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機構的調整

第一次公務員考試結束,考中的自然是意氣風發。

沒考中也無所謂。回家苦讀兩年,後年剛好是朝廷舉辦的科考。到時候,再去參加便是了。一旦運氣好考上了進士,說不定就會外放爲官擔任一方縣令,或許比在反賊地盤當官還要舒服一些。

就在這段時間,張弘斌也根據自己後世的一些看法,對自己的地盤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或許這些調整有些驚世駭俗,也讓這些土著有些接受不了,但實際上也沒有人會反對。畢竟新朝對政府機構進行調整什麼的,那也是常有的事情。比如明朝的內閣,在唐宋元三個時代可沒有出現過。

當然,前面幾個朝代的科考也不考八股文。

張弘斌完全是按照後世的方法來設置縣級行政機構的。

首先,每一個縣都有一個初級法院,法官是以前的縣丞,同時會有三個常務副法官分管:行政、刑訴和內勤三項工作。自建立之日開始,法院將全面接受百姓遞交的狀子,然後在專門的法院裡面開庭處理這些狀子。

當然證據方面也是本着‘誰上訴誰提供’的原則,畢竟警力和法院工作人員有限,但華夏人口太多糾紛也不少,一個個的調查下去只能是讓案子積壓成山。

其次,每一個縣都有一個警察分局,實際上若是攻下同州,那麼在同州會設置一個警察局,打下整個陝西之後,會在陝西的首府建立一個警察總局,同時在新政權的首都,設置一個警察部。至少,在張弘斌的眼裡,警察機關就該這樣設置,而下面鄉村則設立派出所,駐紮一批警察在當地接處警。

警察分局設立局長一名,常務副局長三名,幫忙處理治安、戶籍和雜項,同時每一個警察局有一支刑偵部隊,專門接收並且處理刑事案件,歸局長直接領導。說穿了,整個縣的治安和戶籍登記都由警察局來負責進行,而局長由原本的縣尉來擔任,實際上縣尉的職責也差不多是這樣。

最後是縣政府機構,主管的自然是縣令,下面還有三個常務副縣長,其中當地的警察分局局長佔據其中一個副縣長的職位,負責的自然是當地的治安問題;另外兩個,一個負責當地財政和糧食儲備管理;一個負責當地的工商和環境問題的官吏。至於縣長,在認真聽取三個常務副縣長彙報上來的情況的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施政理念,充分帶動治下縣的發展,這個期限是四年的時間,四年過後根據每年的考覈情況,決定是平調,或者明升實降,又或者是獲得升官。

在縣的下面,還設置有環衛局、衛生局、教育局、財政局、科技局、統計局、規劃局和建設局等八個新型機構。

其中環衛則是負責日常的垃圾清理,綠化植物的種植和維護工作;衛生局則是教導大家防疫的知識,同時負責管理當地的醫療機構,;教育局不用多說,全民教育是張弘斌的執着;財政局是常設機構,不設置的是傻X;

科技局是新的機構,主要由幾個報考工業的考生擔任主管和副官,他們主要負責對過去技術的吃透,同時向上面提出新的研究項目,項目通過後他們可以得到研究資金,然後開始研究所謂的新項目,直至拿出結果爲止。現階段,如何提升武器的威力,如何解密和改良火器的威力,如何製造威力更大的火器,是張弘斌佈置下來的關鍵項目。其餘比如新型的農具、冶煉金屬的新型工藝什麼的,也是他非常需要看到的。

統計局完全就是一個清水衙門,其任務不多,主要是:對縣當年的財政預算,以及建設項目的預算進行審覈,並且將一些明顯就是浪費錢的項目砍掉。說穿了,就是爲政府把關,避免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貪污和浪費。張弘斌可是說了,‘每一分的稅收,都是百姓的血汗錢,你就好意思浪費它或者貪墨了它?’。那句話說出來之後,統計局的工作自然也不敢馬虎了。

規劃局和建設局很簡單,就是如何對縣城區的建設和整理進行規劃和建設,同時對於百姓士私人投資建設作坊什麼的進行評估,確認是否會影響到當地縣城的發展。若是沒有,那就可以建設,若是阻礙到了,就適當換一個地方。說穿了,也是在給當地的縣城建設把關。

在這些主管領導的下面,還有一批正式錄取的公務員,因爲之前公務員考試是張弘斌治下的第一次考試,所以纔有人可以直接成爲縣令和縣丞什麼的。到了第二次開始,也就是四年後的第二次公務員考試,不管成績如何都只能是按照各地所需要的公務員樹木進行錄用,給正式編輯享受國家福利。

但同樣的,不管成績多少,在試用期也好,轉正也罷,都必須要在基層做起,然後一步步提拔上去。當然按照張弘斌設計的方案,自然是能者就給加擔子,沒用的就乖乖守着清水衙門等着退休。人情世故或許沒辦法避免,但要最大限度的限制這樣的情況,爭取最公平的給予每一個有才能的公務員升遷的機會。

考慮到百姓不敢告官的問題,張弘斌還設置了一支內衛,其實就是和錦衣衛一樣的存在。內衛主要負責官員的考評,對於有着重大貪墨、不作爲、迫害百姓行爲的官吏,將第一時間彙報給地方的警察局,由他們協助對犯人進行逮捕,然後以行政訴訟的方式,交給法院進行判決,當然證據則由內衛負責提供。

換言之,內衛只有調查權和調配權,自己卻沒有逮捕和用刑,甚至直接判決的能力。

不否認的是,所有的官員上任之後,對於自己的職務的確還是不怎麼習慣。不過沒關係,張弘斌大方的給出了三個月的適應期。三個月適應下來而且表現還不錯的,就繼續留任,甚至有一定升遷的可能性。至於那些不能夠適應的,則降級留用甚至直接辭退,這本來沒什麼好說的。

時間轉眼來到了1629年的五月份,此刻已經是考生們進入崗位第一個月的時候。

原本就是官員的,倒是很快的適應了新的行政規則,而且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工資漲了。原本七品縣令一年的收入是四十五兩銀子,如今漲到了八十兩銀子。縣丞和縣尉也發現自己漲了一些,雖說沒有縣令的多但也比以前多了不少。最開心的是下面的公務員們,他們原本是地方縣的小吏,不僅沒有升遷的可能性,而且薪水也不高,而如今他們不僅有了升遷的可能性,而且工資還是以前的三倍有餘,頓時對張弘斌感恩戴德。

只是要說真的謝謝,只怕他們有多少有些鬱悶,畢竟張弘斌既然給出了那麼高的價錢,那麼以前黑白通殺時代的一些額外收入,顯然是沒辦法再收了。再說,這內衛不還是盯着自己麼?

“少爺,我們給出那麼多的薪水,而且還有那麼多的行政人員,我們的行政成本會不會提高得太多了?”淩河跟在張弘斌身邊也久了,對一些專用的詞彙也有了瞭解。

“我們收入了多少的稅收?”張弘斌隨口問問。

“去年,不算外快的話,四個地方一共是收入五十萬兩銀子。當然,其中一部分也是外快,故而四十萬兩左右纔是最合理的,平均下來每個縣可以收上十萬兩銀子。”淩河對這個數字倒也還有些印象。

“我們如今是六個縣城,而且我們在農業方面,如今三種新型作物在爲我們源源不斷的提供大量的糧食,賣出去也是可以賣出一個不錯的價錢;地方的工商業已經開始發展,至少在我的預料下,每年的工商稅收都會適當提高,總的來說,就是明年或許我們每一個縣平均可以收上十五萬兩白銀,合計九十萬兩白銀。刨除軍費,剩下的作爲日常開支,我們還有一定的盈餘。最重要的是,我們還有另外的一些收入,這些收入也就相當於淨收入,將直接進入國庫。”張弘斌比較認真的給淩河分析到。

“屬下受教了!”就算淩河以前認爲自己比張弘斌厲害,此刻也不得不承認,在經濟方面張弘斌比自己厲害。

“對了,牛金星那傢伙在軍隊裡面呆的還習慣吧?”張弘斌突然想起了什麼。

“那個文人,倒是一個當參謀的料,而我們剛好就缺一個合格的參謀。至於習不習慣,這傢伙的適應能力非常的強,僅一個月就已經習慣軍旅生活。”一旁侍立的王二回答到。

“那就好,你如今可以跟他說了,讓他作爲參謀,現在立刻制定針對同州的攻略方案。具體要多少士卒,多少攻城武器,需要什麼戰法,需要什麼將領都給我制定好出來,最遲一個月,你們就出發給我把同州那座孤城給我打下來。”張弘斌果斷拍了板。

“遵命!”王二興奮不已,暗道又有仗可以打了。

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128章 登陸聖何塞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128章 登陸聖何塞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42章 瘋狂的彩票(上)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90章 且忍辱負重
第23章 國家博物館第29章 大批海貨到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60章 有人要投誠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4章 大秦文化節(上)第128章 登陸聖何塞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37章 洪承疇被救第153章 盛大授勳式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34章 張靖的心聲第101章 突襲團出戰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101章 朝廷的應對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35章 黎落的規勸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128章 登陸聖何塞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149章 崇禎要學習(下)第74章 崇禎要海貿第64章 系統新武器第105章 算計與被算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45章 華夏的形勢第27章 父子的對話(上)第125章 初步工業化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161章 後金消滅戰(4)第78章 獎品與異常第35章 收稅的流寇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67章 故都換新主(上)第69章 艦隊初出海第36章 超市又晉級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25章 第一次換屆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119章 仙境在人間第116章 新產品兇猛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7章 顧炎武見聞(下)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75章 把荷蘭滅了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142章 瘋狂的彩票(上)第58章 賞你吃地雷第76章 徵前那些事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28章 最終的決戰(3)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120章 將軍百戰死第100章 張獻忠扣關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13章 愚蠢統治者第151章 最新型火器第123章 印度洋海戰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65章 溫情與備戰第91章 黃臺吉怒吼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103章 羅汝纔出擊第42章 巨大吞金獸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151章 茶種的戰爭(完)第70章 貿易協約訂(上)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14章 百姓的怒吼(上)第131章 馬祥麟之謀第97章 希望村建立第64章 反攻的希望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36章 天外帝王石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90章 且忍辱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