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投桃報李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壞事,後金軍入關兵部尚書王洽倒了血黴被拿下昭獄問罪,右僉都御史樑廷棟卻在短短几個月裡連升三級當上了正二品大員,成爲大明兵部尚書。

他見天子高興當場把劉侍郎報上的立功人員名單唸了一遍。

奪取遵化的將領都是名不見經傳的邊角料,兵部官員對這些人沒有印象,皇帝也沒聽說過這些名字。

但是有一個人的名字吸引了崇禎,因爲就在前幾天朝廷裡流傳的段子裡有這個名字。

那是鄭國昌帶着幾十級斬獲來到京師請罪,他讓家丁們把自己跟黃漢交往的那段佳話廣爲傳播。

本來這些空口白話沒有說服力,但是配上含建奴白甲兵兩級的幾十後金軍首級就有了底氣。

一方大員體恤民情不辭勞苦去荒僻山村與民同樂,跟鄉野匹夫一起辭舊迎新無可指責,只不過這個時間點頗耐人尋味,鄭按察怎麼就會有如此好運躲過了後金軍圍攻永平府城?

沒有人能夠說得清其中奧妙,況且那位總旗官真的感激鄭按察的知遇之恩,大過年的都沒有休息,帶着家丁奮勇殺敵砍了遠超過承諾的斬首數。

到此爲止,那段佳話可謂完美收官,雖然透露出詭異,但是現如今一顆顆齜牙咧嘴的後金軍人頭就在兵部,如假包換的戰果所有人有目共睹,這件事還有什麼可以指責呢?

最後鄭國昌沒有被袞袞諸公揪住不放,皇帝也法外開恩沒有追究他丟失永平府城的責任,鄭國昌依舊是大明正三品按察使。

皇帝好言寬慰鄭國昌,鼓勵他伺機帶領王師奪回永平府。

鄭國昌保舉的黃沂州父子有實打實的斬首功,朝廷當然會論功行賞,三天內就有了下文。

高官厚祿的鄭按察畢竟是封疆大吏,門生故吏何其多也!在京城的人脈毋庸置疑。

他有意提攜黃家,知道黃沂州父子侷限於人馬太少只能夠小打小鬧,想着在京師附近收留一些營伍被打散的明軍騎兵。

很快鄭國昌得知有一部人馬就是專門收容失去建制的潰兵,他們被兵部派員收攏在良鄉附近駐紮,待遇基本上沒有,連一天吃三頓乾的都勉強。

不是朝廷刻薄,而是力有不逮,成建制的營伍都拿不到糧餉,這些沒有了組織的大頭兵還能如何?

之所以兵部給糧食養着這些兵丁是因爲前車之鑑,山西潰散的勤王軍一路劫掠逃回原籍,造成了惡劣影響,後果很嚴重,直接導致許多官老爺鋃鐺下獄。

如果這些被打散營伍的兵丁無人問津勢必引發這些人鋌而走險,再鬧出潰兵劫掠事件麻煩就大了。

雖然駐紮在良鄉的人馬成分複雜,但是大多數人都是邊軍精銳,曾經跟着滿桂作戰的騎兵也有十幾位,裡面甚至有些是家主戰死後無枝可依的家丁戰士。

鄭國昌知道邊軍的戰鬥力,他親自出城去安撫將士們,並且堂而皇之放出風聲要收些弓馬嫺熟的好漢做家丁。

文官大老爺要來軍中選家丁的消息讓苦哈哈的邊軍看到了出頭的希望,讓失去家主的家丁等來了機會,許多自認爲騎射有兩下子的邊軍爭先恐後來接受選拔,曾經的家丁當然更加踊躍。

鄭國昌也沒敢多要,從三百餘來應徵的強壯騎兵中挑選了模樣忠厚,騎射成績突出的三十個大頭兵收做家丁。

但是他強調不是自己需要這麼多騎兵做家丁,而是爲了那段佳話投桃報李,替黃家收下這三十個騎士。

原來不是給文官大老爺當差,只不過是給一個千總去當家丁,有些人難免感到失望。

鄭國昌當然看到了這些武夫的心裡變化,他沒有作過多解釋,讓家丁給每人發二十兩銀子作爲安家費,並且告訴大家這都是他們的家主黃沂州父子出的銀子。

願意拿上安家費的以後就是黃大人的家丁,不想跟着去永平府的人現在就可以走了,他們留下的名額馬上會有其他邊軍騎兵取代。

好不容易從幾百人中勝出得到了成爲家丁的機會,外面虎視眈眈這個好機會的邊軍有上百人,被選上的騎兵捨不得放棄,都拿了銀子委託同鄉帶給家中父母或者妻兒,他們毅然決定去永平府跟着家主賣命。

鄭國昌不僅僅用了心思還下了本錢,又拉下老臉去吏部、兵部託關係,爲兒子運作了一個不入流的小官。

他知道次子鄭孝文不是一個讀書的料,現在只弄了個監生功名。

在大明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的監生有貢生和廕生之分,前者是府、州、縣生員也就是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入選,後者就是拼爹的結果。

連秀才都考不上靠祖蔭入監的兒子,要憑藉讀書考中舉人,基本上是癡人說夢。

大明科考還是相對公平的,考秀才說不定還可以通過家世給縣尊施加壓力得到另眼相看,考舉人那可不是一般的難,託關係找門路基本上沒用,唯有靠自己熟讀四書五經的實力。

秀才只是士子而已,得中舉人才算鯉魚躍龍門成爲了士大夫。科舉制度也是封建王朝給予老百姓出人頭地的希望所在,朝廷查處科考舞弊也相當嚴格。

況且參加鄉試考舉人功名的秀才、監生何其多也,錄取率有時達到百中取一二,如此吸引眼球的公開招考,不知被多少人盯着,想要舞弊談何容易。

鄭國昌自認爲沒有這個能力讓次子走科舉正道成爲士大夫,爲了鄭家後繼有人,他決定另闢蹊徑,謀劃着讓兒子靠軍功上位。

現在機會來了,後金軍入寇,朝廷正是用人之時,一文不名的低級文官連升七八級已經不是神話,由一介布衣搖身一變成爲將軍也有了先例。

老謀深算的鄭國昌決定爲兒子運作,給鄭孝文謀求了一個從九品隨軍見習主簿的差事,就職營伍是黃沂州的把總,具體工作就是覈算軍功、領發錢糧、起草文書往來等等。

他給兒子寫了書信,把自己的期望躍然紙上,囑咐鄭孝文聽從黃漢的命令。

————

新書盼支持,弱弱的問一句書友們,要一些推薦票可否?

第四百八十三章:鋤奸去惡第七百三十八章:爽翻了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誠度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九百二十三章:光明前途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圖報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五百八十六章:不留活口第七章: 熱血沸騰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三百七十四章:殺人比賽第八百三十五章:選擇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三百七十四章:殺人比賽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七百七十七章:驅虎吞狼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九十七章:渾身浴血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五百四十八章:單打獨鬥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七百九十二章:徵西將軍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一百八十八章:鍊鋼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二百七十八章:訓練新兵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八百零三章:順我者昌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五百八十六章:不留活口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七百七十七章: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四百六十章:越打越弱第八十章:齷蹉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八百七十三章:挾天子而令諸侯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七百五十七章:平賊將軍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機炮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二百三十八章:騎兵對衝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佈陣第一百四十一章:證據確鑿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五百九十六章:善始善終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五百九十章:慘不忍睹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視聽第八百七十七章:戰術高手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三百九十二章:秀肌肉第七百一十二章:窩囊廢第三百二十一章:攻擊岫巖堡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八百五十三章:橡膠園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四百三十二章:細菌戰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八百七十章:傷筋動骨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五百二十四章:忠義堡
第四百八十三章:鋤奸去惡第七百三十八章:爽翻了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誠度第六百三十八章:殺一儆百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九百二十三章:光明前途第八十五章:朝天闕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六百八十七章:大決戰第九百四十七章:圖窮匕見第九百五十六章:爾等皆亡國之臣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錐之地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圖報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線第六百一十九章: 歸師勿掩第五百八十六章:不留活口第七章: 熱血沸騰第九百四十四章: 無堅不摧第四十二章:逃過一劫第二百一十章: 納妾第三百七十四章:殺人比賽第八百三十五章:選擇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臺吉第三百七十四章:殺人比賽第九百一十章:推波助瀾第七百七十七章:驅虎吞狼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三百三十六章:官升右都督第九百三十三章:奪取熱蘭遮城第六百九十七章:渾身浴血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五百四十八章:單打獨鬥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湯第七百九十二章:徵西將軍第七百二十七章:平遼第一戰第六百三十一章:孫傳庭第一百八十八章:鍊鋼第八百一十一章:資本的力量第七百一十章:標準化第二百七十八章:訓練新兵第四百二十七章:運糧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殺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龍得盤着,是虎得臥着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八百零三章:順我者昌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第五百八十六章:不留活口第三百一十二章:不惜馬革裹屍第七百七十七章:驅虎吞狼第一百三十三章:點將第三百六十二章:全軍覆沒第一百二十章:虛晃一槍第四百六十章:越打越弱第八十章:齷蹉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八百七十三章:挾天子而令諸侯第八百一十四章:萬劫不復第七百三十九章:聯合流寇第七百五十七章:平賊將軍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三百七十六章:弗朗機炮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陰第二百三十八章:騎兵對衝第七百二十三章:排兵佈陣第一百四十一章:證據確鑿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五百九十六章:善始善終第五百六十三章:不知所蹤第七百二十二章:遼瀋郡王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一百八十三章:體察民情第五百九十章:慘不忍睹第九百零九章:殖民和開拓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視聽第八百七十七章:戰術高手第三百一十七章:開了先河第三百九十二章:秀肌肉第七百一十二章:窩囊廢第三百二十一章:攻擊岫巖堡第七百九十六章:陷入險地第八百五十三章:橡膠園第一百章:步步爲營第五百一十六章:嶄露頭角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復第四百三十二章:細菌戰第六百九十五章:不歸路第八百七十章:傷筋動骨第七百七十章:別來無恙第五百二十四章:忠義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