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大軍凱旋入京師

大雨連下了三天,整個遼西成了一片澤國。

清軍突然從遼西撤退,數十萬滿清軍民過境,關寧一帶成了戰場。關寧軍戶們種的麥子已經成熟,卻根本沒辦法收割,再經大雨之後,幾十萬畝麥子被泡爛在地裡,顆粒無收。

覺華島上糧食即將耗盡,困在覺華島的十來萬關寧軍戶成了一個極大的負擔,一下子要多十餘萬張嘴巴。

好在漕運已經徹底打通,南方夏收已過,稅糧很快會經運河運到北方,不過那需要一段時間。

清軍趁着大雨繞過了寧遠,寧遠的明軍根本沒有察覺,等到察覺之後根本追之不及。

吳平手下的參將侯毅在雨前率兵出擊,追上斬殺了數萬滿清百姓,卻被大雨所阻沒法繼續追擊。

而天晴後欲再追擊時,逃走的滿清主力趕到,侯毅軍只有五千人,無法抵擋三萬多清兵的攻擊,被殺得大潰,幸有海船從海上接應,才逃出千餘殘兵,這是此役明軍面對清軍最大的一次失敗,吳平爲沒有及時察覺清軍蹤跡而自責。

經歷了數日殘酷的廝殺血戰之後,明軍成功收復山海關,以及從山海關到寧遠的大半個遼西走廊,只餘錦州一帶還在清軍手裡。

此戰明軍消滅八旗兵萬餘,斬殺俘虜滿清百姓近二十萬,從山海關到寧遠數百里的走廊上滿清百姓屍橫遍野。滿清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沒有個二十年時間絕對無法恢復實力!

整個滿清朝廷只剩下三萬旗丁,這幾乎是所有的男丁,護送着二十多萬婦孺百姓倉皇逃到了關外。

數日的大雨,洪水從羣山奔騰而下,經遼西走廊流入渤海,數百里的走廊成了一片澤國,遭遇了很大的洪災。河水暴漲,沼澤遍地,給接下來的行軍造成很大困難。

一直等到路面乾硬能通過大軍之後,陳越才帶領大軍從山海關出發,會合寧遠吳平部,率領十萬大軍直擊錦州。

面對明軍的攻勢,清軍根本無力駐守,也不抵抗,直接接連放棄錦州廣寧,退回到了遼河東岸,整個遼西走廊完全控制在明軍手中。

就在諸將叫囂着過遼河,攻打遼陽瀋陽,直擊滿清老巢之時,陳越卻停止了軍事行動。原因是糧草已經不濟,後勤根本供應不上。

連續半年多的北伐,耗空了大明朝廷的財力,現在國庫一貧如洗,已經無力支持繼續進攻。

雖然夏糧已經徵收,可是經過戰亂的北方不用指望,整個大明一年的稅收也就二百多萬銀子。陳越手下現在軍隊二十多萬,每月耗費錢糧便四五十萬兩,朝廷的哪點稅收根本不夠。

軍隊需要的不禁是糧食,更需要火藥火銃盔甲各種武器的補充,還得爲大軍發餉,發放賞銀。

好在攔截滿清百姓的過程中繳獲了大量的財物,這筆財物價值多達數百兩之巨,整個滿清數年來從大明掠奪的財富泰半落在了北伐軍手中,也算是解決了燃眉之急。

餉銀足夠,糧食應該很快也能從南方運到。不過陳越並沒有打算繼續攻擊下去,而是決定緩一緩。

關內到遼東瀋陽,戰線拉長一千多裡,千里直驅討伐滿人並非那麼容易。

瀋陽一帶情況複雜,不禁有滿人還有蒙古人的勢力,滿人勢弱,蒙古人必然趁虛而入。從瀋陽往北,白山黑水,森林密佈,更有廣漠寒冷的土地。把滿人逼得急了往北撤退,便是陳越也沒有把握追上全殲他們。

有人才有地,現在北方歷經浩劫之後,人口稀少,整個遼西走廊竟然只剩下十餘萬人口,遼東更是沒有漢人存在,便是奪了瀋陽,沒有足夠的百姓也無法守住。而往遼東移民,更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整個大明朝廷發力才行。

所以,只有等過上兩年積攢實力之後,再繼續發兵攻打,收復整個遼東乃至重建奴兒干都司都是輕而易舉之事。

反正滿清之剩下三萬男丁二十多萬婦孺,根本沒有能力再威脅大明,能不能保住遼東還是未知。蒙古人和北方的生女真必然會對富裕的遼河河套虎視眈眈。

經過考慮之後,陳越決定留下金鑫爲遼東總兵,負責重建關寧、寧錦防線,守衛整個遼西走廊。覺華島的十餘萬關寧軍戶也重新安置到遼西,所有成年男丁編制入伍,和金鑫麾下的軍隊混編。

陳越決定從山東遷移數十萬人口填充遼西,等過上幾年遼西安定下來,便可成爲攻略遼東重建奴兒干都司的有力後方。

至於吳三桂和他手下的關寧降軍,經歷了一系列的戰鬥後,人數銳減到了五千餘人。陳越下令把這些人統統打亂,混編在其他明軍之中。昔日的關寧軍徹底不符存在。

至於吳三桂,陳越上奏朝廷以後,恢復其平西伯爵位,調入南京京營任職,已經帶着數個從人前往南京履職。

面對強勢無比的陳越,吳三桂一點怨言也不敢露出,乖乖的帶着家眷去了。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陳越帶兵返回關內,七月初一抵達北京。

“吾等恭迎齊王凱旋!”朝陽門外,錢楓林、單明磊帶着山東、北直隸官員將領迎接陳越得勝回京。

朝陽門內外,數萬軍民百姓夾道歡迎,迎接驅逐滿韃、收復河山的北伐大軍。黃土鋪地,淨水灑街,家家門前擺滿了酒水食物,百姓們壺漿簞食迎接大軍凱旋。

三十多年來,面對崛起於關外建州的女真八旗兵,大明軍隊接連失敗,損兵折將、喪師辱國,八旗兵數次入關肆掠大半個北方,然後趁着流民軍攻破北京時入關,佔據北京之後又飲馬長江,有取代大明一統天下之勢!

對整個北方的百姓來說,滿人八旗兵便是一場噩夢。跑馬圈地,自己田地家園成了滿洲貴族的私產。剃髮易服,被強迫由漢人變爲蠻夷,背棄自己的祖宗。整個北方大地,堂堂華夏羶腥遍地,無數的漢人淪爲異族的奴隸。

而如今,齊王陳越率領十萬大軍北伐,經過半年的激戰之後,終於把滿人趕到了關外,收復了整個北方,解黎民於倒懸,拯救河山於將傾,其功績之大,直可與當年輔助太祖驅趕滿韃的徐達、常遇春二人相比,甚至還要勝過一籌!

在絕大多數百姓眼裡,齊王陳越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在迎接的士兵們眼裡,陳越更是如同軍神一般。

不需要人鼓動,聞聽大軍今日回京,整個北京城內的百姓都踊躍前來迎接。

騎在馬上,看着遠處的北京,陳越心中也感慨着,數年前,當李自成帶着大軍攻打北京時,自己帶着軍隊從天津勤王,然後又護着崇禎倉皇逃往南方。

數年的時間過去了,自己又一次來到北京,而且是帶着十萬大軍,攜着驅逐滿韃、收復河山之勢返回北京。

回想當年,剛剛穿越窮困潦倒、三餐不繼之時,何曾想過有今日之風光?

父親啊父親,你諄諄教導孩兒,讓孩兒做大明的忠臣,讓孩兒一心爲朝廷爲大明盡忠。現在您在天之靈可曾看到,孩兒真的趕走了滿人,收復了河山!

“王爺,將士們的營地已經安排好。您的行轅暫且放在棋盤街的一處宅子裡,以前是成國公府,成國公被李闖殺死,不過宅院尚且完整,佔地規模很大,風景很好。”顧君恩笑着稟告自己做的準備,告訴陳越已經把大都督行轅完全準備好,就等着陳越入住。

陳越搖搖頭,低聲道:“不去成國公府,我想回家看看。”

“家?”顧君恩愣了。

陳越沒有解釋,徑直騎馬入城而去。

“石頭將軍,這是怎麼說的?”顧君恩不敢攔阻陳越,一把拉住陳巖的馬繮繩低聲問道。

“就是咱們王爺以前的家啊,宣武門大街槐樹衚衕,我們當年的家。王爺可是地道的北京人。”陳巖解釋道。

“這......”顧君恩有些凌亂了,他知道陳越以前的身份,世代是京營軍戶,可陳家早就離開了北京,以前的宅院便是還在,還能住人嗎?

不再理會發呆的顧君恩,陳巖騎馬追上了陳越,小心的護衛在身側。

整個宣武門大街處處戒嚴,陳家以前所在的槐樹衚衕更是佈滿了士兵。

陳越滿懷着激動推開了自家的家門,房屋還在,院內的那口水井還在。然而卻已經物是人非。

這青磚藍瓦砌就的房屋,還是自己做蜂窩煤生意發跡以後,帶着父親屬下軍戶們所建,自己和父親在這座新房住了也沒有多少時間。

щщщ_ тTk án_ ¢O

靜靜的站在院裡,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回想起當年發生的一樁樁事情,陳越心潮起伏。

院子還在,自己也功成名就得封王侯,可父親卻再也回不來了......

“你看看這和以前有沒有什麼差別?”陳越輕輕的道。

陳巖搖搖頭:“少爺,和以前一模一樣,就是有些舊了。”

“宅院能保持原貌,需要人氣,這幾年不可能沒有人居住,住在這房子裡的人呢?”陳越問道。

陳巖:“我問過了,清軍入北京後,咱家宅院住了一戶旗人,然後滿清逃走,這戶旗人也逃出了北京。”

陳越點點頭:“怪不得。對了,你派人找找,以前和咱們做蜂窩煤生意的那些老夥計還在不在?”

陳巖道:“是,少爺。不過恐怕找不着了,清兵入北京之後,內城所有的百姓都被驅趕,騰出了整個內城用來安置幾十萬從關外遷移而來的滿人。咱們那些老夥計還不知流落到了哪裡。”

陳越嘆了口氣:“儘量找找吧,咱們現在發達了,那些老夥計要是過得不好,好歹幫一下。”

陳巖道:“是,少爺,今晚您真的要住在這裡嗎?”

陳越道:“不僅我,還有你,以前所有從這院子裡出去的,今晚都住在這裡,我請大家喝酒!”

陳巖喜道:“是,少爺。不過只有吳平和我在北京,陳默那小子現在還在東番島當島主呢。”

昔日陳越剛剛發跡之時,從人販子那裡買了三個家丁,便是吳平陳巖陳默三人。現在吳平已經成爲獨當一面的大將,陳默在東番島守着基業,陳巖則一直作爲陳越的親衛將領。

後來陳越蜂窩煤生意越做越大,家丁隊伍也擴展到了五十人,經歷了數年的戰爭之後,這五十人活下來的還有三十多,都成爲了軍中的中堅,其中金鑫李奕更是成爲獨當一面的大將,成就不在吳平之下。至於餘楓馬闖等人,則非陳越家丁出身,而是陳越成爲西山兵備道數次打敗清兵之後,慕名來投的軍戶子弟。

得到陳越吩咐以後,陳巖便派人通知以前的家丁兄弟,在北京的約有二十餘人,這二十餘人中,最差的也做到了營正,大都是參將副將這樣的高級軍官,正是因爲有這些嫡系在,陳越才牢牢控制住軍隊。

是日,陳家宅院迎回了以前的主人,陳越和二十餘家丁歡聚一堂,共同追憶往昔的崢嶸歲月。

這些參將副將總兵們不再稱呼陳越王爺,而是跟着陳巖親切的稱他少爺,一切彷彿回到了從前,回到了當年做蜂窩煤練兵之時。所有人開懷暢飲,一個個喝的東倒西歪。

“若是陳默這小子還在就好了。”陳巖嘿嘿傻笑着,想起了以前的好兄弟。吳平臉上也露出了微笑,話說當年,陳默一直暗中和吳平較勁,但二人的關係也是最好。

“還有婉兒姑娘,當初她做的飯好好吃啊!”一個曾經的家丁接着道。

吳婉兒做的飯好吃嗎?陳越看着面色微紅的吳平,愣了一下,哈哈大笑了起來。

吳平也微笑着,突然無比想念自己的姐姐來,說起來他已經好久好久沒有見到姐姐吳婉兒了。

陳越和昔日的家丁在老宅子裡憶苦思甜,而在成國公府現在的大都督行轅,一間靜室中,顧君恩、單明磊二人對坐飲茶。

氣氛很平靜,但見白色蒸氣淼淼,茶香撲鼻,然而兩人商議的卻是足以驚天動地的大事。

第740章 儲君之爭第811章 膠州灣水師上岸第265章 騎兵對決(4000字大章)第十九章 軍姿和蜂窩煤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475章 跑路的劉能第250章 敗露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508章 雛鷹展翅鄭家子第710章 突飛猛進破臨江第二十二章 買場地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暗流第863章 抵達金州第376章 軍械第868章 寧遠第889章 吳三桂歸降第805章 出兵第386章 鹽商們的對策第932章 從龍之功的誘惑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855章 大破清軍爲時不遠第904章 崇禎會站了第492章 石橋激戰第567章 陳越言志(上)第246章 決策第十一章 父子夜談,矢志報國第720章 決戰的時刻快要到了第721章 劉能歸來第三十九章 比鬥第一百四十章 下一步的去處第627章 大員第876章 騎兵衝營第650章 崇禎病入膏肓第279章 輩分亂了第240章 崇禎病了第680章 堵胤錫兵出辰州第983章 思想轉變了過來第三十四章 打虎不死反被噬第1022章 這些銀子都是海貿賺的第963章 祭奠第364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三章 陳青天第六十三章 敵襲第420章 大明的工業已經落後了第993章 不欲趕盡殺絕第266章 海上第610章 驟然間形勢反轉第220章 勢如破竹第551章 刀閃處人頭落地第913章 城破第895章 抵定勝局第956章 戰正酣第810章 兵臨膠州第801章 張煌言的選擇第820章 定計第848章 叩闕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家第269章 山海關驚變第968章 國姓爺第821章 圍城第523章 反間(下)第247章 面見李自成第610章 驟然間形勢反轉第416章 陳越的心思第701章 總有人想作死第698章 着急的是賊軍不是我們第277章 君臨(第一章)第245章 坑爹的郝搖旗第411章 發難第1019章 誰嫁給誰?第一百章 滿韃被嚇跑了第六十二章 訓練第522章 初戰勝利第426章 韃官安東尼第443章 撤離第十章 傻兒子好了!第219章 大沽口第644章 何騰蛟帶兵援荊州第641章 順西合流出夔州第448章 固鎮之戰第790章 葫蘆案第796章 江西見聞錄(2)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485章 殲滅第873章 初戰第六十二章 訓練第414章 覆手爲雨第363章 出手第三章 木牛流馬盡忽悠第一百四十章 下一步的去處第494章 憂心如焚第375章 人才奇缺第210章 罪己詔第449章 吞併第350章 巨大的繳獲第954章 我明白了(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戰前的準備第361章 寇白門第821章 圍城
第740章 儲君之爭第811章 膠州灣水師上岸第265章 騎兵對決(4000字大章)第十九章 軍姿和蜂窩煤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475章 跑路的劉能第250章 敗露第693章 襄陽戰局第508章 雛鷹展翅鄭家子第710章 突飛猛進破臨江第二十二章 買場地第215章 再聞坤興公主的消息第一百五十一章 暗流第863章 抵達金州第376章 軍械第868章 寧遠第889章 吳三桂歸降第805章 出兵第386章 鹽商們的對策第932章 從龍之功的誘惑第626章 港口之戰第855章 大破清軍爲時不遠第904章 崇禎會站了第492章 石橋激戰第567章 陳越言志(上)第246章 決策第十一章 父子夜談,矢志報國第720章 決戰的時刻快要到了第721章 劉能歸來第三十九章 比鬥第一百四十章 下一步的去處第627章 大員第876章 騎兵衝營第650章 崇禎病入膏肓第279章 輩分亂了第240章 崇禎病了第680章 堵胤錫兵出辰州第983章 思想轉變了過來第三十四章 打虎不死反被噬第1022章 這些銀子都是海貿賺的第963章 祭奠第364章 餘波第一百二十三章 陳青天第六十三章 敵襲第420章 大明的工業已經落後了第993章 不欲趕盡殺絕第266章 海上第610章 驟然間形勢反轉第220章 勢如破竹第551章 刀閃處人頭落地第913章 城破第895章 抵定勝局第956章 戰正酣第810章 兵臨膠州第801章 張煌言的選擇第820章 定計第848章 叩闕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家第269章 山海關驚變第968章 國姓爺第821章 圍城第523章 反間(下)第247章 面見李自成第610章 驟然間形勢反轉第416章 陳越的心思第701章 總有人想作死第698章 着急的是賊軍不是我們第277章 君臨(第一章)第245章 坑爹的郝搖旗第411章 發難第1019章 誰嫁給誰?第一百章 滿韃被嚇跑了第六十二章 訓練第522章 初戰勝利第426章 韃官安東尼第443章 撤離第十章 傻兒子好了!第219章 大沽口第644章 何騰蛟帶兵援荊州第641章 順西合流出夔州第448章 固鎮之戰第790章 葫蘆案第796章 江西見聞錄(2)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485章 殲滅第873章 初戰第六十二章 訓練第414章 覆手爲雨第363章 出手第三章 木牛流馬盡忽悠第一百四十章 下一步的去處第494章 憂心如焚第375章 人才奇缺第210章 罪己詔第449章 吞併第350章 巨大的繳獲第954章 我明白了(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戰前的準備第361章 寇白門第821章 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