配政治權力、政治活動。

3.利益追求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人們滿足自身需要的利益追求是不斷髮展的。人們追求需要滿足的活動是不會終止的。某種需要滿足之後,又會產生新的需要;已經實現和滿足了的利益,作爲既得利益,構成追求新的利益目標的基點和起點。正是在這種利益追求的活動的循環過程之中,人們不斷地更新、重組自身的社會關係,促進和推動物質生產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進而推動社會歷史的進步。

總之,在馬克思主義看來,利益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生活條件,是人類社會的基石。任何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首要前提是必須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即滿足人們的物質利益要求。利益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前提和動力。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而利益是社會生產不斷向發展的內在動因。任何社會變革歸根到底就是要適應人們生存、發展的需要,調整既有的物質利益關係,爲社會生產的發展開闢道路,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訴求。

(二)人民羣衆是歷史的主體

歷史唯物主義認識到人們追求物質需要的生產活動是社會的基石和內在動力之源,提示了人類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者的歷史,提示了人民羣衆的歷史主體性,提示了人民羣衆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1.人民羣衆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羣衆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生活資料是由勞動者創造的,離開勞動羣衆所從事的物質財富的生產活動,人類社會就無法存在。而且人民羣衆創造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活動不僅是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而且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其次,人民羣衆爲人們從事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如果沒有人民羣衆創造的物質財富作爲基礎,使人們的物質需要得到滿足,就不可能有社會的精神生產,也不可能產生社會的精神財富。人民羣衆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科學、文化、藝術的唯一源泉。人類社會的一切科學文化成果,歸根到底是人民羣衆所進行的生產鬥爭、改造社會的實踐活動和科學實驗等實踐經驗的總結。

2.人民羣衆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民羣衆既是社會革命的決定力量,又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社會變革、社會改革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但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不可能自發地起作用,必須通過人民羣衆這一社會變革的主體才能實現其作用。人類社會的每一次巨大變革,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的依次更替,無一不是廣大人民羣衆鬥爭的結果。人民羣衆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

總之,人民羣衆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社會變革的主體,同時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人民,只有人民,纔是創造世界歷史的真正動力”。

(三)歷史主體和利益主體的統一

廣大人民羣衆利益追求所引起的歷史變遷,決定着歷史前進的方向,而廣大人民羣衆利益如何實現則決定着歷史的進程。作爲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人民主體論的價值觀念”決定了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問題上的立場:人民羣衆既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力量主體,又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利益主體。強調,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羣衆是革命和建設的主體力量,革命和社會建設的成果當然應由廣大人民羣衆共同享有,不能由少數人佔有。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爲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在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基礎上,貧富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特點。社會主義較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就是社會主義社會由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以公有制爲主體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建立,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資料私人佔有與生產社會化的矛盾,這就決定了廣大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勞動不再爲資本家佔有,而爲勞動者自己所有,決定了發展成果當然應該由人民共享。人民羣衆既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者,是歷史主體,又是其勞動成果的享有者,是利益主體,歷史主體和利益主體是統一的,統一於社會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建設全過程中。關注大多數人的命運,實現大多數人的利益,保障大多數人的權利,反對兩極分化,始終是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認爲,人民利益從利益類型來分包括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利益,從利益關係來分包括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人民羣衆爲追求和實現這樣或那樣的利益而存在於社會當中。人民羣衆的利益主體地位,決定了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要妥善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民主,着力保障人民各項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創造條件使人民羣衆的各項利益追求得到實現。

二、改善民生是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腳點

人民羣衆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力量主體,也是利益主體,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要依靠人民,更要爲了人民,革命和建設的成果應由廣大人民共同享有,改善民生是人民羣衆最實際的,也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當然應該成爲黨首先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改善民生,解決羣衆的切身利益問題,一直把改善民生看作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腳點。

(一)不斷改善民生才能實現社會建設的目的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改善民生是體現和落實人使命和宗旨的一個根本問題。

發展生產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們社會建設的目的。認爲,人既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又是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要實現人民羣衆的共同富裕的目的,就必須從關注民生,不斷改善民生入手,改善羣衆生活,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角點。

從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就一再強調,黨的事業的成敗取決於羣衆是否擁護和支持,革命的目的就是爲了改善羣衆生活。當時的中國人民,深受三重大山的壓迫,處於飢餓死亡的邊緣,中國最早團結羣衆,就是從“打倒列強、除軍閥,分田地”開始,使羣衆感到與他們的利益要求一致,爲了最原始的過好日子的想法,從而跟着走。一再強調,要使人民羣衆能真心實意地擁護,跟着走,支持和參加革命,建設和鞏固革命根據地,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關心和改善羣衆生活,“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1942年12月,說:“我們的第一方面的工作並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關心和改善羣衆生活,使黨贏得人民羣衆支持和擁護,爲我們黨取得革命勝利,最終實現社會主義革命的目標打下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我國當時的現狀是“一窮二白”,生產力水平依然十分低下,人民羣衆的生活還十分困苦,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這就要求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方針也把發展社會生產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作爲前提。指出“現在要有新的利益給他們,這就是社會主義。”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當時十分關注消滅貧窮的問題。50年代初,他就明確指出:“不能幫助農民提高生產力,增加收入,共同富裕起來,那些窮的就不相信我們,他們會覺得跟走沒有意思”。這時候已開始強調以消滅貧富,共同富裕,改善民生爲重點加快推進社會建設的思想,這反映了當時社會現實,是黨的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反映了全體人民的共同願望。只有在不斷改善民生,發展生產力的前提下,才能激發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才能實現社會建設的目標,從而達到社會和諧的局面。

(二)不斷改善民生才能推動社會建設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方針要求,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這就要求通過改善民生,更好地堅持羣衆路線,從而激發社會活力,推動社會建設的前進。

1.改善民生才能更好地堅持羣衆路線,推動社會建設

我們黨是領導人民事業的核心力量,領導羣衆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就必須相信羣衆、依靠羣衆、服務羣衆。始終強調,政府服務於人民利益不能停留在口頭,一定要體現在實際的行動上,落實到具體的政策中。“要給被領導者以物質福利和政治教育。”這是1947年12月,在講革命統一戰線中如何實現領導權時說的話。要使實現領導權,就必須切實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活問題,給他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因爲對於羣衆來說,物質利益是第一位的。羣衆得到了實惠,滿足了基本生活需要,才能響應黨的政治號召,積極投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事業,才能認可我們黨的先進性,即是代表最廣大羣衆的利益的黨;在另一方面,也強調對羣衆要進行政治教育,通過教育,幫助他們瞭解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解決好羣衆短期的利益同長遠的根本利益的矛盾關係,在強調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堅持羣衆路線,使羣衆得到現實利益,從而自覺地跟黨走,爲實現國家的富強和實現自己的長遠利益而義無反顧地進行社會建設。

改善民生是羣衆路線的落角點。依靠羣衆的羣衆路線,最終要落實到爲了羣衆,堅持社會建設成果由人民羣衆共享上,也就是落實到改善民生上。1934年,在《關心羣衆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如何關心羣衆生活,維護羣衆利益做了詳細的論述。他認爲,服務於人民羣衆的利益,就是要關注民生,就要解決人民的實際問題,“解決羣衆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羣衆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在看來,我們黨和政府應瞭解羣衆的具體困難,解決他們的具體問題,維護好他們的利益,只有這樣,把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到實處,才能把廣大人民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到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偉大事業上來,從而真正做到發展爲了羣衆、依靠羣衆。如果不能把改善民生作爲落角點,人民羣衆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惠,社會革命和建設是爲了人民就成爲空話,發展依靠人民就沒有了基礎。

2.改善民生才能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推動社會建設

只有加強民生建設,讓人民得實惠,才能凝聚羣衆力量,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堅持羣衆路線,使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處,不斷煥發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熱情,這是提出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方針。“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引用《論語?顏淵》中的話強調要藏富於民,指出只要人民富足了,實現了自己的利益,才能跟黨走,建設國家的積極性就高,國家也就會富強。“他們信服了,領導權就鞏固了,否則會失去領導權的。”要使羣衆信服黨,擁護黨的領導,就必須從人民羣衆利益出發,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爲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這樣才能在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的基礎上,使人民羣衆獲得切實的利益,這樣,才能將人民團結起來,將人民羣衆的力量凝聚起來,激發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活力,克服一切困難,推動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事業的發展。

(三)不斷改善民生才能爲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2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3)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4章 緒論(2)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4章 緒論(2)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5章 緒論(3)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1章 摘要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30章 參考文獻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2章 Abstract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3章 緒論(1)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2章 Abstract第4章 緒論(2)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5章 緒論(3)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5章 緒論(3)第4章 緒論(2)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1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3)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3章 緒論(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30章 參考文獻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
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2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3)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4章 緒論(2)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4章 緒論(2)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5章 緒論(3)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1章 摘要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30章 參考文獻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2章 Abstract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3章 緒論(1)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2章 Abstract第4章 緒論(2)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5章 緒論(3)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14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1)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2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4)第1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2)第27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2)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8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3)第5章 緒論(3)第4章 緒論(2)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17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4)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1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3)第6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1)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9章 毛澤東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4)第2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3)第3章 緒論(1)第24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3)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22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1)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19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2)第16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3)第21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4)第2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2)第10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1)第26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着力點和落角點(1)第30章 參考文獻第15章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與社會利益協調(2)第25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的社會管理與社會穩定(4)第13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目標和基本方針(4)第18章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取向與民主法治保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