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

這騎快報正是從梁州而來。

由於深感軍情緊急,這騎來自梁州的信使幾乎是日夜兼程的南下。

日夜兼程的趕路,讓這名信使整個人顯得十分憔悴。

當他在成都城門下高喊出“緊急軍情”四個字後,成都的城門校尉一點都不敢怠慢,在確認過身份後便連忙親自將這名信使接引到尚書檯中。

而當正在處理繁雜政務的諸葛亮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他手中不斷反轉的硃筆陡然一停。

與此同時他的臉上流露出凝重的神色。

他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諸葛亮趕忙讓屬吏接過樑州信使手中的軍報,然後便展開看了起來。

儘管在心中已經有了推斷,但諸葛亮還需要了解更多的訊息,這樣才能讓他下一步做出正確的決斷。

等看完法邈親筆書寫的一應軍情後,諸葛亮臉上的凝重之色便又多了幾分。

此刻在這處大堂之中,不止有諸葛亮一人在辦公。

尚書令馬良,尚書馬謖、楊儀等俊才這時俱在大堂中。

身爲俊才的他們,很快就從諸葛亮的臉色察覺出異常。

當他們剛剛聽到梁州有緊急軍情送到時,他們的心中就隱隱浮現一些不好的猜測。

現在馬良幾人看着諸葛亮臉上的神色,他們便意識到也許情況比他們想的還要糟糕。

作爲堂內地位僅次於諸葛亮的尚書令馬良隨即開口問道:

“丞相,可是逆魏有所異動了?”

在問這句話的時候,馬良心中還存着一些希望。

魏軍有所異動這個推斷,可以包括很多方面,馬良希望不要是他最不想看到的那方面。

只是諸葛亮接下來的回答,讓馬良感到失望的同時,還讓他與其他幾位俊傑感到驚慌。

“據子晟奏報,逆魏正在長安大肆囤積軍力,或許不久之後敵軍就要大舉進攻漢中了。”

諸葛亮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的語氣是沉重的,但畢竟沒有失了鎮定。

而相比於諸葛亮,馬良等人的反應則就沒有那麼鎮定了。

諸位賢才中性格最爲急躁的楊儀下意識失聲道:“那該如何是好?”

其他賢才雖沒有像楊儀一般失聲,但從他們的臉色也可以看出,楊儀問出了他們想問的話。

其實能在一個堂中協助諸葛亮辦公的,皆是大漢目前的賢才。

只是恰恰如此,他們的反應纔會如此之大,因爲他們比尋常人知道的更多。

馬良、馬謖、楊儀等人近來一直在諸葛亮的身邊,諸葛亮凡有要務也會和他們商量。

他們知道諸葛亮在料理完成都的事宜之後,便會進行南征。

甚至就在最近一段時間中,尚書檯中已經發出數道催促地方上繳糧食、兵役的文書。

很明顯,諸葛亮已經開始在正式籌備南征事宜了。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馬良等一衆賢才來說他們最擔憂的便是,北方的逆魏會趁機進攻漢中。

南中相比於逆魏,實力肯定是遠遠不如的。

但是南中偏遠,地勢又複雜,若漢軍一旦出兵南中,那麼南征之戰的損耗勢必不會低,也很可能會打成持久戰。

這不是單單靠人力就可以扭轉的事。

這也是之前劉備與諸葛亮遲遲不對南中下手的最大原因。

而若在這個時候,逆魏大舉進攻漢中,那麼漢中是沒辦法得到來自於益州的支援的。

誠然糜暘目前是大漢第一名將,但久守必失的道理在場的人都懂。

況且逆魏的國力遠強於大漢,若逆魏有心與糜暘在漢中打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的話,單單以漢中一郡的國力,又如何能抵抗的住呢?

當初公安一戰時,其實公安城的糧食都快不濟了。

而要是當時孫權不急功近利從而被糜暘抓住機會的話,那麼哪怕糜暘再如何善戰,他也沒辦法打出那麼輝煌的戰果。

在國力差距面前,再強大的個人實力,有時也顯得頗爲蒼白。

隨着腦海中的擔憂越來越深,種種對己方不利的局面開始浮現在馬良等人腦中。

他們之前一直寄希望於逆魏不會有所動作,只是這也太小覷敵人了。

敵人一直不缺人才。

想到此,馬良率先對諸葛亮一拜進言道:“丞相,不若將南征事宜暫緩,我軍專心防備北面。”

馬良的這個建言一出,立即得到了在座諸位賢才的同意。

既然大漢目前沒辦法兩面作戰,那麼對大漢來說最好的辦法便是專心一面。

而相比平定南中,無疑作爲益州門戶的梁州更加緊要。

只是諸葛亮在聽完馬良的這個建議之後,他卻微微搖了搖頭。

馬良的建議或許可以解決當下的困局,但只是治標不治本。

諸葛亮知道魏軍會有大動作,他們很可能已經暗中與南中聯絡好。

哪怕他現在停止南征事宜專心北面,那麼魏軍難道就不會繼續鼓動,而南中難道就會安分嗎?

要知道他之所以在籌備南征事宜,根本原因就在於南中與益州世家牽扯過深。

當初當他對益州世家下手的時候,就代表着與南中的一戰再也難以避免了。

既然勢必都要與南中有所一戰,那麼寧願將這場大戰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況且就算南中現在不反,但大漢的使命在於北伐。

當初劉備也想過提前解決南中這個隱患,但那時卻被諸葛亮勸阻。

因爲那時的情勢是大漢還未與衆益州世家完全撕破臉,大漢與南中之間還有着一定的和平可能。

但現在都已經知道南中必反,那麼還要留着這個隱患到將來北伐之際爆發嗎?

馬良的建議或可保益州一時安穩,但卻不是長久之計,諸葛亮是不會採納的。

唯有真正平定南中,才能徹底破解敵人的“南北絞殺”之困局。

想到此諸葛亮的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他對着馬良吩咐道:“告知諸公卿大臣,明日一早召開朝會。”

馬良將諸葛亮奉爲偶像,他對諸葛亮是頗爲了解的。

在得知諸葛亮有召開朝會的意思後,他便大致猜出諸葛亮心中的決斷是什麼。

馬良本想再勸,但想到諸葛亮以往的作風,他在心中暗歎一口氣後,便領命告退。

隨着馬良的離去,諸葛亮看天色不早,就讓馬謖等人先下去歇息。

等衆人都離開大堂中之後,諸葛亮又將手中的軍報反覆看了幾遍,在確認無有所遺漏之後,他方纔將手中的軍報放置一旁。

在做完這件事後,諸葛亮便又處理起案上的政務起來。

可諸葛亮的內心不如他的表面那般平靜,在得知大漢正漸漸步入一個危局之時,公忠體國的諸葛亮又怎麼會不感到擔憂呢?

或許在馬良等人心中,他們在退去之時心中會想着,若當初不對益州世家逼迫太甚,那麼大漢也不會面臨如今的危局。

馬良等人的想法算不上錯,卻絕對不是諸葛亮的想法。

哪怕時光倒流,諸葛亮預料到今日發生的一切,他也不會後悔當初所作的選擇。

當爲則爲,這便是諸葛亮的人生信條之一。

也許世事便是如此,往往不能按照人的設想一般穩步發展,也往往會因爲人的選擇發生巨大的轉變。

但那又如何?

從情勢上來看,目前的天時並不在大漢這一邊,可諸葛亮心中卻並無半分動搖。

天時不惠顧大漢,那他便人定勝天!

而這樣的事,他又不是第一次做了。

諸葛亮手中的硃筆再次翻轉起來,可與方纔不同的是,他現在的落筆顯得更有氣勢。

隨着諸葛亮的筆尖翻動,一個個鮮紅的“斬”字,猶如活過來的一條條青龍一般,在諸葛亮沉穩的目光中不斷翻動。

這一刻諸葛亮的腦海中,好似響起了金戈鐵馬之聲。

若君主有恙,國家有難,當如何?

唯臥龍不臥而已。

自劉備染病不理政事之後,諸葛亮便以輔政的名義執掌着整個大漢朝堂。

當然名義上諸葛亮只是輔政大臣,在他頭上還有個監國太子壓着。

只是任何人都知道,監國太子劉禪,也僅僅是個名義而已。

所以當諸葛亮要召開朝會的命令傳遍成都後,第二日一早衆多大臣便已經自發的齊集在大殿中,等候着朝會的召開。

相比於上一次大朝會,今日參加朝會的大臣少了很多。

而那些大臣去哪裡了,在座的人都心照不宣。

得幸虧大漢的官制與後世不同,故而哪怕少了許多大臣,但卻不會太過影響朝廷的正常運作。

在太子劉禪還未到來前,在座的大臣都不時的用眼神悄悄打量着坐於諸臣之首的諸葛亮。

就算今日召開朝會的主人不同,但朝會的性質不會改變。

朝會的召開,代表着有影響國運的事需要商討決斷。

正因爲清楚這一點,所以許多不知內情的大臣,心中都在暗暗揣度着諸葛亮召開朝會的目的。

是又要大開殺戒了嗎?

殿內唯有馬良等寥寥知道內情的幾人,用着擔憂的眼色關注着諸葛亮。

可不管旁人用着什麼樣的眼神打量着自己,諸葛亮卻一直鎮定的跪坐在自己的坐席上。

他那副沉穩如山的氣質,令馬良等人覺得,好似昨天收到的那緊急軍情是假的一般。

諸位大臣沒有等待多久,在一陣禮樂響起之後,監國太子劉禪來到了大殿之中。

當劉禪坐在專屬於他的位子上後,殿內的諸位大臣紛紛起身向着劉禪行禮參拜。

第一次參加大朝會的劉禪很明顯經驗不足。

在衆多大臣對着他異口同聲的參拜之時,劉禪稚嫩的臉上浮現了幾分慌亂之色。

以往他只是養在深宮之中,又哪曾見過這樣的陣仗。

只是臉上的慌亂,在劉禪看到諸葛亮的那一刻,漸漸地消散而去。

相父在,就好。

有着這層寄託的劉禪,最終並沒有出醜,他仿照着印象中所學的禮儀,讓衆臣平身入座。

而當衆臣再次入座後,尚書令馬良手持一封軍報,走到大殿正中將其中的內容給宣讀出來。

這封軍報,正是昨日從梁州送來的那封。

所以當馬良宣讀完軍報中的內容之後,整座大殿馬上陷入一片譁然之中。

這片譁然雖不大,但卻依然顯得有些喧鬧。

大殿之中並不都是馬良這樣的賢才,他們不能像馬良等人一般頃刻間分析出敵我利弊,分析出當今的情勢對大漢有多不利。

但他們只要知道一點就好——魏軍即將大舉進攻梁州。

在得知這一點之後,羣臣陷入譁然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誠然在過去的時日,漢軍多次取得對逆魏作戰的勝利,但逆魏的體量依然擺在那裡,強大的國力優勢,讓他依然是天下第一強國。

面對天下第一強國的大舉進犯,沒有人會感到輕鬆。

只不過衆人想到糜暘還在梁州,心中便多了幾分安定。

就在有大臣出來要向劉禪進言,緊急調撥大量錢糧、兵力前去支援梁州之際,諸葛亮卻率先一步止住衆人的譁然,然後他對着劉禪與衆臣繼續放出了一個重磅消息。

“南中不日將反。”

或許本來大殿中還只是有着譁然,可是當諸葛亮說出這個消息之後,大殿中不是譁然,而是頃刻間陷入一片慌亂之中。

北有強敵進犯,南有異族作亂,南北共同受敵,這樣的消息哪一位大臣能保持鎮定?

特別是劉禪。

本來他聽到逆魏要進攻梁州就已經感覺頭大,現在又聽到南中要反叛,他那本就混亂的腦袋,瞬間陷入宕機之中。

一種比諸臣更加慌亂的情緒浮現在劉禪的臉上。

他急的幾乎就要從寶座上起身。

在一陣陣強烈的慌亂之中,還是有幾名反應迅速的大臣起身向劉禪進言,讓劉禪趕忙調回糜暘平定南中。

相比於魏軍的不知何時行動,南中可是就在益州,救火當然先救近的。

可是還未等這種建議佔據主流,便有不少大臣否決了這個建議——調回糜暘,梁州誰來守?

難不成還要調回張飛,那荊州又誰來守?

在這層顧慮之下,許多大臣又陷入六神無主的境地中。

當然還是有一些大臣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那便是讓劉禪派出使者安撫南中,然後再調集軍力協助糜暘守備梁州。

只是這種建議卻又被其他的大臣反駁,在有人建議有人反駁的情況下,大漢的朝堂的慌亂愈發嚴重。

就在這時候,諸葛亮先舉手以自身的威望鎮壓住大殿的慌亂,然後他來到劉禪的身前一拜言道:

“梁州牧不可回,南中不可撫。

臣願親自領軍征討南中!”

諸葛亮的聲音洪亮而有力,猶如清亮的龍吟。

只是他的這個進言,卻讓滿殿大臣都用驚訝的眼神看向他。

丞相親征,這可行嗎?

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訂婚啦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1章 江陵城中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章 父子對質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6章 此路不通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
第505章 萬人空巷 赤腳尋報第418章 杖責馬謖 孫權資敵第291章 第二戰場 以身爲餌第438章 劉禪叩頭 誰家天下第619章 漢軍衝鋒 奮死一搏第90章 太子四友(四更求追讀!)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94章 三日已過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493章 魏軍攻城 漢軍受挫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訂婚啦第296章 玄色洪流 西涼鐵騎第499章 借場東風 贈你精兵第108章 糜暘醉釣 欲者上鉤第1章 江陵城中第404章 筆爲雷霆 北方有變第82章 沙兄,你終於來了(四更求追讀)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199章 申氏末日 關門打狗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91章 劉備大怒(四更求追讀!)第251章 董允獻策 法邈制延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337章 吳可徵否 世子棄子第62章 校場比鬥(追讀呀,票票呀)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599章 王朗吐血 自今日始第382章 諸葛失望 劉禪憤怒第210章 天不祚爾 漢統斷絕第603章 先行安撫 再出殺招第361章 雖強必戮 開府治事第180章 擊掌盟誓 永不相負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139章 東三動亂 援軍已到第444章 英雄氣短 郭淮到來第521章 燭影佳略 滿堂喝彩第597章 驚人喜訊 世家鐵拳第252章 知人用人 調教魏延第426章 邛都陷落 孟獲臣服第354章 領軍抓捕 吳懿驚起第609章 棄械跪伏 曹真之死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132章 忍辱負重 反客爲主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268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第640章 以假亂真 驚死賈詡第379章 百姓歡騰 暗流涌動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554章 曹彰掛帥 街亭山呼第263章 以步克騎 奔潰無方第196章 派出信使 五日之後第674章 衷心祈盼 廢立之權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0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一)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255章 再攻樊城 孫禮獻策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498章 黃金搭檔 再坑曹真第92章 馬上君王(求追讀!求票!)第4章 父子對質第532章 漢皇冬狩 夙願將償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43章 刀兵護家(求票,求追讀)第229章 強徵私兵 軍心崩喪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請假一天,調整心態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385章 有人將死 三日已到第454章 得隴望蜀 我要姜維第6章 此路不通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663章 以人爲本 十萬相隨第416章 驚弓之馬 糜暘引誘第634章 宛若游龍 驚爲天人第217章 羣臣勸進 你我君臣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541章 乃父之風 司馬跳腳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572章 好宴開席 挑首示威第401章 長安異動 警覺頓生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102章 孫權要睡不着了(再來追讀!)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190章 隱匿人口 分而化之第183章 治政六術 是否佳徒第560章 急而興師 必致覆沒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146章 援兵方到 王冠稱慶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439章 驃騎將軍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