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天(六)

夕陽把最後的溫暖撒向北和林,殘破不堪的城頭上,到處是被炮彈炸碎的軀體,血已經把城牆染成了暗紅色,舊的血跡在秋風中凝幹,新的血液再向上面塗上厚厚的一層,誰也不知道這片草原到底要流多少血才能恢復往日的寧靜。

城頭上的火炮都已經被震北軍“清理乾淨”,昔日巍峨的城樓只剩下了幾角斷壁殘桓。破碎的城堞後,蒙古武士用長弓拼命向對手射擊,弓弦聲嘈嘈切切。城頭下,震北軍躲在戰車後面,緩緩地向城牆靠近。神射手半跪在戰車上,通過牆廂的射擊孔不時地開上一槍,把露出頭來的蒙古武士擊斃。他們手裡端的是震北軍的最新式火槍,其造價是火銃的五倍,十毫米左右的管徑已經是北平目前金屬加工工藝的極限。

人類最智慧總是最先利用在殺戮上,蒙古人爲了對付震北軍厚實的盔甲特地引進了長弓,在南和林之戰中,這種遠射程、高射速武器發揮了決定作用,馮勝的威北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幾乎全軍覆沒。密集的箭雨今天也給震北軍制造了不小的麻煩,但那僅僅是麻煩而已,通過對南和林戰例的總結和與金山部周旋的實踐,震北軍已經找出了對付長弓的最好辦法,靠近後進行火力壓制。巨盾和高車排成的圍牆很快靠到火銃射程範圍內,排槍聲響起,打得城頭上火星四濺,碎石亂飛。

北和林的守軍實在太少了,拋棄了金山部的脫古思貼木兒根本就沒想到自己也會被金山部拋棄,傾國之兵全在大寧、南和林一線,留下來護衛都城的士兵不足五萬,經歷過什麼大仗的北和林守將滿都拉圖又接連犯下了致命錯誤,先是用火炮和明軍對轟,炮戰不利後又盲目譴騎兵出擊。陣地戰,震北軍還未曾遇到過敵手,金山部是在老觀童指揮下采用分散,偷襲的辦法,用血的代價拼命騷擾對手補給線才苦苦支撐三年,滿都拉圖顯然不具備和老觀童一樣的經驗和見識,當他意識到對手不可硬撼時,此戰大局已定。

城頭上射下的羽箭越來越少,越來越無力。朱棣揮揮手中的令旗,一輛輛漆成黑色的火藥車被士兵推到陣前。這些特殊的火藥威力極大,一車點燃,足以將周圍炸出五米寬三米深的巨坑。第一次看到此物發威時,連常茂這種戰陣中長大的宿將都差點從馬背上跌下來。只可惜北平火藥廠的女東家陳青黛還沒有整理清楚它的配方,無法大量供貨。並且此物性能也不是很穩定,操作起來非常危險。

想起陳青黛上次來震北軍討價還價時那幅寸步不讓的樣子,朱棣臉上露出一絲會心的微笑“這個小犟丫頭”。這外表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小丫頭怎生了如此一幅鋼硬的肩膀,在陳星獲罪被軟禁期間,她一個人支撐起了整個陳式家族事業,貸款,選新廠房,建新倉庫,短短一個多月就讓火藥廠再次步入正軌,並且從當天爆炸的響聲裡推斷出存放廢舊面紗的庫房裡可能有一種威力更大的火藥,由此發明了可開山裂石的烏金霜,此物據說用綠礬油(濃硫酸)、硝石粉、木炭、硫磺、廢棉紗等物合成,合成過程中極易發生爆炸,來之非常不易(酒徒注:中國古代沒有系統的化學知識,陳氏做法並不科學,屬於經驗配方,有些不必要的成分)。所以陳青黛演示完烏金霜的威力後,開出了一個天價,無論朱棣、徐增壽、常茂等人費多少口舌,就是不肯還價,一直到燕王朱棣咬着後牙槽承諾在他的領地內,陳氏家族所有產業受震北軍保護,任何人不得侵犯,陳青黛纔將烏金霜的價格打了七折,簽署了每年供貨四十車的合同。

“你父親是朝廷的官員”。

“父親是父親,我是我”。

“你是大明的子民”。

“那我更要賺錢吃飯,活得舒舒服服像個天朝子民的樣子”。

“你在我的領地內開工廠”。

“所以你才更有責任保護我的利益不受侵犯,況且我每年給你交了那麼多稅,養活了你的官員和軍隊”。

……

含嗔的,帶怒的,眼角帶着勝利微笑和目光瞬間透出狡詰的面孔自打那天開始就在朱棣眼前揮之不去,只要一看到與陳家相關物品,燕王肯定會想起陳青黛,這個把自己當作談判對手而不是王爺來相待的天才少女。

“咚”,“咚”,戰鼓聲將朱棣的思維從當天的情景中拉回到戰場,他在馬背上輕輕地咬了咬嘴脣,對自己瞬間的荒唐想法略做薄懲,舉起望遠鏡,觀察爆破隊的進展。伴着沉悶的鼓點,負責爆破的士兵推着火藥車慢慢前行,零星有羽箭從城頭射下,大多被火藥車的護衛士兵用巨盾擋開,偶爾有人中箭,立刻有士兵接替下他的位置,推着火藥車繼續前進,五十米,四十米,三十米,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已經可以看到城牆上蒙古武士那夾雜着驚恐和好奇的眼睛,除非奇蹟發生,已經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震北軍勝利的腳步。

就在此時,淒厲的號角從城頭響起,壓過鼓聲,在傍晚的曠野中迴盪。手臂微微一震,他呆住了,朱棣看到了一隊蒙古人走上城牆,保持着緊握望遠鏡的姿勢無法動彈絲毫。時光彷彿在瞬間凍結,推火藥車的士兵呆住了,指揮騎兵的常茂呆住了,激勵步兵的徐增壽呆住了,親自擂鼓給士兵助威的悍將李堯高高的舉起鼓槌,依稀看到城頭上的人影,聽到身邊將領的驚呼,手中的鼓槌再也擊不下去,無力的掉到了地上。

秋風吹動殘破的戰旗,呼啦啦在北和林城頭飛舞。李善平,汪忠義,劉天賜和他那些期待着有機會拜相封侯的部下,被蒙古人押上了城頭。縮在城堞後一整天的守軍伸直軀體,揚眉吐氣,有李善平在,下面沒人敢冒險開火。

瘦,李善平瘦得只剩下了骨頭架子,端坐在輪椅上,腰桿挺得筆直,就像在懷柔義學授課時一樣直。蒙古人沒有捆綁他,一個腿腳殘疾的人不需要浪費繩子。半年前花白頭髮已經全白,從乾淨的書生冠下面一縷縷垂下,雪白的眉梢,雪白的鬍子,在秋風中飛揚,透出幾絲仙風道骨的味道。在他右側,一個身穿赭黃色漢服的人被兩個蒙古大漢緊緊架在中間,讓繩索勒得緊緊的身體不住地掙扎,被堵住的嘴巴中不時傳出含混地咒罵聲,看樣子應該是在譴責蒙古人背信棄義。他的部下比他更像漢子些,一言不發地站在城頭,身上破爛的衣服和未乾的血污表明被俘時明顯經過劇烈搏鬥。在李善平的左邊,數個行商模樣的人也被綁着,中間有幾個哭哭啼啼地不斷哀求,願意奉獻全部家產贖命。令雙方士兵都奇怪的是,一個蒙古高官也被綁着,爛泥一樣癱在人羣中不敢擡頭。幾個受胡維庸案牽連被燕王擔保帶罪入震北軍立功的武將認出了此人,大才子汪忠義。

“下面的人聽着,萬歲命令爾等速速撤兵,不追究爾等犯駕之過。如若不然,休怪吾對這些漢人不客氣。三通號角後,每吹一遍號角殺一個,殺到你們退兵爲止”。一個粗通漢語的蒙古官員把手放在嘴邊,衝着城下大喊。

“我對大元忠心可鑑,我對大元忠心可鑑”!汪忠義顧不上臉面,嘶啞的哭喊,如同搗蒜一樣對着滿都拉圖叩頭,爲自己爭取最後的活命機會。

“呸”!滿都圖拉擡腿把他踢了個滾地葫蘆,大聲吩咐,“拿雙臭襪子把這個人的嘴巴堵上,別讓他在這裡噁心人”。幾個武士答應一聲,上前扒下汪忠義的襪子塞進他的嘴裡。

“汪忠義,人生自古誰無死,你讀了那麼多書,難道現在還看不開嗎”,李善平笑着對支支嗚嗚發出哀求聲的汪忠義說道。後者聞言身子一震,不甘心地掙扎了兩下,安靜下來。旁邊幾個抱怨禍從天降的商人也慢慢地止住抽泣,奇怪地看着這個死到臨頭依然鎮靜如常的瘸子。

一隊騎兵匆匆從對面軍陣中衝出,帶頭的少年抽出手銃,乒、乒幾槍,彈無虛發,示威般將幾個蒙古人的號手打翻在城頭上。

“放人,否則燕王入城後,雞犬不留”。少年聲音不大,但透出不可抗拒的威勢,嚇得城頭上的武士紛紛蹲下,把身體掩到城堞後。

“吹號,吹號,放箭,放箭”,滿都拉圖氣急敗壞,雖然有人質在手,他依然感到莫名其妙地害怕。

大隊的騎兵衝過來,用騎兵盾牌護住張正心,蘇策宇帶隊高速從城下跑過,城頭上的弓箭手無法瞄準,胡亂飛下的長箭失去目標徑直射入大地,馬背上的騎手鬆開繮繩,側身還擊,不小心露出頭來的蒙古武士被射中,慘呼聲響成一片。這是蒙古人最善長的馳射術,蘇策宇將其發揮了個淋漓盡致。

是正心,這個孩子徹底褪去了當年的稚氣,長成一個英雄。李善平開心地看着自己的弟子在城下策馬馳騁。圓盔,銀甲,迷彩戰袍,震北軍將領都是這番打扮,突如其來的打擊不過讓他們稍稍遲滯了一下,迅速恢復了平靜。士兵兵們在軍官的指揮下變換戰術,向城上施加壓力。蒙古人剛剛恢復了的士氣登時被壓了下去,武士們不顧長官的呵斥,狼狽的東躲西藏。

他們是來救我的,如此威武之師,有一小半軍官曾經是我的弟子。李善平有開心的笑了,人生到此,早已了無遺憾。他正正帽子,伸手撫平衣服上的褶皺,將右手中被血和汗水浸泡得發黑的鞭杆舉起來,遙遙地向城下致意。隨後,左臂突然發力,整個身體在輪椅上騰空而起,像一頭白鶴般從城頭上飄下。沿城牆逆吹的秋風浮動鞭梢上的白旌,在藍天中畫出一條漂亮的弧線。

剎那間,風停,人靜,交戰的雙方停止了射擊,呆立在原地。近十萬雙眼睛看着李善平四肢舒展,慢慢地投向大地的懷抱。長空中一道殘留的鞭影,刺痛城頭上弱者的雙目。

那是節,蘇武留胡十八載未曾放棄的節。小宋王劉天賜麾下的幾個武士彼此對望,轉身對着南邊輕輕地俯首,相繼從城頭跳下。

“師父——”,從震驚中回過神的張正心拼命奔向城牆,馬頭被蘇策宇緊緊拉住,鐵打般的漢子蘇策宇滿臉是淚,早已泣不成聲。

隱隱地,有一首詩在秋風中傳出,在天地間低低吟唱。戰鼓和火炮激越如歌。

懷柔城外,關帝廟中,驚起一樹寒鴉。教書先生李善平用左手支撐起殘疾的身軀,右手用白堊在青石板上寫下三個大字《正氣歌》。

堂下,張正武、楊宏毅、陳好等一羣稚氣未脫的農家孩子捧着李善平手抄後用麻線精心裝訂而成的課本,細聲細氣地朗讀: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

李善平渾厚的男聲夾雜在這些童聲裡,在天地間迴盪。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讀到精彩之處,他的背挺得筆直,頭用力向後拗過去,拗過去。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爲嚴將軍頭,爲嵇侍中血。

爲張睢陽齒,爲顏常山舌。

或爲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爲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爲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爲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爲之根。

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閉天黑。

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一朝濛霧露,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癘自辟易。

嗟哉沮洳場,爲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在,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鞭子(十)第七章廣陵散殤(二)莫須有(五)第四章棋局(一)儒(四)儒(六)下第一章禍不單行鞭子(五)第十六章莫須有(一)第二章榮譽(上)第十三章(中)獻策復出(三)第十七章揚帆(上)政治(二)莫須有(四)殤(八)第十二章(下)杯酒儒(七下)儒(一下)殤(四)路(五)第十三章(上)獻策鞭子(1 )殤(九)亂(下)彩雲之南(五)第十一章(下)如畫江山較量(二)殤(八)殤(三)夜航(五)第十章較量(一)麋鹿(二)長生天(二)第二章榮譽(上)生命(二)第十二章(下)杯酒第十七章殤(一)較量(三)長生天(二)生命(七)兄弟(六)路(七)儒(六)上路(八)莫須有(八)第九章復出(一)國士(四)復出(七)第十三章路(一)復出(五)殤(八)儒(三)上路(二)生命(四)第十六章海之歌(上)第十三章路(一)棋局(二)政治(三)莫須有(五)彩雲之南(二)第三章亂(上)國士(四)國士(五)國士(三)鞭子(三)復出(四)較量(二)儒(六)上黑土(下1 )路(七)儒(二)下生命(七)儒(六)上生命(三下)儒(二上)兄弟(八)儒(七)上長生天(二)儒(一下)黑土(中)儒(二)下第十一章(下)如畫江山麋鹿(二)戰機(六)較量(三)第十五章希望(中)儒(一下)彩雲之南(四)兄弟(三)黑土(下2 )第十三章(上)獻策彩雲之南(五)儒(二上)彩雲之南(二)戰機(三)殤(五)路(四)
鞭子(十)第七章廣陵散殤(二)莫須有(五)第四章棋局(一)儒(四)儒(六)下第一章禍不單行鞭子(五)第十六章莫須有(一)第二章榮譽(上)第十三章(中)獻策復出(三)第十七章揚帆(上)政治(二)莫須有(四)殤(八)第十二章(下)杯酒儒(七下)儒(一下)殤(四)路(五)第十三章(上)獻策鞭子(1 )殤(九)亂(下)彩雲之南(五)第十一章(下)如畫江山較量(二)殤(八)殤(三)夜航(五)第十章較量(一)麋鹿(二)長生天(二)第二章榮譽(上)生命(二)第十二章(下)杯酒第十七章殤(一)較量(三)長生天(二)生命(七)兄弟(六)路(七)儒(六)上路(八)莫須有(八)第九章復出(一)國士(四)復出(七)第十三章路(一)復出(五)殤(八)儒(三)上路(二)生命(四)第十六章海之歌(上)第十三章路(一)棋局(二)政治(三)莫須有(五)彩雲之南(二)第三章亂(上)國士(四)國士(五)國士(三)鞭子(三)復出(四)較量(二)儒(六)上黑土(下1 )路(七)儒(二)下生命(七)儒(六)上生命(三下)儒(二上)兄弟(八)儒(七)上長生天(二)儒(一下)黑土(中)儒(二)下第十一章(下)如畫江山麋鹿(二)戰機(六)較量(三)第十五章希望(中)儒(一下)彩雲之南(四)兄弟(三)黑土(下2 )第十三章(上)獻策彩雲之南(五)儒(二上)彩雲之南(二)戰機(三)殤(五)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