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現狀和意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對思想的研究成果有很多,涉及方方面面,從八十年代以前的政治評論,到目前在各個領域全方位多層次地普遍展開,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到畫冊、書法、起居、服飾等生活方面論着可謂林林總總,百花齊放。但是國內外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對《論十大關係》、《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專着的研究,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上不夠,自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來,對於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研究一直是研究領域內倍受關注的一個熱點和難點。20多年來,對於這個問題的研究,是逐步深入的。學術界對經濟建設理論、政治建設理論、文化建設理論研究較爲系統,形成相對的理論體系,但還沒有學者專門論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還沒有把一些具體內容上升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高度。主要體現在:(1)在學者整體研究思想,特別是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過程的研究中,一般都會涉及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但只是散見於專着、回憶錄、斷代史、歷史事件和傳記的史料中,沒有把這些思想提煉出來作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去提出,也沒有重點去論述。(2)對社會建設理論研究多集中在兩篇文章,即《論十大關係》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上。研究中對其它原着中包含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涉及得很少。雖然我們說,的這兩篇文章集中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許多主要觀點,但學者們的研究一般都是把重點放在解讀這兩篇文章的背景、內容、意義方面,同樣沒有從社會建設的高度去論述內容,把握意義。(3)在以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理論的論述中涉及到社會建設理論,這些論述都是從我黨在不斷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做出的社會建設方面的重要貢獻入手,把的社會建設理論作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來論述,指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成爲這一理論的奠基者。另外一方面,當前,在我國創建和諧社會的實踐過程中,人們開始認識到的社會建設理論的探索,對我國今天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的借鑑作用。隨着現象、社會矛盾加劇、醫療、衛生、環保及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等問題的產生,近年來以專題研究方式從管理學、社會倫理學、政治學等不同角度來論述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中的社會管理、社會關係、反、民族團結、現代化建設、利益協調等等研究開始出現。這些論着和論文都是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相關內容的某一個點,也對我們有很好的借鑑作用。
通過對我國當前有關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文獻的歸納總結及對研究成果的綜述,可以發現:雖然涉及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方面的研究有一些,有的是整體研究思想中涉及相關內容,有的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框架中把握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也有單一性從一個點出發,從問題的研究中把握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內容等等,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還處於有意無意之間,研究不論是在全面性上還是在深入性上都還是很不夠的。表現在:
1.對思想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來源,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以及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脈絡的研究,還很不清晰,不夠系統。
2.對思想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基礎理論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學者從整個思想科學體系的組成部分的角度去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這就需要深入研究的原着,總結它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主要內容,找出它們之間的邏輯關係,從而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框架,填補這方面的理論空白。
3.從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內容出發,指出它承前啓後的作用,以及對當前社會建設理論發展的重大意義,這方面的研究還很不全面,這也成爲有待於深入研究的領域和空間。
爲完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體系,深化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研究,現在有必要對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從形成發展脈絡、從它的內容及重大的社會意義方面進行梳理和分析,從而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體系框架。
國外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論述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的一些內容和觀點。有些的傳記文章,雖屬一家之言,但其論說體系則具有自身的推理和論證邏輯,還比較側重於史實與文獻的考證和梳理,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異鄉信息,如特里爾的《傳》和施拉姆的《的思想》。國外論着中的一些對的專題研究,也會涉及到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表述,他們一些專題研究中提出的問題及之所以成爲問題的可能性理由,對我們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發展都有很好的借鑑作用。國外學者從不同視角研究和注意方法論的研究方法對我們都有一定的啓發,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從社會學的角度來更科學地研究社會建設理論,並形成一個科學的理論框架,更深入、全面地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
(二)研究意義
首先,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有利於拓展思想理論體系的研究領域。
在民主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同樣是同志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把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的豐富經驗進行理論概括而形成的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所以說,就目前系統的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研究還是一個空白點這一現狀來說,對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基本內容進行的梳理和分析,正是爲了完善思想理論體系的研究,豐富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是開拓性的工作,具有很強的學術價值。
其次,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對於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其中當然包括着對中國特色社會建設理論的不斷探索,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正是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理論來源,對我們當前的社會建設仍起着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社會建設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建設問題,根本說來是一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在我黨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提出了我們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任務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體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事業總體佈局,社會建設不僅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構成一個複雜的關係系統,也具有自身發展的規律。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發展規律不僅具有重要理論意義,更是對我們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理論的形成、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第三,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對於我們回答和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是在實踐當中產生的,有深刻的時代背景,如果結合時代背景和當前實際來研究,就會看到: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理論和實踐作用。
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論,它們都是一脈相承,不斷繼續,不斷豐富發展的。在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各種利益矛盾錯綜複雜,如何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促進全社會形成寬容、誠信、友愛的人際環境等等……這些問題撲面而來,擺在我們面前。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是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產生並不斷髮展的,是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產物,它不僅提供了分析處理矛盾的總的方法原則,而且對一些實際問題的論述及解決辦法必然對我們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第四,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研究是同歷史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經驗總結,必將給我們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和實踐帶來一些警示和啓示。
我們通過歷史的實際來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理論的內容及它形成和發展的規律,系統全面地研究它在社會主義建設方面的實踐,這一研究將決不僅僅是純粹的理論探討,而且是同歷史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經驗總結,同時由於它一定的歷史侷限性,也必將給我們帶來一些警示和啓示。
總的看來,作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第一開拓者,他的探索和創新,豐富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有力地指導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這主要表現在:闡述了社會基本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利益協調的理論和思想;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長期性和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階段性思想;提出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提出了統籌社會發展的思想;提出了以農業爲基礎、以工業爲主導的方針等等,這成爲鄧小平同志和同志相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功地開拓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和起點。在探索中還提出了一些非常有見地的思想,如對少數人鬧事問題的闡述;對加強民主法治保障的闡述;對發展農業避免天下大亂的論述;對反對兩極分化和平均主義,縮小城鄉差別,保障農民利益的論述等等。這些思想由於歷史的和認識的原因,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但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卻展現了它們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思想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獨立自主、羣衆路線以及矛盾分析法,成爲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所有這些都告訴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就是鄧小平同志和同志、同志相繼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成功地開拓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礎和起點。
二、相關概念辨析
漢語中的“社會”源於古籍,如“村閭社會”(唐代)“鄉民社會”(宋代),“社”指的是土地之神,或者祭祀之所;“會”就是集合。可見,古代的社會是“社”和“會”分開定義的。我們當代對社會的理解,分爲廣義的社會和狹義的社會。狹義的社會是小社會,我們稱之爲“社羣”,側重於古代所指的“社”,也就是一個地區,只指羣體人類活動和聚居的範圍,例如是村、鎮、鄉、城市、社區等等;廣義的社會也就是大社會,則可以指一個國家、一個大範圍地區或一個文化圈,例如是中國社會、美國社會、東方社會、西方社會等等,也可以指爲他們的文化習俗。
馬克思主義認爲社會是人類生活的共同體,社會在本質上是生產關係的總和,只有具體的社會,沒有抽象的社會。具體的社會是指處於特定區域和時期、享有共同文化並以物質生產活動爲基礎,按照一定的行爲規範相互聯繫而結成的有機總體。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環境、人口和文化。通過生產關係派生了各種社會關係,構成社會,並在一定的行爲規範控制下從事活動,使社會藉以正常運轉和延續發展。
在我國,社會建設這一概念,是上個世紀初出現的,是孫中山先生在1917年的着作《民權初步》中提出的,他指出社會建設的核心思想是:“教國民行民權”。這樣就指出社會建設就是要如何建設民權社會,並使人民行使民權的過程,這作爲一種建國的方略,在當時苦難的中國,爲廣大人民描繪了美好的社會藍圖。
“社會建設”一詞,在我黨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種着作文獻中最早出現於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時,強調要“加強社會建設與管理”。2005年2月2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總書記着重提出了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問題,指出:做好任何一項工作都離不開理論指導,與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一樣,我們對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因而尤其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加強理論研究。2006年11月10日,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又進一步提出了要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協調發展,從而構成了“四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佈局。2007年10月25日,在黨的報告中,“社會建設”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專門用一章的篇幅來講,這在我們的歷次黨代會報告中還是第一次。
(一)社會建設的內涵
對於社會建設的定義一直是見仁見智,有的從均衡、秩序入手來論述,有的從矛盾、衝突層面來闡發。我綜合了各家的觀點,從社會學的角度認爲主要可以從社會衝突和社會協調、社會公正和社會控制、社會管理和社會穩定、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等幾個方面來理解社會建設的內涵。
1社會衝突和社會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