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

bookmark

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

шωш●тTk ān●c○

當糜暘說出來那句“適足以爲我奉也”時,旁人不說,于禁與關平二將似乎都已經察覺出了糜暘的目的。

糜暘想要主動出擊!

糜暘的這個想法,令于禁皺眉,關平揚眉。

于禁往日在曹操麾下,就是以威嚴毅重受到曹操信重的。

故而在曹操麾下的五位外姓良將中,于禁的領兵觀念最爲保守,他的領兵方略也是先以守爲主。

而關平就不同了,他自小跟隨在關羽身邊,在他成長的環境中,劉備的實力已經漸漸強大。

故而那時只有關羽打別人的份,跟隨在勇往直前的關羽的身邊的關平,他的帶兵理念也因爲這種影響,變得無限趨近於以攻爲守。

于禁與關平兩人不同的打仗理念,導致他們對糜暘如今想主動出擊的想法,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但是于禁並沒有一開始就對糜暘的這個想法提出異議,性格持重的他,還是想先聽聽糜暘是因爲何纔有了這種想法。

于禁看向糜暘,他開口問道,“主簿方纔所言知曉孫桓之弱點,可否爲吾等解惑?”

于禁猜測糜暘之所以會想主動出擊,可能就是如他方纔所說的那般,他知曉孫桓的弱點。

既然如此,于禁想要先聽聽看,糜暘說的他所知道的孫桓弱點是什麼。

而在場的諸將,在聽到于禁的這個提議後,臉上也都浮現了濃厚的興趣。

瞭解孫桓的弱點,不僅可以讓他們心中對孫桓的畏懼心理減少,還有利於他們接下來對敵。

而糜暘也深知這點,因此他並不忌諱的對在場諸人說起他對孫桓的瞭解來。

“據我所知,孫桓此來必立功心切。”

“孫桓雖年少就在江東聞名,且因爲宗室出身受到孫權信用讚譽。

但因其年輕,他身上並無功勳在身。

無功而被拔擢爲都尉,這讓孫桓在江東一直飽受當地士族非議,言其乃是倖臣爾。”

“這一點,讓孫桓一直心中憤憤不平,常有通過立功來洗涮身上非議的想法。”

孫桓父親孫河,本就是孫堅族子,他早在孫堅時代就已經跟隨孫堅四處征討。

後來孫堅戰死,孫策於微末創業之時,那時也只有孫河與呂範兩人跟隨他身邊不避艱難,盡心服勤。

再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承繼江東。

因爲孫權年幼,當時孫氏宗族中的大將如孫暠、孫輔等對孫權不服,一個想造反,一個私下聯絡曹操引爲外援。

這也導致了當時的孫氏宗親,對孫權的統治大多都表示不滿。

就在那時的危難時刻,同爲孫氏宗親且手握重兵的孫河站了出來力挺孫權,才讓孫氏宗親漸漸開始服從孫權。

故而孫權對孫河一直很感激。

而孫河後來因爲橫死,也讓孫權倍感惋惜。

孫河雖然死了,但對於這樣的宗室重臣,他的遺澤一直在庇護他的後代們。

因此庇護,孫桓年紀輕輕就可以受到時人的讚譽。

因此庇護,孫桓未立任何功勳就可以成爲一軍重將。

但同樣的,在上一輩庇護下所得到的任何成就,在沒有自身功勳作爲基石的情況下,那勢必會帶來無數非議。

在當世,士人的非議足可以殺人。

更何況江東士人一向就與孫氏不對付,受到百般非議的孫桓,心中早就想立功洗刷這種屈辱。

其實糜暘對孫桓知道的這麼清楚,並不是完全因爲他是穿越者的身份,畢竟很多內幕是史書中不曾記載的。

這一切是徐詳告訴他的。

當初徐詳在寫完給孫權的信後,糜暘在南下時就將其帶在了身邊。

糜暘答應爲徐詳保住一條命,除了這是他與徐詳所做的交易之外,更重要的是,糜暘看重徐詳的身份。

徐詳身爲江東都尉,且又是孫權的心腹近臣,故而他對江東諸將一定知之甚詳。

糜暘特意保了他一條命並將其帶在身邊,就是讓其將他所知道的江東諸將的秉性,過往,經歷乃至於他所知的所有江東內幕都寫下來告訴他。

俗話說,最瞭解你的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敵人。

徐詳也是江東士人,一向與江東淮泗將領及孫氏宗親爭權奪利的他,對這些人的瞭解可謂是如數家珍。

這可比任何史書都詳細多了。

徐詳也自知他此生無法回江東,故而爲糜暘辦起事來盡心盡力。

在不久前,徐詳將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寫成了一本書交給了糜暘,糜暘還特地爲這本書命名爲《討孫寶典》。

這段時間來,將江東當做主要對手的糜暘,就日夜在翻閱着這本書。

若無這份寶典,糜暘也無法對孫桓那麼瞭解。

在說完這點後,糜暘接着說道,

“而且孫桓雖被孫權謬譽爲“宗室顏淵”,但其性格並不如顏子那般謙退有禮,反而頗爲急躁,驍悍衝動。”

“孫桓本人立功心切,加上他性格衝動,如今他率數千精兵前來,優勢在彼,其心心驕,如此性格,當爲制勝之機。”

歷史上夷陵之戰時,劉備發前鋒來攻孫桓。

那時劉備手下軍力強盛,滿山都是漢軍,但就是這樣的情況下,孫桓竟然還敢分兵,親自帶領不多的兵馬前去進攻劉備的前鋒。

這足以說明孫桓性格不夠穩重,這樣性格的孫桓,怎麼會不對兵力不多的公安起輕視之心呢?

在糜暘說完他的分析後,在場衆人的臉上都浮現了喜色。

自古以來,主將輕敵都是大忌。

如今孫桓若真如糜暘所說的那般,性格衝動並且輕敵,那麼他雖然帶數千精兵前來,但未必不可敵。

而在糜暘說完後,關平已經滿臉激動,他當即請命道,“糜督,孫桓此來,當可擊之。”

場內的諸將校在聽到,關平向糜暘提議主動出擊時,因爲糜暘的分析,此時他們的臉上也不再有憂懼之色,反而有些人臉上如同關平一般躍躍欲試。

在這個時間節點的荊州軍,在關羽的領導下,對外戰爭大體上都是贏得。

在這樣的影響下,現在他們的心氣普遍都不低。

方纔他們只是對孫桓不瞭解,加上心中想到江東後續大軍之衆,心中才會有憂懼。

但關平的請命則引起了于禁的反對。

于禁轉頭對糜暘進言道,“雖依主簿所言,孫桓輕敵孫軍乃驕兵,但凡戰都無必勝之理。

吾等當今因以守城爲要,無須冒險出城與孫軍前鋒交戰。”

“若勝,那自然是極好。”

“若敗,則我軍守城兵力將會損傷,且軍中士氣將大降。”

“還望主簿三思。”

(本章完)

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32章 小心有詐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24章 屠殺?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
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48章 萬事俱備,只等自投第228章 真實目的 成君死節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六百七十八章 糜賊尚在 薦司馬懿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579章 一國軍權 曹真沉默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88章 援兵!援兵!(四更求追讀)第340章 大庭廣衆 贈劍贈女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399章 根本之患 二龍相見第519章 功高震主 北伐大會第32章 小心有詐第643章 尚有曹休 大勢鉅變第543章 堅守不出 車騎蹈營第364章 利劍在手 可創生機第395章 伐謀伐交 以點破面第486章 諸葛回軍 心有靈犀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360章 魚水對話 南中異常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145章 糜郎二字 九天之雷第623章 焚柱毀城 收復長安第514章 積蓄騎軍 千里入冀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649章 遂敵所想 鄧艾斷後第420章 局勢變化 郭淮到來第65章 何爲主將,糜暘是也(求追讀,求票票第119章 名將之殤 (十更,求首訂)第275章 召虎已至 不好預感第339章 見或不見 反客爲主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六百八十三章 於無聲處 乍見驚雷第581章 心累糜暘 速召丞相第257章 曹家千里 萬餘鐵騎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571章 盪滌污穢 只爭朝夕第117章 請君入甕 (十更,求首訂!)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675章 感人遺詔 漢皇駕崩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六百九十八章 陸遜獻計 荊州躁動第206章 開展度田 當斬則斬第458章 怒掀帥案 再渡漢水第537章 誰造謠言 意外驚喜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330章 斷翅而亡 蠢貨孟達第315章 天子規格 佈告天下第647章 知我罪我 其惟春秋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18章 憤而降漢 大敵隱現第659章 兩宮之爭 山陽在否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539章 三爺駕到 真假難辨第214章 徵南三問 針尖麥芒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629章 何其壯哉 失魂癱坐第460章 驚人消息 劉曄反制第192章 申耽猜想 大軍編制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58章 一步一殺機(求追讀,求票,求投資)第24章 屠殺?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177章 不法則罪 昭烈之風(5000字!)第446章 攻守易勢 慈不掌兵第164章 諸葛東來 商議婚事第371章 身死族滅 孤即梁州第160章 士載之恨 漢水交接(求追讀,衝精品第198章 殺伐祥瑞 今日獵狐第七百七十三章 一步之錯 傷心糜暘第七百四十八章 急攻公安 漫山遍野第153章 劉備應約 二王相會第326章 州泰獻策 孫權惶恐第41章 第三條路第448章 烈焰封場 變生肘腋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152章 英雄遲暮 曹操邀約第七百二十四章 雨襲博望 公安調兵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七百零一章 義陽有王 氣勢洶洶第七百三十九章 兩將合謀 可抵糜暘第243章 擊芴衆喝 嗣武二祖第334章 你方先來 以牙還牙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523章 一阻劉封 全軍北伐第37章 魏王吐血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677章 白鹿出手 冠以中祖第484章 雪中短兵 血中斷兵第七百二十八章 曹叡栽倒 田豫擡頭第657章 他似不德 張昭叩闕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