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二號福船速度拖累,整個船隊的航速只能保持在四節多不到五節的狀態。
而加了輪槳全驅動衝刺之時黃漢乘坐的戰艦和黃勇的旗艦航速能夠達到八九節,現在這樣的戰艦有九艘,排水量全部在八百噸上下。
其餘沒有外掛輪槳的老閘船式戰艦排水量在四五百噸,在順風順水的情況下船速能夠達到六節以上。
來到了期待中的海上獵場黃漢當然要實戰練兵,水師訓練如何打海戰一年多,可惜基本上沒有得到機會施展,進入倭國海域當然要露出獠牙。
黃漢通過旗語跟黃勇聯繫,由黃勇帶領一艘帶輪槳排水量八百噸的大戰艦和九艘四五百噸排水量的老閘船式戰艦護送商船沿着約定航線前往江戶灣。
他率領七艘排水量在七百噸以上帶輪槳的老閘船加大航速沿着航線去尋找海盜,爭取能夠搶劫到大海船和貨物。
這年頭的海上武力壓倒一切,大多數商船都擁有火炮幾門,甚至於擁有造價不菲的青銅跑,美其名曰武裝商船。
黃漢帶出來的五十艘商船截然不同,爲了節約成本船上沒有裝備大炮屬於沒有武力的存在。
這是因爲裝備火炮就得有炮手和裝填手,黃漢認爲要擁有武力就必須具備壓倒性,能戰就必須戰而勝之,反之乾脆放棄戰鬥,不痛不癢的武力最是尷尬。
給商船裝備五六門火炮就得配備炮手,就得進行訓練,這種不專業的武裝商船速度慢、火力有限,用來打海戰沒有必要,用以自保成本太高。
於是乎,商船乾脆不設防專業運輸做生意,在沒有戰船護航的情況下遇上敵人儘管選擇滿帆逃跑。
黃漢認爲把航海的安全交給專業的水師善莫大焉,隨着“紅旗軍”下水的新式戰船逐月增加,活動海域會逐漸擴大,維護體系內沒有武裝的商船航運安全不成問題。
搶海盜只不過是巧立名目,黃漢準備搶所有能夠發現的海船,因爲這個時代海商、海盜蛇鼠一窩。
在海上發現了力量不如自己的海船,海商十之八九會客串海盜,畢竟搶劫成功的利益太大了,一艘海船造價最少一萬餘兩銀子,裝載的貨物十有八九也在一萬兩銀子以上。
“紅旗軍”體系由於黃漢開了金手指直接拿現成的經過後世論證的結構簡單,性價比最高的老閘船型建造,一艘排水量五六百噸的海船成本價都接近一萬五千兩白銀。
這還是在廣泛使用鋼鐵鍛接龍骨,不苛求巨木的情況下。
由此可見搶劫成功一次約麼着進賬近兩三萬兩雪花銀,如此暴利誰不甘心冒險?
七艘老閘船滿帆航行,黃漢的坐船自然是旗艦,此時沒有全驅動,船速在五節六節之間。
船上主桅的望鬥中,用千里鏡觀察的老水手在眺望海平線,船頭指揮艙裡,船長沈憲宜和兩個大副也舉着千里鏡在遠眺。
甲板上,水師陸戰隊小旗官以上級官佐都舉着千里鏡觀察四周,他們都渴望發現海上有船,人人期待着在家主面前秀一秀操練了一年有餘的跳幫接舷戰。
跟敵國海軍打仗要憑藉無與倫比的火力打贏海戰,但是完全是爲了搶劫而開戰就沒有必要比火力,要儘可能少開炮,爭取用炮火威懾敵船儘可能完好的繳獲。
因此黃漢這艘戰船上的所有弗朗機炮都準備了裝填散彈的子銃,十二磅弗朗機炮子銃裡裝填的散彈是由三四錢左右的小鐵球三百多顆組成的,一炮轟出糜爛一大片。
三四錢的鐵子對於船舶的破壞有限,打到水手、炮手殺傷力何其恐怖?
這個時代亞洲應該沒有算得上軍艦的戰船,水師使用的戰船應該屬於武裝商船範疇,連專用炮甲板、炮艙都沒有,裝備的幾門六磅鐵芯銅炮十之八九露天部署在上甲板。
黃漢估摸着只要自己的戰船接近轟一輪散彈,基本上就能夠打得敵船失去了武力。
此時在米尼槍手戒備下水師陸戰隊端着上了刺刀的自生銃跳幫發動接舷戰,冷兵器刀盾手率先佔領敵船指揮艙控制住船舵,一艘船就算繳獲到手。
這一次出海挑選了不暈船的米尼槍手一個百總、一級自生銃手兩個把總、刀盾手足一個把總。
每艘帶輪槳的戰船上都有兩個小旗刀盾手負責接舷肉搏、三個小旗水師陸戰隊員端着裝上刺刀的自生銃策應、一個小旗的米尼槍手執行精準打擊。
爲了鍛鍊少年學兵,擴充成一個千總的水師陸戰隊全員出動。水手和炮手出動人數達到三千人之多,其中有一半是進入實習期超過十五歲的孩子。
平均一艘戰船上有二三百人,黃漢乘坐的戰艦有人數足五百。
這還是由於大量裝備了使用子銃的弗朗機炮的緣故,因爲如果全部使用紅夷大炮,每一門炮不得低於五人才能夠完成打放,使用弗朗機炮最少兩個人一組就能夠完成。
考慮到接戰之時排戰列線炮擊基本上會避免兩舷同時開炮,也是由於炮手數量不多,因此只以一舷火炮來佈置炮手。
如果遭遇兩舷接戰的惡戰,水手和陸戰隊員就會充當裝填手,專業炮手負責瞄準打放。
七艘航速達到八九節的戰船拉開二海里左右的距離搜索前進,每艘船上至少有三十支千里鏡觀察海面,在這主航道上發現商船的可能性很大。
脫離主力船隊後的第三天晌午,好消息來了,發現一隊商船總計五艘,經過沈憲宜仔細觀察其中有兩艘二號福船三艘倭國朱印船,都是武裝商船,每一艘船上都裝備有五六門六磅火炮,沒發現更大的火炮。
亞洲武裝商船沒有專用炮甲板,火炮都佈置在上甲板,望鬥上的水手利用千里鏡可以把這些船的火炮、擡槍看得清清楚楚。
這五艘海船上的水手比較雜,遠遠的瞧上去已經發現了留着花腦殼的倭人,應該有不少漢人,還有許多人瞧上去黑不溜秋貌似呂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