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沸沸揚揚

明知道入關參戰也會導致人馬損失,但是祖大壽此時根本不斤斤計較。

他表現得很積極,二話沒說派遣了駐防寧遠和錦州的足五千騎兵開赴山東。

這彪人馬由祖大弼爲主將,祖寬副之,跟原本的歷史略微不同,缺席了射殺李九成的祖大樂,因爲這小子在崇禎三年被黃漢陣斬。

大明的關寧軍對陣建奴屢戰屢敗,入關打流寇那可是如狼似虎以一當十的存在。

原東江兵幾千人造反打得大明各路將領丟盔棄甲望風而逃,貌似戰鬥力強於大明其他營伍。

關寧軍又打得李九成、孔有德的叛軍死傷無數龜縮登州城不敢出戰,足以證明了關寧軍的戰鬥力排大明第一。

李自成純粹屬於夜郎自大的存在,他的流寇部隊應該是跟左良玉的賊兵戰鬥力差不離,比不上關寧軍更加打不過建奴甚至於不如孔有德、耿仲明等等的漢奸軍。

因此李自成的流寇軍處於最強盛狀態,在剛剛取得大勝一舉奪下大明京城的如虹士氣下,居然在一片石被人馬數量處於絕對劣勢的關寧軍和清軍聯手打得一潰千里。

而且他們遭遇了毀滅性打擊接下來連一次像模像樣的反擊都沒能夠做到,大明怎麼着都打不死的小強級別的闖賊居然莫名其妙的死翹翹了。

李自成這貨簡直就是爲了禍害漢人而生的,跟建奴打生打死的大明被他禍害了,此時需要他面對清軍之時,這貨居然被農民一鋤頭敲碎了腦袋。

這不是黑闖賊,因爲這廝根本不認可自己是漢人,認同漢文明哪怕是高鼻深目也可視之爲漢民族,沒有認同感他就是夷狄。

長相猥瑣的闖賊認了八竿子打不着的夏太祖李繼遷爲先祖,自然就是党項人,日後“紅旗軍”打此賊認同打建奴一般對待。

曉得歷史發展趨勢的黃漢要是遇上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羅汝纔等等反骨仔一定逮住他們送給朝廷千刀萬剮。

大明延續宋朝崇文抑武的國策,發展到明末已經行不通,武官漸漸的就變成了靠實力說話。

手上有兵的總兵官無人敢惹,打了敗仗、搶劫了老百姓、哪怕把督師的文官老爺、監軍的太監丟了,只要人馬在,朝廷都不敢治罪,皇帝最後還要捏着鼻子給予封賞,給予糧餉。

也難怪歷史上的崇禎拿祖大壽無可奈何,不僅僅要花大把遼餉養着,還一再給他加官進爵。

祖大壽也是由於大明給的好處足夠多,他在遼東混了一輩子對建奴的組織架構和經濟狀態瞭如指掌,他不會傻到投降那些奴隸主。

在祖大壽眼裡才幾十萬人的建奴大小王爺就有幾十上百,他們根本沒有軍餉、也不可能發得起軍餉,都是靠自己去搶。

祖大壽守在錦州控制着寧遠影響着山海關,每年倒手的糧餉上百萬兩,建奴哪有可能給如此多的好處,因此除非不投降就是死,祖大壽萬萬不肯自甘下賤跟着建奴混。

事實證明也是如此,歷史上祖大壽投降滿清後,祖家就走向沒落,祖大壽在大明是排名數一數二的大將,在滿清夾着尾巴靠邊站。

由此可見,祖大壽真是一代梟雄,判斷形勢很準,不到絕境堅決不投降建奴是無比正確的。

皇帝在平臺議事,十幾個朝廷重臣各抒己見,這些人是六部尚書和幾位文淵閣大學士,掛兵部尚書衘的鄭國昌奉詔而來,司禮監幾個秉筆太監也垂首侍立在一側。

大淩河城的戲劇一幕朝廷傳得沸沸揚揚,這就是大明朝堂的特徵,沒有秘密。

況且大明曉得祖大壽脫身內情的多達幾十,加上後金軍方面多達幾萬。

說不定祖大壽如何殺袍澤何可綱耍無賴欺騙紅歹是逃回錦州城,就是後金軍故意傳播也不得而知,反正大明皇帝猜忌邊關將領有利於大金國。

朝廷重臣此時都投鼠忌器沒人敢參祖大壽喪師失地、殺害忠良,也不知他們平時標榜的道德,鼓吹的寧折不彎的氣節安在?兩種標準昭然若揭。

有一個人挺身而出,他不鳥祖大壽不在意關寧軍是否投降,因爲歷史上的鄭國昌就是氣節長存的大明英烈,他是在永平府死戰殉國的朝廷從二品文官,也是當時殉國的最高品級現任文官大員。

鄭國昌正義感爆棚,對大明忠心耿耿,他鬥志昂揚,提議道:“陛下,祖大壽罪行罄竹難書,老臣深知此時不宜追究,陛下何不下旨召見祖大壽進京述職、議餉?”

周延儒附和道:“善!祖少傳這幾年連續加官進爵,早就應該進京面聖叩謝皇恩,此時再給封賞召其進京正是時候。”

崇禎沉吟片刻下定決心道:“內閣擬旨加封祖少傳太子太傅令其即日進京覲見。”

徐光啓見皇帝和首輔都準備向祖大壽下手,建議道:“宣祖少傳進京的同時朝廷應該適當調整一下部署,山海關有白桿兵七千駐防可以安心,這時就得加強寧遠一線的控制才能夠有備無患。”

鄭國昌附議道:“徐閣老所言甚是,此時貿然派將接管錦州防禦勢必打草驚蛇,佈局寧遠正當其時。”

溫體仁奏道:“老臣認爲出任寧遠總兵官之人一定要有威望有實力才能夠力挽狂瀾,老臣建議調東平侯兼職寧遠總兵官。”

首輔大臣周延儒有不同看法,他道:“東平侯麾下‘紅旗軍’在遼南激戰幾個月,傷亡三千,現如今大多數是新招募的兵丁,形成戰鬥力尚且需要時日,此時怎麼可能在堅守金州一線的同時接管寧遠?”

兵部尚書熊明遇道:“如果有‘紅旗軍’守寧遠那麼山海關可謂固若金湯,只不過金州恐怕難以守住了,畢竟那裡跟建奴異手數次,調其他邊鎮人馬駐防實在是勉爲其難。”

溫體仁道:“如今能夠跟東奴一戰的除了關寧軍恐怕只有‘紅旗軍’,此時就得權衡金州、寧遠孰輕孰重。”

鄭國昌聞聽此言立刻不答應了,好不容易纔復土二百里怎麼能夠輕言放棄,況且這復土大功還是愛婿所建。

第五百三十六章:狗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籠戰術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二百三十八章:騎兵對衝第八百六十九章:戰意盎然第八百三十八章:漢威城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四百三十二章:死緩一年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窪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六章:到手的鴨子飛了第一百一十八章:橫衝直撞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四百七十章:圍獵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廣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二百四十九章:富貴險中求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機炮第七百八十七章:圍殲多鐸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八百一十七章: 夜長夢多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溝村第五百零五章: 初戰告捷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八十三章:代入感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一百九十章:全鋼胸甲第三百四十一章:一片狼藉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八百三十六章:硬碰硬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第八百零三章:順我者昌第一百三十二章:順天巡撫第一百六十九章:衆志成城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廣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四百七十二章:衝灘登陸第八百六十九章:戰意盎然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三百三十一章:寬奠堡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馬嘶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三百零四章:圍攻復州城第一百九十三章:豐收在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二十六章:搏軍功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第七百三十五章:賭一把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視聽第一百一十五章:一個蘿蔔一個坑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七百一十九章:岌岌可危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五百六十八章:孔聞詩第二百七十六章:永平參將第二百四十二章:樹倒猢猻散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奮第二百章: 旗衛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四百七十八章:殺光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六百七十七章:戰機第二百四十章:追殺卓爾畢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四百五十七章:勝利大遊行
第五百三十六章:狗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籠戰術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二百三十八章:騎兵對衝第八百六十九章:戰意盎然第八百三十八章:漢威城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四百三十二章:死緩一年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窪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懸殊第六章:到手的鴨子飛了第一百一十八章:橫衝直撞第四百一十四章:烏德沃特號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四百七十章:圍獵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廣第九百三十一章:控制廣渠門第二百四十九章:富貴險中求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一百四十三章:捨我其誰第五十四章:坐地分贓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機炮第七百八十七章:圍殲多鐸第四百零七章:船堅炮猛第八百一十七章: 夜長夢多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溝村第五百零五章: 初戰告捷第七百五十一章:各顯神通第八十三章:代入感第六百二十章:橫刀自盡第二百三十四章:牛刀小試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三百一十八章:威逼瀋陽第一百九十章:全鋼胸甲第三百四十一章:一片狼藉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蠻了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鳥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二百八十九章:擊斃耿仲裕第八百三十六章:硬碰硬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見天日第九百二十六章:賣直取名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鎖第八百零三章:順我者昌第一百三十二章:順天巡撫第一百六十九章:衆志成城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三百三十三章:遺民淚盡胡塵裡第八百八十章:戰而勝之第六百九十章:打擊侵略者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廣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勢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四百七十二章:衝灘登陸第八百六十九章:戰意盎然第七百六十二章:心急如焚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鬧餉第三百三十一章:寬奠堡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馬嘶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禎七年第三百零四章:圍攻復州城第一百九十三章:豐收在望第一百七十二章: 豎子不足爲謀第四百四十三章:戰死沙場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二十六章:搏軍功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計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第七百三十五章:賭一把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視聽第一百一十五章:一個蘿蔔一個坑第一百六十六章:反其道而行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變歷史第七百一十九章:岌岌可危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五百六十八章:孔聞詩第二百七十六章:永平參將第二百四十二章:樹倒猢猻散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奮第二百章: 旗衛第八百零四章:背鍋俠第四百七十八章:殺光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八百八十九章:竹籃打水第六百七十七章:戰機第二百四十章:追殺卓爾畢第五百四十章:一針見血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二百七十章:飽以老拳第四百五十七章:勝利大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