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中有一些匠戶(鐵匠、木匠、泥瓦匠……),看着登記文冊,李大發現在這一批新移民中居然有衛所的匠戶,是打製火銃的。
明朝的軍器製造,分爲中央與地方兩個部分:
工部下屬的叫做軍器局,內府管轄的叫兵仗局,這兩局是中央製造,只是到了明末後期,中央製造的規模在逐漸縮小;
而地方軍器製造的主要機構是衛所,同樣是到了明末後期,衛所匠戶大量逃亡,致使軍器製造也越來越濫竽充數,劣質軍器到處都是。
李大讓人把這個打製火銃的匠戶領過來,很快那個匠戶就來了,只見他全身粗布衣衫,雙手很是粗大,進門時走路的樣子有些佝僂,看見李大後就立馬跪下叩頭,只聽他口中說道:“小人陳大春見過幫主”。
“你先起來,我且問你,以前在衛所你可打製過鳥銃?”李大問道
回幫主:“不是小的誇口,想當年在軍器局中,論起打製鳥銃、三眼銃,小人也是數一數二的”。
看他臉上神情驕傲,李大敢斷定,這人在火銃的打製上絕對有兩把刷子,那種驕傲是對自己手藝的絕對自信。
李大又問了一些打製鳥銃的知識,陳大春都一一回答,只聽他說道:“幫主,造鳥銃鐵料耗損甚多,四十斤粗鐵,最後只練到六七斤精鐵,還有木炭消耗同樣也大”。
根據陳大春所說,李大在心裡盤算了一下,一根火銃光是材料耗費估計都超過了二兩銀子,這還沒有算上工匠的工錢口糧,難怪大明的官將不願意大規模裝備火器,這其中固然有火器技術不成熟、容易炸膛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估計還是火器成本太高。
不像長毛與腰刀,一把上好的腰刀也不過幾錢銀子,長毛那就更便宜了,幾錢銀子能買好幾把。
還好,這些成本完全在自己的可承受範圍內,誰讓自己有錢呢!
相對於成本,李大更在乎質量,他可是知道,大明衛所造的那些鳥銃容易炸膛,很多官兵用着用着突然把自己炸了。
如果自己造的鳥銃在使用時也經常炸膛,不光使用的護衛會受傷,可能還會波及周邊,這會嚴重影響戰鬥力的。
對李大的憂慮,陳大春說道:“幫主,鳥銃炸膛,一是材料不足;二是工匠製造時取巧,粗細厚薄不均;三是在銃管的焊接上,許多工匠技藝不足。不過小人不存在這些問題,只要幫主給我足夠的材料,小人便可以爲幫主造出精良鳥銃來”。
聽完陳大春所說,李大開口道:“陳師傅,從今日起你就開始打造鳥銃,所需人手、器具,你可以直接找李隊總,他都會爲你備好的,至於你的工錢,只要造的鳥銃讓我滿意,便可享受護衛同等待遇”。
當聽到這,陳大春忙跪下叩頭,同時嘴裡激動的說道:“小的謝過幫主”。
也不怪他激動,護衛的那待遇,整個北港移民們無不羨慕,每月有月錢,年底有分,只要成爲護衛,家中立馬就變成富裕戶。
再想想自己以前在大明衛所,上官動輒打罵訓斥,而且口糧工錢常被剋扣,那生活跟奴僕沒什麼兩樣,現在終於看到希望了,自己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好好打造鳥銃。
身爲後世人,李大可是深知火器的牛逼,以前條件不允許,他只能練刀盾手與長槍手,現在有些條件了,裝備火器也就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