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

字典什麼的,原本超市裡面就有。所謂的編寫一部字典,就是把超市裡面的字典刻模之後印刷出來,畢竟總是在超市裡面購買字典,浪費錢也浪費時間。

可想而知,當拼音和這部字典被普及開來,甚至普及到大明境內的那個時候,救世軍就不是一個野蠻落後的反賊政權,誰也沒辦法抹殺救世軍在文化上的貢獻。當然,或許要被那些壟斷了千年文化的世家們憎恨了。

當然,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張弘斌就算把字典和拼音推出來,那也僅僅是大破了世家對蒙學方面的壟斷。諸子百家的經典解釋,甚至深入的行政秘法什麼的,那都是世家纔有的珍貴經驗和典藏,故而在文化領域上,世家必然還是會站在巔峰,除非來場**把一切歸零之後再重啓。

張弘斌還做到那點,畢竟他就是士紳階級利益既得者,再說救世軍也不是共產階級代表。

從本質來說,救世軍就是一支封建勢力的軍隊,而張弘斌就是最傳統的封建統治者。和大明不同的是,救世軍維持着軍人最本色的狀態,同時他們的軍需和軍餉能夠按時發放,部隊裡面也沒有吃空餉喝兵血的情況,監督力度很到位。

自從張弘斌提出政兵分離,救世軍與秦國政府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部分。

救世軍隸屬於秦國政府,由統治者也就是張弘斌下達命令,經軍委委員會討論執行軍事命令。而張弘斌或者說身爲最高統治者的秦王,其本身就是軍委主席,無論多少代下來,這個位置都不會改變。換言之,政治或許會出現相對於的獨立,張弘斌也允許適當的放權,但是軍權卻是牢牢掌握在他的手中,任何人不能夠隨便觸碰。

至於軍隊本身,地方單位要調動的時候,必須要獲得上一級軍委的同意才能夠行動,具體的行動經過必須要登記在冊,方面事後查證。而若是地方要調動營級或營級以上的戰鬥單位,必須要上報張弘斌,獲得批准才能夠行動。爲了更好的聯繫到地方的軍事單位,張弘斌可是花了不少錢,爲每一個州府都添置了一臺無線電呼叫器。

這玩意是最先進的科技手段打造而出,至少相對於張弘斌那個時代要先進得多。

只要調準好頻道,它的通訊範圍可以從地方州府直接向張弘斌所處的首都進行呼叫,換言之這玩意幾乎沒有距離限制。說是一臺單向通訊的手機都是可以的。張弘斌使用的是主機,而各州各省使用的是分機,爲了信號問題,則必須要額外添置一臺呼叫儀器作爲信號站的存在。安裝完畢之後,張弘斌就能夠通過母機,與全國各地的軍委進行通話,甚至可以在南半球,指揮一場北半球的戰役,當然,這只是打個比方。

充電問題,同樣是太陽能充電。依然是最先進的太陽能電池,連續全負荷工作三天之後纔會用完電,在外面卻只需要曬上三個小時,其太陽能充電板就能夠最有效的吸收太陽能把電池給充滿電。

通過這種手段,張弘斌牢牢的把軍隊控制在手裡,若非沒有銀行,否則張弘斌還要專門由銀行對當地軍隊進行轉賬,到時候軍隊就能夠脫離地方政府的影響。

麪包會有的,牛奶也是會有的,一切只待時間來解決。

此刻張弘斌可沒空管軍事,畢竟兩年內想來是沒辦法打仗了。不僅是救世軍需要消化地盤,後金也需要消化一下大淩河之戰的成果,大明也需要關起門來舔傷口。哪怕是洪承疇和盧象昇,也是被迫在當地待命,畢竟軍費花完了,繼續打下去,糧餉不會有,空着肚子打仗,除非洪承疇和盧象昇都是傻X。

此刻張弘斌需要關心的,自然還是教育問題。

剛剛何陵來報,華夏大學建立完畢,同時配套的華夏大學附屬中學、小學和幼兒園也在火熱建設之中。如今已經初步完成了第一批學子的入學,師資也已經到位,希望張弘斌這個秦王大人,過去說幾句話。

好吧,本來按照張弘斌的意思,是從幼兒園一步步把學子培養起來的。

奈何若真的那麼做,沒有十幾年是沒辦法進入大學了。華夏大學已經建立,總不能十幾年沒有學生吧?

所以,一旦建設完畢,自然是第一時間安排學子進去。那都是考試落榜,而且沒有通過備選的士子們。張弘斌也沒有強迫他們接受新型教育,只是說明華夏大學已經建設完畢,而且以後的公務員考試,在華夏大學畢業的學子可以獲得一定的加分。

千里操勞只爲當官,寒霜十載只爲功名。

上次公務員考試落榜的人,彷彿又看到了當官的希望,二話不說就開始報名起來。最後遴選出三千人,作爲華夏大學的第一批學子,其餘落榜的,只能算是活該不好好讀書。

華夏大學目前分成五大學科,至少在十幾年內會只有這五大學科。

第一門是行政管理,一看就知道是培養行政人才的;第二門則是市場經濟學,配套的還有實用數學,不用想應該是和經商有着明顯的關係。實際上的確可以用來參考商業的運轉,但作爲一個行政人員,對經濟不熟悉其實也是一種罪過;第三門偏冷門一些,則是歷史學,配套的還有考古知識。華夏數千年的文化多麼燦爛,總得要後人去發掘,去了解,去保護,去學習,去反省,去改正,然後精益求精,不斷成長;第四門則是法學,配套的還有刑偵學;第五門則是思想政治,而且還是必修,願意非常明顯。

爲什麼沒有軍學、工學、農學、醫學?很簡單,這是很普通的大學院校,而不是專科院校。在這個基礎上,自然會有華夏醫科大學、皇家軍校、華夏工科大學、華夏農業大學、華夏工業大學專門教授相關的學問。

人類嘛,其實都不是很聰明,大部分人只利用到腦域2%-4%。接受知識尤其是新知識,若是一兩門那自然還沒什麼,超過了這個數字就會越愛越吃力,張弘斌可不希望培養出一大堆的萬金油,結果門門都是半桶水,沒一門是專精的。再說,學那麼多,很多地方也用不到,比如後世的英語,有時就一輩子都用不到一次。

在羽林軍與內衛的明暗保護下,張弘斌公開來到了華夏大學的校園之中。在所有學子,以及放進來的一批觀衆的面前,登上了演講臺。

“知道嗎,其實我建設學校的時候,有人就對我說過‘我們不是反賊嗎?我們的目的不是稱王稱霸,推翻大明嗎?若是那樣,爲什麼不把多餘的錢都投入到軍事上面去,偏偏要投入到沒什麼實際利益的教育方面。難道你就沒有想過,培養出來的學子,也未必就能夠爲我們救世軍所用?’

說真的,我也認可他的觀點,但我同樣知道,發展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華夏本來是一個懂得創造,懂得開拓的民族。隨着封建時代的到來,封建統治者們,斷章取義的篡改前任的著作,推行一系列的愚民政策。結果是什麼,真理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他們指揮着超過99.99%的大明百姓。更是直接代表了你們,去維護這一系列統治的實施。

在他們的眼裡,你們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生產,只需要工作,爲他們不斷帶來稅賦就好。你們要懂得畏懼,畏懼官員,畏懼軍隊,畏懼執法的胥吏……學會不反抗,學會默默的忍耐。

憑什麼?他們憑什麼代表着我們!我們都是人,活生生的人,有着獨立思想有着獨立行爲能力的人啊!

告訴我,你們難道不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讓自己的孩子可以在寬敞的教室裡面讀書?不希望能夠豐衣足食,吃上綿軟可口的白麪和大米,頓頓吃上那麼點肉,甚至喝上一點小酒?來,告訴我,你們到底希不希望?!”張弘斌拿着擴音器,以最激動的心情,朝着衆人吼了出來。

“希望!”大家或許拘謹,但都不是傻子。

“那麼我要問問你們,你們誰希望,自己被被人給代表?”張弘斌繼續高呼。

“不希望!”答案也是非常肯定的。

“如何在麻木之中清醒過來,給我去讀書!如何認知這個世界,認識你們所做作爲的意義和價值,給我去讀書!如何瞭解和處理政府與百姓之間的關係,給我去讀書!如何發家致富,如何出人頭地,依然是給我讀書去!

我給你們一個人人都可以讀書的權利,而你們要不要抓住,那是你們的事情……

國家的強大,從來不是靠少數人的努力,我一直都是那麼相信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是華夏子民,是這個世界是最偉大的民族,我也一直堅信着。我們自蠻荒而來,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來到這一天,我們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文明,一個前所未有的民族!

那麼,身爲如此優秀的民族的你們,甘心麻木不仁的活着?就甘心什麼價值都還沒有創造出來,就這樣平平淡淡的結束自己的一生?就甘心被別人一次次的欺負,自己卻居然還微笑着面對,然後苟延殘喘的活着?

說真的,我真的很傷心,因爲我已經看不到華夏的骨氣,看不到華夏的氣節,只是看到一羣在強者身下默默**的奴隸。甚至爲了獲得一份廋了的飯食,你們可以向奴役你們的主子,哪怕它是一個蠻夷,你們可以說出最肉麻的話語,做出最無恥的舉動。

我真的很想高呼:如今的華夏民族,到底怎麼了?!

給我回首,給我反思,給我懺悔,給我奮發,給我衝鋒!

因爲政府無能給你們帶來的災禍,我可以保證,從救世軍成立的那一刻開始,這樣的事情不會再發生。但我很想知道,在這樣的環境裡面,你們又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如何創造出屬於你們的天地,如何在侵略者的面前表現出你們的骨氣和氣節,如何在被壓迫的時候,高聲對壓迫者說聲‘不’。告訴我,你們是甘於平淡的人嗎?”張弘斌不是一個出色的演說家,他一直都是那麼認爲的,所以他只能想到什麼,就說些什麼。至少,在這個年代,這樣煽情的話卻是沒多少人會說,故而效果卻是出奇的好。

“不是!”到了這一步,不管是被煽動起來的,還是不得不隨大流的,都用盡全身力氣吼了出來。

“救世軍會保護你們,這是你們支付稅賦換回來的東西;政府也會幫助你們,甚至你們遭遇到災害的時候,政府也會向你們伸出援手,給予救濟,這是你們支付稅賦換回來的東西。

世間萬物其實都是公平的,你付出了什麼,就等價獲得什麼,大明只是索取而沒有支付同等價值的利益給我們,所以就反了它,可以說如今的一切,完全是大明的咎由自取。

當然,如今我們要說的不是那個。

我如今要說的是,你們的基本生活保障已經達到了,是否想要更進一步?若是想要更進一步,又需要怎麼做,又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答案就是學習,花費你們的時間,花費學費來學校學習,在這裡,你們將獲得自內而外,從靈魂到肉.體的昇華。

今天,是華夏大學成立的日子。

同時,也是你們即將獲得昇華,個人價值與生活更進一步的起點。好吧,嚴格來說不是很正確,起點其實是幼兒園,大學是你們進化的終點。從大學畢業,你們的進化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如何依靠這昇華之後的肉.體和靈魂,在這個世界上,走出一條屬於你自己的道路的事情了。

記住我的話,記住屬於你們的民族尊嚴和優越感,記住你們的權利與義務。

還有,記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張弘斌爲自己的演講,做了一個結尾。

收穫的是,一陣陣的掌聲。

他不奢求聽衆們會在自己的那一番話裡面領悟一些什麼,或者某些人因爲自己的一番話產生頓悟什麼的。他只需要自己的一番話,可以成爲一顆又一顆的種子,深深的種在今天的聽衆心中。

期待着,某一天,可以結束甜美的果實。

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43章 公務員考試(二)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70章 當了次強盜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0章 崇禎要變法
第137章 順勢搞整頓第51章 耿直徐光啓第27章 最終的決戰(2)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152章 軍制大改革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115 血債要血償第41章 反賊的科考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47章 後續的處理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53章 儒家新學說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107章 賞你顆手雷第52章 大移民計劃(下)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108章 釣到條大魚第10章 天啓七年初第145章 挖李巖牆角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14章 張才的戰爭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21章 到大學演講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36章 山西拿下了第109章 地盤又大了第43章 公務員考試(二)第45章 張纔要回家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118章 登陸本州島第103章 後金的短板第163章 後金消滅戰(6)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82章 威武蒸汽船第41章 最後一層樓第68章 故都換新主(下)第142章 漢奸要嚴懲第15章 驚現地雷陣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141章 讓愛遍天下(下)第28章 父子的對話(下)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7章 密會的背後第149章 茶種的戰爭(3)第28章 必敗的一仗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61章 藏兵死定了第148章 崇禎要學習(上)第126章 強悍第六層第56章 南非滿洲國第127章 碼頭送兄長第44章 大明要立憲第96章 張才的起點第2章 二女同產子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6章 秦良玉被俘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04章 決戰要開始第60章 希望的運河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146章 鬱悶的崇禎第70章 當了次強盜第17章 向士紳收稅第63章 敵蹤的真相第1章 1643年大事記(上)第126章 進擊的商品第17章 對土司政策(上)第111章 域外遭遇戰第15章 塵埃未落定第50章 出仕火器局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第121章 壯士攜勝歸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44章 高調的滅族第30章 最終的決戰(5)第71章 禍害東南亞第58章 派邊軍剿匪第110章 一大盆冷水第78章 曹文詔降了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17章 王二的抉擇第115章 久違的升級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129章 接觸印第安第111章 羅汝才稱臣(上)第22章 稱帝與立憲(上)第134章 蟻多咬死象第25章 到前線觀戰第162章 後金消滅戰(5)第59章 我要回家啊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0章 崇禎要變法