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經歷了殘酷的戰鬥,這一日自然無法繼續行軍。
而通過這一戰崇禎以及衆大臣終於認清了事實,那就是前幾日收到的來自南京的奏章有很大的問題。
那奏章是史可法親筆所書,蓋有南京兵部尚書、鎮守太監以及南京守備的大印,肯定不是僞造。
可爲什麼會有高傑劉良佐軍隊半夜突襲?書信中不是說福王已經被控制了起來嗎?那他又如何命令高傑和劉良佐前來偷襲。
若是沒有福王的許諾,高傑和劉良佐絕對沒有這麼大膽,竟然悍然弒君!
反應過來之後,崇禎立刻命令提審過來送奏章的南京兵部主事何秉貞,錦衣衛指揮使陳江河親自去了何秉貞所在的官船,卻遍尋不見何秉貞的身影,據船上的士兵報告,敵軍突襲船隊時,何秉貞索要了一艘小船,聲稱要去護衛皇帝,帶着幾個隨從划着小船去了,以後再也沒見他的身影。
崇禎勃然大怒,傳旨全軍搜索,務必抓住何秉貞,可是他也知道,若是何秉貞沒有死於亂軍中,這時多半已經逃了,再想找到恐怕很難。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何秉貞帶來的奏章雖然不假,但肯定是一個陰謀,目的是引誘崇禎出淮安,然後再半路襲擊殺掉他。
這說明南京肯定已經被福王控制,不然不可能史可法和鎮守太監南京守備同時在奏章上簽名蓋印。
既然福王掌控了南京,此刻就不能再冒冒失失前往,必須商量出應對之策。
於是,船隊在這裡停了三日,一是崇禎要和羣臣商議對策,二就是需要時間清掃戰場,部隊休整,處理俘虜。
其實也沒有好商議的,要想奪得皇位,就必須前往南京,可是想就目前崇禎掌握的軍隊來說,想打下南京無疑很難。那麼,是返回淮安調集各方軍隊,等有了足夠的大軍之後再兵發南京,還是就憑藉現在這幾千人前往南京平叛?
“陛下當了十七年皇帝,毫無疑問是我大明的正統。微臣不信,南京羣臣都會夥同福王馬士英之流叛亂,會甘心當亂臣賊子!”路振飛擲地有聲道。
“闖賊佔了北京,雖然現在正和入關的滿韃交戰,不過不管是誰勝了,肯定會發兵南征。留給咱們的時間不多了。”王寅嘆道。
王寅和路振飛都贊成繼續前往南京,進行平叛。
“可是,咱們現在軍隊人數就六七千人,怎麼能打下南京啊?”吳孟明擔憂道。
船隊中有軍隊五千,經過一夜激戰折損了一千多,現在就剩三千多人,陳越帶領的平南軍步營和騎營損失不大,現在還有三千五百多人,加起來全軍也就七千。這麼點人馬肯定無法攻下南京,更何況就在距離揚州只有百里的儀真,還有支持福王的黃得功大軍。
黃得功的軍隊將近兩萬,己方這點人恐怕連他都打不過。
“平南侯,你怎麼看?”崇禎目光看向了陳越。這支軍隊,陳越的平南軍是絕對的主力,他的意見舉足輕重。
“咱們既然已經出發,沒有再退回淮安的道理,否則豈不是向天下人說咱們怕了福王和馬士英?”陳越緩緩道。
“什麼怕不怕的,這可是打仗,不是兒戲!”吳孟明忍不住插嘴道,昨夜的激戰驚險之極,叛軍差一點攻上了崇禎的官船,他萬萬不想再讓崇禎經歷一次這樣的危險。
“打仗,打的就是一股氣!咱們剛剛擊敗了高傑和劉良佐聯軍,黃得功肯定已經膽寒,只要再打敗了黃得功,支持福王的軍隊就所剩無幾,到那時,天下的督撫南京的羣臣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陳越冷冷的道。
堅固的城池從來就不是依仗,南京雖然有數萬京營守軍,又是虎踞龍盤的堅城,可那又怎樣?
當年燕王朱棣靖難之時,堅固的南京城可曾擋住朱棣的軍隊?
在另一個時空,滿洲八旗兵南下之時,南京的軍隊可曾抵抗?
現在崇禎是大明的正統,只要能接連打勝仗,削弱支持福王的軍隊,等到達南京時,南京的羣臣和京營自然知道該如何選擇。
“平南侯之言甚善!”路振飛點頭附和陳越的見解。
“可是......”吳孟明還要再言時,卻被崇禎揮手止住。
剛經歷的一場大勝,使得崇禎的心氣達到了極點,對陳越的信任也達到了頂峰。既然陳越說能夠打敗黃得功,崇禎絕對相信陳越不會說謊。雖然現在只有七千軍隊,人數只有黃得功的三分之一。
“平南侯所言甚合朕意,休整兩日之後,大軍繼續前進,兵發南京!”崇禎慨然道。
“遵旨!”衆人連忙回道。
“咱們此戰不是俘虜了一萬多叛軍嗎,可以把他們全數編入軍隊,這樣咱們就也有了兩萬多人,在人數上已經不比黃得功少。”吳孟明尋思了一會兒,突然建議道。
崇禎聞言眼睛就是一亮,對啊,怎麼把這茬忘了?於是他對打敗黃得功的信心又多了幾分。
“這個,鎮北侯,打仗並不是人數越多越好。”陳越還未發話,王寅苦笑着對吳孟明道。
“這些叛軍剛剛投降,還並未收心,現在根本無法爲我所用。若是就這樣把他們驅趕上戰場,一旦出現變故,引起騷亂,後果極爲嚴重。”
王寅熟讀兵書深知兵略,又跟着陳越半年之久,其對戰爭軍事的理解不是吳孟明這個錦衣衛出身的人能比。
“橫山先生說的是,投降的叛軍數量是我軍的兩倍多,根本不好掌控,必須花費時間整編之後,才能驅之上戰場。”
陳越符合王寅道,他可不想帶着一支無法掌控的軍隊上戰場。那樣的話會有太多的變數。
“不過鎮北侯說的也有道理,畢竟咱們軍隊人數實在太少,這樣吧,可以從降軍中挑選忠厚老實者兩三千人,補充到咱們的軍隊中,湊夠一萬大軍,其他降軍,派人帶他們會淮安整編幾個月再說。”
陳越也不想吳孟明面子上掛不住,取了個折中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