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慈恩寺

正在此刻,蕭鳳卻忽聞府外傳來異動,心中不免存疑。

隨後便有一人來到庭中,觀其相貌也是相貌堂堂,進退之中也是盡展君子之風。

“你是誰?此番前來,又是所爲何事?”蕭鳳負手問道。

那人立時頜首回道:“某乃鄭清之十四郎鄭恆,今日奉家父之命,乃是請求蕭統領至慈恩寺一敘。”

“慈恩寺?”蕭鳳不免皺緊眉頭,露出幾分疑惑。

那慈恩寺乃是建造在臨安之外天台上之上,自隋朝建立以來至今也有五百多年曆史,其中修者不計其數,便是地仙一等人物,也是屢有癡線。而在宋朝南遷至此之後,更因爲久受皇恩蒙恩,其勢力一發不可收拾,更是爲衆多拋棄凡俗之人所青睞,成爲退居隱秀之所。

當今主持永恩法師,便是精修佛法的一位地仙。

選擇此處,那鄭清之意欲何爲?

蕭鳳面向呈現,帶着幾分審慎看着鄭恆。

鄭恆立感壓力倍增,又道:“沒錯,正是慈恩寺。而且算起來,今日正是孟蘭盛會開啓時候,故此家父邀請蕭統領一去,且看看和孟蘭盛會!不知足下意下如何?”

“原來是孟蘭盛會?這麼說來,已經是七月十五了嗎?”

蕭鳳頓感唏噓,這才注意到眼下時日已經到了七月中旬,距離她離開時候已然過去月餘時間。

月餘時間轉瞬即過,當真是時光如梭,令人難以把握。

但一想蒙古大軍,蕭鳳卻是緊張起來,畢竟距離蒙古南下時間也只有不到三個月時間,若是不繼續加快,只怕到時候便難以處理了。

那蒙古之人生活在苦寒之地,只能在冬春交際時候南下,所以等到十月入冬之後,那蒙古大軍便會展開行動,而她也需要在這之前提前做好準備,以免到時候損兵折將。

鄭恆瞧見蕭鳳似有疑惑,又問:“正是!只是看蕭統領臉色,莫非不願意前往?”

“非也,只是想起一些事情罷了。你且在前方引路,我自然會跟在你身後的。”蕭鳳收斂神色,卻也不願意將心中之想訴說出來,只是一指指向門外,示意鄭恆在前方引路。

鄭恆自然不敢推拒,事實上他就連詢問的膽氣也沒有,等到兩人來到慈恩寺之前,便領着蕭鳳朝着山上走去。約莫走了一盞茶的功夫,卻是來到了一處石林之地,此地外面皆是生長着無數竹子,竹子圍成一圈將石林牢牢護在中央,令人難以發現此地,石林之中擺放着兩張石凳,還有一方石桌。

而在遠處,鄭清之早就坐在那石凳之上,石桌上放着一壺茶、兩盅茶杯,除卻這些還有一些蜜餞之類的東西。

“你找我來此,究竟所爲何事?”蕭鳳眉梢一凝,直接問道。

這些日子,她可着實領教了這些士大夫的手段,一個個嘴皮子上說的是輕輕鬆鬆,但若是落到實處時候,卻總是推三阻四的,着實令人不爽。

鄭清之微微一嘆,目光微擡對着鄭恆輕輕搖頭。

鄭恆自知身份低微,立時便從此地離開。

隨後鄭清之親手將石桌之上的茶盅取起,輕輕一斜澄淨茶水散出清香,濺入了紅漆漆就的茶杯之中,對着蕭鳳一擺手訴道:“正是爲了解決你所煩惱的事情,所以纔將你邀請至此。”

“你是說封王?”

蕭鳳踱步走來,旋即坐在那石凳之上,只是推到眼前的茶水卻是分毫不沾。

“沒錯。封王!”鄭清之點頭回道:“你也是赤鳳軍統領,應當知曉若是政令不暢,該是如何行徑,屆時若是重蹈安祿山之事,那可就麻煩了。”

“砰”的一聲,蕭鳳未等飲茶,早就將那茶杯慣在石桌之上。

只見她目露慍怒,喝道:“你這廝,竟然以安祿山污我,莫非以爲我好欺負的嗎?”

“非也。”

鄭清之倒也是定力十足,對蕭鳳所說之話並未有多少在意。

頓了頓,他在心中斟酌片刻之後,方纔訴道:“只是我既然爲宋朝執事,那這朝廷之事便非我一人之事。爲了給官家、給羣臣一個交待,你所要求的事情,我是斷然不可能接受的。”

蕭鳳冷笑連連,嗤笑道:“哦?那按照你的意思,我又該如何?將我麾下士兵盡數歸由爾等指揮?”

“這個——”

鄭清之苦笑不止,連連搖着頭,回道:“蕭統領,你也莫要取笑我。”他爲執事,自然知曉蕭鳳和自己一樣,皆是心中存有底限,決不會將手下軍權交給宋朝的,但一想到日前局勢,又是訴道:“而我今日前來此地,所求者便是爲了消弭我倆之間的矛盾,以免這些事兒繼續拖下去。”

“非是我不願意解決,全因爾等太過猖狂,先不說我鳳梧府侵犯一事,便是這些日子爾等也將我置若罔聞。我也是一方統領,爾等如此行徑也算是討論事情的態度?”

說及此事,蕭鳳立時惱怒起來。

她此行乃是爲了締結盟約而來,但這些士大夫卻屢屢以各種名頭阻撓自己,甚至還以朱玉真之事百般糾纏,令她根本就是寸步難行,只能坐困鳳梧府之中。

若非事情還未了解,蕭鳳甚至打算直接帶着朱玉真、楊鳳還兩人,從這臨安城之內直接離開呢。

鄭清之一時啞然,旋即致歉道:“唉。這些日子我也正在忙碌着禁軍之事,故此未曾脫身,這才未曾注意到他們行徑。若是蕭統領有什麼不適的,皆可向我訴說,我自然會一一辦妥。”復有有所困難,遲疑了一下,方纔訴道:“只是蕭統領也應當知曉,目前距離蒙古南下也只有不到三個月。卻不知曉蕭統領對蒙古南下一事,有何見解?”

“終於說到正事了嗎?”

蕭鳳心中暗想,瞧着鄭清之此人神色憂愁,這才確定對方並非作僞,方纔訴道:“關於此事,我軍中應當早有安排,無需擔心。只不過貴軍卻是打算如何應對?”

“關於此事。官家已經交由趙葵、孟珙兩人全權負責,若是有他們兩人把守,我朝應當無事。只是戰端一起,所消耗的錢糧陡增數倍有餘,我朝如今府庫枯竭,實在是難以支撐。到時候若是出現變故,縱然能夠保全國朝,但只怕也會損兵折將,動搖國本。”鄭清之搖着頭,額頭之上縱橫交錯的皺紋皆是苦楚,更令他疲憊不堪。

蕭鳳卻是不動如山,繼續訴道:“所以呢?”

對於宋朝一事,她毫無興致、更無解民倒懸的意思,畢竟自己尚有一大家子需要照顧,可沒有這個閒工夫做那普照衆生的聖僧之徒。

鄭清之看見蕭鳳神色不動,臉上苦楚有些掛不住了,又是低聲訴道:“唉!蕭統領乃是北地起兵之人,應當知曉那蒙古向來兇殘成性,所到之處莫不是生靈塗炭、草木不生。面對此番敵人,我等自然不敢有所懈怠,奈何朝中掣肘甚多,許多事情難以盡心,故此難有萬全把握。到時候,蕭統領若是願意襄助一二,想必朝中之人對您也應該是大爲改觀。”

他這些日子也不是沒有了解過禁軍,無奈這禁軍早被各派軍閥佔據,更是藉着聯姻手段,與皇族勾連甚重,根本就不是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縱然爲這些禁軍配置了一系列新式火器,但依舊未改其腐朽本質。

“只怕很難。”

蕭鳳搖搖頭,苦笑道:“鄭相公。莫要以爲我赤鳳軍軍容鼎盛、聲勢正隆,但我目前所據之地太過狹窄,更無輾轉騰挪空間,到時候若要對抗蒙古,只怕會從貴朝境內借道。到時候若是傳到朝中,只怕我蕭某人解民倒懸的民聲沒有撈着,反而被人潑上一盆竄逆悖上的惡名。”

“這!”

鄭清之神色一愣,旋即低聲訴道:“難道就無法避免嗎?”

蕭鳳所說之話雖是貌似謙卑,但其實話音之中卻語含威脅,此番之話以鄭清之之閱歷,又如何聽不明白?

“軍國大事,蕭某可不敢以全軍上下而冒險。”蕭鳳搖搖頭,也是透着決心。

到時候若蒙古大軍當真威脅到了赤鳳軍根本存在,蕭鳳可不會做那宋襄公這等恪守仁義的愚笨之人,皆是爲了改善整個戰略態勢,只怕也少不得和宋朝產生摩擦。

“這個。”

鄭清之雙目凝神望向眼前女子,卻見蕭鳳此人神色坦然、目中決絕之色完全展現,便知曉對方絕不會放棄之前所行之事,不免苦笑一聲,回道:“鄭某明白。”

“若是沒事的話,那我就先回去了。”

蕭鳳搖搖頭,就打算起身離開此地。

鳳梧府之中只有楊鳳還、朱玉真兩人,她實在是擔心兩人安全,害怕會出現什麼意外。

“蕭統領,不知你可否稍等一會兒?”鄭清之眼見蕭鳳打算離去,立時出聲挽留道。

蕭鳳皺眉,回首問道:“又是何事?”

鄭清之平息內心沸騰,緩緩訴道:“今日乃是孟蘭盆會,不知蕭統領是否有興致前往一觀?”

隨後又從石林之外走來一人,此人身披袈裟,面向甚是和善,正是這慈恩寺主持永恩法師。

只見他雙手合十,對着蕭鳳敬了一個佛禮:“沒錯。今日乃是孟蘭盛會,相傳每到次日,地獄閻王便會打開鬼門關,到時候陰魂便會從此門進入陽間,以求能夠和在世的親人見上一面。而每當來到這日,我等便會舉行無礙大會,爲城中百姓唸誦佛經,超生亡魂。不知蕭統領是否願意一觀?”

蕭鳳心頭一動,仔細瞧着此人,便感覺自此人體內,自有一股浩大莊嚴氣息,雖是不如自己如日中天、氣衝雲霄,卻勝在中正平和、氣息醇厚,也是一位地仙人物。

“這兩人,究竟在搞什麼東西?”

側目看了一眼鄭清之,蕭鳳心中卻在懷疑兩人是否有所勾結,否則那鄭清之剛剛談話完畢,這廝便冒出來,直接截住了自己?

如此巧合之事,她可不覺得純粹便是偶遇,只怕其後應當另有打算。

“沒錯。此番盛會,主事者便是永恩法師。”自後面,鄭清之亦是走上前來,介紹道:“而他每次施展神威,都令城中百姓爲之拜服,其中不藥而癒者比比皆是,更有去災消病之用,故此被當時之人稱之爲‘聖僧’。如此盛景,不知蕭統領是否願意一觀?”

“既然如此,那我便前往一觀吧。”

蕭鳳又聽鄭清之也是開口訴道,兩人一前一後皆是帶着濃厚邀請之色,更是令她無從拒絕,只好應道。

“而且先前與蒙軍作戰時候,我軍之中多有死傷,不如就藉着此番時機,也向天祭奠一下他們。讓他們能夠在天上也能夠安寧下來,不再受這刀兵之災。”

永恩法師噙着笑意,又是對着蕭鳳盈盈一拜,又道:“蕭統領仁心廣播,自然能夠讓他們安享天年。小僧這番謝過了。”

“雖是如此。但也不能忘卻了凡塵之人。畢竟我等竭盡全力所謂,不就是爲了這天下百姓安詳太平嗎?”蕭鳳亦是回首一拜,旋即便跟在兩人身後,來到了大雄寶殿之前。

於寶殿之前,早已經是人羣攘攘,一個個全都擠在了廣場之上。

待到永恩法師現身之後,這些人全都跪了下來,黑壓壓的一片朝着廣場之外蔓延開來,讓人眼前就只有這漫無邊際的人羣,口中更是不斷的唸誦着佛經,所有聲音匯聚一起,凝成一片浩大莊嚴的佛音。

正所謂人一上萬、借天蔽日。

而這裡,又何止上萬人?

蕭鳳甚至懷疑整個臨安城的百姓,是否都全數匯聚此地了。

見到這一幕,蕭鳳不免露出幾分厭惡來,但一考慮身側兩人,立時便將這神色隱入眼中,未曾暴露。

鄭清之卻輕輕一掃,將這神色變動納入眼中,復有訴道:“世人愚昧,不知所謂生死輪迴,不過天道天理循環,哪裡來的神明佛陀?所謂的聖人、佛陀,不過是往日之人心誠所致,所謂神蹟、禍福之象,也不過是各有變化,若是詳細一看也不過如此。然而爲求心安,他們卻將周遭之事置若罔聞,反而求之於滿天神佛,如此行徑豈不是愚蠢至極?”

第二百二十八章傀儡第三十四章很重要嗎?第二十三章勢若流星須臾來,火炮神威震天下第十章法相寺外訴緣由,三軍矢治共復仇第九十六章再相見父子成仇,鬧矛盾兄弟鬩牆第三百九十三章尿了第八十八章探緣由動力不行,爲求解尋訪安艾第十五章國黨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二十三章勢若流星須臾來,火炮神威震天下第十八章深夜交談第一百五十九章末途(四)第一百三十五章全死了第六十八章身份敗露第四十章緊追不捨第五十八章上巨舟身份暴露,滅石珪蕭月示威第三十六章爭執且消恩怨了,荒狼出手糧倉空第三章深夜爭吵擾人夢,姻緣破碎鏡難圓第四百零七章三大神捕第一百五十六章陰謀暴露第一百六十三章火神助威第四十四章授軍職罪軍安心,論功勳九死一生第一百七十六章死因第六十九章仇人再相見,仇怨正當時第二十八章疑心難解開,軍中存隱患第一百七十九章衆人的決定第二十一章暈厥的謝方叔第三百九十三章尿了第八十九章入川第三百二十章擁立新君第一百三十二章釣魚城之戰(三)第八十四章英雄就義,千古不絕第一百七十六章死因第八十三章噩耗第五十二章爭執難了怨隙存,裂痕已現難重圓第二十七章繼承人第九十九章結束了第四十章兵發直指榆社城,重回山廟定分途第三十五章軍陣不可摧,雷雲蔽天日第三百二十八章安慶之戰(一)第四章未盡的使命第兩百四十七章夫妻恩第二十四章解玄功,天下誰能敵?第三百五十四章九百文第一百一十五章會議(二)第四十章祭長生聖旗生輝,入農莊成風中計第一百一十章走水路深入堡內,擒敵首章豐遭劫第二百三十九章地主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三十三章問題顯皇子問罪,求糧食李璮襄助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一章初入世,龍女始遭劫第十一章作祟第五十八章秦鉅第三十二章論天下野心出現,送火器塵世更亂第二十二章聞敵情潤甫求援,談形勢張秀問心第三十二章老巢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三十九章再聚首,此生永相隨第一百一十七章聞敵訊兩軍聯合,爭對錯新舊對立第一百零一章炸密室奪取賬簿,剛起義慘遭鎮壓第一百八十五章恩澤第三章深夜爭吵擾人夢,姻緣破碎鏡難圓第四十五章絕境現,誰做釣魚翁第七十四章遭盜賊不翼而飛,購軍火軍隊來訪第三百四十一章儒學第三十五章一段過去,一段孽緣第一百三十九章榷場見聞第三百四十四章三個缺點第三十一章這就是禁軍?第四十七章鑄炮名克虜,巨炮存缺陷第一百四十五章三天?足夠了!第九十九章敵我難辨糾纏中,諸將齊出鬥生死第二十九章熊孩子,任性鬧衙門第三十四章舊情已了新人笑,恩恩怨怨終有末第十九章尋舊友方知位置,聚船隊深入大澤第三十四章騎兵鬥軍陣,鏖戰決勝負第十八章壯志第一百二十二章艮丘裂地穴忽現,下決定身入地宮第一百六十一章飢餓第六十四章爭鋒相對第七十六章鏖戰終突圍,戰事猶未完第二百二十章項莊舞劍第五十九章四方聞聲動,羣英薈萃中第三百八十一章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第六章大名府蒙漢聯合,邯鄲城再論華夏第一百四十四章兇獸爭祖龍爲尊,大汗逝蒙古同悲第三百一十五章君臣之爭第一百四十七章最終決戰(八)第十二章工農之爭第五十章真理學院第七章中原內羣雄競起,探敵情陰線暗藏第三十六章爭執且消恩怨了,荒狼出手糧倉空第一百三十五章故友相逢第一百五十九章末途(四)第二百三十九章地主第七十一章玄陽戰心咒,武清有危險第九十章兵兇戰危第九十八章找李魄詢問真相,抑感性國法爲重第九十八章聞變化謀求中原,知軍情大軍南下
第二百二十八章傀儡第三十四章很重要嗎?第二十三章勢若流星須臾來,火炮神威震天下第十章法相寺外訴緣由,三軍矢治共復仇第九十六章再相見父子成仇,鬧矛盾兄弟鬩牆第三百九十三章尿了第八十八章探緣由動力不行,爲求解尋訪安艾第十五章國黨第一百三十二章工業開啓新時代,鋼鐵鑄就戰艦身第二十三章勢若流星須臾來,火炮神威震天下第十八章深夜交談第一百五十九章末途(四)第一百三十五章全死了第六十八章身份敗露第四十章緊追不捨第五十八章上巨舟身份暴露,滅石珪蕭月示威第三十六章爭執且消恩怨了,荒狼出手糧倉空第三章深夜爭吵擾人夢,姻緣破碎鏡難圓第四百零七章三大神捕第一百五十六章陰謀暴露第一百六十三章火神助威第四十四章授軍職罪軍安心,論功勳九死一生第一百七十六章死因第六十九章仇人再相見,仇怨正當時第二十八章疑心難解開,軍中存隱患第一百七十九章衆人的決定第二十一章暈厥的謝方叔第三百九十三章尿了第八十九章入川第三百二十章擁立新君第一百三十二章釣魚城之戰(三)第八十四章英雄就義,千古不絕第一百七十六章死因第八十三章噩耗第五十二章爭執難了怨隙存,裂痕已現難重圓第二十七章繼承人第九十九章結束了第四十章兵發直指榆社城,重回山廟定分途第三十五章軍陣不可摧,雷雲蔽天日第三百二十八章安慶之戰(一)第四章未盡的使命第兩百四十七章夫妻恩第二十四章解玄功,天下誰能敵?第三百五十四章九百文第一百一十五章會議(二)第四十章祭長生聖旗生輝,入農莊成風中計第一百一十章走水路深入堡內,擒敵首章豐遭劫第二百三十九章地主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三十三章問題顯皇子問罪,求糧食李璮襄助第三百四十三章我大宋,就這麼亡了?第一章初入世,龍女始遭劫第十一章作祟第五十八章秦鉅第三十二章論天下野心出現,送火器塵世更亂第二十二章聞敵情潤甫求援,談形勢張秀問心第三十二章老巢第六十七章入汪洋安然一時,論未來海上問策第三十九章再聚首,此生永相隨第一百一十七章聞敵訊兩軍聯合,爭對錯新舊對立第一百零一章炸密室奪取賬簿,剛起義慘遭鎮壓第一百八十五章恩澤第三章深夜爭吵擾人夢,姻緣破碎鏡難圓第四十五章絕境現,誰做釣魚翁第七十四章遭盜賊不翼而飛,購軍火軍隊來訪第三百四十一章儒學第三十五章一段過去,一段孽緣第一百三十九章榷場見聞第三百四十四章三個缺點第三十一章這就是禁軍?第四十七章鑄炮名克虜,巨炮存缺陷第一百四十五章三天?足夠了!第九十九章敵我難辨糾纏中,諸將齊出鬥生死第二十九章熊孩子,任性鬧衙門第三十四章舊情已了新人笑,恩恩怨怨終有末第十九章尋舊友方知位置,聚船隊深入大澤第三十四章騎兵鬥軍陣,鏖戰決勝負第十八章壯志第一百二十二章艮丘裂地穴忽現,下決定身入地宮第一百六十一章飢餓第六十四章爭鋒相對第七十六章鏖戰終突圍,戰事猶未完第二百二十章項莊舞劍第五十九章四方聞聲動,羣英薈萃中第三百八十一章彌勒降生,明王出世第六章大名府蒙漢聯合,邯鄲城再論華夏第一百四十四章兇獸爭祖龍爲尊,大汗逝蒙古同悲第三百一十五章君臣之爭第一百四十七章最終決戰(八)第十二章工農之爭第五十章真理學院第七章中原內羣雄競起,探敵情陰線暗藏第三十六章爭執且消恩怨了,荒狼出手糧倉空第一百三十五章故友相逢第一百五十九章末途(四)第二百三十九章地主第七十一章玄陽戰心咒,武清有危險第九十章兵兇戰危第九十八章找李魄詢問真相,抑感性國法爲重第九十八章聞變化謀求中原,知軍情大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